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北省巴东三中届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第四周高考限时训练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4241517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07.09KB
化学湖北省巴东三中届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第四周高考限时训练解析版.docx
《化学湖北省巴东三中届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第四周高考限时训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湖北省巴东三中届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第四周高考限时训练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湖北省巴东三中届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第四周高考限时训练解析版
湖北省巴东三中2018届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第四周高考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
7.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制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
这种“碱剂”可能是()
A.食盐B.火碱
C.草木灰D.胆矾
解析:
选C 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呈碱性,为强碱弱酸盐;食盐中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A错误;火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B错误;草木灰中碳酸钾为强碱弱酸盐,C正确;胆矾是硫酸铜晶体,是强酸弱碱盐,D错误。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22.4LC2H6中含共价键的数目为6NA
B.5gKHCO3与CaCO3混合固体中阴离子数目为0.05NA
C.常温下,1L0.1mol·L-1CH3COONa溶液中CH3COO-离子数目为0.1NA
D.在Na2O2与H2O的反应中,当转移0.2NA个电子时生成的O2体积为2.24L
解析:
选B 每个C2H6分子中含有7个共价键,在标准状况下,22.4LC2H6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共价键的数目为7NA,故A错误;KHCO3与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100g·mol-1,其组成结构中均含有一个阴离子,则5gKHCO3与CaCO3混合固体中阴离子数目为0.05NA,故B正确;CH3COONa溶液中CH3COO-要水解,其离子数目小于0.1NA,故C错误;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无法根据转移电子的数目计算其体积,故D错误。
9.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同主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Y>X>W
B.阴离子的还原性:
X>Y>Z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Y>Z>W
D.Y的单质易溶于WY2、WZ4两种溶剂
解析:
选D 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W为C,X为O,Y为S,Z为Cl。
A项,原子半径:
S>C>O,错误;B项,非金属性:
O>S,则阴离子还原性:
O2- HClO4>H2SO4>H2CO3,错误;D项,单质硫易溶于CS2、CCl4两种有机溶剂,正确。 10.下列有机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多的是( ) A.C4H8O2(酯)B.甲苯的二氯代物 C.己烷D.戊醇 解析: 选B A项,同分异构体有HCOOCH2CH2CH3、HCOOCH(CH3)2、CH3COOCH2CH3、CH3CH2COOCH3,共4种。 B项,2个氯原子取代甲基上的2个氢原子得1种有机物;1个氯原子在侧链上有3种二氯代物;2个氯原子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有6种二氯代物,所以甲苯共有10种二氯代物。 C项,己烷有5种同分异构体。 D项,戊醇可以看成戊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戊醇共有8种同分异构体。 11.我国预计在2020年前后建成自己的载人空间站。 为了实现空间站的零排放,循环利用人体呼出的CO2并提供O2,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装置(如图),实现了“太阳能→电能→化学能”转化,总反应方程式为2CO2===2CO+O2。 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N型半导体为正极,P型半导体为负极 B.图中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C.反应完毕,该装置中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增强 D.人体呼出的气体参与X电极的反应: CO2+2e-+H2O===CO+2OH- 解析: 选D 题图中左边为原电池,由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可以判断N型半导体为负极,P型半导体为正极,A错误。 电极X接原电池的负极,为电解池的阴极,则电极Y为阳极,OH-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CO2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CO2+4e-+2H2O===2CO+4OH-,可以看出OH-在阳极消耗,在阴极生成,故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B错误。 电解过程中OH-的数目基本不变,故电解质溶液的碱性不变,C错误。 CO2在X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D正确。 12.已知: pAg=-lgc(Ag+),Ksp(AgCl)=1×10-12。 如图是向10mLAgNO3溶液中逐渐加入0.1mol·L-1的NaCl溶液时,溶液的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像(实线)。 根据图像所得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提示: Ksp(AgCl)>Ksp(AgI)]( ) A.相同温度下,AgCl在纯水和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等 B.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 C.图中x点的坐标为(100,6) D.把0.1mol·L-1的NaCl溶液换成0.1mol·L-1的NaI溶液则图像变为虚线部分 解析: 选C AgCl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AgCl(s)Ag+(aq)+Cl-(aq),相同温度下,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AgCl的溶解度减小,所以AgCl在纯水中比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大,故A错误;图中原点pAg=0,则Ag+的浓度为100mol·L-1,即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故B错误;x点c(Ag+)=10-6mol·L-1,一般认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1,即沉淀完全,则AgNO3与NaCl恰好反应,n(NaCl)=n(AgNO3)=0.01L×1mol·L-1=0.01mol,所以V(NaCl)=100mL,即x点的坐标为(100,6),故C正确;与AgCl相比,AgI的Ksp(AgI)更小,所以把0.1mol·L-1的NaCl溶液换成0.1mol·L-1NaI溶液,则溶液中c(Ag+)更小,则pAg更大,图像不符,故D错误。 13.下列根据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KI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0%H2O2及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氧化性: H2O2>I2 B 向Na2CO3溶液中加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非金属性: S>C>Si C 将BaSO4浸泡在饱和Na2C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并洗涤沉淀,向沉淀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Ksp(BaSO4)>Ksp(BaCO3) D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不含NH 解析: 选B 没有H2O2,稀硝酸也会氧化I-生成单质碘,使淀粉溶液变蓝,A错误。 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比较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选项B的实验说明酸性: H2SO4>H2CO3>H2SiO3,B正确。 当混合物中c(CO )·c(Ba2+)>Ksp(BaCO3),就会有BaCO3沉淀生成,沉淀与稀盐酸反应就会有气泡产生,所以不能据此判断Ksp(BaSO4)>Ksp(BaCO3),C错误。 检验NH 的实验操作要强调“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且加热”,假设选项D中的待测溶液为NH4HSO4,如果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先中和NH4HSO4电离出的H+,NH 尚未反应,试纸不变蓝,但不能说明原溶液不含NH ,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 (1)催化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在催化剂Cu/ZnO存在下,CO2和H2可发生两个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Ⅰ.CO2(g)+3H2(g)CH3OH(g)+H2O(g)ΔH1=-53.7kJ·mol-1 Ⅱ.CO2(g)+H2(g)CO(g)+H2O(g) ΔH2 已知: ①CO和H2的燃烧热分别为283.0kJ·mol-1和285.8kJ·mol-1 ②H2O(l)===H2O(g) ΔH3=+44.0kJ·mol-1 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反应Ⅱ的ΔH2=________kJ·mol-1。 (2)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反应aA(g)+bB(g)cC(g)平衡的影响,得到如图1所示关系,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α表示平衡转化率。 若此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自发进行,则p1____p2(填“>”“<”或“=”)。 (3)常温下,用0.1000mol·L-1的盐酸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Na2CO3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2所示。 已知b、d点分别为用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剂的滴定终点。 ①比较b点和d点时水的电离程度b________d(填“>”“<”或“=”)。 ②写出滴定过程中c~d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滴定时,加入盐酸10mL时,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a.c(Na+)>c(HCO )>c(Cl-)>c(CO )>c(OH-)>c(H+) b.c(Na+)+c(H+)=2c(CO )+c(HCO )+c(OH-) c.c(Na+)=2[c(CO )+c(HCO )+c(H2CO3)] d.c(OH-)=c(H+)+c(HCO )-c(CO ) (4)乙醛酸(HOOCCHO)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 工业上用“双极室成对电解法”生产乙醛酸,原理如图3所示,该装置中阴、阳两极均为惰性电极,两极室均可产生乙醛酸,其中乙二醛与M电极的产物反应生成乙醛酸。 ①N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有4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并完全参与了反应,则该装置中生成的乙醛酸为________mol。 解析: (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 。 由热化学方程式: a.CO(g)+ O2(g)===CO2(g) ΔH=-283.0kJ·mol-1;b.H2(g)+ O2(g)H2O(l) ΔH=-285.8kJ·mol-1;c.H2O(l)===H2O(g) ΔH=+44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由b-a+c即可得反应Ⅱ: CO2(g)+H2(g)CO(g)+H2O(g) ΔH2=-285.8kJ·mol-1+283.0kJ·mol-1+44kJ·mol-1=+41.2kJ·mol-1。 (2)根据图像可知当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A的转化率降低,结合勒夏特列原理: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由此可以推知正反应ΔH<0;又因为该反应可以在低温时自发进行,根据ΔH-TΔS<0时反应自发进行,推出ΔS<0,故a+b>c,根据勒夏特列原理: 当温度一定时,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可推知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所以p1>p2。 (3)①用盐酸滴定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滴定的终点产物为NaHCO3,二者的反应比例为1∶1,即图像中的b点,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滴定的终点产物为H2CO3,二者的反应比例为2∶1,即图像中的d点,NaHCO3促进水的电离,H2CO3抑制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 b>d。 ②滴定过程中b点到d点之间溶液中已经没有Na2CO3,只有NaHCO3,所以只发生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③加入盐酸10mL时,溶液中有NaHCO3和NaCl以及剩余的Na2CO3,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CO 的水解程度大于HCO ,且二者均为少部分水解,故c(Na+)>c(HCO )>c(Cl-)>c(CO )>c(OH-)>c(H+),a正确;b、c、d三个选项考查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守恒关系。 (4)①N电极上HOOCCOOH得电子生成HOOCCHO,配平方程式即可。 ②阴、阳极各生成2mol乙醛酸,共4mol。 答案: (1) +41.2 (2)> (3)①> ②H++HCO ===CO2↑+H2O或H++HCO ===H2CO3 ③ac (4)①HOOCCOOH+2e-+2H+===HOOCCHO+H2O ②4 27.镁在工业、医疗等领域均有重要用途。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硼砂工厂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含有MgCO3、MgSiO3、Al2O3和Fe2O3等),设计了回收镁的工艺流程: (1)酸浸前,将固体废弃物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达到此目的,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酸浸时,生成滤渣1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次调节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当加入氨水使Al3+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Fe3+)/c(Al3+)为________。 (已知Ksp[Fe(OH)3]=4.0×10-38,Ksp[Al(OH)3]=1.0×10-33,Ksp[Mg(OH)2]=1.8×10-11) (4)设计简单方案分离滤渣2中的成分,简述实验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 (5)滤液3中可回收利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写化学式),其阳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工业上从滤渣3中获得镁锭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增大固体的表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取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升高温度、增大硫酸的浓度等。 (3)第一次调节溶液的pH目的是除去Fe3+和Al3+。 当加入氨水使Al3+开始沉淀时,Fe(OH)3和Al(OH)3均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根据Ksp[Fe(OH)3]=c(Fe3+)·c3(OH-),Ksp[Al(OH)3]=c(Al3+)·c3(OH-),二式相除得: c(Fe3+)/c(Al3+)=4.0×10-5。 (4)分离Fe(OH)3和Al(OH)3,利用Al(OH)3的两性,先将滤渣2溶于NaOH溶液中,过滤;向滤液中通入CO2,过滤。 (5)滤液3中的溶质主要是加入氨水调节pH时生成的硫酸铵。 (6)首先明确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Mg(OH)2。 其次要明确将Mg(OH)2变为Mg的步骤,两步即可: 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再电解熔融的氯化镁。 答案: (1)加快浸出速率,提高浸取率 提高反应温度或适当增加硫酸浓度(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MgSiO3+2H+===Mg2++H2SiO3 (3)使Fe3+、Al3+沉淀 4.0×10-5 (4)将滤渣2溶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Fe(OH)3;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过滤得Al(OH)3 (5)(NH4)2SO4 (6)Mg(OH)2+2HCl===MgCl2+2H2O、MgCl2(熔融) Mg+Cl2↑ 28.长期存放的Na2SO3可能部分被氧化。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无水Na2SO3被氧化的程度,进行如下实验。 (1)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①甲同学选择的试剂a可以是________(填字母)。 A.盐酸酸化后的氯化钡溶液 B.氢氧化钡溶液 C.硝酸酸化后的氯化钡溶液 ②判断试剂a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 ④Na2SO3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准确称量Na2SO3样品mg,共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①实验中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后,打开止气夹P,从导管左端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差为ng,则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样品部分被氧化时,样品中会含有Na2SO3和Na2SO4。 B项,若只加入Ba(OH)2,则生成的沉淀为BaSO3和BaSO4,在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后,部分BaSO3可能会被氧化,引起实验误差。 C项,硝酸能把SO 氧化为SO ,使测定结果不准确。 ②检验盐酸酸化后的氯化钡溶液是否过量,可以检验上层清液中是否还有未反应的SO 。 ③加入试剂a生成沉淀,故操作Ⅰ为过滤,操作Ⅱ为洗涤。 ④ng是BaSO4的质量,则样品中Na2SO4的质量为 ng,所以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 ×100%。 (2)①装置B中不再产生气体时,鼓入空气可以将整个装置中剩余的SO2吹入到U形管中,从而减小实验误差。 ④装置D实验前后的质量差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因此样品中亚硫酸钠的质量为 g,故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 ×100%。 答案: (1)①A 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试剂a已过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③过滤 ④ ×100% (2)①使生成的SO2全部排入到U形管中被吸收 ②Na2SO3+H2SO4===Na2SO4+SO2↑+H2O ③除去SO2中的水蒸气(或干燥SO2气体) ④ ×100% 三、选考题 35.[物质结构与性质]碳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应用。 (1)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和C60晶体中,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CH3COCH===CHCH3分子中,C原子所采取的杂化类型有________。 (3)石墨晶体由层状石墨“分子”按ABAB方式堆积而成,如图所示,图中用虚线标出了石墨的一个六方晶胞。 该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________个。 (4)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其结构如图所示。 1mol石墨烯中含有的六元环个数为________,下列有关石墨烯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晶体中碳原子间全部是碳碳单键 b.石墨烯中所有碳原子可以处于同一个平面 c.从石墨中剥离得到石墨烯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5)石墨烯可转化为C60,C60的结构如图所示,该分子是由五边形和六边形构成的球体,其中五边形有12个,六边形有________个。 (6)金刚石晶胞如图所示,则金刚石晶胞中碳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原子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 解析: (1)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和C60晶体中,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是C60,原因是C60属于分子晶体,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可以溶于有机溶剂。 (2)在CH3COCH===CHCH3分子中,饱和碳原子杂化类型为sp3,碳氧双键、碳碳双键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3)根据给出的石墨晶胞,考虑到处于晶胞顶点的碳原子只有 属于该晶胞,处于棱上的碳原子有 属于该晶胞,处于面上的碳原子有 属于该晶胞,处于晶胞内的碳原子完全属于该晶胞,故石墨晶胞中碳原子个数为8× +2× +4× +1=4。 (4)由图可知,石墨烯中六个碳原子组成一个六元环,每个碳原子属于三个六元环,相当于两个碳原子组成一个六元环,1mol碳原子组成的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 石墨烯中所有碳原子可以处于同一个平面,b正确;从石墨中剥离得到石墨烯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c正确。 (5)设C60分子中六边形有x个,五边形有y个,六边形中有2x个碳原子,五边形中有 y个碳原子,所以2x+ y=60(共有60个碳原子),已知y=12,则x=20。 (6)金刚石晶胞中碳原子的配位数为4,把整个晶体拆分成8个小立方晶胞,这样相邻的两个晶胞的原子数才够凑成一个标准的体心立方晶胞的原子数,这样的话,空间利用率就是标准体心立方晶胞的一半,也就是34%。 答案: (1)C60 C60属于分子晶体 (2)sp3、sp2 (3)4 (4)0.5NA bc (5)20 (6)4 34% 36.[有机化学基础]某有机物A的水溶液显酸性,遇FeCl3溶液不显色,A分子结构中不含甲基,含苯环,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A和其他有机物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I和J互为同分异构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分子式为________,G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 (2)H―→I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J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3)写出H―→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官能团相同的物质共有________种(不包括F),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峰,且峰面积比为1∶2的是________(写结构简式)。 解析: 由高聚物K的结构简式可知,J为CH2===CHCH2COOH,H具有酸性,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可以得到J及I,I是五元环状化合物,I和J互为同分异构体,则I中含有酯基,为 ,由转化关系可知,H为 ,C为HO(CH2)3COONa,L为H 。 有机物A的水溶液显酸性,遇FeCl3溶液不显色,则A中含有—COOH,不含酚羟基,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说明A的苯环上有两个不同的对位取代基,B发生信息中脱羧反应得到D,D与二氧化碳、水反应得到E,E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E中含有酚羟基,说明A中的酯基的碳氧单键与苯环直接相连,结合A的分子式与H的结构简式,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 ,则B的结构简式为 ,D的结构简式为 ,E为 ,F为 ;B和酸反应生成的G为 。 (1)由B的结构简式知其分子式为C7H4O3Na2;由G的结构简式知其化学名称是对羟基苯甲酸。 (2)H到I是HO—CH2CH2CH2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J为CH2===CHCH2COOH,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碳碳双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湖北省 巴东 三中届 高考 二轮 复习 四周 限时 训练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