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
- 文档编号:4189242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20.44KB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基本属性。
2.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
3.能结合实例判断自然灾害,并阐述其主要特点。
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主学习】
1.灾害
(1)概念:
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2)类型:
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2.自然灾害
(1)概念:
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属性
②社会属性:
自然的变异达到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的程度时,才被视为自然灾害。
1.地球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都是自然灾害。
这种认识正确吗?
为什么?
提示: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只有当地球各圈层中物质运动的强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时,才被称为自然灾害。
例如,在华北地区冬季冷空气不断南下是正常的现象,但当其使经过地区的气温在24小时内降幅达到一定指标,并对人、畜、农作物造成损害时,就是自然灾害。
因此,地球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并不都是自然灾害。
2.山体滑坡是纯粹的自然作用引起的。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提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山体滑坡还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有关,如毁林、开矿、工程建设等。
【核心归纳】
1.自然灾害与自然变异的区别
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有的属于自然灾害,有的不属于自然灾害。
定义
属性
衡量标准
关系
自然变异是自然灾害发生的诱因,是必要和首要条件;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是自然灾害形成的充要条件
自然变异
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单一的自然属性
变异程度或强度
自然灾害
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2.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区别
类型
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主导因素
自然作用
人类活动
基本因素
致灾因子
自然变异现象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承灾体
人类和人类社会
典例
地震、洪涝、风暴潮等
交通事故、战争、社会动乱等
3.自然灾害的基本属性
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
如下图所示:
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的方法
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必须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要看其是否由自然变异引起(自然属性),如大气圈变异引起的龙卷风、台风,水圈变异引起的海洋灾害等。
如果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不是由自然变异引起的(自然属性),则不属于自然灾害,如人为纵火、交通事故等,都不属于自然灾害。
二是要看其是否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即看其是否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
如果自然变异现象没有对人类构成危害,如地震、火山等现象虽然是一种自然变异,但发生在无人区,就不能称其为灾害。
只有当自然变异现象造成的影响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命财产时才能称为自然灾害。
【跟踪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据《每日邮报》报道,当地时间2015年12月3日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两年来首次爆发,巨大的烟雾和尘埃冲破了西西里岛的天际线,带来了绚丽的自然景观。
但炽热的火山岩浆沿埃特纳火山冲下,附近城镇的农业、公共设施和交通因此受到严重威胁,带来严重损失。
(1)材料中的火山喷发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为什么?
(2)本次火山喷发中,有可能造成哪些资源的破坏( )
①矿产资源 ②淡水资源
③地热资源④耕地资源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3)纳特纳火山喷发是________(圈层)的变异活动,其他圈层的变异活动也可带来相应的灾害,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________属性;同时可能造成资源破坏、社会秩序混乱等,这说明自然灾害还具有________属性。
解析:
第
(1)题,埃特纳火山喷发为自然变异,并影响到人类和人类社会,因此属于自然灾害。
第
(2)题,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会污染地表水,岩浆可能淹没耕地,造成水资源、耕地资源的破坏。
第(3)题,火山喷发是岩石圈的变异活动,它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答案:
(1)属于自然灾害。
因为埃特纳火山喷发是岩石圈的变异活动引起的,并危及了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
(2)B
(3)岩石圈 自然 社会
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主学习】
1.掌握自然灾害特点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自然灾害的特点
(1)广泛性与区域性:
分布范围很广;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次数多且呈现出增加趋势;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具有不确定性。
(3)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自然灾害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灾害过程、损害结果具有不可重复性。
(4)联系性:
表现为区域之间、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5)危害严重性:
造成的损失严重。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与地球运动同在,与人类社会相随,不可避免但可找到趋利避害的措施。
1.为什么日本多地质灾害?
提示: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而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形多山地,频繁的地震使山石破碎,再加上日本降水较多,因而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日本火山、地震频繁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哪些特点?
提示:
日本多火山、地震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周期性、频繁性、不可避免性。
【核心归纳】
1.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判断灾害之间联系性的方法
(1)分清主灾和次生灾害。
在判断哪些灾害之间能形成灾害链时,分清主灾能诱发出哪些次生灾害是关键。
(2)看看能否形成灾害链。
自然灾害链主要包括三类:
串发性灾害链、并发性灾害链和串发—并发灾害链。
例如:
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跟踪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3)题。
材料一 亚太地区近年来连续发生多起自然灾害,是全球灾害热点地区。
全世界1998年到2008年期间遭受的自然灾害中,有42%发生在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居民遭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几率是非洲居民的4倍,是欧洲和北美洲居民的25倍。
材料二 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
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1)材料一说明自然灾害具有的特点是( )
A.联系性
B.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C.区域性
D.严重性
(2)材料二说明自然灾害具有的特点是( )
A.周期性
B.不可避免性
C.频繁性
D.广泛性
(3)对洪水经常用“百年一遇”“十年一遇”来描述,这种描述说明自然灾害具有的特点是( )
A.广泛性 B.周期性
C.联系性D.不重复性
解析:
第
(1)题,亚太地区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第
(2)题,材料二中主要罗列了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发生水旱灾害的次数,主要是说明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的特点。
第(3)题,“百年一遇”“十年一遇”是指一年内洪水发生的概率为1%或10%,是对自然灾害周期性的一种通俗描述。
答案:
(1)C
(2)C (3)B
对点练一 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南极无人区冰山相撞
B.2017年7月26日,G80广昆高速岑兴段发生车祸,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
C.2017年7月6日,菲律宾中部地区发生6.5级强烈地震,造成2人死亡,至少72人受伤
D.2016年4月22日,黑龙江双鸭山市双桦煤业公司三井发生瓦斯爆炸,造成4人死亡
2.下列可以正确表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灾害关系的是 ( )
解析:
第1题,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可知,C项既有自然变异的诱因,还造成了人员伤亡,因此属于自然灾害,B、D两项属于人为灾害。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三者之间的关系。
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属并列关系。
答案:
1.C 2.C
对点练二 自然灾害的特点
3.2017年7月,浙江杭州、金华、丽水多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最高气温将达40℃。
与形成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有关联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风暴潮
C.干旱D.寒潮
解析:
选C。
形成我国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应是反气旋,受其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盛,易形成干旱。
4.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旱、洪水的发生都有严格的周期性规律
B.“百年一遇”指的是每10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
C.自然灾害的过程、损害结果具有不重复性
D.不重复性是指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具有周期性
解析:
选C。
某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干旱、洪水、地震,但没有严格的周期性规律;自然灾害的过程、损害结果具有不重复性。
下图为不同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对比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自然灾害对应正确的是( )
A.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
B.火山喷发、台风、泥石流、洪涝
C.滑坡、寒潮、风暴潮、洪涝
D.泥石流、地震、飓风、干旱
6.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诱发出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自然灾害。
下列灾害链表达错误的是( )
A.寒潮→低温→霜冻
B.台风→暴雨→洪水
C.
D.飓风暴雨洪水泥石流洪涝
解析:
第5题,自然灾害中,干旱持续时间最长,地震持续时间最短。
第6题,泥石流的发生往往与暴雨有关,C选项中干旱诱发泥石流的表述错误。
答案:
5.A 6.C
1.下列有关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的事件才称为灾害
B.灾害是由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造成的,二者可以叠加造成灾害
C.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主要发生在人口较多的地区,自然变异造成的灾害则相反
D.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比自然变异造成的灾害少得多
解析:
选B。
A项将危及人类生存环境方面的事件排除在外,缩小了灾害的范围;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广泛性,并不是由人多人少决定的;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数量、规模、危害都是因时因地而异的,不具有可比性。
2.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解析:
选A。
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把握两点,一是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二是是否对人类造成了损害。
本题中的四个选项均为自然原因形成的,但A项对人类没有造成危害。
3.自然灾害时间上的分布规律是( )
A.可预测性 B.不可避免性
C.周期性D.一致性
解析:
选C。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时空规律,在时间上具有周期性。
4.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
A.滑坡—台风—雷暴
B.火山爆发—地面沉降—全球气候变暖
C.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海啸
D.地震—山崩—泥石流
解析:
选D。
地震可以诱发山崩和泥石流。
5.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日本面积不大,自然灾害频发;巴西面积很大,自然灾害较少发生;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B.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减轻
C.自然灾害的联系性就是灾害之间的联系
D.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解析:
选C。
自然灾害的联系性包括区域之间的联系性及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亚洲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大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则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
据此完成6~7题。
6.材料反映出自然灾害的特征是( )
A.广泛性B.区域性
C.频繁性D.不可避免性
7.西欧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内部,以平原地形为主
②气候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
④地处温带大陆的西岸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自然灾害的区域差异,即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
西欧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地质稳定且以平原地形为主,地震、滑坡、山崩等地质灾害较少;常年受西风影响,为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大气自然变异少,降水稳定,气象灾害少。
答案:
6.B 7.A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近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海洋局等部门对2016年1月份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
经核定,1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冻和雪灾、洪涝和山体崩塌灾害为主,风雹、地震、滑坡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019.6万人次受灾,17人死亡,2人失踪,9.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9.1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700余间房屋倒塌,1.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185.4千公顷,其中绝收114.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7.6亿元。
总体看,灾情较去年同期偏重。
(1)题中材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哪些特点?
(2)低温冷冻和雪灾属于由什么自然变异现象引起的哪类自然灾害?
它是由什么天气系统引起的天气过程?
这种天气过程有什么突出特点?
(3)发生在南极地区的低温冷冻天气比我国严重得多,它属于自然灾害吗?
为什么?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文字叙述并结合自然灾害的特点可推知材料中所体现的自然灾害特点;根据低温冷冻和雪灾的形成原因及相关的天气知识可推出其所属的天气系统、引起变异的类型;根据自然灾害的定义可得出第(3)题的结论。
答案:
(1)频繁性、周期性、危害的严重性、不可避免性。
(2)由大气圈的自然变异活动引起的气象灾害。
冷锋。
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等特点。
(3)不属于。
因为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低温冷冻天气不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构成危害。
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中的灾害属于( )
A.人为灾害
B.致灾因子是纯自然作用
C.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
D.战争造成的
2.在晋咸和三年的这次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
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毁灭D.环境受到污染
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本次灾害是由雨雹造成的,因此其致灾因子为纯自然作用,在这次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财产损失。
答案:
1.B 2.B
读下图,完成3~4题。
3.近十年来,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增加的原因是( )
A.进入了自然灾害的多发期
B.主要是由自然灾害的周期性决定的
C.人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阔,改变环境越来越强
D.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
4.在三种统计中,以死亡人数统计增幅最大,原因是( )
A.人口增长,城市发展
B.灾害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
C.自然灾害的强度在不断增大
D.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相对叠加
解析:
第3题,由于人类活动范围越来越广阔,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强,诱发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
第4题,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发展,人口集中,死亡人数随之增加。
答案:
3.C 4.A
2016年2月18日上午,高雄市桃源发生两次5级余震,台南市政府相关负责人18日表示,台南市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升至117人。
另外在9时12分、20分、32分都有余震。
结合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示意图,完成5~7题。
5.下列次生灾害,填入图中空格处,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滑坡B.泥石流
C.海啸D.台风
6.不属于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自然灾害的特点的是( )
A.频繁性
B.广泛性
C.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
D.不可避免性
7.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反映出地震灾害的( )
A.广泛性B.危害的严重性
C.周期性D.区域性
解析:
第5题,台风是由大气运动引起的,与地震无关。
第6题,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属于自然灾害的属性,而不是自然灾害的特点。
第7题,地震发生后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反映了地震灾害危害的严重性。
答案:
5.D 6.C 7.B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5年11月13日,浙江省丽水市里东村(120°E,29°N)发生大型山体滑坡及泥石流,造成38人遇难。
事发前几日连续降水,当日该地区平均雨量为36毫米。
(1)丽水里东村的滑坡泥石流是不是自然灾害?
为什么?
(2)材料中的滑坡泥石流灾害是________圈的变异活动引起的,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________属性,另外,本次灾害还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________属性。
(3)事发前几日连续降水导致了此次山体滑坡灾害的发生,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哪些特点?
(4)丽水市政府在灾害发生后采取了迅速有效的措施,转移群众,抢险救灾,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这说明了自然灾害的________特点。
解析:
解答本题时需要抓住以下几点:
①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变异→造成重大损失→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②连续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联系性。
③灾害损失严重,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损失→可减轻性。
答案:
(1)是。
丽水市里东村的滑坡泥石流是由自然变异引起的,并严重危及了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
(2)岩石 自然 社会
(3)联系性。
(4)可减轻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一章 第一节 自然灾害 概念 特点 湘教版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