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水泵及变频控制柜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docx
- 文档编号:4171197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19KB
配套水泵及变频控制柜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docx
《配套水泵及变频控制柜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水泵及变频控制柜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水泵及变频控制柜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配套水泵及变频控制柜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9.1水泵安装
一、施工准备
1、施工技术准备
(1)泵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技术资料:
泵的出厂合格证明书;
制造厂提供的有关重要零件和部件的制造、装配等质量检验证书及泵的试运转记录;
泵安装平面布置图、安装图、基础图、总装配图、主要部件图、易损零件图及安装使用说明书等;
泵的装箱清单;
(2)设备安装前,二级单位技术人员必须认真阅读设备技术文件,了解泵的结构形式、操作条件等,并对每台泵的安装写出详细的技术交底。
2、施工现场准备
泵安装前,施工现场应具备下列条件:
基础具备安装条件,基础附近的地下工程基本完成,场地平整;
施工运输和消防道路畅通;
施工用的照明、水源及电源已备齐;
安装用的起重运输设备具备使用条件;
泵周围的各种大型设备及其上方管廊上的大型管道均已吊装完毕;
备有必要的消防器材。
泵安装前,检查泵的安装基础的尺寸、位置和标高,确认其符合要求,基础强度满足安装要求后进行基础交接。
泵安装前应对基础做如下工作:
需要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应铲出麻面,麻点深度不小于10毫米,密度为每平方米内有30~50个点,表面不允许有油污或疏松层;
放置垫铁处(至周边约50毫米)的基础表面应铲平,其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毫米/米;
螺栓孔内的碎石、泥土等杂物和积水,必须清除干净。
设备到货后,二级单位设备员要及时会同建设单位及工程总承包单位、项目部材料设备工程师进行设备开箱检验,检验应符合以下要求,并填写设备开箱检验报告。
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清点泵的零件和部件,并应无缺件、损坏和锈蚀等;管口保护物和堵盖应完好;
核对泵的主要安装尺寸并应与工程设计相符。
核对输送特殊介质的泵的主要零件、密封件以及垫片的品种和规格。
运到现场的泵及其零部件和专用工具,要妥善保管,避免使其变形、损坏、锈蚀、错乱或丢失。
凡与泵配套的电气、仪表等设备及配件,应由各专业人员进行验收,妥善保管。
根据方案给出的机具及劳动力需求计划,作好准备,同时备好施工措施用料。
二、施工方法
1、泵安装施工程序
设备验收—基础验收—基础表面处理—垫铁安装—设备就位装配—地脚螺栓安装—一次灌浆—设备底座找平、找正及隐蔽工程检查—二次灌浆—清洗与装配—对中找正—最终检查—单机试运转
2、垫铁的安装
(1)垫铁组布置的原则为:
在地脚螺栓两侧各放置一组,应尽量使垫铁靠近地脚螺栓,当地脚螺栓间距小于300毫米时,可在各地脚螺栓的同一侧放置一组垫铁。
对于带锚板的地脚螺栓两侧的垫铁组,应放置在预留孔的两侧。
相邻两垫铁组的间距,可根据泵的重量、底座的结构型式以及负荷分布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500毫米左右.
(2)垫铁表面平整,无氧化皮、飞边等。
斜垫铁斜度一般为1/20~1/10,对于重心较高或振动较大的泵采用1/20的斜度为宜.
(3)斜垫铁应配对使用,与平垫铁组成垫铁组时,一般不超过四层,薄垫铁应放在斜垫铁与厚平垫铁之间。
垫铁组的高度一般为30~70毫米。
(4)放置垫铁前应铲出垫铁窝,垫铁直接放置在基础上,与基础接触应均匀,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50%。
平垫铁顶面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2毫米/米,各垫铁组顶面的标高应与泵底面实际安装标高相符。
(5)泵找平后,垫铁组应露出底座10~30毫米。
地脚螺栓两侧的垫铁组,每块垫铁伸入泵底座底面的长度,均应超过地脚螺栓,且应保证泵的底座受力均衡。
若泵底座的底面与垫铁接触宽度不够时,垫铁组放置的位置应保证底座坐落在垫铁组承压面的中部。
(6)配对斜垫铁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全长的3/4,其相互间的偏斜角不大于3°。
(7)泵用垫铁找平、找正后,用0.25或0.5公斤重的手锤敲击检查垫铁组的松紧程度,应无松动现象。
用0.05毫米的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及垫铁与底座底面之间的间隙,在垫铁同一断面处从两侧塞入的长度总和,不得超过垫铁长(宽)度的1/3。
检查合格后应随即用电焊在垫铁组的两侧进行层间点焊固定,垫铁与泵底座之间不得焊接。
3、地脚螺栓
(1)放置在预留孔中的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地脚螺栓的光杆部份应无油污或氧化皮,螺纹部份涂油脂;
螺栓应垂直无歪斜;
地脚螺栓不应碰孔底,螺栓上的任一部位离孔壁的距离不得小于15毫米;
拧紧螺母后,螺栓必须露出螺母螺栓直径的1/3~2/3。
螺母与垫圈、垫圈与底座间的接触均应良好。
(2)拧紧地脚螺栓应在预留孔内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时进行。
(3)放置带锚板的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用螺母托着的钢制锚板,锚板与螺母之间应点焊固定;
当锚板直接焊在地脚螺栓上时,其角焊缝高度应不小于螺杆直径的1/2。
4、放线就位和找正找平
(1)泵上作为定位基准的面、线和点对安装基准线的平面位置及标高的允许偏差,一般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设备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对安装基准线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平面位置
标高
与其他设备无机械联系时
±10
+20/-10
与其他设备有机械联系时
±2
±1
(2)泵找平时,安装基准的选择和水平度的允许偏差必须符合泵技术文件的规定。
一般横向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0.10毫米/米,安装基准部位的纵向水平度允许偏差为0.05毫米/米,不得用松紧地脚螺栓的办法调整找平及找正值。
(3)泵找平及找正时,安装基准测量点一般应在下列部位中选择:
机体的加工平面;
支承滑动部件的导向面;
转动部件的轴颈或外露轴的表面;
联轴器的端面及外圆周面;
泵上加工精度较高的表面。
(4)采用联轴器传动的泵,联轴器两轴的对中偏差及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应符合泵的技术文件要求。
若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凸缘联轴器,两半联轴器端面应紧密接触,其两轴的对中偏差:
径向位移应不大于0.03毫米,轴向倾斜应不大于0.05/1000;
滑块联轴器的端面间隙S,当外径不大于190毫米时,应为0.5~0.8毫米;当大于190毫米时,应为1~1.5毫米。
5、离心泵的安装
二级单位技术员在安装前应根据泵的出厂说明书及技术文件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如设备技术文件无明确要求,则执行以下规定。
(1)泵的清洗和检查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于新增的整体出厂的泵,不进行拆卸
调拨来的泵应进行拆检、清洗。
泵的主要零件、部件和附属设备、中分面和套装零件、部件的端面不得有擦伤和划痕;轴表面不得有裂纹、压伤及其它缺陷。
清洗洁净后去除水分并将零、部件和设备表面涂上润滑油按装配顺序分类摆放。
(2)整体安装的泵,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1000,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1000,并应在泵的进出口法兰面或其它水平面上进行测量;解体安装的泵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应大于0.05/1000,并应在水平中分面、轴的外漏部分、底座的水平加工面上进行测量。
(3)泵的找正应符合下列要求:
驱动机轴与泵轴、驱动机轴与变速器轴以联轴器连接时,两半联轴器的连轴器的装配偏差应符合的规定。
输送高温、低温液体的泵(锅炉给水泵、热油泵、低温泵等)在常温状态下找正时,应按设计规定预留其温度变化的补偿值。
(4)解体安装的分段式多级泵的轴向尺寸应按技术文件要求严格控制,各级平面间原设计垫片的厚度不得变更。
(5)测量泵体密封环与叶轮密封环之间的径向间隙。
对于多级泵,尚应检查级间隔板上支撑密封环与轴密封环间的径向间隔,并做记录。
(6)测量叶轮在泵腔内的前后轴向间隙,并做记录。
(7)测量滑动轴承轴瓦与轴颈的顶间隙和侧间隙,并做记录。
(8)检查滑动轴承瓦盖与上瓦背的过盈量,并做记录,其值应在0.02~0.04毫米范围内。
(9)滚动轴承的组装,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承受径向及轴向负荷的滚动轴承与轴承座端盖间的轴向间隙不大于0.10毫米;
沿轴膨胀侧安装的滚动轴承与轴承座端盖间的轴向间隙,根据两轴承间轴的长度和介质温度确定,留出足够的间隙。
(10)滚动轴承和轴的配合及滚动轴承外圈在轴承座内的径向配合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11)机械密封件的安装和调整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12)安装填料密封件时,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如无规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液封环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为1.00~1.50毫米;
液封环与填料箱的直径间隙为0.15~0.20毫米;
填料压盖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为0.75~1.00毫米,四周间隙应均匀;
填料压盖与填料箱的直径间隙为0.10~0.30毫米;
有填料底环时,底环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为0.70~1.00毫米;
填料压紧后,液封环进液孔应与液封管对准,或液封环稍偏向外侧。
(13)装好轴密封件后,用手盘车,转子应转动灵活。
转子的轴向串量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并做记录。
(14)有衬里的泵,衬里层应完好。
叶轮轮毂两端的垫片,装配应紧密。
(15)避免螺栓拧得过紧而损坏泵体,一般以不泄漏为原则。
6、灌浆
(1)地脚螺栓灌浆前,应办理工序交接记录,灌浆时,安装单位应派人配合。
建筑单位在进行灌浆前必须通知安装单位。
(2)地脚螺栓预留孔的灌浆工作,必须在泵的初找平、找正后进行。
二次灌浆层的灌浆工作,一般应在隐蔽工程检查合格、泵的最终找平、找正后24小时内进行,否则在灌浆前应对泵的找平、找正数据进行复测核对。
(3)与二次灌浆层相接触的底座底面应光洁无油垢、无防锈漆等。
(4)二次灌浆层的高度一般为30~70毫米。
(5)在捣实地脚螺栓预留孔中的混凝土时,不得使地脚螺栓歪斜或使泵产生位移。
(6)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须用水冲洗干净并浸湿。
当环境温度低于零度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灌浆时须清除基础表面的积水。
(7)二次灌浆前应按图3.5.7所示安设外模板,图中c值应不小于60毫米,h值应不小于10毫米。
(8)二次灌浆层的灌浆(捣浆)工作,必须连续进行,不得分次浇灌,并应符合土建专业的有关技术规定。
(9)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在二次灌浆层养护期间,应采取保温或防冻措施。
7、泵的试运转
(1)泵试运转前,应做下列检查:
地脚螺栓应紧固完毕,二次灌浆应达到设计强度,抹面工作应结束;
冷却、传热、保温、保冷、冲洗、过滤、除湿、润滑、液封等系统及工艺管道应连接正确,且无渗漏现象。
管道应冲洗干净,保持通畅;
输送液体温度高于120℃的离心泵,轴承部位应进行冷却;
机械密封应进行冷却、冲洗。
输送易结晶的液体时,再次启动前,应将密封部位的结晶物清理干净;
各指示仪表应灵敏、准确;
电机绝缘电阻及转动方向应符合设计规定;
轴端填料的松紧程度应适宜。
机械密封的装配应正确。
高温高压下,填料的减压、降温设施应符合要求;
各润滑部位应加入符合技术文件规定的润滑剂;
泵入口必须加过滤网,过滤网有效面积应不小于泵入口截面积的两倍;
脱开联轴器,先进行驱动机的试运转。
以电机驱动者,电机应运转2小时以上;
两轴的对中偏差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2)泵启动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等容积式泵启动时,必须先开启进、出口阀门;
离心泵应先开入口阀门,关出口阀门后再启动,待泵出口压力稳定后,立即缓慢打开出口阀门调节流量;在关闭出口阀门的条件下,泵连续运转时间不得超过3min;
用化工介质进行试运转的泵,其充液、置换、排气等要求应按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3)泵必须在额定负荷下连续进行单机试运转4小时。
凡允许以水为介质进行试运转的泵,应用水进行试运转。
(4)对于输送石油产品的泵,其泵腔与轴承连通并以工作介质为轴承润滑剂者,应以工作介质进行试运转。
(5)计量泵应进行流量测定。
流量可以调节的计量泵,其调节机构必须动作灵活、准确。
可连续调节流量的计量泵,宜分别在指示流量为额定流量的1/4、1/2、3/4和额定流量下测定其实际流量。
(6)高温泵如在高温条件下试运转,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试运转前进行泵体预热,泵体表面与有工作介质的进口工艺管线的温差应不大于40℃。
泵体预热时,温度应均匀上升,每小时温升不得大于50℃;
预热时,每隔10分钟盘车半圈,温度超过150℃时,每隔5分钟盘车半圈;检查泵体机座滑动端螺栓处的轴向膨胀间隙;
开启入口阀门和放空阀门,排出泵内气体,预热到规定温度后,再关好放空阀门;
停车后,应每隔20~30分钟盘车半圈,直至泵体温度降到50℃为止。
(7)低温泵如在低温介质下试运转,必须先做好下列工作:
预冷前打开旁通管路;
按工艺要求对管道和泵内腔进行除湿处理;
进行泵体预冷,冷却到运转温度。
冷却速度每小时不得大于30℃;预冷时,应全部打开放空阀门,先用低温气体冷却,然后用低温液体冷却。
预冷到规定温度,放空阀流出液体再将放空阀门关闭。
(8)脆性材料制造的泵在试运转时,应防止骤冷和骤热,不允许有高于50℃温差的冷热突变。
(9)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运转中,滑动轴承及往复运动部件的温升不得超过35℃,最高温度不得超过65℃。
滚动轴承的温升不得超过40℃,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5℃,填料函或机械密封的温度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泵的振动值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电动机温升不得超过铭牌或技术文件的规定,如无规定,应根据绝缘等级的不同进行确定;
压力和电流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工作介质比重小于1的离心泵,当用水进行试运转时,应控制电动机的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且流量不应低于额定值的20%;
转子及各运动部件不得有异常声响和摩擦现象。
往复泵应运行平稳。
各润滑点的润滑油温度,密封液和冷却水的温度,不得超过技术文件的规定,润滑油不得有渗漏和雾状喷油现象;
泵的附属设备运行正常,管道应连接牢固无渗漏;
离心泵的软填料密封可根据输送介质粘度的不同,允许有5~20滴/分的均匀成滴泄漏。
机械密封的允许泄漏量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对于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贵重物料和要求介质与空气隔绝的泵,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设计的规定值。
(10)泵在停止试运转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离心泵应关闭泵的入口阀门,待泵冷却后应再依次关闭附属系统的阀门;
高温泵停车应按设备的技术文件规定执行,停车后应每隔20~30min盘车半圈,直至泵温降至50℃为止;
低温泵停车时,当无特殊要求时,泵内应经常充满液体,吸入阀和排出阀应保持常开状态。
输送易结晶、凝固、沉淀等介质的泵,停泵后,应防止堵塞,并及时用清水或其它介质冲洗泵和管道;
应放净泵内积存的液体,防止锈蚀和冻裂。
(11)试运转过程中应做详细记录。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2)泵的蒸汽透平的试车方案另行编写,本方案中不包括此部分。
9.2变频控制柜
一、技术措施
1、开封检查
在甲方人员陪同下开封检查、清点货物清单与发货清单一致并无异常,若发现包装异常、有破损、损坏,则需立即向甲方人员说明并指出,并与甲方人员一起小心打开以检查是否有损伤,任何部件被损坏或丢失则需上报甲方。
2、设备搬运与安装
变频箱子先用液压车运到吊装平台下方,由专业起重吊车司机指挥把木箱甩进6KV配电室内。
(箱子放在搭好的吊装平台,在平台处铺好槽钢和滚杠。
然后将木箱推入到指定位子就位)此次准备采用的是25T的汽车吊,1号机汽车吊停在1号机汽机房门口(变压器隔离网外);2号机停在汽机房北门门口(正对6KV侧面)。
吊车起吊高度在45°---70°,吊车起吊前支好四条腿,支腿处铺好枕木。
枕木铺设在坚硬不塌陷的路面。
吊车起吊由起重专业人员指挥(取得国家颁发的《特殊设备作业人员证》),在整个吊运过程中确保被吊物不刮(挂)碰设备,1号机注意不要碰伤变压器的共箱母线,吊装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站在起吊物正下方,听从专业人员统一指挥。
(具体注意事项在第九点安环体系管理的9.6中起重人员作业管理中有详细介绍)
注意:
柜体搬运时不得颠倒或放倒搬运、不得倾斜蹭碰。
采用起重机等设备移动时,严禁采用对焦起吊方式,应采用四角起吊,起吊是吊绳夹角不应超过45度,吊绳应能承受装置重量并有一定的欲度,同时务必保护柜体装置等免受吊带直接作用而导致油漆脱落,破坏柜体外观,设备起、落应小心轻放以免较大的震动影响设备。
在用撬棍等工具移动设备时小心选择支点和保持设备的重心平稳,以免移动时角度过大导致设备倾倒。
搬运时,在6KV配电室盘柜进过的路线处地面铺设好胶皮,防止刮伤地面。
起吊时遵守以下规定:
旁路柜的起吊:
采用柜顶吊环起吊;
变压器的起吊:
严禁采用柜顶吊环起吊(吊环仅用于吊装未安装变压器的空柜体,不是为起吊安装变压器后的整个变压器柜进行设计的),起吊时应采用柜体底座处四个吊耳起吊,并需注意变压器的重心可能不在柜体中央,起吊时需动作慢、注意观察、调整吊绳保证变压器柜体的平稳。
同时注意吊绳与柜体接触处加装防护,以免损坏柜体表面油漆。
功率、控制柜的吊装:
采用柜顶吊环起吊功率柜前应注意一定要确保柜子里未安装任何功率单元箱,单独的控制柜起吊可直接采用柜顶吊环进行。
将成套装置各部件移动到指定位置排列时,注意参看设计图纸看排列顺序,同时注意各柜体的前、后区分标识,排列时前后不得颠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按施工图中有关设备布置及安装的有关尺寸规定,移动设备至安装位置,并检查柜体二次电缆的进线位置、高压电缆进线位置是否对准电缆沟,以确保电气布线时电缆的敷设
3、盘基础制作
根据盘柜实际尺寸破开地面,嵌入预埋铁,基础槽钢制作时注意横平竖直,对角误差不超过2mm,基础制作完毕后抄完标高(此标高与原6KV盘柜基础一致)后与预埋件焊接牢固,水平误差不超过1mm。
4、盘柜安装
盘柜安装时注意垂直误差不超过1mm,水平误差不超过2mm,横向误差不超过2mm,合格后与基础焊接牢固;各盘柜接地线与基础连接牢固并与地网连接。
打地板孔时注意补能打断地面的预埋钢筋。
5、功率单元箱安装
功率单元箱在厂家指导指导并经检查无损后装入功率逆变柜的滑道中并固定,固定螺丝紧固良好,确保单元体与导轨接触良好。
安装功率单元体过程中注意对光纤、电源进线的防护,避免造成对光纤与控制电源的损伤。
6、冷却系统的安装
高压变频调速系统采用的技术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高热量,长期运行散发的热量会导致屋内环境温度升高,给高压变频的可靠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应甲方要求加装空调若干台,并敷设空调电源电缆若干。
二、电气安装
1、电缆敷设
电缆根据甲方人员指定路线进行电缆敷设,放电缆前测试电缆绝缘,包好电缆头,防止受潮。
敷设过程中防止电缆刮伤,转角处设专人看护,各人员系好安全带,严禁踩踏保温设备。
进入各配电室,禁止乱摸乱碰。
电缆穿入盘柜前核对设备编号,防止穿错间隔。
2、电缆头制作
严格按照电缆头制作工艺要求,电缆头制作要美观。
电缆线杆长度预留合适,不让电缆额外受力,制作完毕后进行耐压试验。
3、功率单元的电缆、光纤连接
功率单元体的接线必须由厂家技术服务人员或在其指导下完成,并经其检查、确认。
连接移相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出线端至功率单元的进线端,需参照图纸按导线的标号连接。
连接功率单元的出线,需参照图纸按导线标号将各单元的输出接线按照同相单元串联接线,并注意区分中性点出线与三相输出端,输出端接线接至旁路柜的相应输出端U、V、W。
连接功率单元控制辅助电源接线的端子,将端子螺丝紧固。
连接功率单元的控制光纤,如采用端子式光纤需注意防尘海绵与端子的螺丝紧固。
4、电源电缆和电机电缆安装
参照厂家提供的电气联接图及端子图,并将进线主电源和输出至电机的电缆连接到高压变频调速系统装置。
电机电缆屏蔽层应在电机侧接地。
在安装布线时请按以下步骤进行:
安装期间确保高压变频调速系统装置与主电源进线和辅助电源断开、
高压进线的主电路断路器断开且处于检修状态,并将接地开关闭合。
拆下控制柜内辅助供电电源的熔断器。
从开关柜的高压进线电缆接至高压变频调速系统旁路柜的交流进线A、B、C端,注意相序和系统一致。
将高压变频调速系统旁路柜中的变频输出用高压电缆连接至相应高压电动机,连接时需保证三线的相序和高压变频调速系统一致。
5、辅助电源电缆的连接
辅助电源电缆接线时,打开控制柜前门,将辅助电源电缆按电气接线图接入相应端子,注意区分三相四线交流电源的相序与零线,确保无误,否则可能造成设备部件的损坏。
在进线口处剥去电缆绝缘层,将电缆屏蔽层绞编导线连接到地线处。
6、控制电缆连接
控制电缆应安装设计施工图纸接入控制柜的指定端子,控制电缆的屏蔽层需接地,并只能在单端接地。
7、接地连接
按接地要求,用导线把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接地点和甲方电网相连,变频系统的各柜体接地端必须保证可靠连接。
8、密封
在各电缆接入变频系统后,在电缆入口处须采用橡胶泥加以密封,以防止老鼠或虫子由此进入系统,造成安全运行隐患。
三、交接与验收
1、高压变频调速系统设备安装完毕后,找甲方检查验收设备的安装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检查时应注意设备的安装倾斜度、各柜体的间距、基础平整度与承重、电缆的敷设与接地是否符合要求,设备安装是否牢固,系统的现场接线的螺丝是否拧紧,制冷设备是否安装完毕,制冷设备的制冷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电气绝缘性能验收
变频系统在投运前,需要进行电气交接试验。
试验应选晴朗、干燥的天气进行,过分潮湿会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试验应注意成套装置高压输入回路中可能连接有刀闸、接触器、断路器、避雷器、带电显示器等一些中压设备,在进行耐压试验前应拆除避雷器装置的连线,以免试验时损坏,并断开外部的交直流辅助电源开关、变压器的温控仪传感器接线。
3、各设备的试验方法
高压输入移相整流变压器
移相整流变压器的试验标准按国家相关电力标准进行,试验内容包括绝缘盒耐压、直流电阻的试验、铁芯对地绝缘水平,试验前解开与变压器输入端所连接的任何高压导线和确保所有二次侧连接电缆未与功率单元箱有任何电器连接,在进行高压侧对铁芯及所有二次绕组的耐压试验时,应将所有二次接线头并联接地。
试验电压取值参考出厂的试验数据,现场交接试验时按出厂试验值的80%进行试验。
旁路柜的高压断路器、高压真空接触器、刀闸的试验
这类设备试验参照国标进行。
试验前解开与之相连的电缆,并对电缆头做好安全措施。
对刀闸、真空接触器的试验至少要测开端后触头间的耐压及接通后的直流电阻。
带点显示、绝缘支柱等的耐压
试验按国标进行,试验前注意将带电显示器下端的信号引出线短接后接地。
变频功率单元高压输出至旁路柜连接回路的试验
对本段回路进行试验时应确保在变频器的功率单元输出端子与系统的输出连接电缆断开,并做好单元输出断开处的电缆连接头的绝缘保护措施。
由于本段连接中接有输出PT,在进行线间绝缘、耐压测试时注意将PT保险解除。
进行线对地绝缘、耐压测试注意解开中性点PT接地一段。
试验完毕,注意恢复接线,所有接头必须可靠拧紧。
所有试验数据全部移交甲方人员。
四、调试与运行
在安装完毕后,在厂家技术人员确认后,配合上电调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套 水泵 变频 控制 施工 方案 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