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4219641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67.31KB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百年来几乎所有现代学术研究,无不唯西方是瞻。
自然科学倒也罢了,我们自愧不如,虚心甚至甘心亦步亦趋尚无可厚非;而眼下的情况是,社会学科以至人文学科同样是“西风压倒东风”,举凡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无不奉行“拿来主义”,照单全收,现学现卖,似乎中国自古以来便无经济、社会、管理之学问,“临渊羡鱼”之后,完全无法“退而结网”。
《情商中国》的问世填补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来探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道这一方面著述的空白。
中国文化淡于宗教,而最重人情,甚至可以说是“以情为教”。
因为重情义,故而贬财利,于是有了儒家的“义利之辨”。
其实,儒家亦认同人们对富贵利达的追求,只不过儒家主张的是合乎道义的富与贵。
古代中国早有成熟而自洽的市场交换原则及富国庶民之道。
尤其是秦商、徽商、晋商的出现,以及票号、钱庄、银楼的通行,无不说明儒道与商道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共生共荣,成为滋养社会生活和自然经济的肥沃土壤。
《情商中国》的新颖在于它将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义利”关系问题加以置换,以颇具现代感的“情商”二字出之,更将“情”与“商”做了拆分,非常细腻而精彩地分析了情感的商业性质,以及商业的情感参与。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
比如情感可以交换,“不平等产生情感”“不公平产生情绪”。
作者试图告诉人们,因为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无论时代及个人生活多么“瞬息万变”,在中国人的生存之道中仍然挺立着某种“不变”的东西,仍有一种超越一切的“道”,顽强地存在并发挥着巨大作用。
对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社会而言,形下之“器”的不断增量,绝不会成为形上之“道”的“终结者”;那些符合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古老法则,绝不会因为人类衣食住行的日益趋同而就此失效。
换言之,我们可以接受一种“顶层设计”的调整和借鉴,却无法接受一个民族在文化心灵和生活趣味上的整体溃败,如同在一次其乐融融的亲朋聚会上,我们固执地拒绝所谓“AA制”,而喜欢看到有人抢着买单。
徐彦平说:
“人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心的事;心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情的事。
”这句话似乎还可以这样理解:
商道其实就是人道。
1.下列关于《情商中国》的表述,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情商中国》的问世填补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来探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道这一方面著述的空白。
B.《情商中国》将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义利”关系问题加以置换,以“情商”二字出之,颇为新颖。
C.《情商中国》将“情”与“商”做了拆分,非常细腻而精彩地分析了情感的商业性质与商业的情感参与。
D.《情商中国》认为中国人的生存之道中仍有一种超越一切的“道”,而从古到今所有国人对此都严格遵守。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百年来所有现代学术研究,无不唯西方是瞻。
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以至人文学科等无不奉行“拿来主义”。
B.古代中国早有成熟的富国庶民之道,尤其是各地商帮及票号的出现,无不说明儒道与商道相互依存的关系。
C.东方社会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形下之“器”的量的变化,绝不会成为形上之“道”的“终结者”。
D.中国自古以来便无经济、社会、管理之学问,“临渊羡鱼”之后,完全无法“退而结网”。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淡于宗教,而最重人情,甚至可以说是“以情为教”。
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历来宗教虽多却始终无法代替儒家。
B.《情商中国》提出“情感可以交换”“不平等产生情感”“不公平产生情绪”,这说明中国古人始终找不到自信。
C.国人可以接受“顶层设计”的调整和借鉴,却无法接受民族在文化心灵上的整体溃败,这也反映了“道”对国人的影响。
D.“人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心的事;心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情的事。
”这句话似乎也可以这样理解:
人道其实就是商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自然天成汪曾祺
李辉
认识汪曾祺先生很早,应该是30年前我刚到北京工作后不久。
我保存有他的一份手稿,《<朱光潜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好文章》,大约写于1986年,算算也有26年了。
当时,我在《北京晚报》编辑副刊,发表了一位老中医耿鉴庭先生的文章《朱光潜先生二三事》,汪曾祺读后,极为欣赏,很快给我寄来他的读后感。
一见手稿,爱不释手。
他写得讲究,清新、淡雅,如山溪自然天成,潺潺流淌,携两岸野草山花芬芳气息,少有烟火味。
文字略有修改,却处理得干净利落,丝毫不减文稿整体美感。
因标题字数太多,记得发表前,与之商量,他同意改为“一篇好文章”。
为何对一篇界外人士的文章如此关注,极力推荐?
应是在他看来,其文体现了他所推崇的文学观。
汪曾祺作文,历来追求自然天成的境界,不张扬恣意,不故作姿态。
他在《一篇好文章》中这样说:
“这篇文章的好处是没有作家气。
耿先生写得很自然,很亲切,不矜持作态。
耿先生没有想在文章中表现自己(青年作家往往竭力想在作品里表现自己的个性,使人读了不大舒服),但是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耿先生的人品,谦虚、富人情,而有修养。
”
富人情,有修养,这其实是汪曾祺从恩师沈从文那里承继的一种美学意义上的为人之道、作文之道。
在沈从文与汪曾祺的作品中,我们读得出文人气息的恬淡、悠远境界。
这一境界,其实并非故作高深,而是基于信奉一种艺术需要节制的文学观。
汪曾祺说:
“有感情而不外露,乃真有感情。
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好处是完全没有感伤主义——感伤主义即没有那么多感情却装得很有感情。
”在这一点上,汪曾祺可说是当年“京派文人”最好的传人。
尤其是在“文革”之后,因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等剧的创作,他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波折,对从事文学创作之初的体验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重新回归自己所推崇的艺术本真,在适应寂寞、享受恬淡之中,走进了最后的创作高峰。
后来,我与汪曾祺的来往就多了。
去他的蒲黄榆家中,和他聊天,看他挥毫写字绘画。
我曾专门请他讲沈从文,讲萧乾,讲西南联大的往事,并专门整理一篇《听汪曾祺谈沈从文》。
1990年,我为一家出版社策划出版一套世界名人画传,约请一批名家撰稿,我特地请他写《释迦牟尼传》,他虽勉为其难,最终还是应允,写出几万字的佛祖故事。
后来,我颇觉得此举过于唐突,干扰了他的创作习惯,一直为之内疚。
1993年,我主编“金蔷薇随笔文丛”二十种,请他加盟,他编选一本,题曰“榆树村杂记”,取居住的蒲黄榆之义。
我为此书写一点评:
“酒至微醺状态,他会变得尤为可爱,散淡与幽默天然合成。
他的文章从不雕琢,如清风一样轻盈飘逸,读起来更让人陶醉。
他不仅仅表现出一个小说家的才能,用炉火纯青的白描,描绘人与景;他也是一个学问家,散淡的文字背后,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
”
最后一次见到汪曾祺,是在1996年冬天。
他的老友黄永玉先生旅居香港十年后首次返京,几位热心人在东三环长虹桥附近的德式餐厅“豪夫门啤酒”举办两次大型聚会,其中一次由黄永玉开列名单,请来许多老朋友,其中包括汪曾祺。
那天,我与汪曾祺同桌。
他的脸色看上去比不久前更黑,想是酒多伤肝的缘故。
每次聚会,他最喜饮酒,白酒或黄酒,酒过三巡,兴致愈高,满脸可爱。
那天只有啤酒,他喝得不多,兴致似也不太高。
参加聚会的多是美术界人士,汪曾祺偶尔站起来与人寒暄几句,大多时间则是安静地坐在那里。
不久,便传来他去世的噩耗。
他走得太早,还不到80岁,本可以写出更多作品。
一肚子的故事,挥洒不尽的见识,他人如何学也学不来的文字功夫,他把这些都带走了。
多可惜,他连一本完整的回忆录都没留下。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喜欢看这部杂记里的文章,质朴的语言,平和的心态,以及时时造出的天真和风趣,让我在轻松愉悦中受益。
认识到作文可以质朴如斯:
少雕琢,无卖弄,不做作,平白如话。
(田娟华《作文可以质朴如斯——读汪曾祺<榆树村杂记>》)
②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
世界是喧嚣的,我们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
(汪曾祺《无事此静坐》)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是1986年认识汪曾祺的,当时汪曾祺向《北京晚报》投的《<朱光潜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好文章》的稿子,至今被作者保存着。
B.汪曾祺喜静不喜喧闹浮躁,他认为静是一种气质,是一种修养,所以他在为黄永玉举办的聚会上喝酒甚少,多是一个人安静地坐着。
C.作者与田娟华认为,汪曾祺选编的《榆树村杂记》一书风趣幽默,语言质朴,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D.本文叙事详略得当,通过回忆与汪曾祺的交往,表现了对汪曾祺自然天成的认可,并因汪曾祺去世后没有留下一本完整的回忆录而遗憾。
5.汪曾祺为什么欣赏、推荐《朱光潜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
请简要分析。
(4分)
6.汪曾祺的“自然天成”主要体现在哪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认识。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修鞋摊左岸
于守桥临近下班的时候,手机响了,是小枣来的电话,说有急事找他。
小枣是来自乡下的小姑娘,像一瓶未开封的纯净水,在这个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的一个角落,摆了一个三平米大小的修鞋摊。
老于天生八字步,两只脚后跟外侧先着地,时间长了鞋就容易磨偏,偏大了,老于就去找小枣修鞋,一来二去就和小枣熟了。
小枣上面有三个哥姐,出生不久都先后夭折。
她娘怀她的时候,爹又患病离世:
剩下孤儿寡母,家境越加贫寒。
小枣一狠心撇下娘,一跺脚来到这里。
了解小枣的不幸遭遇后,帮助小枣就成了老于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出啥事了?
于守桥一边寻思一边急冲冲往小枣的鞋摊赶。
到了跟前一看,小枣独自坐在修鞋用的马扎子上,泥胎似的,低头愣愣地发呆。
“小枣,谁惹你生气啦?
”老于迫不及待地问。
小枣抬头,见老于像遇到救星,止不住豆大的泪珠往下掉。
“俺娘病重了,爬不起炕。
俺只有回家。
“那,你走后,这个鞋摊咋办?
”“我就为这个,找你来出个主意。
”老于明白,这个不起眼儿的小摊一个月的收入起码两千元,她一走,铁定就有人占。
“大叔,俺想好了,你帮俺看个把月的,等俺娘病见强了,俺还会回来。
”说着小枣冲老于扑通一声跪下。
老于见此景一把将小枣扶起:
“别上火,这事包在我身上,赶紧收拾收拾走吧。
事发突然,我也没准备,这是随身带的三百元钱,你拿去急用吧。
”
回家路上老于心里犯起嘀咕,话好说,事难办。
这难有二:
一是他有份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二是他对修鞋一窍不通。
思来想去,直琢磨得脑袋昏沉沉的,也没想出个子午卯酉来。
第二天一大早,他向单位领导申请了半个月的休假。
老于开始修鞋了,虽说他是钳工出身,可毕竟隔行如隔山,最初艰难的日子知。
有时一天下来,累得头昏眼花,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还得包赔损失。
今天手指磨破了,明天手掌叫改锥扎了。
还有一个让他头痛的问题,由于不会修鞋,来的顾客一天比一天少了,照这样下去,小枣回来他怎么交代呢?
俗语说“急中生智”,他把小枣的遭遇和临时看摊的原由以及在小枣没来期间他免费修鞋用毛笔字写下,挂起来。
这一招果然灵验,顾客非常理解老于,都向他伸出大拇指。
一个月眨眼过去了,小枣来电话告诉老于说她娘的病加重,回不来,叫他再替她看着摊。
时光荏苒,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小枣仍然没回来。
老于再也没有向单位请假的借口了,他辞掉了工作。
老于的老婆发现老于脸晒得黢黑黢黑,手粗糙不堪,禁不住问老于怎么搞的,老于支支吾吾说最近单位搞土建整的,没事。
一天,单位的科长给老于家里打电话,老于的老姿接的电话,叫老于抽空到单位领取辞职后的相关补助费。
老婆听罢顿时炸了锅,立即给老于挂了电话,叫他立马回家,说个清楚。
而对老婆,老于把自己如何认识小枣,帮助小枣的事情一五一十地交代出来。
老婆听完立即气得背了气,老于见状又是掐人中又是捶背。
老半天,老婆缓过神来,骂他老不要脸,转而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老于得精神病了。
一星期后,老婆与老于办理了离婚手续。
打那以后,老于更加专注于这个鞋摊。
尽管这期间,已老长时间打不通小枣的电话。
不知不觉,三年时光在老于叮叮当当的鞋锤声里溜掉了。
小枣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
对于这个,老于似乎习以为常。
有些迟钝的他,常常把烟卷燃火的那头误放进自己的嘴里,烫得他傻笑笑不已。
一天,一辆银灰色的轿车在老于鞋摊不远处停下,从后车座里走出一位着装时尚的少妇,嘴里咬着一根女士香烟。
“维娜,那双鞋有必要修理吗,我再给你买一双不就得了。
你也不怕麻烦。
”叫维娜的少妇没有理会,扭着腰肢朝鞋摊走来,把一只高跟鞋递给了正在埋头钉鞋的老于。
老于仰起脸,用他那粗大的手指使劲地揉着眼睛,打眼细瞅,不由惊呆了:
“你是小枣?
”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的开头写小枣“像一瓶未开封的纯净水”,写出了小枣来到城市之初的简单、淳朴,与后文的维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小枣急着找老于商量办法,是因为在小枣看来,于守桥是唯一可以帮助她渡过难关的人,一定能帮她看着鞋摊,直到她回来。
C.为了向小枣交代,老于把摆摊修鞋的原因和自己修鞋免费写在了纸上,这不仅使他获得了顾客的理解,来修鞋的人也增多了。
D.老于想到了自己的工作问题、自己不会修鞋的问题,却没有及时考虑如何向自己的家人交代,这是老于和老婆离婚的一个原因。
E.小说的结尾,成为了“维娜”的小枣回来了,小说到此也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8.小说中的老于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9.为什么老于被烟卷烫了还傻笑?
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
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檄摄闽尉。
江、淮制置使李珏罗致幕下。
滁州受兵,檄杲往援,甫至,民蔽野求入避,滁守固拒,杲启钥纳之。
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奋厉,卒全其城。
淮西制置曾式中辟庐州节度推官。
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
将行,属通判反之。
安丰守告戍将扇摇军情,且为变,帅欲讨之,杲曰:
“是激使叛也。
”请与两卒往,呼将谕之曰:
“而果无他,可持吾书诣制府。
”将即日行,一军帖然。
知定远县,会李全犯边,季衍时为淮帅,辟通判濠州,朝廷以杲久习边事,擢知濠州。
制置大使赵善湘谋复盱眙,密访杲,杲曰:
“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
”卒用其策成功。
召奏事,差主管官告院,知安丰军。
善湘与赵范、范弟葵出师,迁淮西转运判官。
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时在外谏出师者惟杲一人。
及兵败洛阳,人始服其先见。
大元兵围城,与杲大战。
明年,大兵复大至,又大战。
擢将作监,御书慰谕之。
丞相李宗勉、参知政事徐荣叟曰:
“帅淮西无逾杜杲者。
”诏以安抚兼庐州。
累疏请老,不许。
俄擢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
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
进敷文阁学士,迁刑部尚书。
请老,升宝文阁致仕。
帝思前功,进龙图阁而杲卒,遗表上,赠开府。
(节选自《宋史·杜杲传》,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B.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C.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D.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置使,军事统帅,南宋时掌管本路诸州军事,一般由秩高望重者来担任。
B.诏,皇帝的命令,常以文书形式发布,谕作为诏令的一种,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D.赠,即追赠,追封,是指皇帝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加封官爵或赠予荣誉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杲爱护百姓,为民救难解危。
敌人攻打滁州,杜杲受命率领部队前往支援,刚到滁州,老百姓请求进城躲避,滁州知州坚决不答应,杜杲开城接纳他们。
B.杜杲有胆有识,沉着化解危机。
有报告说守将将发动叛乱,统帅想讨伐他们,杜杲反对,便前去核实,派了一名将领携书信安抚军心,军队得以稳定。
C.杜杲熟知军事,得到朝廷赏识。
当李全侵犯边境时,由于杜杲久习边事,被提升为濠州知州;他和入侵的元兵接连大战,被提升为将作监,皇帝亲笔写信慰勉。
D.杜杲精于谋划,善抓关键问题。
赵善湘为收复盱眙问计杜杲,杜杲针对敌军依仗援军的特点,提议破坏桥梁以断其外援,赵善湘采用这个计策终获成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
(2)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诉衷情
(金)吴激①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
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②。
【注】①吴激,宋人,出使金国被扣,留仕于金多年。
此词写于其归家途中。
②华颠,头发花白。
14.下列各项对诗歌的解说或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两句化用“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它们在艺术表现特点上也一致。
B.“残月照吟鞭”用“残”饰“月”,表示诗人的悲伤之情;用“黄花细雨”营造一种哀伤孤寂的氛围。
C.“鸥似雪,水如天”两句,承上转下,诗人由眼前水行所见,唤起对记忆深处美好情景的神游。
D.诗人用“童稚牵衣,笑我华颠”描写亲切温馨的场面,轻松活泼的家庭气氛,来表达此时自己欢快的心情。
E.上片写景为主,营造氛围;下片重在抒情,情真意切。
整首词用语清婉,哀而不伤。
15.词人“不成眠”的原因是什么?
“不成眠”与“残月照吟鞭”有什么关系?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思考和学习的关系的语句是“ , 。
”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的一句是“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点明全篇主旨的语句是“ , 。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建立广泛的临时性同盟,从舆论上看,铄石流金,有利于主导国际舆论场;从经济上看,则有利于减少经济投入,摊薄战争成本。
②有人认为特朗普是靠多年打拼积累的经验进行了一次媒体战役,即通过大放厥词博得媒体的关注,从而获得免费的报道。
③这次《立法法》修改,连篇累牍46个修正案,整部法律条文增加十余条,被新华社盛赞为“迈向良法善治的里程碑”。
④元宝豆腐由富含高蛋白质的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制成,在大连路人皆知,先后获得“大连知名放心品牌”“大连名牌产品”等称号。
⑤这些说法明显带有情绪性,不能算作持平之论,既抹杀了罗振玉对王国维的帮助提携之功,也错把王国维看成了傀儡式人物。
⑥很多案例表明,公租房管理乱象背后往往存在着腐败问题,一些政策执行者上下其手、内外勾结,把公租房变成了“私家产”。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唐县检察院积极探索深化检务工作的新途径,通过推行案件公开听证、文书说理、通报工作等,丰富了检务公开新内涵,展示了良好社会形象。
B.当下,很多艺术家把摄影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融入到艺术创作的构架中,与带有声音和视频功能的流媒体结合,进行了有益的视觉创作和尝试。
C.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这不仅投射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也表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金融体系。
D.数据显示,移动广告市场增速保持在100%以上,预计到2018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牢牢占据着移动广告市场的第一阵营。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不同的景点 ① 对游客的要求不完全一样,比如游湖时一般要穿好救生衣,赏花时一般不允许采摘等。
② 更多的是相同的一些要求,比如,不能乱丢垃圾,不允许对文物进行拍照,人多的地方须听从疏导安排……这些规定 ③ 是文明旅游的要求,也是游客人身安全的保障。
作为游客,要遵守类似规定, ④ 严格自律,真正做个文明的游客;否则, ⑤ 违规违法 ⑥ 会受到法律制裁,这是何苦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可能 但 / 更要一旦 就
B/ 当然 既 并且如果 便
C或许反而大都 / 只要 必然
D常常 却 不仅进而 / 一定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在身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膳食纤维与矿物质元素七大营养素中,矿物质占身体重量的比重不超过5%, ① 。
矿物质参与人体各项的酶活动、体液平衡及能量补给等生化反应。
② ,会影响到免疫功能或内分泌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也可能造成情绪失衡、抗压性减弱、记忆力衰退或对环境不适应等现象。
但这些元素人体无法自行制造, ③ 。
因此,人类的食物里要含有均衡且足够的矿物质。
21.假如你的朋友要从下图左下角所示的“目前位置”开车到右上角所示的“目的地”,但他根本不清楚路线,现在请你从下图中选择必要的信息加以组合,给他发一条简洁明了的手机短信,告诉他最佳的行驶路线。
(不超过60字,6分)
短信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和煦的春风吹来,迎春花、樱花、玫瑰花、郁金香……渐次开放,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朵以美的姿态、艳的色彩,给我们展示其特有的魅力。
可是花开不长久。
春意阑珊时,花朵便凋零飘落,路边落红无数。
有人感叹花易落,春易逝,黯然神伤;有人却笑对落花,看落英缤纷,悟芳香犹存。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以“花谢香犹在”为题构思作文,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
要求:
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1.D(说法绝对。
“所有国人”错,并非所有国人都严格遵守“道”。
)
2.C(A项,“所有”错,应为“几乎所有”。
B项,理解错误。
儒道与商道虽然可以
“并行不悖、共生共荣”,但并非“相互依存”的关系。
D项,原文中说的是“似乎”,并
非事实。
)
3.C(A项,“直接导致了中国历来宗教虽多却始终无法代替儒家”,推理于文无据,
B项,“这说明中国古人始终找不到自信”,于文无据。
D项,文中说“商道其实就是人道”,
但据此不能说“人道其实就是商道”。
)
4.D
A.认识的时间不准确,原文是“30年前我刚到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学期 语文 月考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