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docx
- 文档编号:4228111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13KB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docx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自然的声音
考点聚焦——课标要求:
1.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2.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3.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第一课人类的朋友
1.人类为什么要尊重大自然?
(人类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
(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人类正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
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3)在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食物链关系,并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4)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5)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2.人类应如何善待大自然?
(1)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2)保护大自然,不破坏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
第二课大自然在哭泣
1.自然为什么在哭泣?
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
2.资源在枯竭、环境被破坏表现在哪些方面?
资源在枯竭表现为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环境被破坏表现为人类在耗费更多的资源的同时,也严重地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环境。
3.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和产生的危害是什么?
(1)原因:
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全世界的物种正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同时,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就永不再生,而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个物种,往往就有10~30种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
(2)危害: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4.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1)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一切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依法打击、制止乱捕滥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3)加强宣传,提高公民意识。
(4)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给生物一个适宜的生存空间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5.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和严重后果分别是什么?
(1)原因: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2)后果:
①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
②耕地减少。
③水土流失严重。
④人类居住条件恶劣。
6.如何解决土地荒漠化?
(1)保护好现有植物,禁止乱垦滥伐。
(2)退耕还林、还草。
(3)造林种草。
(4)合理放牧,定期轮牧。
7.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产生的后果、解决的办法分别是什么?
(1)原因:
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地球上的淡水越来越少。
(2)后果:
在21世纪,淡水正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淡水资源危机可能是人类以后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
(3)解决办法:
①节约用水。
②防止并治理水污染。
③发展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⑤修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工程。
8.水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分别是什么?
(1)原因: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2)后果:
影响生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9.能源匮乏的原因和产生的严重后果分别是什么?
(1)原因:
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人口过多,过度消耗。
(2)后果:
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可持续发展。
10.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分别是什么?
(1)原因:
土地是地球陆地上的万物之母。
但是,人类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垃圾越来越多,土壤污染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2)危害:
土壤污染不仅严重损害农作物的生长,也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11.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分别是什么?
(1)原因:
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不断增加,工厂、居民区和汽车等越来越多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2)危害:
大气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也严重损害着人类的健康。
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就是指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2.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我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制定了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3.中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保护自然?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
(1)在校园里,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参与和开展更为广泛的环保行动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2)在家庭和社区周围,做一些我们可以身体力行的活动,如:
种植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等,保护鸟类、节约用水、回收废旧电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宣传环保知识等。
(3)参与并推动社区环境保护,关注并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之中。
考点拓展
从国家、企业和青少年的角度出发,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国家: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资源、环境的危机意识和保护意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走集约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等等。
(2)企业:
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依靠科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等等。
(3)青少年:
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小事做起,例如:
一水多用,购物使用购物袋,随手关紧水龙头,爱护花草树木,以乘坐公交车为荣,和家人或同学一起植树种草等;善于与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等。
第二单元 劳动创造世界
考点聚焦——课标要求:
1.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2.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第四课人类的需要
1.劳动的意义是什么?
(1)劳动创造人类。
(2)劳动创造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劳动促进了人的成长与发展。
(4)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2.为什么说劳动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
(1)劳动加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谋生和发展的能力。
(2)劳动是培养和发展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3)劳动不仅能够促进人生理、心理和品德的发展,而且与个人的成才、事业的成功紧密相关。
(4)劳动,可以锻炼我们的能力,磨砺我们的意志,强化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
(5)通过劳动,我们不但能学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强不屈,而且能够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学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这一切都是我们走上社会后建功立业的必要素质。
第五课尊重劳动者 珍惜劳动成果
1.为什么劳动者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
(1)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缔造者。
(2)是他们推动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劳动虽然有分工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凡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只要他们的劳动对社会有益,就都是光荣的,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
2.我们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
(1)珍惜劳动成果,是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的具体表现。
(2)珍惜劳动成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也是由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而且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富裕)。
(4)对青少年来说,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六课乐于劳动 善于劳动
1.为什么要热爱劳动,乐于劳动?
(1)生命的意义与劳动息息相关,没有劳动,不热爱劳动的生命,谈不上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2)唯有劳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被不断创造出来。
(3)一个人要生存,要自立自强,要成就事业,就要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
2.参加家务劳动的意义。
(1)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有助于养成勤劳自立的习惯。
(2)有助于锻炼和增强意志。
(3)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一点家务劳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
(4)一般来说,家务劳动能力强的人,生活技能相对较高,独立生活能力也较强,他会对生活充满信心,能够独立面对各种困难。
3.新型劳动者的含义是什么?
新型劳动者,是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劳动者。
4.我们为什么要成为新型的劳动者?
(1)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时俱进,做新型的劳动者是我们每个青少年的必然选择。
(2)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做新型的劳动者,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5.中学生怎样成为一名新型劳动者?
(1)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树立终身学习观点、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4)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考点拓展
1如何理解“劳动有分工,劳动者不分贵贱”这句话?
(为什么要反对歧视普通劳动者?
)
(1)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是社会和人们需要的劳动。
(3)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平等的。
(4)凡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都是光荣的,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2劳模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3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与劳动息息相关”这句话?
(1)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要求。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能为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为社会作出贡献,他的生命就有价值。
(2)生命的意义与劳动息息相关,没有劳动、不热爱劳动的生命,谈不上任何意义和价值。
第三单元 在同一片土地上
考点聚焦——课标要求: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2.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目前有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2.新型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4.我国是如何保证少数民族同胞权利的?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
(3)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尊重各民族文化,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5.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
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的权力。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地区的自治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能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性事务,发挥地方优势,促进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又能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7.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对于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2)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8.国家帮助我国少数民族共同进步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1)原因: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还不发达,交通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2)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陆续建设了青藏公路、成昆铁路等。
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各省市也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给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援助,体现了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谋求发展的精神。
9.中学生在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该怎样做?
(1)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2)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与“手拉手”互助活动。
(3)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第八课共同的愿望
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是什么?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实现祖国统一是“一国两制”的核心。
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的国家内,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但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3)信守长期不变的诺言。
“一国两制”不是一项临时性政策,而是长期的基本国策。
3.“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1)“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的杰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
用“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它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状,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2)“一国两制”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的稳定和发展,便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利互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加快我国繁荣富强的进程。
(3)“一国两制”构想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
(4)“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也是对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贡献。
4.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台独”?
(为什么要努力解决台湾问题、维护祖国统一?
)
(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2)少数“台独”分子搞“台独”,妄图分裂祖国,是对国际法和国际社会的公然挑衅,也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公然挑衅。
(3)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企图。
(4)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
5.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台独”?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加速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3)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互信,增进了解。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取得国际社会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支持。
(5)加强国防力量,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给“台独”分子以巨大的威慑力。
(6)不断揭露“台独”的险恶用心与危害。
6.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
(1)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增强为祖国作贡献的本领。
(2)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切实履行公民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行为作斗争。
(3)拥护“一国两制”,积极宣传对台政策。
(4)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完全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
考点拓展
1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⑤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之,国家的统一,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如何维护:
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2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4)全国人民的支援、经济发达省份的支援以及少数民族人民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等。
第四单元漫步地球村
课标要求:
1.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
2.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3.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4.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5.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第九课战争与和平
1.战争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危害?
(为什么要拒绝战争?
)
(1)战争对人类生命造成了极大的摧残和伤害。
(2)战争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可怕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威胁到附近地区居民的生命与健康,甚至人类的生存。
(3)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4)战争尤其对少年儿童的生命健康、教育成长、亲人家庭造成巨大摧残等。
2.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哪些不懈的努力?
(1)世界各国领导人、各种国际组织与志愿人员等为人类共同创造和平、美好的未来而呼吁、奔波,他们无私地奉献着,甚至为和平付出了生命。
(2)为了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建立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国际社会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多年来,联合国在协助解除国际危机和解决长期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和平对人类社会有哪些意义?
(为什么要热爱和平?
)
(1)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
我们要拒绝战争,我们渴望和平。
(2)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
和平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和平的世界才是人类栖息的家园。
只有维护和平,人民才能幸福,人类社会才能文明发展。
4.当今世界的局势是怎样的?
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局势趋向缓和,总体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但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战。
5.当前,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最主要因素)、能源之争、宗教信仰冲突、种族冲突等依然存在。
第十课贫困与发展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
2.当今世界的潮流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3.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是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
(2)战争和动乱也是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
(3)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长期饱受殖民国家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这也是造成这些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
4.贫困和落后的影响有哪些?
(1)贫困和落后让世界贫困人口受到饥饿、疾病的威胁,其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严峻的挑战。
(2)贫困和落后也是导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
(3)贫富悬殊不断扩大,直接威胁到世界各国的稳定,严重阻碍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把消除贫困作为本国的首要发展目标。
5.为消除贫困,各国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消除贫困的途径有哪些?
)
消除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
国际社会必须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1)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胆改革,承担起发展本国经济的主要责任。
(2)国际社会要加强交流,扩大互利合作,尤其需要发达国家承担起应有的义务和责任。
(对发展中国家公平开放市场,减免债务,通过增加资金和技术援助,提高发展中国家自我发展的能力)。
(3)世界各国、各地区必须携起手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
(4)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努力实现各国之间的互惠、共赢和共同繁荣,共同建立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5)联合国要继续不遗余力地推进世界反贫困进程。
6.人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有哪些?
(1)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依然存在。
(2)建立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需努力。
(3)贫困仍然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4)人类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
7.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
(1)利:
①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和各地区间的资本、资源、科技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技术和信息的全球共享,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各国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②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良机。
(2)弊:
①加剧了国际竞争,使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
②各国在分享全球化的成果时,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占有较大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要获取同样的利益,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8.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各国应该怎么做?
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平等、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各国之间的互惠、共赢和共同繁荣。
各国要共同遵循国际法律规则,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共同建立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第十一课天涯若比邻
1.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价值观、宗教、教育、科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各具特色的文化渗透于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同的饮食习惯、服饰、民俗风情、建筑风格等都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2.世界文明的特点是什么?
——丰富性、多样性。
3.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4.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我们应尽力保护。
对此,你怎么看?
中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传统。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我们应在世界文化融合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征,凸显独特的魅力。
5.为什么要加强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
(1)不同文化之间如果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彼此不够了解,就容易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产生冲突。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要和睦共处,必须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
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消除民族间的冲突与仇恨的重要手段。
(3)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接触中,一方面,不断地产生不同文化的相互摩擦或冲突;另一方面,也使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
(4)世界文化正是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相互汲取营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6.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
(1)尊重彼此的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道德 法治 下册 教科版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