幼儿园卫生学核心知识点汇总.docx
- 文档编号:4244133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9.66KB
幼儿园卫生学核心知识点汇总.docx
《幼儿园卫生学核心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卫生学核心知识点汇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卫生学核心知识点汇总
学前卫生学
第一章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
一、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它们占人体体重的大部分,并构成人体的轮廓。
具有保护、支持和运动等功能。
组成人体的骨骼共有206块,骨的形态各异。
(一)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1.柔软的骨
幼儿的骨骼比较柔软,软骨多。
幼儿骨骼中的有机物多,无机物少,因此,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但受压后容易弯曲变形。
2.灵活的关节
幼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肌肉纤维比较细长,所以关节和韧带的伸展性和活动范围比成人的大,尤其是肩关节、脊柱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明显超过成人,但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脱臼,并常伴有关节囊撕裂、韧带损伤,出现肿胀、疼痛,失去运动能力。
3.易疲劳的骨骼肌
肌肉是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而发育的。
由于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对骨骼肌的调节功能不强,所以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较差,大小肌肉群发育不同速度,支配幼儿上下肢活动大肌肉群发育较早,而幼儿的小肌肉群,如手指和腕部肌肉群发育得晚,手指的精细动作不易掌握。
(二)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1.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2.合理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适量接受阳光的照射,可使身体产生维生素D以预防佝偻病。
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使幼儿全身得到锻炼。
不宜开展拔河、长跑、踢球等剧烈运动。
3.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蛋白质、钙、磷、维生素D都能促进骨的钙化和肌肉的发育,应供应充足的营养,还要让幼儿多晒太阳,并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证运动系统的正常生长发育。
4.衣服和鞋子应宽松适度
衣服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幼儿鞋子大小要合脚,不宜穿高跟鞋。
5.注意安全,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在组织活动时,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避免用力过猛牵拉幼儿手臂,防止脱臼和肌肉损伤,女孩不宜从高处往硬的地面上跳,以免损伤骨盆。
二、呼吸系统
呼吸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和肺组成的。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器官是气体的通道。
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气管和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一)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1.鼻腔易感染,还可能感染其它;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觉器官。
幼儿鼻腔容易感染,并引起咽、中耳等部位的感染和疾病。
2.喉腔狭窄,发炎时通路易被阻塞;
幼儿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幼儿咽鼓管较短且呈水平位,所以幼儿容易患中耳炎。
3.声带不够坚韧,易充血、肿胀变厚,造成声音嘶哑;
幼儿的声带不够坚韧,声门肌肉容易疲劳。
如果发声时间过长,发声方法不对,经常哭闹,可使声带增厚,声音变嘶哑。
4.气管及支气管非常容易感染,且发病后症状较重;
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
粘膜柔嫩,纤毛运动差,粘液分泌少,不易清除外来微生物,易发生感染。
5.肺泡数量较少,且容量也少。
幼儿肺组织发育不完善,肺泡数量少,弹力组织发育较差,气体交换面积不足,但间质发育良好,血管组织丰富。
毛细血管和淋巴细胞间隙比成人宽,因此幼儿肺含气量少,而含血量多,容易感染。
(二)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要让幼儿养成用鼻呼吸的习惯,充分发挥鼻腔的保护作用。
(2)教育幼儿不要用手挖鼻孔,以防鼻腔感染或鼻出血。
(3)要教会幼儿擤鼻涕的正确方法。
(4)教育幼儿养成打喷嚏时用手帕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不蒙头睡觉等好习惯。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新鲜的空气病菌少,并含有充足的氧气,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幼儿呼吸系统的健康,使幼儿情绪饱满,心情愉快。
因此,室内要经常开窗,换气通风。
3.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呼吸系统的抵抗力。
锻炼可以促进幼儿肺和胸廓的发育,使之肺活量加大,呼吸由浅而快逐渐变为深而慢。
4.保护幼儿的声带
(1)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音域特点的歌曲和朗读材料,每句话或歌词不要太长,音调不要太高或太低,以免造成声带疲劳。
(2)夏天玩得很热时不要马上吃冷食。
感冒时,要多喝水、少说话。
5.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
培养幼儿安静进食的习惯,吃饭时不要哭笑打闹。
不要让幼儿玩纽扣、硬币、玻璃球、豆类等小东西。
三、循环系统
(一)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1.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幼儿的心肌薄弱,心脏容量小,为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心率较成人快。
新生儿可达140次/分钟;成人则一般为60-75次/分。
2.血液量相对比成人大
正常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
每公斤体重约有70~80毫升血液。
幼儿每公斤体重的血量约为85毫升,较成人略多。
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
为保证在成长过程中因代谢旺盛需较多氧气的供应。
3.淋巴系统发育迅速,防御和保护机能比较显著。
幼儿淋巴系统发育快,淋巴结防御和保护功能比较显著,表现在幼儿时期常有淋巴结肿大的现象。
(二)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1.保证营养,防止缺血
(1)供给蛋白质、铁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预防贫血。
(2)减少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预防动脉硬化。
(3)防止挑食、偏食,营养要均衡。
2.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要注意动静结合,避免幼儿长时间精神过度紧张,使心脏保持正常的功能。
要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这样可以减少心脏的负担。
3.组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组织幼儿参加适合年龄特点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造血功能,从而增强体质。
4.幼儿的衣服要宽大舒适
窄小的衣服会影响血液的流动和养料、氧气的供给。
因此,幼儿的衣服要宽大舒适,以保证血液循环的畅通。
5.要预防传染病
幼儿抵抗力差,容易患传染病。
幼儿生病发烧时,要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
6.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幼儿
幼儿膳食应控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同时少食盐,口味淡。
四、消化系统
(一)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1.牙齿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人生有两套牙齿,即乳牙和恒牙。
牙齿的发育始于胚胎第6周,到出生时有20颗乳牙的牙胚。
2岁半左右长出20颗乳牙。
6岁左右开始换牙,12~13岁换牙完毕。
2.胃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并初步消化食物。
幼儿胃容量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胃容量逐渐增大。
幼儿胃壁肌肉薄,伸展性和蠕动功能差,胃液分泌量比成人少,因此幼儿的消化能力较差。
所以为幼儿选配食物及每餐的间隔时间,应考虑不同年龄的幼儿的胃容量,科学地制定幼儿的食谱。
3.小肠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食物、吸收养料的重要部分。
4.唾液腺
人的唾液腺有三对,分泌的唾液中含淀粉酶,帮助消化淀粉食物;还有溶酶菌,杀灭口腔的细菌。
(1)新生儿的没发育好,唾液少,口腔比较干燥。
(2)3~4个月,唾液的分泌增加。
(3)6~7个月唾液的分泌更旺盛,常流口水。
5.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位于腹腔的右上部。
肝脏不仅分泌胆汁,促进肠液和胰液对脂肪的消化,还具有代谢、储存养料和解毒的作用。
(1)相对比成人大;
(2)消化脂肪的能力差;
(3)解毒能力不如成人,抵抗感染的能力较差;
(4)肝细胞代谢旺盛,再生能力强,患肝炎后恢复较快,不易发生肝硬化;
(5)新陈代谢旺盛,但肝糖元贮备相对较少,饥饿时容易发生低血糖症,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二)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1.保护牙齿
(1)预防龋(qǔ)齿,定期检查。
(2)做好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3)勤于咀嚼,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4)纠正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如咬下嘴唇、咬指甲等。
2.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不能让幼儿暴饮暴食,要少吃多餐,养成定时定量进食的习惯。
(2)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3)培养幼儿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饭后擦嘴、漱口。
五、排泄系统
(一)幼儿排泄系统的特点
1.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幼儿泌尿系统特点:
(1)幼儿肾功能较差,易损失有用物质,也易发生脱水或浮肿。
(2)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水分多,但膀胱容量小,贮尿功能差,由“无约束”到“有约束”排尿(即主动控制排尿的能力差)
(3)儿童尿道短,容易发生上行性感染
幼儿的尿道较短,尤其是女性儿童的更短,再加上尿道离阴道、肛门都很近,易发生尿路感染,男性儿童尿道较长,但有包茎者,可因积垢而引起上行感染。
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要求:
(1)定时排尿
(2)预防尿路感染
(3)充足饮水
2.皮肤
皮肤覆盖在身体表面,有厚薄之分,手掌和足底的皮肤最厚,眼皮等处的皮肤最薄。
幼儿皮肤的特点:
(1)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较差,保护机能不充足,易发生裂痕和擦伤。
(2)调节体温的功能差,易受冷或受热。
(3)角质层薄、血管多,吸收力和渗透力高,易吸收有害物质。
幼儿皮肤卫生保健要求:
(1)保持皮肤的清洁,防止皮肤病和其它疾病。
常洗澡、洗头,勤换内衣、勤剪指甲;每天用香皂或皂液等洗身体裸露部分;饭前、便前、便后要洗手,玩沙土或游戏后要洗手。
(2)衣着要讲究
幼儿平时着装不宜过多,衣服应安全舒适,式样简单,便于穿脱。
冬季穿衣以御寒保暖为主,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不仅要少穿,而且要注意通风、透气,以免皮肤受排泄物的刺激,发生皮肤病。
(3)提高冷热适应力——充分利用日光、空气和水进行锻炼。
(4)防止受伤,一旦受伤,轻伤不可忽视。
六、内分泌系统
幼儿内分泌系统特点:
1.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旺盛
生长激素是由内分泌之王——脑下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它促进蛋白质合成,脂肪的利用,降低糖的消耗,把一切可利用的能源节约下来,供组织生长所需。
脑垂体有两个发育最快的时期,一是4岁前,二是青春期。
在一昼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并不均匀。
夜间入睡后,生长激素才大量分泌。
但是如果儿童睡眠时间不够,睡眠不安,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就会影响身高的增长,使遗传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2.缺碘——影响甲状腺的功能,缺碘威胁幼儿智力发育。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气管的甲状软骨上面。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碘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碘是一种微量元素,但是与儿童的健康息息相关。
缺碘会引起大脖子病、克汀病等。
幼儿内分泌系统的卫生保健:
(1)组织好幼儿的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得踏实。
幼儿在夜间入睡后,生长激素才大量分泌。
所以孩子长个子,主要是在夜里。
睡眠时间不够、睡眠不安稳,就会影响孩子的身高,使遗传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2)膳食中使用加碘食盐。
婴儿补碘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碘是合成甲状素的原料,缺碘会产生大脖子病,会导致幼儿的智力发育,听力下降、言语障碍等。
七、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及自主神经,它们分布于全身各处。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周围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发生联系,调节全身各部分的活动。
(一)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1.脑的重量变化快
新生儿出生时,脑组织尚未发育完善,脑重量约350克。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的重量也随之增长,1岁就达950克,6岁达1200克,7岁基本接近成人。
2.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人出生的时候,脊髓和延髓已经基本发育成熟,这就确保了婴儿的呼吸、消化、血液循环和排泄等器官的正常活动,也保证了新陈代谢的调节。
小脑的发育则相对较晚,这是幼儿早期肌肉活动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3.容易兴奋,容易疲劳
幼儿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是:
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不够完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
4.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完善
幼儿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强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弱。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1.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幼儿园应根据幼儿解剖生理特点,为不同年龄的幼儿安排好一天的活动时间和内容。
保证幼儿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幼儿脑耗氧量几乎占全身耗氧量的1/2,成人只占1/4。
因此应保证幼儿生活的环境空气新鲜。
2.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一种保护性抑制,睡眠时脑组织的能量消耗减少,而且睡眠时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多于清醒时的分泌量。
所以,睡眠与幼儿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3.提供合理营养
营养是大脑发育的物质基础,充足的营养能促进脑的发育。
4.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5.开发右脑,协调左右脑
引导幼儿多做体育性游戏和全身性运动,这样能促进幼儿脑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反应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八、生殖系统
1.幼儿时期是性心理发育的关键期
2.保持外生殖器的卫生
九、感觉器官
(一)幼儿感觉器官的特点
1.视觉器官(眼)
视觉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眼球,此外还有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等附属结构。
眼球由眼球壁及其内容物(折光装置)构成。
眼球壁的最外层是巩膜和角膜,巩膜白色不透明,较厚,坚韧,能保护眼球;角膜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中膜分为脉络膜、睫状体、虹膜三部分。
脉络膜有大量血管和色素,能防止光线散射并为眼球输送营养。
虹膜含色素,决定眼球的颜色。
眼球的折光装置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幼儿眼球的前后径较短,进出物体折射后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故称为生理性远视。
一般到5、6岁即可转为正视。
3岁前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视觉功能的发育有赖于外界环境光的刺激。
2.听觉器官(耳)
人耳内有两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即听觉器官和位觉器官。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和中耳是声波的传导器官,内耳是位、听觉器官的主要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骨膜。
中耳包括鼓室和咽鼓管,声波经鼓室内三块互相连接的听小骨传到内耳。
(二)幼儿感觉器官的卫生保健
1.眼的卫生保健
(1)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注意科学采光。
(3)加强安全教育,预防斜视。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用手揉眼睛,不用他人毛巾,预防沙眼和结膜炎。
(5)定期为幼儿测查视力。
2.耳的卫生保健
(1)禁止用锐利的工具为幼儿挖耳。
(2)预防中耳炎。
(3)减少噪音,发展幼儿听力。
第二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及生长发育评价
一、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一)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人的生长发育从卵细胞到发育成熟,是一个长达20年左右的连续、统一的过程。
而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
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发展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延续。
(二)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呈波浪式的,有时快有时慢。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分发育的比例是不同的。
幼儿出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身高约是出生时(50cm)的1.5倍,体重是出生时(3kg)的3倍。
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头颅增加1倍,躯干增加2倍,上肢增加3倍,下肢增加4倍。
(三)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一直是领先的。
出生时脑重量约为350克,到6岁时,脑重量已相当于成人的90%。
这6年中由于大脑的迅速发育,各种生理机能、语言和动作发展也是比较快的。
(四)每个儿童的发展有其自己的特点
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差异,个体发育是不相同的,表现出个体差异。
在评价某一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时,应将他以往的情况与现在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其发育动态,才有意义。
二、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1.遗传
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个体发育的可能性。
2.性别
一般同龄男孩比女孩重而高,但女孩青春发育期比男孩早2年左右。
3.内分泌
甲状腺、脑垂体、性腺等内分泌器官所分泌的激素与幼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二)外在因素
1.母亲的健康状况
母亲在受孕早期如受到精神创伤、患有感染性或病毒性疾病、X线照射、服药、中毒等均可影响到生长发育。
哺乳期母亲的营养、工作条件及情绪状况等也会影响婴儿生长发育。
2.营养
营养是保证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营养缺乏或不合理的膳食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严重的会导致疾病。
3.生活制度
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可以保证幼儿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保证幼儿有规律地生活。
4.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和增强体制的有效手段。
5.疾病
任何急性、慢性病对幼儿生长发育都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6.季节与气候
季节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而言,春季身高增长最快,秋季体重增长最快。
7.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幼儿的健康,幼儿各种疾病,而且明显抑制器正常发育进程。
8.家庭因素
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父母素质、早期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正确的教育方式及家庭结构的完整性等都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9.社会因素
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城乡差异、战争、工业化等社会因素都会影响生长发育。
此外,精神因素也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得不到抚爱的幼儿,内分泌的生长激素少,平均身高可能低于同龄幼儿。
三、生长发育评价
(一)评价指标
1.形态指标
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度量,如身高、体重、头围等。
2.生理指标
幼儿生理机能受生长发育和外界条件的影响。
生理机能的发育变化迅速,变化范围广,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敏感。
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以脉搏、血压为基本标志。
3.心理指标
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通过感觉、知觉、语言、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进行观察。
(三)评价方法
1.百分位数法
2.等级评价法
3.指数评价法
4.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
5.幼儿心理发展评价
第二章幼儿膳食
考纲要求
(1)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
(2)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一、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
1.合理配膳
幼儿膳食中,蛋白质供给热能应占12%-15%,脂肪占总热能的20%-30%。
糖类所供热能占总热能的50%-60%。
膳食中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1/3~1/2为好,每天喝半斤到1斤的牛奶或豆浆。
每日膳食要使食物种类多样化,各类食品合理搭配。
2.膳食巧搭配
(1)粗细粮搭配
细粮容易消化,口感好;粗粮富含维生素B1,耐嚼。
粗细粮搭配着吃,兼顾了儿童的食欲和营养需要。
(2)米面搭配
米比面食耐嚼,多嚼有益。
但面食花样多,巧做、细做,可以引起食欲。
(3)荤素搭配
动物性食品多属于酸性食物,蔬菜为碱性食物,荤素搭配不仅不腻,还可以使体内酸碱基本平衡,有利于健康。
(4)谷类与豆类搭配
豆类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谷类中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
豆类与谷类混合食用,可以起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5)蔬菜五色搭配
绿色、红色、黄色蔬菜,所含胡萝卜素、铁、钙等优于浅色蔬菜。
浅色蔬菜可以调剂口味,但菜篮子要以深色菜为主。
(6)干稀搭配
主食有干有稀,或有菜有汤,吃着舒服,水分充足。
3.精心烹调
由于幼儿咀嚼能力尚弱,肠胃消化能力尚差,食物宜碎、软、细、烂,不宜喂食粗硬的食物,如腊肉、香肠、硬豆粒等。
4.进餐的次数
1-2岁小儿每日可进食5次,三餐加上、下午各一次点心,以后逐渐改为4次,三餐加午后点心一次。
每次间隔约4小时。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1.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饮食习惯是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来说,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2.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哪些内容
(1)按时进食,食前有准备
进食前,告诉幼儿要吃饭了。
1-2岁孩子,要求他们洗好手,带上围嘴,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
3岁左右可以在吃饭前做一些就餐的准备,如擦桌子、摆筷子,放好自己用的碗和小汤匙。
切忌放任幼儿端着碗到处走,边玩边吃。
(2)饮食定量,控制饮食
除了三顿饭,1~2次点心外,要控制零食,使幼儿养成吃好三餐的习惯。
教育幼儿不能贪食,以免消化不良。
(3)不偏食
偏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影响幼儿的健康,而且形成固定的口味以后,长大成人也难以适应多样化的膳食。
膳食多样化才能保证人体获得全面的营养。
(4)注意饮食卫生和就餐礼貌
注意饮食卫生,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吃不清洁、不新鲜的食物,不喝生水,不捡掉在桌上或地下的东西吃,使用自己的水杯和餐具等。
自幼儿上桌开始,就应培养良好的就餐礼貌,如咀嚼和喝汤时不应发出大的声响,夹菜不可东挑西捡,不糟蹋饭菜等。
特别是要懂得谦让,不应把好吃的独占。
3.家长的责任
(1)要有科学的“家庭食物圈”
所谓“家庭食物圈”包括从采购到烹调,以及经常在餐桌上出现的菜肴,还包括家长对饭菜表现出的好恶。
家庭营养要以科学为指导,使营养均衡;少盐、少甜食,使儿童形成“杂食”的习惯,而且口味清淡,不馋糖。
(2)安排好正餐之外的“点心”
时间安排上,可安排在上午10点、下午4点左右。
点心应以低脂肪、低热量为宜。
(3)创造和谐的餐桌气氛
餐桌上不处理问题,形成良好的就餐氛围,增强幼儿的食欲。
补充
1.营养素是食物中所含的、能维持生命和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包括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宏量元素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糖类);微量营养素包括:
矿物质、维生素。
其他膳食成分:
膳食纤维、水、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2.水溶性维生素包括: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叶酸和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包括: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3.在每日膳食中,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不宜少于每日所需要蛋白质总量的50%。
但动物性食品含脂肪、胆固醇较高,尤其猪肉比其他肉类更高,所以不是吃肉越多越好。
4.饱和脂肪酸可使血胆固醇增高,促成动脉硬化。
动物性油脂,如猪油、牛油、奶油等,含饱和脂肪酸多。
植物油,如芝麻油、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所以为了预防动脉硬化,应多选用植物油。
5.碳水化合物又称为糖类,是人能的主要食物来源。
每日碳水化合物供给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50%以上。
神经系统所需要的人能完全由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产物——葡萄糖来提供。
6.钙是生理功能十分重要而人体又较容易缺乏的无机盐。
人体中的钙,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存在于血液和细胞外液中。
7.含钙的食物中以牛奶最佳,且容易被人体吸收。
8.一般把膳食中的铁分为两类:
即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血红素铁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铁吸收利用率高。
非血红素铁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铁吸收利用率低。
乳类含铁量很少,所以以乳类为主食的婴儿要注意补铁。
第三章幼儿常见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防护
第一节幼儿常见病的种类和预防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考试频率较高)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3岁以下幼儿的常见病。
(一)病因
1.接触日光不足;
2.生长过快;
3.疾病的影响,影响了对维生素D的摄取;
4.钙的吸收利用障碍。
(二)症状
1.一般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出牙迟。
2.骨骼改变
头部、胸部、四肢、脊柱等发育异常。
(三)预防(需要记忆)
(1)预防先天性佝偻病;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3)多组织小儿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4)补充维生素D。
二、肥胖症
(一)概念
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的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
(选择题)
(二)病因
1.多食2.少动3.遗传4.心理因素5.内分泌疾病
(三)预防
1.掌握乳儿哺乳量。
2.掌握幼儿的运动量。
3.减少遗传的影响。
(四)矫治
1.饮食管理(即适当控制饮食)
①必须满足幼儿的基本营养需要;
②不宜使体重骤然减轻;
③仍须设法满足幼儿食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卫生学 核心 知识点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