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竹岭景区DOC.docx
- 文档编号:417540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48MB
黄竹岭景区DOC.docx
《黄竹岭景区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竹岭景区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竹岭景区DOC
黄竹岭景区(贺子珍故乡)
黄竹岭是毛泽东夫人贺子珍的故乡,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有着重要的地位。
朱德、朱良才在黄竹岭开设了湘赣边界军事培训班,至今还保留着许多革命遗址、遗迹。
红军离开黄竹岭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黄竹岭村进行了七次大劫洗,所有的房子被烧毁,其中贺子珍家故居被烧毁七次,全村80%的人被杀害。
黄竹岭现有贺子珍故居、东南临时特别区委旧址、练兵场旧址、红军营地旧址、红军井、烈士遇难处、红军洞、红军哨所遗址、古树群等景点。
三门前景区
三门前景区位于永新县城北五公里处,为宋两朝宰辅刘沆和明宰相刘定之的故乡,三门前古村有千年历史,全村都姓刘,村落古遗迹保存较好,有刘沆古墓、古宗祠以及众多古民居、鹅卵石古道等。
禾山景区
禾山为永新西北边陲,有71峰,最高峰秋山海拔1391米,为境内第一高峰。
峰顶怪石嶙峋,瀑布流泉。
徐霞客、欧阳修、梅尧臣、黄庭坚等人均上山游览过,并留下诗文。
唐宰相姚崇曾寓于此,故筑有姚相台。
石崖上刻“龙溪”二字,为唐书法家颜真卿手迹。
唐宰相牛僧儒、宋宰相刘沆均曾于此山甘露寺就读。
禾山,雄踞于罗霄山脉中段,永新县西北30千米,因产“嘉禾”而得名。
七十一峰,奇峰垒垒,连绵起伏,莽莽苍苍,气势磅礴。
唐朝时,禾山与青原、匡庐鼎峙江右,为江西境内名气最大的三座山。
禾山的主峰为秋山,海拔1391米。
这里的胜景随处可见,而且饱含文化气息。
在山麓,遍布奇石怪松,让人浮想联翩。
山腰间,一帘飞瀑冲天而下,在一块巨石上冲出一个个光滑的石穴石窟。
激流飞泻,水花四溅,雾气氤氲;人们称此水为“龙溪”,此处为龙门。
一代书宗颜真卿曾游览此地,留下墨宝“龙溪”镌刻于南边石壁。
北边的石壁,则隐约可见百字石碑。
据传,谁能识完石壁上的那100个字,便有一只金鸡婆带20只金小鸡出来,可以由你带走。
禾山至今,残存甘露寺遗迹,并有梳妆台、娘娘床、三相读书堂、倚天湖等奇景。
梳妆台,高10余丈,如刀劈斧削而成。
每天早上;都有一片祥云傍着此石,凝然不动,传说是观音娘娘站在白云上梳妆打扮。
娘娘床为石洞里一块巨石,平整光滑,常有善男信女在此敬香歇息。
三相读书堂,相传唐朝名相姚祟、牛僧孺和宋代名相刘沆在甘露寺读过书,寺庙僧人为纪念这段佳话遂在寺右罗汉洞侧建了这座读书堂。
而倚天湖历经岁月的潮汐已不复壮观,只有少量清泉漾动其间,据传这里的水可直通远在永新县城郊仰山村的量丝潭。
民谚说,禾山七十二峰,峰峰有宝,一峰无宝,也有灵芝甘草。
就是源于禾山的小河里的那砂金,淘金人从古至今仍未淘尽。
禾山生嘉禾产贡米太古老,现在养蜂的、采药的、种香菇木耳的也成了万元户。
国家在山里设有林场和水库。
春雨一下,溪水涨了,矣乃一声,木排逐激流,不尽栋梁出山来。
而波光粼粼的水库,鱼肥鸭欢,更是蕴蓄无穷的财富。
中共湘赣省委机关旧址群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失陷后,发展了以永新县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成立了湘赣省委。
省委主要领导人为任弼时、王首道、肖克、王震、林瑞生、甘泗淇、张启龙及儿童局书记胡耀邦同志,领导湘赣军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积极开展革命竞赛活动,配合中央苏区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
红枫湖景区
红枫湖为枫渡电站筑坝而成的水库,从三湾汗江段至枫渡大坝全长约18公里,沿途水面平缓,深邃清绿,波光粼粼,烟波浩渺,更兼两岸山耸崖立,林木连片,景色清幽。
湖面较窄,但面积不大,沿途湖汊库湾众多,蜿蜒曲折,半岛型山地较多,两岸青山如黛,又偶有泥石荒滩。
碧波崖景区
碧波崖溪水出自盐石之巅,沿山谷岩石东西弯,从悬崖上泻下,形成碧波缥缈之胜景,因而行名。
碧波崖山峦青翠,峭岩峻壁,水湾溪曲。
众多景观中,尤以流泉飞瀑为奇,共有6处瀑布,都由50米以上的高处悬崖奔泻而下,拍石击水,隆隆巨响,震荡山谷,水花飞溅,水珠晶莹。
有诗为赞“山色遂造天,惊涛一鸟旋。
欲知泉落处,即在水源边。
峰夹波声远,岩峻日影悬。
老僧深树里,破竹引涓涓。
”此外,碧波崖上还有洗心桥、化鱼潭、一杯泉、鹿驮仙、仙人桥、石室、碧波庵、石刻“云中挺秀”(相传为吕纯阳所书)等。
碧波岩位于永新县城东10千米,一年四季风光旖旎,但景致最美的还屑春天。
沿着崎岖的山道攀援,瞵峋怪石与清洌山泉随处可见,一些倒生的古木爬满青藤,似乎要栽倒下来,实为奇观。
站立山腰抬眼望绿色,宛如在谛听一段起伏跌宕、引人人胜的交响乐。
瞧,近处嫩嫩的青苔、迎风摇曳恍若孩童娇嫩手臂的青草和蕨菜,就像是这段交响乐的序曲,平实恬美,葳蕤无限。
山上密匝匝的松杉、枫樟以及许多叫不出名儿的古木,凸显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浅绿、翠绿、黄绿和浓绿,在一道欢奏交响乐的主旋律。
向来路远眺,绿水如带,乙片烟雨朦胧。
那一片绿树蔽掩着的村落,袅袅升腾起蓝绿色氤氲,不就是交响乐的尾声么?
悠远、隽永,让人回味绵长。
而沿途偶尔闪出的几星山丹丹,红得耀眼,可以看做绿色交响乐中和谐的小插曲。
徜徉在绿的海洋,让游客顿觉生出绿的羽翼,变成逍遥快活的绿的精灵。
碧波岩是第四纪冰川升腾变迁后遗留下来的,那耸峙云霄的狰狞山岩分明还留着往昔那种桀骜不驯的秉性。
它们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有的像粲然微笑的少女,有的像鲲鹏展翅欲飞,有的像力拔千钧的剑客。
碧波岩的瀑布沿山岩奔流,形成两处特别的景观。
最上面的一帘瀑布十分雄伟,且周围留有古庙遗迹和“空中挺秀”四个苍劲的大字(相传为古代吕纯阳所书),另外还有一些徐霞客诗文以及许和子(盛唐历史上第一位女音乐家,演绎她传奇人生的电视连续剧《大唐歌飞》已播出)练过声的地方。
沿着瀑布下到溪涧寻觅,便可观赏到“铜壶滴漏”。
顾名思义,这瀑布形状怪异,上尖下宽,恰似一漏斗。
’人静立其中;水花四溅,身心疲惫与烦忧荡然无存。
远望瀑布,似挂于悬崖间一幅意趣盎然的水墨画;近观则像一个大写的“人”宇。
底下的深潭中,游鱼、细石清晰可见,阳光从枝网间滤出,在幽绿的水面画出一朵朵白亮亮的小梅花,简直妙不可育,抬头仰视被山崖与古木切割的一线天空,浮云一飘而逝,飞鸟抛洒一串轻音,好像理查德的(致爱丽丝》名曲。
更令人沉醉的是,瀑布左侧有一巨石如飞鹿傲然耸峙,一小圆石嵌于鹿嘴,作仰天呈贡之状,谓之仙鹿献珠。
坐于“鹿”背闭眼神思,真有一种“我欲乘风归去”之感。
与春天同行赶往碧波岩的还有尊贵的致富鸟。
这些年来,碧波岩所在的石桥镇,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修建了观光砂石路,开发出碧波岩矿泉水等旅游产品,带富了一方百姓,使“养在深闺”的碧波岩逐渐撩开神秘的面纱。
南华山景区
南华山被誉为“南华天秀”,海拔1176米,相传仙人匡智栖化其间。
南华山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山回路转,水溪湾曲,奇峰秀削,流泉潺潺,有世界上最大的千年银杏树、南华瀑布、红军洞、天梯、鞋石、南华庵、仙客盆、洞口湖、中共东南临时特委旧址等景点
南华山位于永新县城南10千米的义山山脉中段,海拔1176米。
它巍峨险峻,古木参天,更有瀑布气势磅礴,猴群嬉戏林间,呈现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
南华山沿途的奇石怪木随处可见,运气好还可撞见色彩斑斓的野鸡、活泼灵巧的野兔以及伶俐敏捷的短尾猴。
仔细寻觅,三块奇石令人惊叹。
一乃仙客盆,在一块一丈见方的平整大石板上,凹进三个状似浴盆的圆洞,相传神仙曾在此洗浴。
-'El蛙头石,似蛙头远眺,经过此石,耳畔似乎响起阵阵蛙鼓,·顿觉体舒气爽,心旷神怡。
三为钢琴石,乃一光滑巨石横插路旁,从爬满青苔的石缝里汩汩冒出冰凉的水滴,溅人地面发出清亮的回音,如一支支婉转动人的钢琴曲。
南华山飞瀑,相比怪石更为有趣。
它坐落于一锤石峰旁侧·,落差很大,且呈多叠状态,穿过荆棘枝网,一路呼啸而来,似脱缰骏马,像蛟龙出海,然后在崖底戛然而止,划出一个绝美的惊叹号。
瀑布跌落处是一深潭,水泻深潭,溅起浪花点点,恰似一朵巨大的金莲。
靠潭之右,一条凿成的石阶延伸至云雾深处,名曰天梯。
从天梯拾级而上,两边凉风习习,各种花香沁人心脾。
坐在天梯尽头往下看,只见云蒸霞蔚,绿树连成一块锦缎,风乍起,在锦缎上面药起一圈田绿的涟漪。
在天梯尽头,有一景点特别有趣,为四块呈鞋状的巨石,传为七仙女下凡在南华池沐浴,忽闻王母娘娘催归声,有两位仙女采不及穿鞋便匆匆归去,尔后鞋便化成四块巨石。
南华山,美在奇石,美在飞瀑,美在一片古银杏群落。
细心的游客可以发现,南华山的银杏实在是古老,像一个个须发皆白的老汉,饱经风霜。
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棵千年银杏,高42米,树围7.6米,冠幅达翅0多平方米,相传为一代名相文天祥少年时游览永新时所栽种。
南华山的美,还在于感天泣地的英雄故事。
红军长征后,游击队在南华山一带坚持打游击。
后因白匪“围剿”,游击队寡不敌众,且战且退。
一天,游击队女战士李明、盛芳、刘彩莲因救护伤员落在队伍后面,遇上“追剿”的敌军。
为了不暴露游击队的撤退方向,她们故意一边朝敌人开枪,一边向另一方向奔跑,最后来到一绝壁处。
不远处传来白匪的嗷嗷叫声,三姑娘镇定自若,手拉手,高呼“红军万岁!
”“苏维埃万岁!
”一同跳下南华山深谷……
“鸟道曲盘峻壁幽,忻陪仙客一登游。
泉飞玉峡千寻落,日晃金轮五色浮。
洞口疏花明晚照,松梢立鹤起高秋。
闲心未遂真源问,兴绕昆丘十二楼。
”邑人贺谨新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南华山雄伟壮观的自然美景。
而今,经过宣传包装以及前期旅游开发,南华山的游客与日俱增,成为“大井冈”旅游圈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湾国家森林公园
三湾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3万亩,森林履盖率达90.5%。
有国家级保护树种22种,野生动物数十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华南虎也曾在此栖身。
丰富的物种资源,使不少到这里科学考察的专家由衷地赞叹:
这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没有围墙的物种库。
高士山景区
高士山位于永新东南部的坳南乡牛田村,是红军长征的最早出发地。
毛泽东同志说过:
“红六军团是红军长征的先遣队、先锋队”。
高士山原名鸣谷山,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道教名山。
宋以前,山上建有鸣谷坛庵,历代均有修缮。
北宋时期,著名诗人黄庭坚任泰和县令时,访高士山儒士尹安仁,与其饮酒作诗,留下了“山以高而秀,名因士乃传”的诗句,遂将鸣谷山改为高士山。
高士山现有湘赣省委旧址群及天师殿、财神殿、文昌殿、斗姥殿、玉皇殿、观音殿、安仁读书处、祖师庙、仙女洞、和子泉、镇妖石、石天门等景点。
高土山在永新县最东隅,与泰和、井冈山毗邻。
高士山原名鸣谷山,乃山鸣谷应之意。
宋以前,山上建有鸣谷坛庵(又叫高士坛庵),历代均有修缮。
清嘉庆二十一年又重修,附属建筑有安仁读书处和3道天门。
每道天门均有石坊横峙。
第一道天门石坊额匾为“宋尹高士遗址”,楹联为“山因高而秀,名以士乃传”,系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山谷)所书,鸣谷山遂改名为高士山。
黄山谷任太和(今泰和)县令时,访高士山,结识儒士尹安仁,并为“安仁读书处”写一楹联:
“书读秦汉三代以上,人在廉让二水之间。
”
高士山因浸染历代文人墨客的灵气而声名远播,并成为道教参玄、僧尼礼佛之地。
山顶建有高士坛庵,正殿为佛教的“集真宝殿”和“观音大士阁”,右为道教的“万寿宫”,均气势恢宏。
高土山的香火千年不断,朝拜者遍布湘赣两省八县市。
高士山既是佛教道教胜地,同时又是革命战争旧址。
1934年秋,湘赣省委、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等省级机关,在任弼时、萧克、王震、谭余保等同志的率领下,随红六军团途径高士山进行战略转移。
在高士山顶,至今留有一座掩映在绿色枝网间的红军坟,里面安葬的是当年为掩护乡亲转移而壮烈牺牲的一名红军战士。
他没留下姓名,也没留下任何遗物,留下的是不屈的灵魄、浩然的正气!
高士山的风景幽雅,每年都有不少上井冈山的游客辗转来此观光。
这里,不仅山峦奇丽,有的好像玲珑的盆景,有的恰似奔腾的骏马,有的恍若裙裾飘飘、风姿绰约的仙女,有的宛如低头作沉思状的古代书生,还有清秀的流泉,更有婀娜多姿的林海。
随处可见的劲松挺立着,时作款款细语,时作激动呼啸。
高士坛庵周围的古榕和香樟林凝聚着山的伟岸,颤动着力的韵律,而那铺天盖地的毛竹则形成一片绿波荡漾的大海,偶有白鹭、云雀等鸟类在竹林里翩飞啼鸣,使人如临仙境,留连忘返。
龙源口景区
龙源口位于永新南乡,距县城17公里。
1928年6月23日,毛泽东、朱德率工农红军及边界地方武装在龙源口新、老七溪岭及白口一带,与数倍于我军的国民党赣敌杨池生、杨如轩两个师激战,打败两杨,粉碎了湘赣两省敌军的联合会剿,第三次占领永新县城,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龙源口大捷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军取得的最大一次战斗胜利,奠定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基础,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1953年发行的第二版叁元人民币版面就是以龙源口桥为背景。
龙源口现有龙源口大捷桥、龙源口大捷纪念碑(朱德亲笔题词)、望月亭(歌曲“十送红军”原唱地)、秋溪乡党支部旧址(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亲手创建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毛泽东同志旧居、秋溪暴动队旧址、龙源口村古街、红军战斗遗迹、龙源口湖、阿育塔、绥源山自然保护区等景点。
忠义潭铭踪
提起永新县城西袍陂的忠义潭,就一定要牵涉到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学者贺贻孙所著的(忠义潭记》。
在抗日战争期间,该文曾削石刻记在忠义潭北岸的悬崖陡壁之上,供人凭吊,以激励人们弘扬宁死不屈的精神,团结一致,抗击日军的侵略。
(忠义潭记》一文还被选人当时学校的国语课本。
忠义潭名称的来历要追溯到南宋末年,其时,朝廷政治腐败,连连败北。
元兵长驱直人,直指南宋都城。
朝中大臣主战的少,主和的多,惟文天祥率领众多将士殊死抵抗,最终陷入孤军作战的困境。
“王令已寂寞,匣中剑空鸣”,文天祥出使元营被扣,文天祥的妹夫、永新知县彭震龙心急如焚。
他联络刘、颜、张、段等8姓豪杰,组成义军,声势浩大,一举收复县城。
由于元兵来势凶猛,粮草充足,加之南宋将领、邑人刘槊贪生怕死,不仅降元,还带领元兵攻打永新县城。
彭震龙等久候援军而不至,粮尽弹绝,城陷,彭震龙被捕。
元兵穷追不舍,彭的余部且战且退,最后困在县城西1.5千米处的皂旗山至陂下的渡口峡谷中,眼见突围无望,“又不欲以颈血染敌刃”,全体将士3000人遂个个身绑巨石沉潭而亡。
后人为纪念这3000将士,将皂旗山隔江相望的山岭改称“幡竿岭”,并在壮士殉难处竖起一座石碑,上刻“忠义潭”3个大字,还修建了忠义祠。
在《忠义潭记)一文中;贺始孙详尽介绍了彭震龙部下3000壮士为国捐躯集体沉潭的壮举,令人读罢不禁感叹。
除了贺贻孙的(忠义潭记),还有不少诗文留世。
明代礼部尚书尹台瞻仰忠义祠后,赋诗云:
“痛哭江南倒虔戈,勤王其奈宋亡何。
青山乔木悲多少,碧水芳祠感故多。
”
光阴荏苒,岁月悠悠。
如今的忠义潭附近,已建起宏伟壮观的水坝,春夏之交,水势浩荡,形成瑰丽的水帘景观。
不远处,城防工程气势恢弘,造型别致的农民新居掩映在葱茏果木之中。
旖旎的自然风光、壮美的人文景观以及可歌可泣的历史传奇,使城郊的忠义潭成为市民休闲观光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
义井怀古
义井,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折射传奇色彩的古井。
它位于永新县城禾川镇繁荣街,是宋代以前所建,砖石结构,圆形,原有建筑精美的井亭遮盖。
此井原先不叫义井,后因南宋时期在此井发生一起动人的悲壮事件而得名。
南宋末年,元军攻陷永新县城,时有一位人称水窗先生的刘发益,道德文章,全县皆知,颇有名望。
元军屠城时,刘水窗曾伏于积尸中,后逃至城西一口井边,被元军的一名士兵发现。
刘水窗大义凛然,使这位被强征人伍的穷苦牧民深受感动,不愿加害刘水窗,叫他赶紧逃走。
这时,元军追来,形势危急,这位元兵忽然脱下戎装,一跃人井。
刘水窗穿上这位士兵的戎装方得以脱险。
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士兵的壮举,人们在井旁修建了精美的井亭,并把刘水窗书写的“义井”二字复制于匾额,挂在井亭上,以供后人瞻仰。
义井,不仅以其悲壮的历史故事令人肃然起敬,而且,义井的水,清澈甘美,泡出的茶色味殊绝,酿出的酒满屋芳香。
这些年来,当地人又把义井的水加工包装成纯净水,一上市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南塔揽胜
站在永新县东华岭山顶向北眺望,只见禾水河蜿蜒蛇行,杨柳岸边,一座巍峨耸立的茅塔映人眼帘,岁月的风雨吹打磨损不了它的雄姿。
这座位于城南中学校园内的茅塔,就是江西现存最早的宋塔——南塔。
南塔属密檐式青砖宝塔,始建于北宋至道元年(995),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塔高16.5米,9级,每级的西南面均有弓形门状。
级与级之间叠有腰檐,塔内第二级以下为空心,以上为
实心。
第一级的西面开有一门,高2米,宽1.3米,其他三面各设一假门。
第二至第三级两面设一壁龛,龛内原放置佛像。
第九级为圆筒形,上置铁刹,铁刹底部有一覆钵,钵上置有一个莲花座,座上为一圆筒形铁柱,有三重相轮。
铁刹和相轮上铸有栩栩如生的金刚佛像和绘制精美的花纹图案。
在佛像和图案中间空端处及相轮的外部,均铸有浮雕及技艺精湛的铭文。
铭文共686字,分成48条,记载了建塔的发起者是大德僧原周,调度造塔工程的是和尚雯员、尼姑宝城与信尼张通等6人。
古塔的建筑师是匠人赵文彻和洪寿等。
建塔的经费,根据铭文所载均来源于民间捐赠。
近千年来,南塔流传着种种传说。
有相传昔时禾水河时发洪患,南塔为镇水三宝;也有相传“南塔戴周瑜之帽”,因为南塔塔顶形如古代将帅帽。
近年来,南塔多次得到修缮,愈发英姿勃发,恍若出征之将,静静地守望一江清流,见证着禾城翻天覆地的变化。
梅田洞探幽
“江南奇胜有梅田,放鹤来寻物外缘。
峰拟三台临北斗,洞开列缺起中天。
阴晴景象皆成画,古今游观岂只仙。
醉里短吟留绝壁,并馀残兴在云烟。
”这是明朝诗人徐丙所描绘出的梅田洞胜景,让人浮想联翩,无比神往。
梅田洞,位于永新县石桥镇义山脚下,名之曰宝仙圣洞。
它有两个洞口,阳为玉虚洞,阴为合壁洞。
合壁洞洞门双开如合扇,洞旁有石罗汉、石观音等奇景。
而玉虚洞内十分宽敞,可容纳千人聚会,上有方形天窗,乃由峭壁巨石合抱而成,瑰丽宏伟。
从大厅往里持火炬蹒跚而进,石床、石乳、石龙、石象、石狮、石棋盘、双童读书石等奇观映人眼帘;耳畔传来岩缝清泉落地声响,宛若紫燕掠过湖面轻柔的呢喃,又像芭蕾舞者轻踏玻璃地面发出圆润的回音。
偶有蝙蝠之类的小动物在四周活动,更增添了洞中的一份神谲色彩。
更令人称奇的是洞内平整光滑的石桌,上面隐约可见凸起的数粒石棋,相传是仙人吕洞宾与紫芝翁留下的残局。
梅田洞的岩壁上,至今依稀可辨旅行家徐霞客留下的诗文:
余夙慕梅田之胜,亟索饭登崖,泛舟子随舟候于永新,余同静闻由还古南行,五里至梅田山下,峰皆丛石耸垒,无纤土翳其间,真亭亭出水莲也。
2002年金秋时节,反映苏区时期革命斗争题材的电影《寻找CCP)在中央电视台六套节目中播出。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其中不少镜头是在梅田洞拍摄。
梅田洞由此声名鹊起,游客纷至沓来。
神奇的阿育塔
出永新县城南门20千米许,就是闻名遐迩的龙源口大捷旧址。
龙源口位于两条山脉的交会处,两边崇山峻岭,郁部葱葱,蜿蜒的藏龙江从山间流出,传说是二龙戏珠的龙涎。
村口还有一座有名的单拱青石桥攒E,,两岸,古丰卜。
厚重。
同治《永新县志》载:
“龙源口桥,距县南三十里,吴文毅建。
”桥头两侧各立有两根铁柱,其土铸“清道光十七年”等字样。
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由此再南行2000多米,有座磨溪岭,它与拥有被写入《十送红军》的望月亭的七溪岭遥遥相对。
登山后,一路斗折蛇行,四处林高树茂。
爬上一道山梁,顿时,眼前一亮,闪出一道幽深的山谷,峻岩绝壁,奇花怪木,足足有几华里长。
“澄扛静如练”,藏龙江宛如一条玉带,缠绕在深山幽谷之中,’急湍似箭,猛流若奔,激石作响,拍岩飞花;平光如镜,清澈透底,游鱼细石,直视可数。
.
山谷中部,只见一巨大石峰突兀而起,巍然屹立,这就是神奇的阿育塔。
相传,古印度阿育王因征战杀戮过多,后有悔恨,皈依佛教,在印度广建寺塔,并派僧人到国外传教。
僧人见此万山丛中,石峰怪异,便建寺塔。
明万历和清光绪《永新县志》称:
“石峰若塔,上耸绝崖,下俯重渊,傍有飞来石。
佛书称舍利塔八万四千,此其一云。
”其实,阿育塔是突兀而起的塔状怪石,高180米,底围约删米,甚为壮观。
形如出土春笋,壁立陡峭如鬼斧神功削成,崛峙挺拔。
藏江龙由东向西从它的身旁绕过。
与山梁相接处,有一天然幽径直抵山腰,这就是惟一通塔的路径。
山腰建有5间禅房,原为掌管香火的法师居住。
塔身藤蔓牵缠,杂木横出,游人借崖壁铁链攀登而上。
链上有一铁牌,上刻:
“光绪丙戌冬月吉日,西乡五十六都吴察九妻尹氏率侄子光庆敬献”宇样。
塔顶还有一小庙,坐北朝南。
因高处风大,房上的盖瓦为铁制,上有铸宇,是清代信徒捐赠的。
庙门后侧有个观日台。
人站在此处,只见面前雾气蒸腾,氤氲缭绕,迎面一处悬崖峭壁,瀑布呼啸而下,在山谷浓阴处,如洪钟轰鸣,顿觉神情气爽,息心忘返。
据传,每年农历八月廿四日,当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国王旖陀罗及多之孙、信仰佛教的阿育王(公元前268-公元前232年)的生日到来之际,各地农村的妇女总会穿着干净的衣服结伴而来,上山朝拜。
九陇胜景美如画
罗霄山脉中段的东侧,一架莽莽苍苍的大山,纵横30余千米。
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削崖深壑,溪涧回旋;云雾缭绕,鸟雀啁啾……蓊蓊郁郁的原始森林,透出几分神奇几分迷蒙。
这架大山,就是鲜为人知的九陇山。
九陇山,位于永新县三湾乡东南部,曾经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第二个军事根据地,它在井冈山军民反“会剿”斗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29年1月,红四军、红五军主力先后向赣南进军后,井冈山军事根据地被敌军占领,2月初敌军又以4个团的兵力向九陇山军事根据地发动进攻。
永新、宁冈、茶陵地方武装凭据山险与敌激战三昼夜,为保存实力,全部转移,从而使三县“武装尚保存,党亦大部分未破坏”。
九陇山拥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它更具魅力的是如诗如画如梦的美景。
在5000多米的林溪山崖间,形成荷树坪、下九陇等多处瀑布群和深潭。
一阶石径,掩映在婆娑的绿阴中,在山路上时隐时现。
忽听得路深处传来震耳欲聋的声音,只见一座气势磅礴的瀑布,飞迸的珠玉,淡蓝的氤氲,碧绿的潭水,斑驳的树影,组成一幅百晶不厌的中国画。
目睹此景,“疑是银河落九天”、“大珠小珠落玉盘”等奇诗妙句纷至沓来。
重重叠叠;珠玉相连,观瀑有观云天之意境。
这里,就是荷树坪的一处瀑布景观。
在下九陇等处的瀑布,则被山石与灌木切割成各种形态:
有的像仙女翩翩起舞;有的像白蛇蜿蜓回转;有的像巨鞭从天上甩出,在深潭溅起清脆的回响;有的像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镶嵌在绿树繁花的空隙处……那深不可测的潭水,呈现古木婀娜的倒影。
点点阳光铺展水面,宛如金蛇狂舞,又像天女散花。
偶尔可见轻灵的游鱼飞快地跃出水面,划出一道绝美的弧线后落入水中,倏忽便没了踪影。
一会儿又从袅娜的水草间探出伶俐的脑袋,像是与人捉迷藏。
九陇山,除了飞瀑还有古樟、银杏、天然兰花群落等自然景观。
置身其间,古木蔽掩下的茵茵草坪,姿态万千的野兰花次第分布,蜂蝶乱飞,花香沁人心脾。
徜徉密林深处,还可看见水鹿、短尾猴、野兔等动物。
为切实保护这些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永新县正积极创造条件,把九陇山一带的原始森林规划好、包装好,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竹岭 景区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