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模拟试题与详解三.docx
- 文档编号:424103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94.18KB
高考生物模拟试题与详解三.docx
《高考生物模拟试题与详解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模拟试题与详解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模拟试题与详解三
2012高考生物模拟试题与详解(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满分为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06年2月1日国家林业局发布消息,全国湿地保护工程日前正式启动实施。
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是
A.沿海滩涂
B.河流、湖泊
C.麦田
D.水稻田
答案:
C
解析:
湿地通常指沼泽和沿海滩涂,但广义的还包括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等,还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水域。
2.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共同组成原生质体
B.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没有液泡
C.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一般不属于细胞质
D.在温和的条件下,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后可以得到原生质体
答案:
D
解析:
原生质体是指除去细胞壁以外的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液泡不明显(不是没有),有些原生动物也具有明显的液泡,如草履虫体内的液泡就是液泡的一种形式。
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就是细胞质的一部分。
3.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的吸收量明显减少,对K+、C6H12O6的吸收却不受影响。
这种毒素的作用是
A.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抑制Ca2+载体的活性
C.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
D.改变了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
答案:
B
解析:
心肌细胞对Ca2+、K+、C6H12O6的吸收方式都是主动运输,该毒素只影响Ca2+的吸收,而不影响K+、C6H12O6的吸收,只能是影响运输Ca2+载体的活性。
4.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各种因素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适当提高温度,则Y点应向右移动。
B.若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
C.若横坐标为CO2浓度,曲线表示C4植物,则Y应向右移动
D.处于X点时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答案:
C
解析:
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能够利用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若横坐标为CO2浓度,曲线表示C4植物,Y应该向左移动。
5.右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及清水、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时间1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2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
B
解析:
当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尿素溶液中时,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减少,但由于尿素分子又逐渐进入细胞内,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可以发生自动复原现象。
6.植物的开花受光周期的影响,短日照植物的花诱导要求长夜,而长日照植物则要求短夜。
若以短暂的黑夜中断其日照期,或以闪光中断其黑暗(见下图所示),对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各会产生什么影响
A.a、b、c开花;d、e、f不开花
B.a、b、d开花;c、e、f不开花
C.b、c、e开花;a、d、f不开花
D.b、c、d开花;a、e、f不开花
答案:
D
解析:
用排除法解答本题,因为长日照植物的花诱导要求短夜,所以a不开花;短日照植物的花诱导要求长夜,所以e、f也不开花。
7.右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测得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细胞呼吸最弱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3倍
C.氧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D.氧浓度为d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
D
解析:
氧气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说明此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8.某学者曾做过如图a所示的实验,即在天竺葵的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分别滴加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水和14C葡萄糖,待充分作用后,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其阴影部分表示具有放射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
B.加水是作为实验对照
C.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可能与它能调运养分有关
D.放射性糖分布不均匀是受单侧光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由图b结果可以得出,放射性糖集中在滴加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部位且分布比较均匀,而在滴加水的部位不含有放射性糖,说明生长素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功能,A、C选项正确;该实验,加水起对照作用,B选项正确;实验中未涉及单侧光的实验,无法得出D选项的结论。
9.已知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不同,但均适合某种细菌生长。
现从甲中取少量处于对数期的细菌,接种在乙中。
则在接种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细菌在乙中的状况与它在甲中的状况相比,不发生改变的是
A.细胞分裂速度
B.诱导酶类
C.组成酶类
D.细胞的大小
答案:
C
解析:
组成酶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它们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10.右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内液、5—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是有区别的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
C.2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1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D.5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4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5处
答案:
A
解析:
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11.下列生理活动所涉及的相关激素之间的关系,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是
A.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
B.当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对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言,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D.对寒冷刺激的反应,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答案:
D
解析:
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生较多热量;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
12.下列实验中所用材料或试剂,正确的是
①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蛋白质
②使用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观察叶绿体
③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或酒精提取色素
④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二苯胺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鉴定蛋白质使用双缩脲试剂,①错误;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②错误;丙酮、酒精、石油醚都是有机溶剂,都可以提取色素,③正确;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④正确。
13.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弱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
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相当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脏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所造成的。
在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A.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吞噬体
答案:
C
解析:
由于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如果将别人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器官就会认出这是“非己”的成分而加以排斥,因此移植器官实际上也成为抗原了。
14.在紫茉莉枝条颜色的遗传中,提供花粉的枝条是花斑枝条,产生的后代应该是
A.全为花斑植物
B.有绿色、花斑和白色三种,表现型比例为1∶2∶1
C.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都是不定的
D.花斑和白色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
答案:
C
解析:
紫茉莉枝条颜色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子代表现母本性状。
提供花粉的枝条是花斑枝条,但接受花粉的枝条是不确定的,因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都是不定的。
15.小麦的抗锈对感锈是显性。
让杂合的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感锈病类型,F5播种后长出的抗锈植株中纯合子占
A.31/33
B.31/32
C.31/64
D.31/66
答案:
A
解析:
F5播种后长出的抗锈病纯合子有:
(1-1/25)÷2=31/64,抗锈病小麦中杂合子有1/25=1/32,所以抗锈病纯合子占抗锈病总数的31/33。
16.除了下列哪一项之外,其余的都是C4植物叶片结构的特点
A.维管束鞘细胞具有结构完整的叶绿体
B.维管束鞘细胞较大,与部分叶肉细胞排列成“花环型”
C.叶肉细胞具有正常的叶绿体
D.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数量多、个体比较大
答案:
A
解析:
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
17.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技术是
A.单克隆抗体
B.植物体细胞杂交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
答案:
B
解析: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18.下列各项生物进化的观点中,不是达尔文提出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B.有利变异可通过遗传与自然选择逐步积累与加强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A
解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
19.人工种子是人们模仿天然种子结构制造出来的生命有机体,它能像种子一样萌发生长。
人工种子的核心部分胚状体可以由悬浮培养的芽尖细胞得到,也可以通过试管培养的花粉或胚囊获得,由此人们把胚状体分为“体细胞胚”和“花粉胚”。
请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发芽率低等问题
B.培育胚状体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C.同一种植物“体细胞胚”和“花粉胚”的染色体组的数目比为1∶1
D.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反映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C
解析:
同一种植物“体细胞胚”和“花粉胚”的染色体组的数目比为2∶1。
20.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
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下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
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细菌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细菌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①
能生长
能生长
②
能生长
不能生长
③
不能生长
能生长
A.①是c,②是b,③是a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D.①是c,②是a,③是b
答案:
A
解析:
对①细菌来说,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也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和抗四环素基因没有被破坏,插入点是c;对②细菌来说,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正常,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抗四环素基因被破坏插入点应为b;对③细菌来说,不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抗氨苄青霉素基因被插入而破坏故插入点为a。
2012高考生物模拟试题与详解(三)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7小题,共50分。
注意修改Ⅱ卷题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21.(5分)图1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
效率受光照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图1图2
(1)在较长时间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
(2)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4)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从叶绿体基质移向叶绿体囊状薄膜 (3)低 高 (4)增大CO2的供应、提供必需的矿质元素等
解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光强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是:
在一定范围内,随光强增加而增强,到一定程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改变。
在光强一定时,CO2浓度高,光合作用增强。
22.(5分)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乙肝病毒的结构像汤丸,较厚的蛋白质外壳,中心是双链DNA。
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后,在肝细胞内可复制出很多病毒颗粒,从而损害肝细胞的机能。
请结合有关知识完成问题:
(1)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________。
A.输血、性接触、刮胡须
B.握手
C.呼吸
D.共同用餐
(2)乙肝病毒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
A.分裂生殖
B.孢子生殖
C.复制
D.出芽生殖
(3)由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制成的乙肝疫苗注射入人体后,不会使人致病,但能诱发人体产生抗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抗体是在________细胞内产生的。
(5)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人们很快利用这一技术来生产乙肝疫苗。
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的研究成果要通过________工程来实现产业化。
答案:
(1)A
(2)C (3)决定乙肝病毒特异性的是乙肝病毒的衣壳,决定乙肝病毒致病性的是乙肝病毒的DNA,乙肝疫苗含病毒外壳蛋白,具有抗原特异性,可以诱发机体产生抗体,无DNA不会致病 (4)效应B (5)发酵
解析: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它外面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能诱发产生抗体,如无DNA则不会致病。
现在生产的乙肝病毒蛋白质外壳是通过发酵工程得到。
23.(8分)细胞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右图所示是肝细胞中所进行的有关化学变化,请据图回答:
(1)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
(2)在肝细胞A中,引起①过程的激素是________。
(3)在肝细胞B中完成③过程的酶是________。
(4)⑤和⑥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5)肝细胞B产生的CO2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并使呼吸加快,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___。
(6)在肝细胞C中参与⑦过程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
(7)在缺乏胰岛素的情况下,图中哪些过程可能会被抑制________。
答案:
(1)B
(2)胰高血糖素 (3)谷丙转氨酶(GPT) (4)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5)体液调节 (6)脂肪、蛋白质、磷脂
(7)④⑤⑨⑩(④⑤⑥⑨⑩)
解析:
肝细胞中进行着一些非常重要的反应,如糖类代谢;调节血糖平衡的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在肝细胞中进行的脱氨基作用必须有脱氨酶的参与。
24.(5分)小麦育种专家周中普教授带领科研小组经过10年努力,采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源杂交的三结合育种方法培育出了营养价值极高的彩色小麦,并被列入我国太空育种计划。
(1)化学诱变和物理诱变可提高________,创造出更多的可供人类选择的变异类型。
(2)运用________技术,可以克服亲本远源杂交不亲和现象。
(3)如果专家将从太空返回的彩色小麦进行种植,发现一隐性性状变为显性性状,则表现为该显性性状的种子能否大面积推广?
________,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研究表明,冬小麦必须经低温处理才能抽穗,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胚。
取数十粒冬小麦种子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给予低温处理,乙组不处理。
将每粒种子切成两半,按下图方式黏合(黏合后种子仍有活力),并置于相同适宜的条件下,将来可能抽穗的是________。
答案:
(1)变异频率
(2)细胞融合 (3)不能 因为显性杂合的后代要发生性状分离 (4)AC
解析:
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可以提高基因突变,从而出现新类型。
而远源杂交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得到新品种。
对隐性状性的出现必然是纯合子,可直接作为种子推广。
25.(8分)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
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较多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
(1)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膜的主要成分________分子层,使离子很难以________方式通过,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膜依靠________以________方式控制离子出入。
这证明膜具有________的重要功能特征。
所以,细胞维持这种状态是要以消耗________为代价的,与细胞结构________有关。
(2)如图所示,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能使受刺激部位瞬间变得易于膜外阳离子通过,此时a~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方向与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分别是________。
答案:
(1)磷脂 自由扩散 载体 主动运输 选择透过性 能量 线粒体
(2)b→a;a→b。
解析:
在静息状态下,膜的带电情况是外正内负,当给一个刺激后,膜外侧的正电荷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转移到内侧,则兴奋部位变为外负内正。
而形成的电流方向,膜外侧是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侧电流方向则相反。
26.(7分)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硫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图,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SO2对植物伤害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SO2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大气中的SO2,一部分被绿色植物吸收;一部分与大气中的水结合,形成H2SO4,随降水落入土壤或水体中,并以________方式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3)在硫循环中,除图中所示过程外,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________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32mg的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________mg。
(5)碳和硫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叶 SO2的排放量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
(2)主动运输 (3)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 (4)光合作用 64 (5)有机物;有机物
解析:
SO2污染是由于SO2的排放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净化能力,SO2的增多最先影响植物的叶。
植物吸收SO2一方面是叶,另一方面是根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CO2主要以光合作用吸收,而在生态系统中流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27.(12分)研究表明根瘤菌在土壤中不能进行固氮作用,只有当其侵入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后,才能固氮。
有人推测产生这种生理特点可能与豆科植物产生的“某物质”诱导有关。
试设计实验探究“某物质”是否存在,请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材料与用具:
根瘤菌菌种、大豆种子、无氮培养基、细菌接种及培养设备、植物栽培设备等其他必需用具。
主要实验原理:
根瘤菌在无氮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主要实验步骤(实验思路):
实验结果及结论:
答案:
主要步骤:
(1)取适量的根瘤菌菌种与大豆种子一起拌种后,在适宜条件下,将大豆播种、培植;
(2)待大豆根瘤成熟后,取根瘤,用无菌水充分洗净后通过破碎、过滤等方法,获得大豆根瘤提取液;
(3)取无氮培养基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一定量的大豆根瘤提取液(编号A),另一份加入等量无菌水(或不加,编号B),灭菌;
(4)向A、B两组培养基中接种等量的根瘤菌,并在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37℃、24h)培养,观察A、B两组培养基中菌落生长状况。
结果及结论:
(1)A、B中均不出现菌落。
说明大豆没有产生“某种物质”诱导根瘤固氮。
(2)A中出现菌落,B中不出现菌落。
说明大豆能产生“某种物质”诱导根瘤固氮。
解析:
根瘤菌在土壤中不能固氮、不能生长。
而在形成根瘤菌后能固氮,可将根瘤部分破碎,提取液体,然后分别用无氮培养基和提取液培养根瘤菌,再根据根瘤菌的生长情况确定“某物质”是否存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模拟 试题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