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docx
- 文档编号:4222806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7.96KB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docx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第28期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2006年8月15日
☆统计分析
我区劳动统计的现状与思考
劳动统计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现行劳动统计制度的内容、范围等方面分析劳动统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劳动统计改革的思考。
希望广大统计工作者对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和经济热点问题积极思考,并踊跃向《中国统计》、《深圳统计》等刊物投稿。
☆统计知识
同比、环比与定基比
☆统计分析
我区劳动统计的现状与思考
劳动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开始建立到现在,它基本上是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的全面调查统计报表方法。
随着劳动经济领域新情况的不断出现,其在内容、范围、方法和报送时间上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将我区劳动工资统计制度下的日常统计结果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其局限性,并就此进行探讨。
一、劳动统计的现状
(一)现行劳动统计制度
1、建立劳动统计制度的主要目的。
我国现行劳动统计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有关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及构成、单位从业人员的变动和行业、经济类型分布,以及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等方面的资料,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控提供依据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可靠依据。
2、报表制度的主要内容:
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变动情况及变动原因等,包括当年年度报表及次年季度报表。
3、劳动统计的综合范围:
“辖区内全部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二)当前劳动统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劳动统计调查范围受到局限,其占全区法人单位的比重不断下降。
随着企业改制力度不断加大,改制、重组、拍卖、租赁、破产、个人承包、私人买断等各种不同形式的企业改制方式,使得大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脱离了劳动统计覆盖范围;新成立的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按制度要求不属于劳动统计范围。
因此,出现了经济越发展,劳动统计填报单位个数则不断减少或者虽有增加,但其所占比例却不断下降的现象。
现行劳动统计综合报表的统计范围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私营与个体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极具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业人员队伍也随之迅猛壮大。
2004年末,我区企业法人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法人单位数占全区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74.9%(见表1)。
表1 2004年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全区企业法人单位
法人单位(个)
比重(%)
合 计
19290
100
国有企业
396
2.1
集体企业
58
0.3
股份合作企业
101
0.5
国有联营企业
85
0.4
集体联营企业
42
0.2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16
0.1
其他联营企业
348
1.8
国有独资公司
42
0.2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1867
9.7
股份有限公司
318
1.6
私营企业
14446
74.9
其他内资企业
154
0.8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864
4.5
外商投资企业
553
2.9
由于我区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增加值只占全区的0.01%,单位数和从业人员亦极少,为方便分析,在此对“农、林、牧、渔业”不作比较。
2004年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20176个、个体户41885户,而纳入劳动统计年报的单位却只有2028个,所占比例仅为10.05%(详见表2)。
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年末全区法人的产业活动单位就业人员为78.37万人、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为12.39万人,全区从业人员为90.76万人。
劳动统计年报统计的年末从业人员为36.0万人,占全区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9.7%。
在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方面所占比重仅为1.0%、14.2%、24.7%。
受统计范围的限制,现有的劳动统计数据已不能全面、准确和客观地反映全社会劳动者的就业、流动状况和劳动者的报酬情况,难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需要。
表2 劳动统计法人单位与全区法人单位分行业比较表
单位:
个
劳动统计法人单位
全区法人单位
劳动统计单位占全区的比重(%)
总计
2028
20176
10.05
一、农、林、牧、渔业*
8
0
--
二、采矿业
0
0
--
三、制造业
430
1625
26.46
四、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0
14
71.43
五、建筑业
106
435
24.37
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4
448
23.21
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92
787
11.69
八、批发和零售业
239
9524
2.51
九、住宿和餐饮业
65
381
17.06
十、金融业
57
134
42.54
十一、房地产业
219
915
23.93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58
3063
5.16
十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27
1380
9.20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2
92
34.78
十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4
447
0.89
十六、教育
116
311
37.30
十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42
62
67.74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7
144
39.58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62
414
39.13
2、劳动统计单位绝对数量多,实行全面定期的统计报表制度压力越来越大。
全面定期的统计报表制度是为了适应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起来的,它曾是我国统计调查的基础,起过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单位总量不断增加,劳动
统计的单位数虽然所占比例越来越低,但其绝对量却不断增加。
仍以我区为例,2000年,劳动统计年报的单位数不足1000个,到了2004年底,纳入统计范围的单位数已超过2000个,经济普查年后的2005年,其统计对象将增加到近3000个。
在此单位量大、企业配合程度又不尽人意的情况下,报表的收集、审核和录入的工作量将成倍增加,对统计的质量势必产生影响。
3、现行统计报表提供给社会的有用指标不足。
现行劳动统计综合年报表主要由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情况及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三部分组成。
基层单位填报的指标共计61个,其中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平均人数等指标25个,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指标17个,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标19个。
指标虽然在不断增加,但其实用性和灵活性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特别是对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需要及社会焦点问题的指标明显不足。
失业和就业问题近年来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党和政府迫切需要及时掌握失业和就业方面的统计数据,但是现行的劳动统计方法制度却不能较好地全面了解和掌握全社会劳动就业和失业态势。
4、综合定期报表上报的时间太早,影响数据质量。
深圳市劳动统计制度规定区统计部门定期综合上报市局的时间是季后4日前,由于基层报表的收集和审核录入都需要一个过程,基层单位的上报时间只能不断提前。
很多企业单位的工资是在每个月的月底发放,统计员在填报报表时,只能采取“统计加估计”的办法,人为地推算一个月的工资填报,增加了数据质量的不准确性因素。
二、关于劳动统计改革的思考
1、改革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方案,扩大劳动统计范围。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统计的目的,就是要反映全社会的劳动就业、行业分布、流动情况,反映各行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党和政府制定宏观政策、劳动就业政策和税收政策提供依据。
劳动统计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扩大劳动统计调查范围,使其覆盖辖区内的各类企业和单位。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突破城乡地域、所有制形式和职工身份的限制,制定全面反映各类企业和单位职工就业、流动和工资收入情况的劳动统计指标体系。
2、改革劳动统计调查方式,建立全面报表制度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一是建立全面报表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制度。
结合现行专业报表制度,以各专业统计年报确定的单位名录库为劳动统计的全面调查对象,对在各行业中占相当比例的规模以上或限额以上的单位进行全面调查。
行政机关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则直接从人事部门、财政部门的行政记录中取得。
对其余单位实行抽样调查,并结合单位(个体户)数进行推算。
全面报表周期仍为每季报送,抽样调查可半年进行一次。
二是依靠各专业统计渠道,在现有专业统计报表中增加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两个指标,尝试建立元数据库,实现多个专业数据共享的目标。
三是定期开展劳动力抽样调查以及与劳动、人事部门共同合作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调查等。
3、完善劳动统计指标体系,增加满足社会所需的实用性指标。
经济普查结束后,我市已着手建立“其他服务业”(包括仓储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统计报表制度。
行业统计的范围已覆盖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国民经济核算所需的资料完全可以通过行业统计、部门财务报表和财政部门的决算报表取得。
在此基础上,劳动统计应当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提高统计服务职能需要的更加灵活的劳动统计指标体系,调整更新劳动统计基层报表的调查指标内容。
针对劳动力就业、失业问题,可增加其统计调查监测指标内容。
如增加下岗失业人数及劳动岗位空缺等情况,以弥补劳动统计信息量的不足。
4、尽快提高劳动统计现代技术运用水平。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和推广劳动统计网上直报系统。
实用、快捷、方便的网上直报系统一方面可以减少报表报送的中间环节,另方面可以减少统计工作人员录入报表的时间,通过系统中的审核程序和自定义查询功能还可以减少很多原始错误,实现边报边审,增加了审核时间。
5、强化统计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劳动统计队伍。
一是每个街道统计站配备专人负责劳动统计,做到人员相对固定;二是加强对劳动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三是组织劳动统计工作人员对重点单位的数据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撰稿:
张伟辉
☆统计知识
同比、环比与定基比
发展速度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同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均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
如,本期2月比去年2月,本期6月比去年6月等。
其计算公式为:
本期发展水平
同比发展速度=--------------------------×100%
去年同期发展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这个指标,如某年、某季、某月与上年同期对比计算的发展速度,就是同比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
如果计算一年内各月与前一个月对比,即2月比1月,3月比2月,4月比3月……12月比11月,说明逐月的发展程度。
如分析抗击"非典"期间某些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环比比同比更说明问题。
定基比发展速度也叫总速度。
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
如,"九五"期间各年水平都以1995年水平为基期进行对比,一年内各月水平均以上年12月水平为基期进行对比,就是定基发展速度。
但实际工作中多用于分析年的总速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圳市 福田 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