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418293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18.80KB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含答案.docx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都市中的光化学烟雾在温暖、干燥而且阳光充足的日子特别严重。
它的原级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氮(NO)。
一氧化氮乃是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汽车引擎的高温下,相互反应而生成。
事实上,这个一氧化氮的生成过程,与闪电时产生一氧化氮的过程相同。
其他光化学烟雾的原级污染物,包括汽油挥发所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CO)。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的气体,但是当它从汽车废气排入空气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NO2)可以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起作用,而生成硝酸(HNO3)和亚硝酸(HNO2)。
这个反应同时也会帮助空气中的水汽凝聚。
但是由于硝酸及亚硝酸的酸性极强,如果吸入含有这种液体微滴的空气,将对人体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和N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NO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4)N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应该如何防止光化学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条即可)
【答案】无色气体分子构成不同N2+O2
2NO2NO2+H2O=HNO3+HNO2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解析】
【分析】
【详解】
(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包括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2)决定物质的性质的是组成和结构,NO和N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分子的构成不同。
(3)产生NO的过程化学方程式:
N2+O2
2NO
(4)N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H2O=HNO3+HNO2
(5)防止光化学污染的措施很多,如:
少开私家车,使用清洁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2.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_(填字母序号)密切相关。
A最外层电子数B质子数C电子层数
②图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三处中B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③图3所示物质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AH++3
【解析】
【分析】
【详解】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故填:
A
②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B处是盐酸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故填:
H+
③在NaClO2中,钠元素是+1价,氧元素是-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有(+1)+x+(-2)×2=0,x=+3;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Cl2和NaClO2反应生成了ClO2和NaCl,故填:
+3,
。
3.波尔多液的制备及组成测定波尔多液是常见的杀菌剂,为天蓝色碱性悬浊液。
以硫酸铜、生石灰及水为原料,制备波尔多液。
为测定从波尔多液中分离出的天蓝色固体[CuSO4•aCu(OH)2•bCa(OH)2•cH2O]的组成,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称取64.4g天蓝色固体,加入足量稀HNO3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23.3g。
(1)判断 Ba(NO3)2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溶液,无现象。
(2)不能在铁制容器中配波尔多液。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
(实验Ⅱ)另取64.4g天蓝色固体,用如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资料)①CuSO4、Cu(OH)2、Ca(OH)2在一定温度下能受热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分解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改变。
②天蓝色固体在110℃时,完全失去结晶水。
③Cu(OH)2在100℃时分解完全。
CuSO4和Ca(OH)2在580℃左右时开始分解,到650℃时均能分解完全。
④浓硫酸可用于吸收SO3。
(3)按图连接好装置,实验前要先______。
(4)控制温度在110℃充分加热,测得B装置增重10.8g。
再升温至650℃充分加热,B装置又增重了15.2g。
最终剩余固体中的成分是______。
(5)整个加热过程中,天蓝色固体分解生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g。
(6)天蓝色固体CuSO4•aCu(OH)2•bCa(OH)2•cH2O中,a:
b:
c=______。
【答案】硝酸钡Fe+CuSO4=FeSO4+Cu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uO和CaO181:
4:
5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判断 Ba(NO3)2溶液已过量就是检验硫酸根离子无剩余,所以对应的方法是: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无现象。
(2)不能在铁制容器中配波尔多液。
是因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称取64.4g天蓝色固体,加入足量稀HNO3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23.3g,沉淀为硫酸钡,设硫酸铜的质量为x,对应的硫酸铜分解生成的三氧化硫的质量为y,硫酸铜对应的分解产物氧化铜的质量为z。
x=16g
y=8g
z=8g
浓硫酸可用于吸收水和SO3.所以测得B装置增重10.8g。
再升温至650℃充分加热,B装置又增重了15.2g。
整个加热过程中,天蓝色固体分解生成水的总质量为10.8g+15.2g-8g=18g。
Cu(OH)2在100℃时分解完全。
CuSO4和Ca(OH)2在580℃左右时开始分解,到650℃时均能分解完全,控制温度在110℃充分加热,测得B装置增重10.8g。
再升温至650℃充分加热,B装置又增重了15.2g。
最终剩余固体中的成分是CuO和CaO。
再升温至650℃充分加热,B装置又增重了15.2g,由于其中有吸收的8g三氧化硫,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15.2g-8g=7.2g,来自于氢氧化钙的分解,则氢氧化钙的质量为a,对应的氧化钙的质量为b
a=29.6g
b=22.4g
则氢氧化铜对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64.4g-10.8g-15.2g-z-b=64.4g-10.8g-15.2g-8g-22.4g=8g
则对应的分解生成的水的质量为c,对应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d
c=1.8g
d=9.8g
则结晶水的质量为18g-7.2g-1.8g=9g
天蓝色固体CuSO4•aCu(OH)2•bCa(OH)2•cH2O中,a:
b:
c=
:
:
=1:
4:
5
由于过程中需要准确测定水的质量变化,所以按图连接好装置,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
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
(2)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索尔维法
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
原理如下: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完毕后,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未记录
15.3
13.7
11.9
10.6
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图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
(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NaHCO3固体的分解率是________(已分解的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精确到0.1%)。
若加热前NaHCO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
B“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
C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
【答案】纯碱、苏打污染环境
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50%偏小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答案:
纯碱、苏打。
(2)吕布兰法制备纯碱过程中有一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产生,污染环境,故答案:
污染环境。
(3)稀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
。
(4)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为防止氨气逸散,污染空气,可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故答案:
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解:
设原
的质量为x,
时刻,分解的
的质量为y。
答:
时刻,
的分解率是50%,
若加热前碳酸氢钠中混有氯化钠,则最终得到固体质量偏大,由此计算得到的原固体总质量偏大,
时刻分解的
的质量不变,则分解率偏小。
故答案:
50%、偏小。
(6)根据题意,A、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A符合题意;B、“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B符合题意;C、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C符合题意。
故答案:
ABC
5.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成为在世界上唯一成功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据资料记载:
可燃冰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以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水分子包裹而成。
既含水又呈固体,看起来像冰,很容易被点燃。
可燃冰形成要满足以下条件:
温度不能太高,太高容易分解熔化;要有较高压力,压力越大,可燃冰越稳定;要有甲烷气源,古生物遗骸的沉积物通过细菌分解后可以产生甲烷。
(1)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2)根据可燃冰形成的条件,可采用_____等方案开采可燃冰。
(3)已知1m3可燃冰可转化为164m3的甲烷气体,甲烷气体的热值为3.6×107J/m3,若1m3可燃冰转化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_____千瓦时的电能。
【答案】CH4+2O2
CO2+2H2O升温分解、减压释放1640
【解析】
【详解】
(1)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H4+2O2
CO2+2H2O。
(2)由可燃冰形成的条件:
温度不能太高,太高容易分解熔化;要有较高压力,压力越大,可燃冰越稳定,故填可采用升温分解、减压释放。
(3)由热值的计算公式,完全燃烧1m3的可燃冰能够放出热量:
Q放=q甲烷V=3.6×107J/m3×164m3=5.904×109J=1640千瓦时,故填1640。
6.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
氨主要来自于人工合成。
1909年,弗里茨·哈伯成功地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出氨。
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如图(左)所示。
为了找到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人们做了6500多次实验,发现铁触媒效果较好。
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
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平衡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右)所示。
1913年第一座合成氨工厂建立。
如今全球合成氨年产量超千万吨,其中大约85%的氨用于生产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
(1)工业上可用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
(2)甲烷和H2O高温下反应得到CO和原料气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
(5)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
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
【答案】分离液态空气
混合物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于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达到78%,所以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故填:
分离液态空气。
(2)甲烷和H2O高温下能反应得到CO和原料气H2,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3)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混合物,因为从流程图中可知,经冷却后除了得到液态氨外还得到氮气和氢气,故填:
混合物;
(4)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故填:
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
(5)根据图像可知,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400大气压、300℃,故填:
c。
【点睛】
本题要充分利用流程图提供的信息和压强、温度与合成氨含量的图像进行解答。
例:
根据流程图可知从合成塔出来的有液态氨、氢气、氮气可知出来的是混合物。
从右图可知相同压强下温度低的合成氨的含量高,且压强越大产生的合成氨含量越高。
7.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其中“白石”即石灰石,同时生成CO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CO2越来越多…….当大气中CO2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CO2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和再生转化成资源,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CO2发生化学反应来吸收分离CO2的方法,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钾溶液以及各类胺溶液等。
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的一系列反应,实现再生转化,我国科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合成出了ZnGa2O4介孔光催化材料和单晶纳米带,并将其用于CO2的光还原,成功地实现了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请回答: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______(写一条即可);
(3)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4)用碳酸钾溶液吸收CO2时,产物是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4和H2O.请在以下框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____
【答案】CaO全球气候变暖+3
【解析】
【分析】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3)有关化合价的计算要准确;
(4)碳酸钾溶液吸收CO2生成KHCO3,配平即可;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作图。
【详解】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故答案为:
CaO;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故答案为:
全球气候变暖(合理即可);
(3)设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x,+2+2x+(-2)×4=0,x=+3,故答案为:
+3;
(4)碳酸钾溶液吸收CO2生成KHCO3,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答案为:
。
【点睛】
本题考査的是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空气中各个成分的作用等,有关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
本题中还有一点要注意要用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名称。
8.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有的农药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趋利避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农药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普遍建立了农药登记和淘汰退出制度,以最大限度发挥好农药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和防范农药的使用风险。
农药在投放市场前,必须申请农药登记。
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只有经农药登记部门科学评价,证明其具有预期的效果,对人畜健康或环境无不可接受的风险后,方可取得登记,并在规定的范围内销售、使用;已使用的农药,经风险监测和再评价,发现使用风险增大时,由农药登记部门作出禁用或限用规定。
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六六六、滴滴涕等高残留有机氯农药做出了停产和停用的决定,90年代,禁止生产和使用杀虫脒、除草醚等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可以达到农药使用的利弊平衡,例如有科研人员测定了三唑酮在温室大棚内和室外番茄中降解规律如右下曲线。
去皮和烹饪可以去除果蔬中部分农药残留,蒸煮炒均能有效降低黄瓜中的农药残留量,但部分果蔬不适用去皮和烹饪,如橄榄、草莓、樱桃等,因此清洗成为了消费者去除农药残留的方式。
由于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一般在水中加入食盐、面粉、NaHCO3、醋酸等用于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也有人研究了利用奶粉等6种方法去除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必须全面禁止使用农药,杜绝农药对人和环境的污染
B.合理规范使用农药,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将农药危害降低到合理范围
C.滴滴涕、除草醚已经禁止使用
(2)奶粉、洗涤盐、比亚酶、洗洁精、清水、洗菜机中除去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最好的是_____。
(3)温室大棚内种植番茄施用三唑酮后,番茄中残留量最大的是______天,原因是_______。
【答案】BC奶粉1大棚内农药不容易扩散,番茄继续吸收农药造成残留量增加,农药降解(或分解)农药残留量减少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
(1)A、必须合理使用农药,尽量减少农药对人和环境的污染,故A错误;B、合理规范使用农药,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将农药危害降低到合理范围,故B正确;C、滴滴涕、除草醚已经禁止使用,这些农药对人体危害较大,已经停止生产和禁止使用,故C正确。
(2)奶粉、洗涤盐、比亚酶、洗洁精、清水、洗菜机中除去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最好的是奶粉,由题中图表知,使用奶粉农药残留最小。
(3)温室大棚内种植番茄施用三唑酮后,番茄中残留量最大的是1天,原因是棚内农药不容易扩散,番茄继续吸收农药造成残留量增加,农药降解(或分解)农药残留量减少。
点睛∶合理使用农药,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一般在水中加入食盐、面粉、NaHCO3、醋酸等用于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中考 化学 易错题 专题 复习 科普 阅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