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docx
- 文档编号:4227203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38KB
完整版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docx
《完整版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
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媒体的市场化进程加速,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面。
然而传统媒介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部分记者素质不高,有些行业制度不尽合理,新闻行业的法规不够完善。
面对这些问题,传统媒介也开始锐意创新,从节目播出形式更加亲民,节目题材更加深入和专业。
舆论监督更是指向其背后的公权力问题。
但是制约传统媒介的舆论监督健康发展的障碍依然存在,完善相关新闻法规,加强媒介自身建设,提供健康的舆论自由环境成为其必然途径。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舆论监督
目录
引言………………………………………………………………………………1
1媒介舆论监督的迫切性…………………………………………………………2
1.1传统舆论监督的新形势……………………………………………………2
1.2媒介舆论监督的强势兴起…………………………………………………3
1.3从《焦点访谈》的改革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新面貌………………………3
2我国当前传统媒介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4
2.1传统媒介自身存在诸多问题………………………………………………4
2.2舆论监督的制度化制约………………………………………………………5
2.3舆论监督的法制化缺失………………………………………………………5
3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介强化舆论监督的措施………………………………6
3.1传统媒介自身的建设……………………………………………………7
3.2推动传统媒介舆论监督制度化和法制化……………………………………8
结论…………………………………………………………………………………9参考文献……………………………………………………………………………10致谢…………………………………………………………………………………11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介不断发展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民主监督、舆论监督,而传统媒介的舆论监督对于我国反腐倡廉工作有着突出且特殊的作用,我国历届政府对于媒介的监督都十分的重视,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1+1》、《每周质量报告》也为广大民众所熟知。
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现在关于媒介的舆论监督在法制上有很多的漏洞,有时甚至出现“媒介审判”等诸多不合理不合法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媒介舆论监督,出台法律规范监督行为,保护监督权利,使之真正成为社会的“明镜”,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1媒介舆论监督的迫切性
如果说司法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利器,那么舆论监督是另一把锋利的尖刀,它同样具有捍卫真理和正义,鞭挞腐败和邪恶的作用,对公权组织和整个社会都起到强有力的监督功能。
最近几年以来,社会矛盾逐渐成为了中国公众瞩目的焦点,官员腐败,贫富差距扩大化,三农问题,仇富心态,教育改革,房产价格,医疗社保等一系列问题犹如走马灯一般纷纷闯入人们的视野,同时,许多富于代表性的事件也先后进入国人的事业。
所以我国公众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新闻媒介该有的职能——媒介舆论监督,也必须得到强化,使其快速健康的发展。
苏联建立初期,列宁就说过,“要把舆论监督作为社会主义报刊的重要任务。
”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
”媒介舆论监督就是通过媒介将社会发生的事件和事件背后的真相揭示出来,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健康发展。
这句话也点明,在我国目前法制和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媒介进行广泛的舆论监督,从而积极的维护社会公平,体现出公共意志和社会公平自由。
1.1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新形势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这句话出自约瑟夫·普利策之口。
它充分的表现了媒介及媒介工作者的力量和作用。
而新闻媒介首当其冲的重要作用就是运用自己在舆论方面的优势监督整个社会。
2000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进入高速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经济的发展与体制、法制的建设相脱节,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比如说贫富差距、灰色收入、拜金主义等,与此同时,媒介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监督社会不良现象的突出舆论力量。
同时在这个重要的转型时期,胜利召开了党的“十八大”,继续为我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我国的舆论监督一方面将逐步建立法律上、制度上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个阳光,非常形象的表明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指导原则,其次也代表我国将在在制度设计上充分体现对权力的制约、协调与监督。
这个监督毫无疑问将包括舆论监督。
也就是说舆论监督将作为监督权的一部分,和决策权、执行权一道,并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来。
这样是对于舆论监督的重要保障。
现如今舆论监督已被党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自1987年开始,“舆论监督”连续五次出现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
其中,十七大党的政治报告更是要求,“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同时,十七大报告中还提到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005年4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这对新闻舆论监督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2008年5月1日起我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通过立法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保障公民享有政府信息的知情权,这就是对舆论监督有力的法律保障。
另一方面,我国新闻媒体的记者团队不断的壮大,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媒体也随之迅速发展和扩张。
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跨国传媒集团也相继进入中国,凤凰卫视等境外媒体收看率飞速提高。
记者的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断壮大。
从三聚氰胺的“大头娃娃”到轰动全国的“山西假疫苗”事件,我们的记者拨开层层迷雾,给我们还原了事件背后的真相。
一系列的新闻工作者组成了媒体舆论监督的有力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媒体的监督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也会越来越完善和强有力的。
1.2媒介舆论监督的强势兴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伴随着媒体的市场化进程,媒体越来越敢说真话,从早期的《焦点访谈》,到现在各个卫视的新闻节目,不管是早期的南方周末独此一家,还是现在的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都开始大力进行舆论监督,从这样百花齐放的场面中,不难看出我国传统媒介的繁荣。
当然网络媒介的兴起,使得民众更容易贴近舆论监督的前沿,全媒体融合的舆论监督更加有力。
网络媒体提供海量的信息,很多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首先曝光出来的,而近年来新浪微博更是成为了舆论监督的前沿阵地,在微博上,普通人可以对新进发生的事件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
2010年的7.23动车事件更是凸显了网络的强势舆论监督作用,从刚开始爆发出的事故,铁道部含糊不清的解释,到发布会上“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言论成为网络流行语,再到网民对于事故结果分析的质疑,最后到王勇平的下台,铁道部对于高铁动车速度的调整,之后由微博引发的报纸,电视等媒体介入和报道,媒体整体的大动员形成了对相关部门的巨大压力,这就是媒介强大的舆论监督。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使得舆论监督的作用越来越大。
像韩寒等一系列的意见领袖也在引领着舆论监督。
从“表叔”、“房姐”到官员“艳照门”事件都是由网民牵头,以网络传播,进而受到传统媒介乃至国家的重视,这说明民众的舆论监督意识越来越强烈,媒介的作用功不可没。
1.2从《焦点访谈》的改革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新面貌
央视著名的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到2013年已走过十九个年头。
众所周知,该栏目以舆论监督而著称,曾被誉为“中国舆论监督第一品牌”。
CSM的一组数据,表明在1998年,该栏目的舆论监督内容一度占到47%,成为央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但这一比例在近几年不断下降,甚至跌倒了15%。
一位网友在央视国际网站表达了自己对《焦点访谈》态度的转变过程是,“由几年前的每日必看、到后来的可看可不看、到如今遇到焦点访谈就换台。
”
栏目主持人敬一丹认为,观众的这种失望是对栏目的失望,更是对舆论监督的渴望。
此前,她曾在全国政协十届会议上坦言,《焦点访谈》近段时期在舆论监督上创下“三低”,“内容、收视率、观众期望值均历史最低。
”这都说明,一台好的新闻类节目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中心,必须用于承担揭露事实背后真相的勇气和责任。
这样才能做出观众喜爱的,无愧于社会的电视节目。
2013年1月1日,开播将近20年的《焦点访谈》首次进行了改版。
新增主持劳春燕亮相节目,全程站立播报。
随后在新年第一天带领观众们梳理了今年开始实施的新法新规,第二部分新增环节百姓“连连拍”把录像机交到了老百姓手中,通过让普通人采访普通人的形式回顾了2012同时展望2013。
从首期改版节目看,许多观众对于《焦点访谈》重拾信心,觉得节目内容更亲民。
特别是央视记者不再高高在上地采访别人,而是把摄像机交到了百姓手里,让他们说自己最想说的话,让许多观众觉得很难得。
其中一个小男孩面对镜头说:
“2012年我上学了,太累了,每天要早起,还要写作业,那么难的题……干嘛啊,我才6岁。
”这个采访,许多观众大赞很真实,说出了很多小孩和家长的心声。
另一方面监督报道视角更加亲民,而且引入白岩松和杨禹两位知名电视新闻评论员,代表《焦点访谈》想说真话,敢说真话的节目理念。
其实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创新并不是很难,这需要我们改变以前刻板的新闻报道视角,在报道新闻时,敢于接近事件真相。
与观众更加平等的交流,让百姓的言论也可以得到应有重视。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不仅是《焦点访谈》,《人民日报》也要增加版面,贴近群众,以普通观众视角看待新闻事件,发掘新闻背后的真相。
这些都代表着传统媒介将展示出生机盎然的新气象。
2我国传统媒介当前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党和政府开始逐步重视舆论监督,新闻媒体也在舆论监督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舆论监督公共权力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功效。
2.1新闻媒介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作为舆论监督的主动实施者——新闻媒介从业人员,他们往往顾虑重重。
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下,批评性报道首先一般不会得到上级首肯,搞不好会被戴上“破坏地方形象”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的帽子,这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媒介从业人员的业务发挥和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作用。
其次为了获得信息来源,他们必须得到地方党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支持和配合。
这样当他们对这些单位进行监督时,就不得不考虑再三,慎重决定。
另外部分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毫无道德和操守,丧失基本的职业道德,他们把媒介的舆论监督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搞有偿新闻,比如接受红包、礼金等好处费,甚至收受贿赂,起隐瞒事实的真相。
例如2002年6月22日,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发生特大爆炸,38名金矿矿工不幸罹难。
“6·22”繁峙矿难发生后,非法矿主不是设法救人,而是与个别地方党政官员串通一气,隐瞒事故真相。
当天晚上11时,矿主将遇难矿工尸体陆续转移、掩埋。
其后几天,新华社山西分社的鄯宝红、安小虎、王东平、谭旭4名记者,已在接到繁峙死难矿工家属举报后赶到繁峙。
但他们并未去矿难现场,而是先找上了繁峙县委、县政府,并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盛情款待。
事后新华社披露说,“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鄯宝红、安小虎分别收受现金2万元。
这不仅令我国的舆论监督蒙羞,也玷污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2.2舆论监督的制度化制约
在我国,所有有话语权的传统媒介都是国有资产。
虽然,有些传媒也进行了一些经营方式的改革,如财政独立,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等,最后的节目内容还要进行全面的审查。
大部分媒介的领导人主要由政府来任命,低级员工则实行聘用制,对主要新闻则实行预先审查制。
在这种体制下,媒体自身的活力受到很多行政或政治手段的约束,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舆论监督功能的发挥。
所以,这种舆论监督是自上而下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舆论监督。
如中央电视台对一些较高职务的犯罪行为的曝光,其实是传媒按照有关领导部门的指示,在要求的时间和版面予以发布而已,并不是传媒主动揭露的。
新闻媒介的事业化、高度行政化决定了我国政府和新闻媒介的关系,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作为新闻媒体职能的舆论监督,其作用的发挥程度必然是完全服从和服务于政府的。
而新闻媒介究竟是“党的喉舌”还是“群众喉舌”,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视察焦点访谈节目组的时候,亲笔题词“群众喉舌,政府镜鉴”。
所以正确的讲,只有当新闻媒介具有独立性,贴近群众,我们的舆论监督才会发挥最大的作用。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一贯坚持的原则,在此方针的指引下,中国媒体的舆论监督也必然更多地以正面报道和宣传教育为主,批判性报道比重很小。
而舆论监督恰恰主要是通过批评性报道实现的。
和西方媒介的多元、分散的公众意见相比,我国的媒体更具有宣传的性质。
舆论监督是广大群众的公议行为,监督和宣传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以宣传代替监督。
最后一个原因是,根据毛泽东的理论:
新闻媒体的另一条战线。
所以我国虽然少部分开放外媒进入,但是根据政策公民个人和社团资本还是难以介入现代传媒组织。
中国传媒业的定位和产业结构限制了其发展的自由,最终也影响了舆论载体的多元化,使舆论监督成为空谈。
2.3舆论监督的法制化缺失
我国的新闻行业有很多新闻奖项,如“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但这些奖项的主办者大多是党政机关和受党政部门控制的社会团体,属于官方的奖项奖,在这种评价机制下,新闻媒体的报道方式、报道内容被引导,可以说大部分的奖项给予的都不是批评性报道。
所以在奖励机制上,我国应该给新闻媒介、社会团体更多的自由。
而舆论监督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其法制化轨道。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相关的法律和行政规章也肯定了舆论监督,但大都是关于义务的规范,如关于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的规范、保护尊重公民人格权利的义务规范等,缺乏权利的规范,如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等无明文规定,这给媒介的舆论监督带来不小的困惑。
而中国关于舆论监督的法律仅限于于《宪法》的原则性规定,和一些零星的地方行政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相关规定也缺乏实践操作性。
至今我国没有《新闻法》和《舆论监督法》成为我国言论自由的一个短板。
3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介强化舆论监督的措施
如今大部分社会问题大部分由网络揭发而出,传统媒介的舆论监督似乎不是那么的给力了,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媒介、手机媒介的迅速崛起,使得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强势地位受到极大挑战,有些时候甚至出现,电视等媒介从网络上找新闻,从舆论监督的引领者变为追随者。
3.1传统媒介自身的建设
对于传统媒介本身来说,必须要在三方面上做足功夫。
第一、新闻工作者是舆论监督的主动实施者,所以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队伍对于加强舆论监督非常重要。
首先,必须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责任意识,站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去报道新闻事件,围绕抓住群众关心的带有典型性的问题进行报道。
增强职自律意识,防止以权谋私,搞有偿新闻。
其次,要培养自身的业务休养。
精通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制作等技能,才能掌握舆论监督的主动权和自由权。
第二、就目前情况来说,媒体舆论监督尚无法可循,所以必须靠媒体的自律,规避舆论监督风险,防止自身权利滥用,确保舆论监督良性发展。
拥有《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这些舆论监督品牌报纸的南方报业集团,就针对舆论监督、新闻批评制定了内部的职业道德操作规则。
该规则对舆论监督从选题、采访到写作、刊登,每个环节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这对确保舆论监督的顺利开展,预防新闻纠纷起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也为其他媒体提供了有益借鉴。
第三、面对新媒体的强大攻势,首先传统媒体必须与网络媒体进行优势上的互补。
传统媒介可以依托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速度快,无线搜索以及强大的互动功能,及时发现社会热点事件、舆论焦点,给予全面的关注,提升传播速度,在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引导大众的舆论方向,将舆论监督主阵地的地位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次传统媒体要善做高度、深度报道,发挥其权威性的后发优势。
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专题报道、评论、深度解读等方式,引发整个社会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使舆论监督的效果更具广度和力度,体现传统权威媒体的高度、深度。
如华南虎事件通过网络进入公众视线后,但最终却是传统媒体揪出真相。
《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以及央视《新闻调查》等传统权威媒体并没有停留在对于周正龙个人行为的追究上,而是指向了他背后的公权力问题。
3.2推动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传统媒介的舆论监督除了自身良好地建设,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
第一、言论自由需要一定的空间才会得以保障,而舆论监督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是营造对于舆论监督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党政机关从思想上能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能够承受被批评的压力,鼓励和支持新闻传媒大胆开展监督。
这在“十八大”的政治报告中已有体现。
另外还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新闻传媒要主动向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条件,倾听了解他们的诉求。
如开设读者专栏等,组织各种座谈会、听证会,听取群众意见,吸引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第二、有一个良好地氛围,当然还必须从制度上保证舆论监督,在我国媒体对相关部门的批评性报道最后都不了了之,一方面本地媒体受上级主管部门制约,一方面私下的公关也成为阻碍,这最终使许多舆论监督的稿件“流产”。
就像去年的交警异地执勤的方法,舆论监督也可以实施异地监督,一方面,异地监督可以斩段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异地媒体不必看当地政府的脸色,另一方面,一些被采访的对象对不会担心受到打击报复,有利于采访对象积极主动地揭露事实的真相。
第三、必须赋予新闻媒介相对独立的地位,新闻传媒的独立地位是保证言论自由的重要条件,缺乏独立地位的舆论监督是一种徒有其表的监督。
传播媒介的行政体制,降低了新闻媒介的可信度,就如果运动会中,运动员既是裁判也是运动员,自然相关报道难以令人新服,这最终会影响新闻传播和舆论监督的效果。
所以,必须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新闻媒介独立的地位和作用。
而要想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就要必须要从舆论监督机构的经营权、财权、人权等方面展开。
首先要新闻媒介的经营自主权是必不可少的,而事实上目前一些传媒机构已经开始允许多元的经营者进入,大多数传媒机构也开始实行管办分离,使得舆论监督的主体有了一定的自主性。
媒介经营的自主化来源于金钱上的独立,所以要组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媒介机构。
只有这样,舆论监督才不会受制于行政管制。
而最后必须减少由党政机关来任命媒介负责人的做法,这样才能避免“说清”之风,才能保证舆论监督的稿件原原本本的呈现在群众面前。
第四、媒介舆论监督的法制化必须跟上,这点希望我们的相关立法机构尽快出台《新闻法》和《舆论监督法》及相关法规,保障舆论监督的正确健康的发展。
要从宪法到基本法全面系统地阐述新闻媒介的权力、义务和责任,法律的细节化、细致化才能带来具体的可操作性,才不会让舆论监督成为空洞的概念。
将舆论监督纳入法制轨道,加强制度建设,逐步推进和实现舆论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这才是是确保舆论监督得以顺利实施的最关键条件。
立法必须要突出舆论监督的权利性质,多做权利性的规范,保障公民通过新闻媒介了解情况、表达意见的权利,同时还要保障新闻媒介及记者的的采访权、报道权、公民批评权。
更应该应明确公众的知情权,在西方关于言论自由的规定有一条,就是对于任何事物的质疑权,即公民可以对公共事物进行怀疑但不负有过失错误,没有举证责任,公共机关或者人物对这种怀疑必须予以正面回应,且不受相关名誉权、隐私权的法规影响,防止以保护相关权为由,则抵制公众、媒介的舆论监督的现象发生。
当然,对于滥用监督的行为,如泄密、干涉司法审判、散播虚假信息、蓄意诋毁国家单位和工作人员等违法行为也要明确责任。
只有推动舆论监督的法制化,才能根本保证其有法可依,才能真正让舆论监督走上正确、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结论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之下,舆论监督是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依法执政的重要保障。
在我党的政治报告中,越来越强调舆论监督的作用。
今天,社会结构的发生转变、不同群体和不同利益诉求的相继出现、舆论监督呈现出不同的新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舆论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
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准确把握新的形势、新的规律,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相关部门要支持配合媒介和群众的舆论监督,为舆论监督的正常运作提供宽松的环境氛围、优质的制度程式、健全的法制保障,力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下使舆论监督水平不断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为阳光政务公开负起传媒应尽的责任。
舆论监督是党和国家六大监督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它的实质人民的监督。
必须让公民依法享有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的意志的权力和自由,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实干兴邦的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嘉嵋.我国舆论监督类深电视度报道研究[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版
[2]张威.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困境与挑战[J].青年记者.2006(06):
42-52
[3]杨明品.新闻舆论监督[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版
[4]王强华、魏永征.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郎劲松.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6]邹举.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及改进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3-2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新形势下 传统 媒介 舆论监督 困境 对策 研究 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