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docx
- 文档编号:4182222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8.22KB
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docx
《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
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
————————————————————————————————作者:
————————————————————————————————日期:
记叙文阅读理解——概括文章主旨
一、熟悉考点
概括文章主旨,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既包括理解分析文章内涵的能力,又包括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
由于此考点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思维量较大。
因此难度较大,往往得分不高。
不过,只要考生能够掌握其解题规律和方法,还是能够达到“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效果。
在记叙类文章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思想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二、考查方式:
(分为直接或间接)
Ø要求直接概括文章的观点(主旨),如“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
Ø考查对体现主旨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实际上是间接概括主旨。
如: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的深刻含义。
”
Ø通过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如:
“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Ø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的题。
如:
×××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方法指导(重点内容)
⒈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题目形象地暗示了中心。
⒉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开头、中间、结尾)。
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
”直抒胸臆,直击中心,读这样的开头便可把握文章主旨。
有的文章在中间加上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主旨也会体现在其中。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的说和做》。
⒊从写作背景入手。
因为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它会告诉我们作品产生的根源、作者写作的意图,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⒋从关键语句入手。
关键句是一篇文章中凝练地体现中心的语句。
学会抓关键句,是一种很稳妥的解答方法。
一般来说,关键句的位置很灵活:
或在篇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解题时如能注意到文章开头那个“见山”的句子,就可以发现文章的主旨;或在篇末,结尾点题,卒章显志,而这“点题”或“显志”的内容恰恰跟文章的主旨有关;或在篇中,如过渡句,衔接于上下文之间,使文章脉络清楚,起承上启下作用。
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蕴涵着作者观点、情感的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它们往往是文章主旨的结晶,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阅读记叙类文字都要养成一种习惯,即把文章中非记叙描写性文字圈画出来,给予特别“关照”,因为它们能有效的提示文章的主旨。
阅读当中不仅要注意结尾部分的大段的议论或抒情,也要留意穿插在叙事中间的议论和抒情语句。
有一种特殊的点题方式常常被大家所忽略,即作者不是用第三者的口吻议论或抒情,而是借用文章故事人物的语言或心理活动来对所写事物发表看法,河北省中考曾选用过一篇散文《会飞的蒲公英》,通观全文找不出一处作者的直接议论和抒情的语句,但是文中母子对话时,母亲对蒲公英的议论,“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又包含了母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显示了文章的主旨。
阅读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类借文中人物的口和心理活动,对文章所写人、事、物发表看法的文字,文章的主题往往蕴涵在其中。
⒌从人物形象入手。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其主旨往往是通过具体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主题,分析归纳这类文章的主旨,就理应从分析人物形象人手,也就是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归纳出文章主旨。
例如《社戏》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的故事的叙述,生动地表现了农村少年天真无邪、聪明能干活泼勇敢,自尊自信的性格,赞美了他们纯朴诚挚,热情、无私的品德。
⒍从写作材料入手。
作者选取写作材料,是围绕主旨进行的。
分析文章中的材料,常常能捕捉到隐藏在材料背后的主旨。
⒎从写作技巧入手,比如对“欲扬先抑”、“对比”等写作手法稍作分析,主旨就会凸现出来。
方法总结:
在具体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总体把握,观其大略,明白文章的主旨(主题或中心思想);然后,再以主旨映照全文,看一看为表现主旨都使用了哪些材料(选材),又是怎样组织这些材料的(结构),为表现文章主旨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方法(表达技巧),这些艺术方法又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服务于主旨的,对揭示文章主旨又有什么好处等等。
四、概括文章主旨原则与格式
1.原则
概括中心思想的三点原则:
确切、完整、简要。
确切,就是概括要准确、恰当,能概括出这篇文章所特有的思想意义。
完整,就是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完整地概括出来。
简要,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来表达。
但是它必须以确切、完整为前提。
2.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3.例子
例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通过对记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例2:
《最后一课》:
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例子分析:
(一)海边荒石
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
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
它们多得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眺望大海的目光。
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澈的水中。
左一块右一块,犹如贪婪的盗墓者,我挑着拣着。
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
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
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有独特的形状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
俯身其中,令人沉醉。
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宝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
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
那些“首批中选”的石头呢?
它们怎么都消失了?
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现它们依然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美丽。
我看见一些普通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
有的带点儿灰乎乎的红或者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
我不敢相信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宝贝。
呆视之间,我脑中竟跳出那样一个字眼:
死亡。
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
死去的原因,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
就是这点小小的贪婪,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久熟稔而亲密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妙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
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
我把石头放回海中。
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
这个一生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
“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
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
”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
与有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活着研究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
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
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
17.这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是什么?
试作简要概括。
(4分)
在解答此题时,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思考。
第一个角度,从文章所用的写作技巧来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在第一段写“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接着详细描写了海中石头的美丽。
而后文,“我”被石头的美“勾起占有欲”,把石头拿上岸之后,却不见了石头的美(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这里实际上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前后对比分析,我们便能概括出文章主旨:
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适合存在的环境和方式,人们对美的事物,只能尊重欣赏,而不能占有。
第二个角度,从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入手。
文末倒数第二段直接用议论性的语句告诉了我们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
”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把这个从“荒石园的故事”感悟到的道理由个别推及一般,不只“虫子”、“石头”,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地方”,即存在的环境,人们只有对它们“尊重”,它们才能美丽。
第三个角度,从文章的题目和写作材料入手。
文章的题目是“海边荒石”,而行文中,作者又联想到了法布尔的“荒石园”,为什么?
稍一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海边荒石”和法布尔的“荒石园”包含着同样的道理——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适合存在的环境和方式,人们对美的事物,只能尊重欣赏,而不能占有。
这也是作者由“海边荒石”联想到“荒石园”的原因。
(二)枫叶馒头
①一踏上濑户内海宫岛的码头,便看到很大的广告牌,推销馒头。
果然,到岛上一逛,发现到处都有馒头卖,而那馒头是有馅的,并且多为枫叶形状,原来号称“日本三景”之一的宫岛,除了景色秀丽、古迹密集,还有两大特产:
一种是勺子;馒头则是岛上的另一特产。
②人们到名胜地,总要买些传统工艺品留作纪念,也总要买些当地的传统食品品尝。
我也不想免俗,在宫岛买了把写有“家内安全”字样的勺子,也买了枫叶馒头就着碧绿的日本煎茶细细咀嚼。
③暮色将至,畅游后赶到码头,等候下一班渡船,好回广岛市的旅店。
这时正有一群日本中学生,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也等渡船。
我一路都遇到秋游的日本师生。
这一大群秋游待归的中学生,个个丰衣足食的模样,有的甚至显得营养过剩,胖得憨憨的。
他们的手里无一例外,都提着装枫叶馒头的纸兜,显然他们是遵照家长的嘱咐购买的。
我坐在长椅上等船,发现他们买的几乎都是岛上最有名的“鸟之屋”的枫叶馒头。
该商家的纸兜质地厚实,外面印刷着淡雅而温馨的图案徽识。
那种跟书包一样大的纸兜,起码能装进五扁盒馒头。
枫叶馒头售价不菲,“鸟之屋”的馒头作为名店名品,价格极其昂贵,但这些中学生的购买力竟都很高,个个似乎都是“只求快乐。
遑论价格”的气派。
④可是,忽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装馒头袋子映入我的眼帘。
那不是“鸟之屋”的大纸兜,是个小塑料袋,袋子里只有一盒枫叶馒头,我注意观察,提这小塑料袋的是一个男孩,他前后的同学有的似在跟他开玩笑,有的更用那堂皇的大纸兜,去碰撞他寒酸的小塑料袋。
确实,他是买的太少了。
而且,还有可能是限于购买力,买的只是非名店的产品。
⑤眼前这个细节,使我意识到日本社会仍存在着贫富差异,这个男孩的家境,想必还相当艰难,他的家长只能给他这样一份钱,来买回这一盒枫叶馒头。
我再仔细端详,这男孩个头不算太矮,却相当瘦,当然并不是羸弱,他挺直腰板,显得倒还精壮。
对于同学们的揶揄,他似乎毫无回应,然而他的下巴微撅着,嘴唇抿成一条缝,而离我最近的那提塑料袋的手,筋脉凸起,仿佛所负的重物并不是一盒馒头,而是一种暗誓……
⑥宫岛之旅,枫叶馒头的记忆,最后竟胶着在一个只买了一盒馒头提回家的男孩剪影上,这真是意外的缘分。
⑦枫叶馒头的味道会慢慢忘却的吧,而从那男孩勾连出的思绪,却可能历久弥深。
问题:
对文章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揭露了日本社会贫富差异的社会现象。
B、表达了作者对贫困学生的怜惜之情。
C、在人生低谷或困境时要自尊自信。
D、由枫叶馒头领悟到人生哲理。
(三)老屋
楚岩
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
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
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
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
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
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
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
儿女们累得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
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
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
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
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作成泥砖,陆续盖起来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
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
再后来,更有人盖起来了水泥的楼房。
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
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
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
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用戽(hù)斗汲水]捉鱼。
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
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
啊!
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见的马赛克,光彩照人。
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
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
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
沧海桑田;世间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
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
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
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
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
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
“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
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
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
”
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
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
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分)
六、直击考试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
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
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
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
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
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
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
算了,别想了。
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
明天咱们去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
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
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
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
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
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
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⑾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
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
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
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⑿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⒀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
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
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⒁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1、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
(6分)
↓
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
↓
↓
改摘山果卖得不少钱
↓
↓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4分)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
参考答案
句意理解:
社会进步速度惊人。
本文主旨:
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表现手法:
对比。
《蘑菇转了一个弯》
1、满大街寻找工作。
2、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怎会发现我的才能?
3、
寻工作不得,回老家。
↓
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
↓
因为人多未采到蘑菇。
↓
采摘山果卖得不少钱
↓
父亲买蘑菇为我做汤。
↓
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4、尊重、理解孩子(1分);善于引导,讲究方法,有智慧(2分)。
5、D
6、我和父亲提着篮子一前一后的上山去采摘蘑菇,满山的蘑菇散发出阵阵香气。
我似一只小鹿,欢快地跑在前头,想着回家后能吃上浓郁的蘑菇汤,便像有使不完的劲。
(有心理描写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叙文 阅读 概括 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