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章末检测.docx
- 文档编号:4165414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53.31KB
第二章 章末检测.docx
《第二章 章末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章末检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章末检测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难易度)
燃料及能源
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2,3,4,7
原电池及其应用
5,8,11(中)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6,9,10(中),12(中),13
综合
14(中),15(中),16(中)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
选项)
1.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C4的烷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CH4+2O2
CO2+2H2O,C3H8+5O2
3CO2+4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欲改烧液化石油气,应采用的正确措施是( B )
A.减小空气进入量,减小石油气进入量
B.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石油气进入量
C.增大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入量
D.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
解析:
相同情况下,气体体积相同所含分子数相同。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同体积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液化石油气需要更多的氧气,为确保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需要把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的燃料进气量减少或增大空气进入量。
2.(2015保山校级期中)已知断开1molH—H键、1molO
O键和1molH—O键所需的能量分别为436kJ、496kJ、463kJ,如果某反应过程中2molH2完全燃烧,则该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是( D )
A.吸收热量476kJB.吸收热量445kJ
C.吸收热量484kJD.放出热量484kJ
解析:
H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使2molH—H键断裂需吸收能量436kJ×2=872kJ,使1molO
O键断裂吸收能量496kJ,因此使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断裂共需吸收的能量为872kJ+496kJ=
1368kJ。
生成物2molH2O中含4molH—O键,形成4molH—O键放出的能量为463kJ×4=1852kJ。
由于1368<1852,所以
2mol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852kJ-1368kJ=484kJ。
3.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A )
解析:
A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B中,N2和H2必须先吸收能量断裂旧化学键,再放出能量形成新化学键,由于放出能量大于吸收能量,故B为放热反应;C中浓硫酸溶解放热,但不是放热反应;D中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热。
4.一种化学冰袋中含有Na2SO4·10H2O(96g)、NH4NO3(50g)、(NH4)2SO4(40g)、NaHSO4(40g)。
将Na2SO4·10H2O和其他三种盐分别盛于两个塑料袋中,使用时把它们混合并用手揉搓就可制冷,制冷效果能维持2~3h。
以下关于制冷原因的猜测肯定错误的是( C )
A.Na2SO4·10H2O脱水是吸热过程
B.较长时间制冷是由于Na2SO4·10H2O脱水过程较慢
C.铵盐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且为吸热反应
D.NH4NO3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解析:
铵盐互相之间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且不具备与Na2SO4·10H2O、NaHSO4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C项肯定错误。
5.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 )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
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
解析:
据题意,①②相连,②为正极,①为负极,则金属性①>②;①③相连,③为正极,则金属性①>③;②④相连,②上有气泡,应为正极,则④>②;③④相连,③质量减少,为负极,则③>④,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应为:
①>③>④>②。
6.(2015宁德模拟)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A(g)
B(g)+3C(g)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C )
反应速率
A
B
C
D
v(正)/[mol/(L·min)]
v(A)=2
v(A)=1
v(A)=1
v(A)=2
v(逆)/[mol/(L·min)]
v(B)=2
v(B)=1.5
v(C)=1.5
v(C)=2
解析:
同一化学反应,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A)∶v(B)=2∶1,v(A)∶v(C)=2∶3,故选C。
7.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反应的是( D )
A.1mol气态水变为1mol液态水放出44kJ的热量
B.2HI(g)
H2(g)+I2(g),生成1molI2需要吸收14.9kJ的能量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kJ的化学反应
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解析:
A项,H2O(g)
H2O(l)不是化学反应;B项中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如果断裂化学键时吸收的能量比862kJ多,则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故C项不一定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化学反应就是放热反应,D正确。
8.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构成原电池两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D.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解析: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错;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错;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可以是一种金属和一种导电的非金属,C错。
9.在密闭容器进行X(g)+4Y2(g)
2Z2(g)+3Q2(g)的反应中,X、Y2、Z2、Q2的开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4mol/L、0.2mol/L、0.3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是( B )
A.c(X)=0.15mol/LB.c(Y2)=0.9mol/L
C.c(Z2)=0.3mol/LD.c(Q2)=0.5mol/L
解析:
假定正向完全反应,则有c(X)=0mol/L、c(Y2)=0mol/L、c(Z2)=0.4mol/L、c(Q2)=0.6mol/L;假定逆向完全反应,则有c(X)=0.2mol/L、c(Y2)=0.8mol/L、c(Z2)=0mol/L、c(Q2)=0mol/L。
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的浓度(mol/L)范围为:
0 可能。 10.(2015河南校级期中)为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的速率变化,某同学的实验测定方法是: 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氢气体积已换算为标准 状况): 时间/min 1 2 3 4 5 体积/mL 50 120 250 306 3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0~1min反应速率最大,因为此时反应物浓度最高 B.2~3min反应速率最大,因为此时反应物浓度相对较高,且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 C.3~4min时间内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5mol/(L·min) D.4~5min反应速率最大,因为此时反应混合物的温度最高 解析: 0~1min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0mL,1~2min生成氢气的体积为70mL,2~3min生成氢气的体积为130mL,3~4min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6mL,4~5min生成氢气的体积为30mL,则2~3min反应速率最大,4~5min反应速率最小,故A、D错误;3~4min时间内Δn(H2)= =0.0025mol,则Δc(HCl)= =0.05mol/L,v(HCl)= =0.05mol/(L·min),故C错误。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原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一定减轻,或正极的质量一定增加 B.Fe、Cu组成原电池: Fe一定是负极 C.为加快一定量的Zn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且不影响生成H2总量,可加入少量CuSO4溶液 D.某海水电池总反应表示为: 5MnO2+2Ag+2NaCl Na2Mn5O10+2AgCl,则负极反应式: Ag-e-+Cl- AgCl 解析: 燃料电池形成的原电池放电过程中,两个电极上都是通入的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负极质量不变,故A错误;由于铁在浓硝酸中钝化,所以在Fe、Cu、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铜失去电子,作负极,故B错误;向稀硫酸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构成Zn、Cu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但消耗了锌,所以氢气的量变少,故C错误;Ag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1,则负极反应式: Ag-e-+Cl- AgCl,故D正确。 12.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 C(s)+H2O(g) CO(g)+H2(g) 乙: CO(g)+H2O(g) CO2(g)+H2(g) 现有下列状态: ①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②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③各气体组成浓度相等 ④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 ⑤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 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水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比为9∶1 其中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D ) A.①②⑤B.③④⑥ C.⑥⑦D.④⑤ 解析: ①由于乙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且都是气体,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所以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无法判断乙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①错误;②乙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其压强始终不变,所以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变无法判断乙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②错误;③各气体组成浓度相等,不能判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无法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③错误;④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④正确;⑤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⑤正确;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由于乙反应前后都是气体,且容器的容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无法判断乙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⑥错误;⑦单位时间内,消耗水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比为9∶1,即水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表示的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⑦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9分)在某一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的CO和0.2mol的H2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g) CO2(g)+H2(g),反应中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1)根据图中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反应达平衡时,c(H2)= 。 (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 (填序号)。 ①CO减少的速率和CO2减少的速率相等 ②CO、H2O、CO2、H2的浓度都相等 ③CO、H2O、CO2、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解析: (1)由图分析,10min时达到平衡,CO2浓度增加了0.03mol/L,则CO浓度减小0.03mol/L,所以v(CO)= =0.003mol/(L·min),由于起始时,H2浓度为0,所以达到平衡时c(H2)=0.03mol/L; (2)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并不是停止反应。 CO减少的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O2减小速率是逆反应速率,当两者相等时,v正(CO)=v逆(CO),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 (1)0.003mol/(L·min) 0.03mol/L (2)①③ 14.(12分)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电池的正极为 。 当反应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时,消耗的电极质量为 g。 (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甲烷为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则甲烷应通入 极(填“a”或“b”,下同),电子从 极流出,电解质溶液中OH-向 极移动。 解析: (1)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Al作原电池的负极,在正极溶液中的H+得电子生成H2。 (2)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由于Al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故Mg作正极;n(H2)= =0.01mol,根据电子守恒,消耗Al的质量为: ×27g/mol=0.18g。 (3)在燃料电池中,都是燃料在负极失电子;原电池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 移动。 答案: (1)2H++2e- H2↑ (2)Mg 0.18 (3)b b b 15.(15分)某温度下,在2L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1)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在t1min时,该反应达到了 状态,下列可判断反应已达到该状态的是 。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2∶3 C.生成3molY的同时生成1molZ D.生成1molZ的同时生成2molX (2)①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NH3、H2、N2,且已知1mol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kJ的热量,则至t1min时,该反应吸收的热量为 ;在此t1min时间内,用H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v(H2)为 。 ②两位同学讨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甲说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乙说反应中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同学。 解析: (1)Δn(X)=(2.4-1.6)mol=0.8mol,Δn(Y)=(1.2-0)mol=1.2mol,Δn(Z)=(0.4-0)mol=0.4mol,故X、Y、Z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8∶1.2∶0.4=2∶3∶1,反应方程式为: 2X 3Y+Z。 生成Z是正反应方向,生成X是逆反应方向,且生成X的物质的量是生成Z的2倍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t1min时有(2.4-1.6)molNH3分解,反应吸收的热量为0.8mol×46kJ/mol=36.8kJ。 v(H2)= = mol/(L·min)。 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反应,甲同学的观点错误,但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乙同学的观点正确。 答案: (1)①2X 3Y+Z ②平衡 D (2)①36.8kJ mol/(L·min) ②乙 16.(2015九江期末)(16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一: 他们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0.5mol/L、 2mol/L、18.4mol/L),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表: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2mol/L硫酸溶液于三支试管中 ② 反应速率Mg>Fe,Cu不反应 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1)甲同学表中的实验步骤②为 。 (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 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实验。 (3)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 。 (4)乙同学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 。 实验二: 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 K2SO4+2MnSO4+10CO2↑+8H2O。 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时,发现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1)针对上述实验现象,丙同学认为KMnO4与H2C2O4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认为还可能是 的影响。 (2)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 A.硫酸钾B.硫酸锰 C.二氧化锰D.水 解析: 实验一: 甲同学是探究几种不同金属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固体表面积的大小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因此要选用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乙同学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8.4mol/L的硫酸溶液为浓硫酸,常温下Mg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Fe在浓硫酸中钝化,因此,比较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不选浓硫酸。 实验二: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应逐渐减小,所以排除了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除考虑温度外,还可能是反应产生了催化剂,该实验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有新增离子Mn2+生成,所以可能是Mn2+的催化作用。 答案: 实验一: (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Cu、Fe、Mg (2)研究金属(或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3)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4)Mg(或Fe)、0.5mol/L硫酸溶液、2mol/L硫酸溶液 实验二: (1)催化剂(或MnSO4、Mn2+)的催化作用 (2)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章末检测 第二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