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队形练习的要求及口令共19页.docx
- 文档编号:419200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0.83KB
队列队形练习的要求及口令共19页.docx
《队列队形练习的要求及口令共1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队列队形练习的要求及口令共19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队列队形练习的要求及口令共19页
队列队形练习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队列队形练习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内容。
通过队列队形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队列队形练习知识,技术技能,也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在学校无论是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还是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学校集会等都离不开队列队形的组织和变化。
它贯穿于课的各个环节,所以说它是衔接体育课各个环节的纽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是学校集体活动的组织保证,也是对学生进行作风培养、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用现代教学论观点分析,那种长期以来仅仅把队列队形教学作为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的一种手段的认识,显然是不全面的。
人们更应关注队列队形练习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教育,健身功能,加强审美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智力,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深化,体操队形教学在学校的整体教学中,在完成育人这个总目标中,以及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第一节 队列队形练习的作用
队列练习,是学生按照一定的队形,做协同一致的动作。
队形练习,是在队列练习的基础上,做各种队形和图形的变化。
队列练习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为依据,队形练习则是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内容。
队列队形练习,从概念上讲,有其各自的独立性。
但我们在教学实践运用中,又很难把它们分得一清二楚。
集体队列练习是以一定的队形为前提,包含着基本队形变化的因素;而队形练习的基础是队列动作。
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教材之一。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队列队形练习,不但能合理地组织学生活动,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是上好体育课和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基础。
在不断地进行图形变化中能够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特别是在徒手操、行进操的操练中变换队形使学生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状态,克服了徒手操枯燥、消极的一面。
队列队形练习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队列队形教学使学生养成迅速、准确、协同一致的习惯;严格执行命令,遵守纪律的习惯;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更好地体现青少年一代积极进取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学生在思想上、作风上、行为上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快节奏、高效率对人才的要求。
2.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良好生长发育。
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自控能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教学中口令与动作不断地变化,因此能提高学生注意力迅速转移的能力。
4.通过教师与学生轮流指挥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组织指挥能力,从而发展学生智力。
5.加强“组合功能”。
通过队列队形练习,把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感情,增进友谊,密切了关系。
6.由于队列队形练习变化丰富多彩,教学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它符合青少年求异、求新的心理需求,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以致全身心地投入到此项活动中去。
此外,通过教学还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审美情趣与创造美的能力。
第二节 队列队形练习的场地运用
队列队形练习场地大小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
为使练习方便起见,一般可在篮球场大小的一块长方形场地上,因地制宜地根据方位定出各种标记,场地的画线及钉点要根据学生操练水平、接受能力,及教学内容来定,学生们明确了方向、标记,听到口令之后,就能按照一定的场地、方向、路线、场角和场点进行一路或多路纵队行进,一个或几个队形的连续变化练习。
下面以南北方向场地为例,场地标记名称见图3—1。
线:
分为东、西边线,南、北端线;纵中线;南、北纵线;横中线;东、西横线。
点:
有正中点;东、西边线中点;南、北端线中点;东、西、南、北中点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点。
角:
有东南角、东北角、西南角、西北角以及四个半场和四个小场其相对的角。
场:
以纵中线为界,可分为东、西半场。
以横中线为界,可分成南、北半场。
如以纵、横四条中线为界,又可分成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小场地。
方向:
除以操练者面向确定的前后左右方向外,还有用以代替左、右的“内”、“外”和东、南、西、北,以及按需要指定队伍行进的“场点”等方向。
内、外之分是根据一个偶数纵队的中间、两个队伍的中间和圆心确定为内的,反之则为外。
在体操队形教学的指挥中,运用内、外和场角等代替左、右的行进方向,可以简化口令,达到口令简明,操练明确的效果。
例如:
1.纵队成对角线走,接近对角时,根据需要,要下达“向左”或“向右”绕场行进的口令
2.纵队走成圆形后,根据需要可下达“向南端线中点”或“向西南角”走的口令。
3.由四个小组走成四个小场的圆形后,根据需要可下达“经正中点成四路纵队向南走”的口令。
如有的组先到达中点时,下达“踏步”口令,等四个小组排头并齐再下达“前进”的口令。
4.由两个一路纵队同时做小场连续对角线行进后,根据需要可下达“向内”或“向外”绕场行进的口令。
5.二路纵队在场地中间行进时,两路分别向后转弯走时,可下达“各路,向外后转弯走”的口令。
6.二路纵队,同时分别沿边线行进时,如要向后转弯走时,可下达“各路,向内后转弯走”的口令。
7.由两个二路纵队,同时分别沿边线行进时,如要左边的二路纵队做右后转弯走,右边的二路纵队做左后转弯走时,可下达“各路,向内后转弯走”的口令(图3-1)。
图3-1 图3-2
8.由两个二路纵队,同时沿边线行进时,如各路左侧的纵队做右后转弯走,各路右侧的纵队做左后转弯走时,指挥员必须 预先向学生说明,以各两路纵队的中间为“内”然后再下达“各路,向内后转弯走”的口令(图3-2)。
第三节 队列队形练习的基本术语
列:
学生左右并列站成一排叫列。
路:
学生前后重叠站成一行叫路。
翼:
队形的两端叫翼。
左端为左翼,右端为右翼。
间隔:
个人或成队,彼此左右之间相隔的空隙叫间隔。
个人之间的间隔,一般为 10厘米;成队之间的间隔,一般为两步。
距离:
个人或成队,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空隙叫距离。
个人之间的距离,一般为75厘米;成队之间的距离,一般为两步。
横队:
学生左右排列所组成的队形叫横队。
一般横宽大于纵深。
纵队:
学生前后排列所组成的队形叫纵队。
一般纵深大于横宽。
排头:
位于横队右翼第一名或纵队之首的学员叫排头。
排尾:
位于横队左翼第一名或纵队最后的学员叫排尾。
基准学员:
按规定队形列队时,站在排头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作为看齐或行动的目标叫基准学生。
伍:
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前后排列的学生为伍。
各伍的人数与列数相等时叫满伍,人数少于列数的叫缺伍。
全队向后转时,缺伍的学生应进到前列,补齐缺伍的位置。
队形宽度:
两翼之间的横宽,叫队形宽度。
队形纵深:
排头与排尾之间的纵长叫队形纵深。
步幅:
一步的长度叫步幅。
两脚前后一步时,为后脚尖至前脚尖的距离;两脚左右一步时,为两脚内侧间的间隙。
步速:
每分钟行进的步数叫步速。
口令:
指挥动作时,指挥员下达的口头命令叫口令。
它包括指示词、预令和动令三部分。
只是有的动作只有预令和动令,如“向右——转”;有的动作只有动令而无预令,如“立正”,有的动作三部分都有,如“面向单杠(指示词),向左向右(预令)——转(动令)”。
口令的种类很多,根据动作的不同做法,下达的方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短促口令:
其特点是只有动令,没有预令,如“立正”、“稍息”等。
(二)断续口令:
其特点是预令和动令之间有停顿(微歇),如“成体操队形,散开”、“第×名,出列”等。
(三)连续口令:
连续口令的特点是预令的拖音与动令相连,有时预令与动令之间有微歇。
在队列队形练习中,运用连续口令的动作很多,因此,连续口令经常采用。
通常有下列几种喊法:
1.两拍法:
即预令和动令在两拍中完成。
如行进中的“立定”口令,预令“立”字在左脚(第一拍),动令“定”字落在右脚(第二拍)完成。
2.三拍法:
即是预令和动令在三拍中完成。
如行进中的向右转走”口令,预令“向右”在右脚(第一拍),“转”字在左脚(第二拍),动令“走”‘字落在右脚上(第三拍)。
3.预令延长法:
即适当延长预令拖音的时间。
多用于队伍大、人数多、年龄小、训练程度较差的学生,如“向右看——齐”、“向左——转”等。
(四)复合口令:
兼有断续口令和连续口令的特点,是断续口令和连续口令相结合的一种口令。
如“以××为基准,向中看——齐”、“左转弯,绕场行进,齐步——走”等。
下达口令的基本要领
发音部位要正确:
下达口令用胸音或腹音。
胸音(即隔膜音),用于下达短口令;腹音(即由小腹向上提气的丹田音)多用于下达带拖音的口令。
掌握好音节:
下达口令要有节拍,预令、动令和微歇有明显的节奏,使队列人员能够听得清晰。
注意音色、音量不要平均分配:
下达口令一般起音要低,由低向高拔音。
如“向右看——齐”,“齐”字发音要高。
、
突出主音:
下达口令时,把重点字的音量加大。
如“向左——转”要突出“左”字,向前×步——走”要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队列 队形 练习 要求 口令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