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读后感.docx
- 文档编号:424151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9.47KB
活法读后感.docx
《活法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法读后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法读后感
活法读后感
活法读后感
(1):
活法读后感
《活法》一书,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对他的生命哲学的讲述。
我一口气读完,身心踊跃。
书中的句句都从呕心沥血的实践中来。
文字平实无华,但是撼动人心。
能够感受到,稻盛先生是一个在生命的实践中发奋贯彻佛教智慧的模范。
由此可知,佛教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要精进创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事业。
稻盛创立、壮大企业的过程,就是他秉承孜孜完善人格的宗旨,在为人的基础上做事、在人生的每一刻体验佛教智慧的历程。
随笔心情
一个实践伟大事业的人,其实在心灵深处,有着最简单的人生观。
稻盛和夫认为,为人就是要坚持做人最基础的规范,坚持行善。
对身边人,对社会,扩大到对整个世界心存利益之心,并且孜孜不倦、不畏艰难地去实践这种善意。
生命的价值就在这种实践中展现。
企业经营之道很简单,“不是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对社会或人类是否有益”。
尽管资金十分充裕,但是他拒绝投资房地产赚取浮财,正因“只有自己辛苦赚取的钱财才是真正的利益”。
乃至大到国际事务,也是“大道至简”。
日本不能就侵略他国做诚实的道歉,就是正因带了太多复杂的想法。
做了罪恶,就就应真诚道歉,这是简单又合乎最基本情理的表现。
这样直心去做,一切都很简单。
世界各国出现贸易争端,那是正因有国界,于是有了在此基础上的国与国的争夺。
如果统一货币和政策,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国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稻盛和夫崇尚“化繁就简”,这是禅意的表现。
稻盛认为,思维方式、热情和潜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基本素质。
有厚重沉稳的道德,一切发奋的方向都不会偏差。
其次,有锲而不舍、废寝忘食的激-情。
最后是潜质。
他认为,思维方式是根本的。
那就是,始终把稳立身的基本道德。
黄光裕们不是缺乏经营的热情和潜质,而是最简单的方面被忽视了,那就是,做一个有道德有正义的人。
在他的书中,能够读到一种真正谦虚和清净之心。
作为全球两个500强企业的创始人,稻盛和夫仍然自我约束,个人享受持续在最低。
并且时时在反省自己,“是否还有些许的私心”?
他认为,潜质和智慧,是用来利益社会的,自己小小的身躯,能享受多少呢?
这种实践,就是小我与大我既有分别又有完美的合一。
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稻盛主张在现实人生中,实践佛陀教导的六度:
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般若。
持续纯正的利他之心;抑制自己的贪婪、怨恨、傲慢等种种习气;全心全意地应对任何事情,不让一日空过;对任何的苦难,不屈服,不逃避;在纷纭浮躁的事务中锤炼风雨不动的佛心;在生命的种种发奋中,体悟佛智。
从他的实践历程能够看到,他是在发奋如此要求自己。
如果正因崇拜经营之圣的光环而去读稻盛和夫的书,还不如把他作为一个在人生中实践佛理的普通人的书去读。
每一个人,都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分子而已。
但是尽自己的心力发光发热,在每一个当下升华自己的灵魂,每一个小分子,都能创造伟大的生命。
一个所谓“成就大事”的人,只是日复一日地把细微之处做得精益求精、在每一刻每一处毫不放逸地自净其意,而自然成就了博大的影响力。
不仅仅是经营企业者或者其他所谓做“大事业”的人,任何期望在人生旅途中寻找到生命真谛和精神家园的人,都能够从稻盛的人生体悟中得到受益。
书中举了一个叫做二宫尊德的农民的例子。
二宫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毫无学问,他所坚持的只是日复一日披星戴月地耕田劳作。
由于他的精进,一个凋敝的农村成为富裕的村庄。
正因他的事迹,之后他被德川幕府任用。
虽然二宫没有学过任何礼仪,但是在宫中他的举止言谈自带威仪,让人敬佩。
这是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升华生命的例子。
二宫透过专心进行田间的精进,陶冶了人格,生命也到达了更高的境界。
活法读后感
(2):
《活法》读后感1500字
透过阅读《活法》一书,感觉书中每一节目录标题都是鼓人进取的励志短语,这位日本的“经营之圣”以短小精悍的章节设计和浅显易懂的语言,详细阐述了人生的活法,即高尚的品格、做人做事的原则、不懈的发奋,奋发的激情,感恩的心态、简单的真谛。
稻盛先生提出的“人生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潜质,他认为思维方式、热情和潜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基本素质。
人生·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
从中告诉我们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就应有热情,用心主动地做事,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稻盛先生在书中肯定“发奋、坚持”的好处,他强调一个人做任何事必须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发奋,发奋到老天爷相助的那一刻,其实就是让我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从这件事情能够看出心动不如行动,一件事情的成功很多时候并非取决于外部条件的优劣,更多是取决于人的态度。
而我们此刻正需要这种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心。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我们都就应用心主动,坚持不懈的发奋工作。
很多员工刚进入企业都会很发奋,对自己抱有很大的期望值,但是自己坚持一段时刻后,发现不管发奋与不发奋都一样,同样的报酬,也没有委以重任,于是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
其实是错误的,只要你坚持发奋工作,必须会得到企业认可的,不但给企业带来了效益,更快速提升了自己潜质。
我们就应用“真心、诚心、虚心、恒心、爱心”的精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领导交办的工作要做到最好
,对上司持续最起码的尊重,要有主动帮忙别人的意识,主动找差距。
我们只有具备了设定并达成目标的潜质、快速执行的潜质、团队协作的潜质,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才能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
稻盛和夫崇尚“化繁就简”的禅意。
书中也提到:
“简单是人生和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
”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不好说谎话、不好贪心、不好给别人找麻烦、脚踏实地的去做事。
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是平凡的,每一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但我们不就应放下学习,放下挑战,我们就应从一点一滴做起,融入到我们这一个充满温馨的学习型企业中,尽最大可能来展示自己的价值,进而共同创造明天的辉煌。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
这是雷锋日记里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要脚踏实地,发挥最大潜能,做出最大贡献。
给你一张足够大的纸,你所要做的是重复这样的动作:
对折,不停地对折。
当你把这张纸对折了51次的时候,所到达的厚度不是一个冰箱那么厚或两层楼那么厚,也不是开原市到德国世界杯赛场的距离,这个厚度接近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没错,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动作,是不是让你感觉好似一个奇迹?
为什么看是毫无分别的重复,会有这样惊人的结果呢?
折纸不是为了一遍遍的重复,而是要到达从太阳到地球之间距离般的厚度。
用简单的思维、脚踏实地的去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一步步的前进,更是为了不断地实现目标,进而创造目标。
稻盛和夫认为,在现实人生中我们就应实践佛陀教导的六度:
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般若。
每个人都就应持续纯正的利他之心,抑制自己的贪婪、怨恨、傲慢等种种习气,全心全意地应对任何事情,不让一日空过,对任何的苦难,不屈服,不逃避,在纷纭浮躁的事务中锤炼风雨不动的佛心,在生命的种种发奋中,体悟佛智。
从他的实践历程能够看到,他是在发奋如此要求自己。
一个成功人士为我们讲述了他人生的活法。
我们作为读者得到了什么呢?
我的回答是:
“无论在以后的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都要以一颗永恒之心、坚持不懈的精神、奋发的激情、感恩的心、用心乐观的态度活着。
”
活法读后感(3):
《活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是两大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公司和日本第二电话电信公司创始人,是日本唯一在世的“经营之圣”。
稻盛和夫以前是一个坏运气缠身的人。
从小患肺结核,差点丧命,考中学两次落榜,考大学也落第,只好进了一家免强算得上大学的县立大学。
大学毕业时参加就职考试次次失败。
他去买彩票,期望一夜暴富,但无一次中奖,而紧挨着他彩票号码的彩票几次都赢得大奖。
绝望之中,他在一个黑社会“总堂”门前徘徊了几个小时。
最后他还是放下了加入黑社会、做一个“有知识的恶棍”的念头,进了一家濒临倒闭、由一家银行托管的公司。
在公司里他学非所用,发奋工作得不到赏识。
在被勒令辞职后,与七个辞职的同事歃血为盟,创立了京瓷公司。
公司渗淡经营,徘徊在破产边缘,他数次卖血给工人发工资,但还是阻挡不住工人纷纷辞职。
他以出让多得惊人的股份为筹码,把最后一批工人挽留了下来。
困难仍然接踵而至,但他凭惊人的毅力和乐观精神(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他还在给员工们讲他的公司有朝一日能成为“世界最大的陶瓷公司”),让京瓷从一家“乡村公司”成为一家世界级企业。
1984年,功成名就的稻盛和夫在52岁时再次创业,成立了日本首家民营电话电信运营公司kddi,在资源严重不足、处处受到国营电话运营公司nttdocomo的排挤、围堵的状况下奇迹般成长起来。
最近读了稻盛和夫的《活法》,他做人的哲学激励了我。
很多事情我们都了解,但是却没那么做,只是一念之差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
小时候课本里读到的与人为善,多为他人着想,看似简单的道理,我们却忽视没有做到。
看了《活法》我们是不是该重新审视自己呢?
你对人生的态度,对工作的热忱,对生活的期望,是否该有所改变呢
诚意推荐此书,期望读它会给你的人生以用心的态度,给予你生活得期望和用心的动力。
理出此书对我有感触的激励我的真言与您,我的朋友分享:
1。
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就会实现180度大转弯。
2。
人生的方程式,成功=思维方式×热情×潜质。
这个方程式关键在于乘法。
他举例说,有的人头脑聪明能够得90分,但他炫耀自己的潜质骄傲自满懈怠发奋,只发挥了30分的热情,那么乘积只有2700分。
另一方面,中等智力水平的人只有60分潜质,而透过发奋来弥补,以超过90分的热情投入工作,结果乘积是5400分。
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气第二,潜质第三。
3。
孜孜不倦、默默发奋,脚踏实地度过每一天,坚持积累每一天的力量。
4。
做人贵在沉着中藏着精明,在应对纷繁的头绪和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面前持续清醒的头脑,视线始终不偏离他真正想要的。
5。
要有极其强烈而持久的愿望和渴望,全身上下从头到脚都充溢着这个愿望,就好似身上划破后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愿望。
”正因“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
热爱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
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用心性。
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事的人。
稻盛和夫在52岁,别人已经思考退休的年龄时,又创办了kddi公司,正因他深信劳动的喜悦是最大的喜悦,人在工作中能够不断成长、提高自身修养、丰富内心,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
活法读后感(4):
《活法》读后感1500字
第一句,首先是(作者励志名言)“吾等定此血盟不为私利私欲,但求团结一致,为社会、为世人成就事业。
特此聚合诸位同志,血印为誓。
”——稻盛和夫。
顿时感觉有种生逢乱世,与众人歃血为盟的英雄豪气。
不为私利私欲,刚读之际,觉得不可能。
熟话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们打拼,莫非为了财权。
但求二字道出了定血盟的目标。
尤其是看到文章后面,更能体会稻盛和夫先生所言非虚,句句皆真情实感。
崇拜钦佩之情悠然而生。
正文第一句,也是第一段:
身居乱世之中,重新审视“活法”。
犹如大地惊雷,轰然惊醒梦中人。
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中劈开一个火闪,刹那间犹觉一股电流充斥全身每个细胞,感觉太对了。
就好像心里有某个想法,一向没有跟人提及,也一向没有跟自己讲。
一向懵懵懂懂,浑浑噩噩,突然之间好像有个上帝之音跟你讲话了,犹如梦醒后起身坐于床上,尚有三分未知。
身居乱世之中,这是个什么样的乱世呢?
乱者,手忙脚乱,紊乱,忙乱,心乱如麻,交通乱,股票市场乱,工作情绪乱,头发乱了。
人们的心灵已经太久没有得到安宁,太乱了。
忙着赚钱,忙着应付工作,忙着应对生活烦琐事。
但是,大家忙乱过后还是忙乱,理不出头绪,摸不着头脑。
在紧张都市节奏的强压下,乱,太乱了。
静,平,稳,安,谐这五个才是我们需要的。
因此,要重新审视活法。
看看活着的好处是什么,怎样样去活才算是活,什么样的活法才算没有白活。
人类活着的好处、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最根本的疑问,我仍然想直接回答,那就是提高心地,修炼灵魂。
许多人说活着的目的是为了钱,为了权,为了名。
其实这些都是过眼云烟,当岁月蹉跎,百年之后,这些又算什么呢?
99zuowen,一切都是过眼的云烟,虚幻得如浮云般。
但是多少人为了他们殚精竭虑,也处心积虑,不顾一切争名夺利,到头来一场空。
人们说:
方向不对,永远无法到达彼岸。
人要过得幸福,只有把活着的好处参透了,才会真正的感受生活的完美和心存感激之情。
追逐钱名利之徒,犹如追日之夸父,安能追上。
所谓欲壑难填,永无休止。
当有天发觉自己已经太累的时候,可能虽有物质许多,但是否真的感受到快乐。
提高心地,修炼灵魂。
这八个字真是经典,人最大的快乐就是提高心地,即不断从每一天的生活中学到新的方法、哲学、思想、创新,不断的超越自己。
灵魂,需要修炼,此刻虽然看不见,但是又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你,影响着你对客观世界的反应。
身体某天会消逝,但灵魂却会永恒。
没有灵魂的人,只是行尸走肉。
一个有魅力和魄力的人,就是正因在灵魂深处有着金子般的气质,因此,修炼灵魂,亦是重中之重。
这天比昨日更好,明天比这天更好,为此,不屈不挠地工作、勤勤恳恳地经营、孜孜不倦地修炼,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就是这样确确实实地存在着。
每一天勤勤恳恳的工作,孜孜不倦,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地和修炼自己的灵魂,我们就会一天比一天更充实和快乐。
劳动对人类来说是具有更深远、更崇高的价值和好处的行为。
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
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
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但是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
务必“极其认真”地过好每一天。
生命只有一次,万万不能浪费,要“竭尽全力”、毫无疑问,全身沾满汗水和泥土、坚持劳作的“田间的精进”,已经潜移默化,扎根于内心,陶冶了人格、砥砺了精神,人品也到达了更高境界。
真挚、认真地活着----继续这种看似朴素的生活,平凡的人不久也将旧貌换新颜,变成非凡的人。
要课以自己比他人更为艰苦的人生,并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必不可缺的。
发奋、诚实、认真、正直…。
严格遵守这些看似简单、容易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并把他们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或人生态度的不可动摇的根基
这些语言都让我深深的反思自己,又让我深深惭愧。
审视活法,我们得为之而改变,像老鹰重生,凤凰涅��一样,脱胎换骨,改变过去不好的生活状态和心态,改变过不不对的生活方式和方法,改变自己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正这样,方能重新活出活法!
活法读后感(5):
稻盛和夫的《活法》读后感
读书于我而言是一种心灵的鸡汤,徜徉于书海之中,感受到那份恬淡的喜悦,与内心交流,与灵魂对话,感悟书中点滴,收藏于思想宝库。
在一个初秋的午后,我静静的坐在阳台间,和几株绿色植物一齐,沐浴着倾泻而入的阳光,轻轻的品饮着一壶清茶,翻开《活法》,我便开始了与这位智者心灵的交流。
稻盛和夫先生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1955年(23岁)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此刻的京瓷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1977年-----(45岁)从这年起任名誉董事长,1984年(52岁)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原名DDI,现名KDDI,是日本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
稻盛和夫先生主要作品:
★《稻盛和夫的哲学》、《企业家成功之道》、《追求成功的热情》、《活法贰---超级[企业人]的活法》、《活法叁----寻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敬天爱人》、《愣头青的自传》、《稻盛和夫的应用哲学》、《你的愿望必须能够实现》
三年前我第一次读《活法》时,就曾问过自己,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能够在事业上成就辉煌,又在生活中如此淡定。
三年后再次与稻盛和夫先生内心的交流,感触颇深。
先生首先是个极具影响力、成功的的企业家。
他是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以精进为跟,自强不息,成功的缔造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其次先生是个哲学家,他运用了很多哲学思想于工作生活之中,并深究中国儒家道家哲学,以诚善为本,利他舍为,创造了事业的辉煌,体悟到生活的真谛;先生是位禅师,托钵、布道,秉承“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及宇宙的智慧而修行;先生还是位70多岁伟大的老人,他的伟大之处不是他在日本界的崇高地位,而是将其一生悟到的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安身立命的哲学,娓娓的说给世人,让人们修炼灵魂、崇尚美德。
此刻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惨烈、节奏加快,信仰缺失,利益的驱使,使得一些人已忘记了人之根本。
如何拨开迷雾,重塑自我,《活法》给了我们启迪。
稻盛和夫先生全书都在诠释自己的“活法”,先生提出了“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于提升心性、锻炼灵魂”;“是为了做一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先生提出了“人生要怎样才能过得更好,怎样才能尝到幸福的果实”-----先生给出了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潜质,并形象的给出了分数区间:
思维方式分数区间:
-100~100分,热情分数区间:
1~100分,潜质分数区间:
1~100分。
先生把人生如何能活好这样一个多少年来困惑了不知多少世人的问题,透过一个方程式,几个因素分数区间及因素间的乘法的关联,很直观的告诉人们每个因素在结果上占得的权重。
与稻盛和夫先生的一次心灵交流,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我看到的是一位70多岁的智者,徐徐的走来,告诉我的不是他享有的世界盛誉;不是他企业的辉煌成果;不是他获得的巨大财富;更没有炫耀他是如何的成功,我看到的是一位老人,抽丝剥茧,把心中所思所想毫无忌惮地全部说出来。
从根本去探讨生存与生命的好处,透过列举一些工作生活中的事例及他的处理方式方法,向我们传递了一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活法》让我领悟到,做人做事就应遵守的原理原则:
简单原则:
越是看起来复杂的事情,越是能够透过简单的方法得到解决。
大多数状况下,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并不复杂,但由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着偏差、明白潜质上的差异或缺少沟通,使得明明简单的问题被人为的复杂化了,牢记稻盛和夫先生的简单处事原则,你会发现其实世界都很简单。
认真原则: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以一颗认真的心对待每个人,以认真的态度应对你所做的每件事。
认真地做出人生的每一次选取,认真地抓住人生中的每一次机遇,怀着一颗真心,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诚实守信原则:
诚信不仅仅是稻盛和夫先生一贯坚持的原理原则,也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
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对一个人多么的重要。
世界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但诚信却被视为人性中最具价值的宝贵品性保留下来,并世代传颂。
诚信是一块试金石,验证着人品的高下,诚信也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以诚信为本,信守为原则,用诚恳之心做事做人,才能收到好的结果。
谦虚谨慎原则:
有句话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老师就常常说给我们听: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学会多听、少说,既要谦虚的听取,还要善于反省自我。
“谦受益,满招损”,时刻纠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的学习,方能进步。
坚持不懈原则:
把平凡化为非凡的是“持续”、把失败转为成功的是“坚持”。
坚持未必成功,但遇到困难就放下,是绝对不能成功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都知道,但做到需要我们的恒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你肯付出就会有所得,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你将收获丰硕的果实。
利他原则:
“利他之心”佛教里是指“善待他人”的“慈悲之心”;基督教里是指“爱”。
佛说:
“心里有鬼,看见别人都是鬼;心里有佛,看见别人都是佛”。
简单的道理,告诉人们,怀揣不一样的心,将产生截然不一样的结果。
爱有大小,小到孝敬父母是爱,友爱家人是爱,帮忙朋友是爱,大道热爱国家是爱,奉献社会也是爱。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爱人即爱己,帮忙别人就是帮忙我们自己。
用一颗博爱之心,拥抱世界,感到幸福的首先是自己。
《活法》让我重新认识,做人做事成功的几个决定因素:
目标因素:
几乎每个人都有理想,都有奋斗的目标。
设定目标并不难,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念头很关键。
而用心渴望目标才有可能达成,有了这样持久的愿望,即使遇到艰难险阻,既使遇到很多在别人看来的不可能,都正因心中的愿望而克服、而变成可能。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念”。
心态因素:
我们常听到“心态决定命运”,也常听某人说我的心态可好了,个性想得开,其实,你的心态的好坏,不是你怎样说的,是你怎样做的,是别人从你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解读到的。
心态不好的人,怨天尤人,郁郁寡欢,不仅仅自己不快乐,使得一齐工作的人也受到影响,这样一种心态,不可能把事情做好。
心态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
心态几乎是人生方向的决定性因素,调整心态,会使一个人做事的结果迥异。
虽然心态因人而异,但它并不是固有的,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到心态是能够改变的,并且不利于自己成长的心态务必要有意识的改变。
好的心态会引领自己走向成功。
学习因素:
青少年时期我们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中年时期我们学习,是为了给自己充电;老年时期我们学习,是为了感悟人生。
学习的层面很多,我们不能简单的明白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和工作之中。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我们赶上了中国乃至世界飞速发展时期,世界变化很快,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因此,有意识的学习,才能让自己获取更多需要的知识。
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意识到学习就应是我们一生要做的事。
悟性因素:
没有人天生就有悟性,也没有人不去感知就能使自己的悟性越来越好。
但我们都知道,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需要悟性好的人。
悟性好的人,对同样的工作安排明白的就清楚一些,处理方式上更简便一些,结果完成的更出色一些。
稻盛和夫先生这样一位成功者,也是多年在一点一滴中反复琢磨、认真思考,才使得他不仅仅悟出了人的安身立命的哲学,也感悟到了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宇宙法则。
合上书,已是灯火阑珊,晓月当帘。
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仍在我的脑海中
萦绕。
我们匆匆的奔走在路上,不停的赶路,甚至模糊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亦或忘记了我们赶路是为了什么?
稻盛和夫先生提醒我们----正在赶路的人们,不妨且行且停,思考我们赶路为了什么?
,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我们怎样活才具好处。
欣赏一下身边被我们略去的大自然的风光,享受一下生活的完美,抖抖精神,重新上路。
读其书,品其行、观其语、悟其道,用禅师之道,塑平凡自己。
活法读后感(6):
《活法》读后感1500字
此刻的社会是个信仰缺失、盲目跟风、大众浮躁的社会,说其病态也不为过。
如何在迷茫中持续清醒、摆脱迷茫,《活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活法》一书是一位成功企业家的生活感悟,我觉得作者并没有讲述其成功哲学的意思,而是讲述他对生活本源的认识和感悟。
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在于两点:
一、让处于迷茫中的人找到活着的好处;
二、认识到自身潜在的伟大力量。
如何实现这两点重大改变呢?
我觉得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强调转变思维方式,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学。
第一、如何认识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完美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但实现愿望的过程往往是更多的是平凡、单调,甚至是烦恼、挫折。
如何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活法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