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学年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 文档编号:4213790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258.76KB
福建省泉州市学年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市学年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学年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学年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B.Mg2+的结构示意图:
C.硫化钠的电子式:
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
C2H4O2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煤炭供热会加剧“温室效应"
B.将废旧电池深埋处理,可有效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污染
C.预防H7N9流感病毒的措施之一是高温消毒餐具等生活日用品
D.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符合“低碳经济”
3.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
HCl>H2S>PH3B.若离子半径:
R2->M+,则原子序数一定:
R>M
C.酸性强弱:
H2SiO3<H2CO3<CH3COOHD.熔点:
金刚石>食盐>干冰
4.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B.煤的气化C.石油分馏D.石油裂化
5.下列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B.蔗糖C.果糖D.葡萄糖
6.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可以相互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图2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D.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断裂1mol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Q1+Q2>Q3B.Q1+Q2>2Q3C.Q1+Q2 8.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尼龙绳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 B.烷烃沸点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逐渐升高 C.乙烷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作水果的催熟剂 D.化合物 、 、 的分子式均为C6H6,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10.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086 0.102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L、R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B.单质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 C.氢化物的还原性为H2T>H2R D.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11.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物质是 A.氨气B.液氨C.氨水D.NH4Cl溶液 12.下列元素不属于第三周期的是( ) A.NaB.MgC.AlD.N 13.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则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热为114.6kJ B.H2(g)的标准燃烧热是-285.8kJ·mol-1,则2H2O (1)=2H2(g)+O2(g)反应的△H=+571.6kJ·mol-1 C.放热反应比吸热反应容易发生 D.1mol丙烷燃烧生成水和一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丙烷的标准燃烧热 14.恒温时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X和Y,发生反应: 2X(g)+Y(g) 3Z(g)ΔH<0。 Y的物质的量n(Y)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0~5min内,以X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0.02mol·L-1·min-1 C.b点时该反应达到了最大限度,反应停止 D.t0min时,c(Z)=0.75mol·L-1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2升华需要破坏共价键 B.稳定性: HF C.N2的电子式: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只含有离子键 16.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其结构简式是() A.CH3(CH2)4CH3B.(CH3)2CHCH(CH3)2C.(C2H5)2CHCH3D.C2H5C(CH3)3 17.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 A.NaB.AlC.FeD.Ag 18.据报道,我国华为公司的技术标准成为世界“5G”通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5G”时代的逐渐到来,以光导纤维为基础的信息高速通道更显重要。 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是() A.晶体硅B.二氧化硅C.铜合金D.不锈钢 19.(6分)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不正确的是() A.K2O+H2 2K+H2OB.2HgO 2Hg+O2↑ C.Fe3O4+4CO 3Fe+4CO2D.2NaCl(熔融) 2Na+Cl2↑ 20.(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的作用是传递电子 C.碱性锌锰电池以锌作负极,KOH为电解质D.铅蓄电他是一种二次电池,以PbO2作正极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均匀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实验序号 I II III 盐酸体积(mL) 100.0 100.0 100.0 样品质量/g 9.2 15.7 27.6 CO2体积/L(标准状况) 2.24 3.36 3.36 (1)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ˉ1 (2)使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需要的样品质量为______g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碘和铁均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1)海带中含有丰富的以碘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 在实验室中,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①上述流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将海藻灼烧成灰 B.过滤含I-溶液 C.下口放出含碘的苯溶液 D.分离碘并回收苯 ②写出步骤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要证明步骤④所得溶液中含有碘单质,可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说明溶液中存在碘。 (2)探究铁与稀硝酸的反应。 用5.6gFe粉和含有0.3mol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且HNO3只被还原成NO。 回答下列问题: ①Fe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Fe3+、Fe2+的物质的量之比n(Fe3+): n(Fe2+)=_________________。 ③标准状况下,生成NO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L(保留两位小数)。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有四种短周期元素,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A 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B 单质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C 单质是黄绿色气体,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D –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Ar原子相同 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 (1)A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______族。 (2)用电子式表示B与C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______。 (3)在元素C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填化学式)______。 (4)已知硒(Se)与D同主族,且位于D下一个周期,根据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硒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a.其单质在常温下呈固态 b.Se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O3 d.非金属性比C元素的强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碳、氮广泛的分布在自然界中,碳、氮的化合物性能优良在工业生产和科技领域有重要用途。 (1)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SiO2与过量焦炭在1300~1700℃的氮气流中反应制得: 3SiO2(s)+6C(s)+2N2(g) Si3N4(s)+6CO(g),已知60gSiO2完全反应时放出530.4kJ的能量,则该反应每转移1mole-,可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小组现将三组CO(g)与H2O(g)混合气体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平衡所需时间/min CO H2O CO H2 1 650 2 4 0.5 1.5 5 2 900 1 2 0.5 0.5 ①实验1中,前5min的反应速率v(H2O)=_____________。 ②下列能判断实验2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b.容器内CO、H2O、CO2、H2的浓度比不再变化 c.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d..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e.v正(CO)=v逆(H2O) ③若实验3的容器是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实验测得H2O(g)的转化率H2O%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左上图所示,b点v正_________v逆(填“<”、“=”或“>”) (3)利用CO与H2可直接合成甲醇,右上图是由“甲醇(CH3OH)一空气”形成的绿色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b电极是该燃料电池的_________(选“正极”或“负极”);写出以石墨为电极的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 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因此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可表示为 ,A错误; B、Mg2+的质子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0,则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可表示为 ;B正确; C、硫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电子式为 ,C错误; 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3,D错误。 答案选B。 2.B 【解析】A.燃烧煤炭供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故A正确;B.将废旧电池深埋处理,电池中的重金属元素会污染水源和土壤,故B错误;C.高温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因此预防H7N9流感病毒的措施之一是高温消毒餐具等生活日用品,故C正确;D.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用量,符合“低碳经济”,故D正确;故选B。 3.B 【解析】 【详解】 A.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A正确; B.如R2-、M+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由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可知,可能存在R<M,B错误; C.非金属性Si<C,则酸性H2SiO3<H2CO3,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C正确; D.金刚石是原子晶体,食盐为离子晶体,干冰为分子晶体,所以熔点: 金刚石>食盐>干冰,D正确; 答案选B。 4.C 【解析】 A.煤干馏可以得到煤焦油,煤焦油中含有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石油裂化是大分子生成小分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明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5.A 【解析】分析: 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一般达1万以上、一般具有重复结构单元. 详解: A.淀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所以A正确;B.蔗糖属于二糖,葡萄糖属于单糖,相对分子质量不太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果糖是单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葡萄糖是单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6.C 【解析】分析: A.图1所示的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B.图2所示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化学反应时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D.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 详解: A.图1所示的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没有电流通过,不能形成原电池,所以不能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A错误;B.图2所示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C.化学反应时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故C正确;D.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对的原因、影响反应热大小因素以及原电池构成条件的熟悉,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的热效应的关系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的理解。 7.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来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热△H<0,据此解答。 【详解】 破坏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则H-H键能为Q1kJ/mol,破坏1mol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则Cl-Cl键能为Q2kJ/mol,形成1mol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则H-Cl键能为Q3kJ/mol,对于H2(g)+Cl2(g)=2HCl(g),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Q1kJ/mol+Q2kJ/mol-2Q3kJ/mol=(Q1+Q2-2Q3)kJ/mol,由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热△H<0,即(Q1+Q2-2Q3)<0,所以Q1+Q2<2Q3。 故选D。 8.B 【解析】 【详解】 A.电解时在阳极是氯离子失电子得到氯气,在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故A错误; B.在阳极附近是氯离子失电子得到氯气,滴入KI溶液,氯气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而使得溶液呈棕色,故B正确; C.在阴极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该极附近的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故C错误; D.电解一段时间后,全部电解液几乎是氢氧化钠,溶液显示碱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C 【解析】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故A正确;B.烷烃熔沸点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碳原子数越多,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沸点越高,故B正确;C.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可用作水果的催熟剂,故C错误;D.化合物 、 、 的分子式均为C6H6,但结构不同,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答案为C。 10.D 【解析】 分析: L和Q的化合价都为+2价,应为周期表第ⅡA族,根据半径关系可以知道Q为Be,L为Mg;R和T的化合价都有-2价,应为周期表第ⅥA族元素,R的最高价为+6价,应为S元素,T无正价,应为O元素;M的化合价为+3价,应为周期表第ⅢA族元素,根据M原子半径大于R小于L可以知道应和L同周期,为Al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 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L为Mg,M为Al,Q为Be,R为S,T为O。 A.L、R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0、18,故A错误;B.金属性Mg>Be,则Mg与酸反应越剧烈,则相同条件下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为Q 选D。 11.C 【解析】 【分析】 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物质应显碱性。 【详解】 A.氨气遇水生成显碱性的氨水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项错误; B.液氨为氨气的液态形式,也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B项错误; C.氨水中的一水合氨能部分电离出NH4+和OH-,因而显弱碱性,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C项正确; D.NH4Cl溶液中NH4+水解使得溶液显酸性,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D项错误; 答案选C。 12.D 【解析】 【详解】 A.Na属于第三周期第IA族,不符合题意; B.Mg属于第三周期第IIA族,不符合题意; C.Al属于第三周期第IIIA族,不符合题意; D.N属于第二周期第VA族,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3.B 【解析】分析: A、根据生成水的同时还有硫酸钡沉淀生成分析; B、根据燃烧热的概念解答; C、反应是否容易发生与反应热没有关系; D、根据燃烧热的概念解答。 详解: A、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放出的能量,和消耗的酸、碱的物质的量之间没有关系,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2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14.6kJ,同时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沉淀也伴随能量变化,所以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热一定不是114.6kJ,A错误; B、H2(g)的燃烧热是285.8kJ·mol-1,则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所以反应2H2O(l)=2H2(g)+O2(g)的ΔH=+571.6kJ·mol-1;B正确; C、氢气与氧气常温下不反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常温下发生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放热反应不一定比吸热反应容易发生,C错误; D、1mol丙烷燃烧生成液态水和气态二氧化碳时所放出的热量是丙烷的燃烧热,D错误;答案选B。 14.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b点时Y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平衡形成过程中Y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1.0-0.5)mol=0.5mol。 【详解】 A项、该反应的焓变ΔH<0,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项、由图可知,Y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1.0-0.8)mol=0.2mol,0~5min内,以Y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Y)= = =0.2mol·L-1·min-1,由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可知,v(X)=2v(Y)=0.4mol·L-1·min-1,故B错误; C项、b点时Y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没有停止,故C错误; D项、t0min时,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Y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1.0-0.5)mol=0.5mol,由反应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平衡时c(Z)=3c(Y)=3× =0.75mol·L-1,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注意平衡变化图象,注意平衡状态的判断以及反应速率和变化量的计算,把握好相关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及运用是解答关键。 15.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碘单质为分子晶体,升华需要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共价键,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稳定性: HF>H2O>NH3>CH4,B错误; C.N2为含有氮氮三键的双原子分子,电子式为 ,C正确;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D错误; 故选C。 16.B 【解析】 【详解】 由于烷烃的分子式通式是CnH2n+2,14n+2=86,解得n=6;若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应该含有两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则 A.CH3(CH2)4CH3有三种不同的H原子,A不选; B.(CH3)2CHCH(CH3)2有二种不同的H原子,B选; C.(C2H5)2CHCH3有四种不同的H原子,C不选; D.C2H5C(CH3)3有三种不同的H原子,D不选。 答案选B。 17.C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用电解方法冶炼,A错误; B.Al用电解方法冶炼,B错误; C.Fe采用热还原法冶炼,C正确; D.Ag用热分解的方法冶炼,D错误。 答案选C。 18.B 【解析】 【详解】 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其导光性非常好,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为二氧化硅,用其制造的光导纤维传输信息,传输量大、快且信号损失率非常低,故选B。 19.A 【解析】 【详解】 A.钾的还原性强于氢气,不能用氢气还原法冶炼钾,A错误; B.汞性质比较稳定,用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取,故B正确; C.铁性质较活泼,可以用热还原法制取,故C正确; D.钠性质活泼,用电解熔融氯化钠法制取,故D正确; 故选A。 20.B 【解析】 【详解】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正确; B.电子不会进入电解质溶液中,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的作用不是传递电子,B错误; C.碱性锌锰电池以锌作负极,KOH为电解质,C正确; D.铅蓄电他是一种二次电池,以PbO2作正极、Pb为负极,D正确; 答案选B。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1.513.8 【解析】 【分析】 NaHCO3和KHCO3与盐酸反应本质都是碳酸氢根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CO-3=H2O+CO2↑。 【详解】 (1)由表中数据可知,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3.36L,由H++HCO-3=H2O+CO2↑反应可知n(HCl)=n(CO2)= =0.15mol,则盐酸的浓度为1.5mol/L,故答案为: 1.5; (2)由题给数据可知9.2g混合物中NaHCO3、KHCO3完全反应,设NaHCO3、K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由碳守恒可得xmol+ymol= ①,由混合物质量可得84g/mol×xmol+100×ymol=9.2g②,解联立①②得x=0.05,y=0.05,混合物中NaHCO3、K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5mol: 0.05mol=1: 1,则使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混合物中aHCO3和KHCO3的物质的量为0.15mol× ,则混合物的质量为0.15mol× ×84g/mol+0.15mol× ×100g/mo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泉州市 学年 新高 高一化学 学期 期末 教学质量 检测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