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学习心得体会.docx
- 文档编号:4199917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7.50KB
德育学习心得体会.docx
《德育学习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学习心得体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
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德育骨干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农九师一六九团中学齐行舟
近20天的学习,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听了专家们对德育有关问题的精辟分析,感受甚多。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育人。
育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万事德为首”,“育人为本”,这应该是每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
现在,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复杂的社会环境。
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
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传递,轻思考,忽视了道德选择和澄清能力的培养;当代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增强,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灌输,轻交流,习惯于“我说你听?
?
”,缺乏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青少年道德观的建立,行为规范的养成,既需要静态的晓之以理,更需要动态的品德践行,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说教,轻交流,忽视了德育过程中由知到行的转化环节。
青少年儿童良好人格和道德习惯的养成,既有赖于严格的要求和纪律约束,更有赖于学生自身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律慎独,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外律、轻内修。
忽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独立个性和内在需求等因素,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平等交流和自我教育。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漠视灵魂的塑造,这个民族肯定没有希望。
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历史使命。
当代青少年人格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走向何方。
每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学校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务必使我们的青年一代拥有美好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完善的人格,尽快使学校德育走出单纯传递知识的误区,以塑造健全人格为目标,是今后学校德育方法改革的核心。
一、德育创新首先要牢固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
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就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体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存在,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
现代的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
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说教;不应该过于凝重,过于规范,过于封闭;不应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平等交流和自我教育。
德育应该是有血有肉的言行、情感、事实与现象,是可见的、可感知的做人的教育。
如我国中小学的校训往往是:
诚朴、求实、勤奋等,但是日本中小学的校训通常是一句话:
“把一件事情坚持到底”;“不给别人添麻烦”等;德国幼儿园只要求孩子们能养成三个习惯:
认识红绿灯;知道怎样扔垃圾;能分辨男女厕所,而我们要求孩子们追求真、善、美,这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有脱节。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
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学会做文明的现代人,做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然后教会他们做学问。
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培养适应性强、具有内在自由选择能力的人,他们既能适应社会变迁,又不迷失自我。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所以中学德育创新,首先就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终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二、优化德育形式,构建良好的德育平台。
道德需要产生于具体的生活实践,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长与身体成长一样,需要从多渠道汲取营养。
如果道德教育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却不能使学生付诸于道德行为,这样的道德教育只能半途而废、收效甚微。
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
以往学校德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满足于讲解道德知识,对学生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相对薄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道德认识不少,道德行为却不多。
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德育必须优化德育形式,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开发、推行多种多样立体化、开放式的德育模式。
学生走出校园,(敬请期待好推出更好文章:
)走向社会,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
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体验情感,在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履行道德行为。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辟校外德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军事训练基地、学习雷锋基地、劳动锻炼基地等。
走出去,组织学生进机关、到工厂、下农村、走市场,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实践活动;请进来,请老前辈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请模范人物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请企业的厂长、经理介绍市场经济的知识,请民警、交警同志进行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
特别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负面因素,如腐败现象、拜金主义等,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讲座和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免疫”能力。
三、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
我们的德育方法不能满足于开设了多少德育课程,开展了多少次主题活动;不能重显性、轻隐性,忽视了发挥教师示范、自然陶冶、校园文化、学科渗透等多渠道的德育功能,更不能忽视了家庭、社会对青少年道德思想形成的影响。
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
当代中学生处于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不断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氛围之中,每天都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他们在社会、在家庭,耳闻目睹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
因此,当学生一旦接触社会或走向社会时,他们就会深深地感到学校和老师灌输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学校苦心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
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全社会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通过弘扬社会正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学校德育教育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
学校、家庭、社会要配合教育,协同作战;以“家委会”、厂校、警校挂钩等多种形式,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学校党、政、工、团、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齐抓共管、步调一致,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使新时期德育工作有地位、有形式、有措施。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学校必须适时的更新教育观念,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牢固树立起“以德立校,育人为本”的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二篇:
小学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160c孙旭春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庆幸地找到了我的良师益友---《小学德育》,它成为了我工作的指导师,活动点子的启发器,教育的好助手。
其中几句话最为深深打动了我: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
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
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
”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
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我发现,我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脸红心跳。
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直以这些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
当然这本杂志使我有了到了以下几点宝贵的认识:
一、理想是我前进的目标。
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
有一则故事:
三位砌砖的工人正在工作,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
一个说”砌砖”,一个说是”赚工资”,而第三个则自豪地说:
”我正在创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
”正是有了这一远大的理想,后来这个人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而另两位工人则一生默默无闻。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师都为自己设置一个目标,使自己的行为能锁定在这个目标上,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面对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热情,追求真理的执着,被深深地感染。
我蹲下身子走进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徜徉于学习的海洋,一起采撷智慧的火花,我快乐着孩子的快乐,烦恼着孩子的烦恼,幸福着孩子的幸福。
我爱教育事业,因为教育赋予我崭新的生命;我爱学生,因为学生赐于我无限的动力;我更在乎学生,仅仅因为学生在乎!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现在的我心中经常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爱因斯坦说:
”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
”我豁然开朗。
因为有了这些追问,才使我的工作和生命更有意义。
二、认真是我工作的态度。
如何让学生享受教育,享受数学?
课堂是基点,是生命的源泉。
一直记得一位名师的话:
”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
”我感觉到这句话的份量,正是在它的指引下,踏踏实实地铺展我的教育历程。
我认真学习教育新理念,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和挑战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课堂中时而静谧无,时而欢呼雀跃,激烈的男女擂台赛总是让他们忘了下课,即使下课也意犹未荆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爱动脑筋了,会动脑筋了,胆子小的敢上台了,大的俨然一个小老师。
他们每一个会心一笑使我欣慰,每一个摇头皱眉使我不安,促使我深刻反思,及时调整。
正因为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才使我坚持上好每一堂课,才使我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
天。
认真的人会时时处处都完善细节。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作为认真的教师,应懂得:
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
我一直用它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在与学生交往中我用一双认真的眼睛,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见微知著,及时指点,对于成长中的亮点,善于捕捉,及时鼓励。
从试卷中一个不起眼的”≈”,到数学日记中的一个错别字,我都认真细致对待。
三、学习是我进步的阶梯。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最紧迫的任务。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矗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利用网络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孩子学习,是我学习的法宝。
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
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教育名人薛瑞萍说:
”教书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读书,这可怎么得了!
”所以,我要求自己用有限的时间”读”最多的书,用眼睛,用耳朵,用双手,用心灵......我读教育名著,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珂、杜威、陶行知、魏书生......大教育家伟大的理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年轻的心;我读教育报刊,读到了优秀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它们是我工作的好帮手,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道德素养,所以经典的文学名著更不应该束之高阁,而成为我们平时经常享受的精神食粮。
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
在学习借鉴中尝到甜头,在尝到甜头中不断学习,我大量阅读各种教育教学杂志,由看教案发展到看论文,由此我成了学习的好手;然后在不断学习中不断实践,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反思,思考教学成败,思考创新教法;接着在不断反思中不断总结,在不断总结中不断提炼;最后在不断总结中不断交流,在不断交流中不断升华。
我的教学水平就是这样慢慢得到进步的。
一本书上讲到教师应当有三历:
学历、经历和阅历。
我不一定能行遍万里路,读遍万卷书,但我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止读书、探索、思考、写作的人,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讲台上循循善诱,身后留下的,惟有藏书万卷。
”这便是热爱读书,积极进取的我的真情告。
又是在这本杂志上看到这么一段话:
”教育家和教书匠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教书匠甘于平凡,而教育家追求卓越。
”我想我会选择追求卓越。
尽管我离卓越还相距甚远,我所做的很微不足道,比我优秀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但我一直相信厚积才能薄发,认真的人最接近成功!
第三篇:
教师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
张俊
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有许多失范行为:
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在这种种失范行为中,我一直在思考:
教育对此应负多大的责任?
我们的教育到底除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在学校中教师眼中的“差生”有的很快成为社会的叛逆者?
时至今日,我顿悟:
原来是因为爱的缺失,爱的教育的缺失。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
”未成年人需要爱,学生需要爱,同时他们也需要爱与教育。
一个学生被教师认定是“差生”,这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有的将影响他们一生。
因此,歧视对学生成长是不幸的。
而在目前教育下,这样被另眼相看的学生还很多,他们的心灵很早就感知社会的残酷,感受自身价值的被忽视,
当他们进入社会后,怎会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
思考其源头,是无爱教育导致了他们对社会无爱。
多一份爱,就可能为社会多造就一个有用人才。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懂得爱,要去关爱学生,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需要有爱。
在学校中应开展爱心教育。
学校的活动主体无非是教师和学生,这样爱心教育就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倡导教爱;二、培养友爱;三、教学生自爱。
师爱,则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关心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平等的观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和更成熟的心愿,要尊重学生。
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学生对我们的肯定、折服和依恋。
没有平等,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就不可能有爱。
尤其要把爱更多地关注于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用爱去感召他们。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我们需要学生“信其道”,则要思考我们在教学中付出了多少爱心和耐心?
是否爱发怒,一个容易动怒的班主任和教师不会是一个好的教育者。
因此,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学校关爱教育第二是培养友爱。
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友爱,就必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对集体每个人的情感;还要教会学生关心集体中的“弱势群体”。
如集体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身体差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等等。
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必要地主题班会和志愿服务活动,如“一帮一”活动等,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懂得爱、体会爱、学会爱,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受到关爱的学生,也可感恩,会尽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
学校爱心教育第三方面是教会学生自爱。
自爱包括自尊、自强、自律、自护四个方面的内涵:
自尊即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自强即对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自律即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遵守,自护即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珍惜。
自爱是被爱的基础,是进一步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基础。
一个对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社会、爱祖国?
教会学生自爱,首先让学生珍爱生命与健康,教会学生自爱,还要帮助他们努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改进方法、培养毅力等,为他们将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个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教师、爱学校的人,更懂得去爱祖国、爱社会、爱人类。
因此,实施爱心教育,建设和谐得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的同学关系,构建学生发展得和谐德育环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并努力做好的工作。
2014年10月
第四篇:
德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德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一、教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目的,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
作为英语教师,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外国文化,体会差异,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秉承教育民主理念,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情感上做朋友,在学习上予以指导;坚持“人人可成才”的教育理念,善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潜能,尤其注重后进生转化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多用寄予殷切期待的鼓励性语言,使学生如沐春风。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明白: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赋予爱心、给予信心、主动关心、成为知心、投入耐心,才能打动学生。
二、教师应理解并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多元,尊重他们的差异,理解他们的差别,并包容他们的不足,在爱的包容中引导他们成长。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最需要包容。
有的学生内向、害羞、爱静;有的学生外向、活泼、好动。
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我们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能强求学生整齐划一地按照老师的意愿行事。
正所谓“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也可分层次进行,我们应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如体育课上的示范动作,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完全可以做示范,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放低些要求,挑选他能做好的动作。
让优秀的学生有发挥的机会,也让后进的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就感。
教师的关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课前课后多和学生在一起聊天、游戏能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每个学生都有与老师亲近的情感需要,满足了这一需要,学生就会感到快乐,各方面都会有一定的触动。
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常常受老师的亲近,这些学生就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协助老师工作,努力把各方面做好。
总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放之四海而皆准,其中所蕴涵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开放的、发展的。
直木做梁,曲木做犁。
只要充分尊重学生,认真研究并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
第五篇:
两岸三地与班主任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坚定教育信念,做教育之有心人
----两岸三地德育与班主任学习心得体会
相约罗湖,满载归来……
在那里,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魏书生先生,也看到了具有远见卓识、“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冯恩洪,多才多艺的“女神”“全国优秀班主任”“三晋名师”王文英,幽默、风趣、博学的北师大教授、名师钱志亮,研究型的年轻班主任王立华,北京市模范班主任高金英,全国第一位礼仪特级教师,温和、亲切的台湾年度最佳班主任李玉贵等。
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专业给我们谈了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教育艺术,我受益匪浅。
其中,魏书生、冯恩洪、王文英、钱志亮的讲座尤为深刻。
从他们身上,我深深体会到:
成功的教育是充满智慧,是快乐、更是幸福的,而不是枯燥单一乏味的;成功的教育需要坚定的教育理念;成功的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生活中处处体现教育。
第一天上午培训,就是听魏老师的报告了,他的真人跟我在网上看到的一模一样,瘦瘦的、衣着朴素大方、面容亲切,看着他的人、听着他的讲话,我始终要保持最清醒的头脑,争取把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他先引用一节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的语文教学课来做开场白。
从课堂中,可以看出魏先生教学的艺术。
他从不否认任何一个学生的观点;他善于发现学生,善于
利用学生的个性;他的每一次提问、每一次切入都是恰到好处。
他语言幽默、性格开朗,还有他那富有艺术性的提问都能时刻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吸引住学生的耳朵。
一节课就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度过了。
教师都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这就是教育。
他的课堂既是语文课堂、又是德育课堂。
他说:
快乐是来自不停地干有用的事,人生要尝试做不敢做得事,敢于突破自我。
学生七嘴八舌,大胆超越自我,做突破自我之事。
这就是教育的效果,不需强求,是发自内心的需求。
另外,魏老师还有一个非常好而特别的管理办法,就是让学生来管着教师,管着学生。
他说:
“当班主任非常简单,每一位学生都是我的副班主任。
”这就是他管理秘诀。
他们的班级也都有班干部,但他管理的方式有所不同,不是把所有的事都让班主任去干。
他带班的一个思维就是:
凡是老百姓能干的事,班干部一律不干。
凡是普通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干。
班长能干的事呢?
魏老师自己不干。
他就是这样,一级一级往下落实事情,那么当班主任这个活儿才真正变成一种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
第二天上午,在演讲席上,我看到了一位装扮非常特别的
人,明星级的打扮、明星级的发型,我觉得这个人非同寻常,我相信她的讲座将会是很出众的,就如她的打扮。
不出我所料,她以一首《相逢是一首歌》出场,她的歌声牵动全场听众,接着她把她的头衔,她的工作经验娓娓道来时,我内心深深被折服,她
是多么的能干!
这次报告,她的主题是《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每一个小故事,都是一对翅膀》。
从一个个小故事当中,我看出了她管理班级的艺术,听出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她说:
一个人如果不用心、不用情,没有智慧,哪怕做一件事也是一塌糊涂。
她的管班方法机智、“善变”,善于契机做好学生领路人,她是一把很灵活的“遥控器”,她还善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跟差生交友。
她时而温文尔雅,时而热情似火,时而暴风闪电,我觉得她的一节课就是一场戏,看完一集还想下一集。
原来教育还可以这样,原来老师的生活还可以那么多姿多彩。
她是让我敬佩的人!
我多想像她那样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当天下午,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
院副院长冯洪恩给我们做了《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创造适合学生的德育》的讲座。
他在讲座中给我们指出了传统课堂的弊端:
既书和人的关系不正确;人和人的关系不正确。
他还指出卓越的课堂标准应该是:
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小组是能力的平台。
展示是生成的关键,导学是教师的水平。
他还提出要创造适合学生的德育必需具有生命温度的教育环境,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帮助学生积累积极的情感,改革我们的伦理谈话等非常有见地的课堂理论。
第三天上午,著名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钱志亮出场了,他的讲座可谓是把此次培训直接上升了一个高度和广度。
他的讲座主题是《回到原点看人——兼与大家讨论人的本质属性》。
他不但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跟我们谈了人性的善恶、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的教育、当代教育的困境与发展等之外,还跟我们提出了教育人需要尽快在中国梦中找准自己传承文明的定位,学习中国梦、了解中国梦、相信中国梦、宣传中国梦、建设中国梦!
他指出,国家的兴亡与民族素质的高低息息相关。
正所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关键在教育。
在讲座的最后,他还提出了教育的三个境界是:
一、以工
具性为主,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应付世俗各种考试、考核、面试,能在商业化的社会中满足生存之需。
即能站得人前,此为第一境界。
二、以人文性为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培养真实个性与独立人格,能在庸俗功利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态度与不泯的人性。
即能耐得住寂寞,此为第二境界。
三、以精神信仰为主,“文以载道”,儒者兼济天下,侠者为国为民,道者独善其身,释者身体力行……。
即能退得人后,笑看花开花落,此为第三境界。
我是中国人,匹夫不忘本。
居安常思危,传承华夏魂。
这就是钱志亮教授的肺腑之言。
这次学习,我深受专家教授们的教育热情所感染,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
同时,也坚定了我对教育的信念,更坚定了我教育好孩子的决心。
我一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育 学习心得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