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201x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
- 文档编号:4152983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57.89KB
201X201x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
《201X201x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X201x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X201x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湘教版必修3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习目标] 1.联系中国水土流失概况,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水土流失的概念。
2.结合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原因。
3.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1.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1)区域可持续发展
①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
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
(2)水土流失
①水土流失的含义:
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②我国水土流失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判断
1.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都是因为土质疏松、降水丰沛而引起的。
( × )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乱砍滥伐、滥垦,破坏地表植被。
( √ )
3.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人口过度增长。
( √ )
4.修筑梯田能够改变山坡的坡向。
( × )
二、水土流失的治理
1.生物措施
主要是植树种草,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但应因地制宜。
2.工程措施
(1)沟谷:
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等。
(2)坡面:
修建水平梯田等。
3.农业技术措施
沟垄种植、草粮带状间作、轮作等。
4.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应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思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式中,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物、工程措施矛盾吗?
为什么?
答案 不矛盾。
生物、工程措施是具体的治理方式,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种治理模式,在这种治理模式中再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治理水土流失。
探究点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研究发现,黄土高原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10%左右,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则占到90%左右。
材料二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年向下游输沙量约达12.8亿吨。
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是:
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冲沙入海影响水资源有效利用;土地退化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和饮水安全构成威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该区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
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
答案 根据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可以看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并且处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具有降水集中、多暴雨的特点。
黄土高原降水过于集中和多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人为因素是目前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些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 人类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面积地毁坏森林和草原;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3.一位外国友人曾这样说过:
“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这句话反映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哪种危害?
填写图表,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
答案 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养分降低,耕地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的危害。
危害如下表所示: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1)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指引起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
具体分析如下: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
[拓展提升]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
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①黄土土质疏松 ②轮荒制度 ③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 ④过度樵采,破坏植被 ⑤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
A.①④⑤B.①②③
C.①③⑤D.③④⑤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②破坏植被 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黄土土质疏松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黄土土质疏松,易遭受流水侵蚀,该地区夏季多暴雨,对地表的冲刷力很强,同时又由于该地区地质灾害频繁,加剧了水土流失。
第2题,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破坏植被,③和④属自然原因。
探究点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
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形成这一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答案 水土流失。
人多地少,毁林(草)开荒。
2.读图分别说出A、B、C、D四处合理利用土地的方式和治理措施。
答案 A处为黄土塬,通常为常用耕地;B处为缓坡,适宜开垦成梯田;C处为陡坡,重点是植树种草,保持水土;D处为沟谷,可采取打坝淤地的方式,防治水土流失。
3.填写图表,归纳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治理效果和目的。
措施
治理效果和目的
生物
措施
护坡林
拦截、________径流,护坡
沟底防
冲林
既固定了______,又拦截了______和_______的大量泥沙,稳定了坡脚
工程
措施
修建水
平梯田
__________水土,__________水源
打坝淤地
拦蓄泥沙,________
答案 涵蓄坡面 河床 坡面 上游 保持 涵养 固沟
4.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
下图是“鱼鳞坑示意图”。
读图分析在黄土高原地区建设鱼鳞坑的生态效益,并判断左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
答案 利用鱼鳞坑拦截坡面径流,提高植树的成活率,增加植被覆盖;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③
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模式
具体内容
功能
生物
措施
植树(乔木、灌木)种草
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工程
措施
兴修小型水库、平整土地、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
蓄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农业技
术措施
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
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分利用光热
(2)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①在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②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针对不同的地貌(塬、沟、坡),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拓展提升]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具体措施
农作区
改良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草原牧区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造成超载放牧
干旱的内
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地区
具体措施
绿洲
地区
①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封沙育草
②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结合的防沙林带
③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缺乏水
源地区
利用柴草、树枝等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地区
具体措施
现有林地
应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即宜林则林
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
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植树种草,发展林业和牧业
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
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6)其他措施:
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尤其是以淤地坝为龙头的“亮点工程”的建设,带动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
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缓洪、淤地、增产、增收等综合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图中淤地坝应建在(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4.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平整土地”可以减小( )
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
C.下渗量D.蒸发量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淤地坝应建在沟谷处。
第4题,平整土地可使坡面变缓,水流减慢,地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小。
图表特征:
土地利用图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非农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非农业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程用地等;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它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各类土地的面积或比重大小等。
下面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
读图回答问题。
图1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根据图名可知,图2为三个区域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资料。
从图中找到横、纵坐标的含义:
横坐标表示五种用地类型;纵坐标反映各类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幅度。
注意图例,找出区域Ⅰ的图例。
(1)Ⅰ区域的灌木林、高草地、农居地都减少,旱地增多,水浇地无变化。
(2)Ⅱ区域的高草地、水浇地、农居地都减少,旱地增加,灌木林无变化。
(3)Ⅲ区域的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都减少,旱地、农居地增加,其中农居地增加明显。
图1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A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
(1)~
(2)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地
468.7
草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
(2)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
答案
(1)B
(2)D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区域耕地增加,草地减少,且草地下降最快,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退耕还草是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首要选择。
(2)由表格可知,该区域草地面积大,但沙地面积更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与内蒙古西部接近。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一首《黄土高坡》唱出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观察下面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东,乌鞘岭以西
B.横跨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C.植被以牧草为主,但覆盖率低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表现为( )
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B.喀斯特地貌广布
C.黄土覆盖,平坦广阔D.沟谷纵横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黄土高原不跨四川省,但包括青海省的一部分;黄土高原是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
第2题,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黄土高原沟谷十分发育,沟谷密度能达到每平方千米4千米~8千米。
图甲为“黄河干流图”,图乙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
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流水侵蚀弱
B.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
流经地区沙漠面积小
C.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
水土流失严重
D.过桃花峪后含沙量逐渐减小:
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4.关于黄河治沙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上游兴修水库
B.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小流域综合治理
D.下游挖入海新河道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黄河上游兰州以上河段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明显,但植被覆盖率较高,泥沙含量小。
第4题,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因此泥沙的治理要从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做起,而不是开挖新的河道。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年3月10日电:
据甘肃省水利厅披露,198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在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启动实施,到2015年底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89平方千米,先后有260条小流域得到有效治理,涌现了安定区庙坪、陇西盘龙山等各具特色的小流域和精品示范工程,为全面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树立了典范。
材料二 黄土高原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单位:
米)地形图。
(1)图中①②③④是黄土高原周边的地形区,其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甘肃省对小流域的有效综合治理中,宜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
下列治理措施与这四处相适应的分别是(填字母):
打坝建库__________;种草护坡________;平整土地__________;修筑梯田__________。
(3)甲、乙、丙三地,哪地最适宜建窑洞?
为什么?
答案
(1)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2)d b a c
(3)丙地。
丙位于向阳坡,采光条件好;位于山脊上,不易积水;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防寒较好。
解析 解答本题可先明确图中①、②、③、④、甲、乙、丙、丁、a、b、c、d分别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再结合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及生态问题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即可。
第
(1)题,根据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和中国主要地形区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第
(2)题,图中a、b、c、d四处分别为塬面、陡坡、缓坡、沟谷,结合黄土高原治理中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可知,应在塬面上平整土地,沟谷中打坝建库,缓坡上修筑梯田,陡坡上植树种草。
第(3)题,建窑洞时应考虑采光、通风、排水和防寒等多方面的因素,以适合人类居住的需要为根本。
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1~3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3.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
B.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答案 1.C 2.A 3.B
解析 第1题,江西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水作用强。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水土流失(水蚀)。
第2题,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加剧了土壤侵蚀。
第3题,江西省丘陵山区治理水土流失,应依据山区自然条件特点,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立体农业。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年降水量400mm左右的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5.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有( )
①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②耕地质量下降 ③生态环境恶化 ④淤积下游河床 ⑤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答案 4.D 5.A
解析 第4题,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由图可知,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第5题,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不属于水土流失的危害。
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一项评价由降雨所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读“我国西南山区降雨侵蚀力等值线的空间分布图”,完成6~7题。
6.下列各组城市中,降雨侵蚀力差异最明显的是( )
A.攀枝花、贵阳B.雅安、昆明
C.成都、重庆D.宜宾、巴中
7.图中西北部降雨侵蚀力小的原因可能是( )
A.年降水量小B.人类开发历史悠久
C.山高谷深D.植被覆盖率高
答案 6.B 7.D
解析 第6题,由图可知,雅安的降雨侵蚀力为7000,昆明的降雨侵蚀力为2000~3000,攀枝花的降雨侵蚀力为3000~4000,贵阳的降雨侵蚀力为4000~5000,成都的降雨侵蚀力为5000,重庆的降雨侵蚀力为4000~5000,宜宾的降雨侵蚀力为4000,巴中的降雨侵蚀力为6000~7000。
比较各选项所列两个城市之间的差值,即可得出B正确。
第7题,影响降雨侵蚀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降雨量、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率等。
图中西北部虽然山高谷深、降雨量大,但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植被覆盖率高,所以降雨侵蚀力小。
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
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
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
据此完成8~10题。
孔隙度
(%)
含水量
(%)
有机质
(g/kg)
氮含量
(g/kg)
封山育林
48.5
14.5
15.2
1.17
乔灌结合
42.6
13.8
13.8
0.95
林草结合
42.5
14.1
15.2
1.12
乔木纯林
39.4
13.4
12.8
0.94
撂荒地
39.1
12.2
12.3
0.87
注:
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
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8.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
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
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
9.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
A.封山育林B.乔灌结合
C.林草结合D.乔木纯林
10.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
A.增加土壤矿物质B.提高土壤紧实度
C.增强抗旱涝能力D.减少地下径流量
答案 8.B 9.A 10.C
解析 第8题,封山育林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该流域选择种植刺槐,应该是因为刺槐生长迅速,且固氮作用明显。
第9题,结合所学知识,减轻水土流失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封山育林。
第10题,结合表格信息知,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增强抗旱涝能力。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
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
图中黑色柱状部分代表不同省区土壤侵蚀强度大于500吨/平方千米的侵蚀面积。
(1)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比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中的差异。
答案
(1)山西、陕西、甘肃土壤侵蚀面积大,而内蒙古、宁夏、河南土壤侵蚀面积小
(2)黄土覆盖面积大,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区,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流失;夏季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多暴雨等。
(3)工程措施,如修建水库等,可短期、直接地防治水土流失;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可长期、间接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两者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
解析 第
(1)题,描述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首先需要明确图中各省区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然后根据图例判断数量差异,并将位置与数量特征结合,总结分布特征。
第
(2)题,分析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应考虑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
第(3)题,比较具体措施的差异应考虑水土的运动特点,结合不同措施对水土运动的具体影响分析。
12.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3)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的空白圈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制约社会经济发展B.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C.农林牧业综合治理D.水土流失加剧
E.水土流失减轻F.毁林开荒
G.粮食单产提高
答案
(1)在河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流入海处形成三角洲。
(2)黄土高原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贫瘠,水资源减少等;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旱涝灾害加剧,河流两岸土壤易发生盐碱化;中游水库淤积,调蓄河流径流的能力(或综合效益)降低。
(3)见下图
解析 水土流失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下游入海口泥沙的淤积形成了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增多。
不利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回答即可。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引起的。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水土流失的治理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4,5,6,7,8,9,10,13,14
红漠化、石漠化的防治
1,2,3
荒漠化的防治
沙漠化的防治
11,12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 X201x 高中地理 第二 区域 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治理 学案湘教版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4152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