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 文档编号:4145095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656.51KB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有关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2.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C.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3.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
A.5.4mB.5.0mC.4.6mD.2.3m
4.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羚羊2min内奔跑2.4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
5.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
可知物体的()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0~4s物体的速度是4m/sB.4~8s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C.8~11s物体的速度是7m/sD.0-8s物体的平均速度是2m/s
7.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立即开始计时,测得小明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3.00秒,当时气温15℃,声速340m/s,则小明同学百米赛跑的真实成绩最接近()
A.13.29秒B.13.00秒C.12.71秒D.无法确定
8.2021年6月30日晚,《信念永恒》——建党95周年音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独唱,女高音轻声伴唱。
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10.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
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乙实验:
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丙实验:
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11.甲将耳朵贴在一根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乙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甲能听见()
A.两次响声,它们依先后次序是由铁管、空气传来
B.两次响声,它们依先后次序是由空气、铁管传来
C.无数次响声,声波在铁管内被管壁无数次地反射
D.一次响声或多次响声都有可能
12.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
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C.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
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13.在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A.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阴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潮湿,这是液化现象
C.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熔化现象
14.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15.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汽化现象
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液态空气
D.冰棍周围的“白气”在形成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二、填空题
16.请填上适当的单位的符号:
(1)某一中学生身高是170_____;
(2)某同学跑100m用时16.3______;
(3)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1_____;
17.
(1)如图1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如图2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______。
(2)如图3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18.如图1,由如图波形可以看出:
两个音频的音色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如图2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填“甲”“乙”或“丙”).
19.寒冷的冬夜,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_____(填“内”或“外”)表面。
20.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
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
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
设测速仪匀速扫描,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反射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_______m,汽车是在向测速仪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的。
(2)汽车的行驶速度是________m/s。
三、作图题
21.图中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度角,请你完成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
(_____)
四、实验题
22.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同时开始计时,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m/s;
(3)在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
选填“大”或“小”
;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5)比较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与AC段的平均速度vAC,应该是vBC_____vA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3.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示的仪器外,还需要一种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每隔1min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还要观察冰和蜡的_____________。
(3)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4)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
时间图象,熔化持续了______min,BC时间段内冰处于________________态。
24.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实验装置安装时应该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
选填“高”或“低”
。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分析图象可知:
水的沸点是______
,当时的大气压______
选填“
”、“
”或“
”)1个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不同。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
(5)同学们做实验时发现,将酒精灯取下熄灭后,烧杯中的水仍然会沸腾一段时间,然后才停止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将甲装置中的石棉网取下,将烧杯换成纸杯,此实验能否进行?
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
25.如图所示,小云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光的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以便显示光路;
(2)图中反射角是______度;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3)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
五、计算题
26.表为福州到福鼎站和谐号D6336次列车时刻表,
车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路程
1
福州
始发站
06:
20
0km
2
霞浦
07:
23
07:
24
155km
3
太姥山
07:
39
07:
40
189km
4
福鼎
07:
50
终点站
208km
(1)请根据时刻表的内容计算该列车从福州开往福鼎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若该列车长为200米,那它以20m/s速度通过一座长为3.8km的隧道需要花多长时间?
27.一次小明同学看见闪电后又过4s听到了雷声,小明观察了温度计,室温为15℃,小明查到了“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如图。
空气中光速近似取c=3×108m/s)则:
(1)打雷处离他们大约多少m?
(2)小明利用回声测声速,测得某一障碍物离他173m,经过1s听到了回声,请你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求出当时的气温。
参考答案
1.C
【分析】
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详解】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在认真的测量下,由于估读等原因和测量工具的原因也有误差,故B错误;
C、测量误差与测量者以及测量仪器等都有关,故C正确;
D、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A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C.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C错误;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D正确.
点睛:
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就是静止的.
3.B
【详解】
已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7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7m,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
2.7m+(2.7m−0.4m)=5.0m。
故选B。
4.C
【解析】
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则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v人=s/t=50m/5s=10m/s,羚羊2min内奔跑2.4km,则羚羊的平均速度为:
v羊=2400m/120s=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54km/h,则v车=54km/h=15m/s.∵运动员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汽车的速度小于羚羊的速度,∴选项A、B、D不正确,故选C.
5.B
【详解】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故ACD错,B正确;故选B。
6.B
【详解】
A.由图像可以看出:
物体在0s~4s内,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v=
=
=1m/s,
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看出物体在4s~8s内路程不随时间变化,即物体的位置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零,故B正确;
C.8至11s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为:
v=
=
=1m/s,
故C错误;
D.0-8s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v'=
=
=0.5m/s,
故D错误。
7.A
【详解】
已知:
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v=340m/s,路程s=100m,由v=
,可得声音传播100m的时间:
t′=
=
≈0.29s,
李明同学跑出百米的真实时间:
t=13.00s+t′=13.00s+0.29s=13.29s,
故选A。
8.A
【解析】
【详解】
中音、低音指的是声音的音调,放声和轻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小,所以应是男中音比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大,故应选A。
9.D
【解析】
【详解】
A.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中间有一处故障,就不能听到声音,故选项A不正确;
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响度小,故选项B不正确;
C.防治噪声的途径有:
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中减弱噪声,故选项C不正确;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超声波能引起“结石”振动具有能量,故选项D正确;故选D。
10.D
【详解】
A.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用到了转换法,故D正确.故选D.
11.A
【详解】
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传播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当乙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时,会听到两次声音,一次是通过铁管这一固体传播过来的,另一次是通过铁管周围的空气传播过来的。
故选A。
12.C
【详解】
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3.B
【详解】
A.舞台上的“云雾”实际上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A选项不正确;
B.夏天阴凉的地方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聚集在石头上,属于液化现象,B选项正确;
C.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C选项不正确;
D.衣柜中的樟脑丸是固体,由固态吸热直接变为气态,使樟脑丸变小,属于升华现象,D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4.B
【详解】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强度比较大,即声音特征“响度”,A说法错误;
B.“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孤帆与江岸的位置在改变,故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B说法正确;
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不能自行发光,故不是光源,反射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C说法错误;
D.“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D说法错误.
15.D
【详解】
A.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冰块液化形成的;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中水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故B错误;
CD.冰棍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D正确。
16.cmsm/s
【详解】
(1)[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70cm左右;
(2)[2]中学生跑100m用时15s左右,故单位为s;
(3)[3]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4km/h=4×
m/s≈1.1m/s;
17.3.00乙337.5
【详解】
(1)[1]由图1所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0.1cm,物体的长度是:
6.50cm−3.50cm=3.00cm;
[2]由图2所示可知,甲刻度尺的刻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乙刻度尺的刻线紧靠被测物体,所以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图乙。
(2)[3]由图3可知,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停表分针指在5与6间,因此分针示数是5min;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1s,分针靠近6,所以秒针在走第二圈,即秒表秒针读数为37.5s,所以秒表的示数是5min37.5s=337.5s;
18.不同甲、乙甲、丙
【详解】
从图1可以看出,波形的形状不同,说明它们的音色不同;从图2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振动的次数相同,频率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调相同;甲、丙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它们的响度相同.
19.凝华内
【详解】
[1][2]寒冷的冬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冰花。
20.102靠近20
【详解】
(1)[1]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超声波)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
t1=
×0.6s=0.3s,
因为v=
,所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s1=vt1=340m/s×0.3s=102m;
[2]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
t2=
×0.4s=0.2s,
因为v=
,所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s2=vt2=340m/s×0.2s=68m;
由于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在逐渐减小,说明汽车逐渐靠近测试仪;
(2)[3]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s=s1−s2=102m−68m=34m,
这段距离用时:
t=△t+t2−t1=1.8s+0.2s−0.3s=1.7s,
汽车的速度:
v汽车=
=
=20m/s。
21.
【解析】
【详解】
先过入射点垂直于平面镜作出法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故反射角也为60°.如图所示:
22.v=
0.25小A点大于
【详解】
(1)[1]测量速度的原理:
v=
;
(2)[2]小车运动距离
sAB=80.0cm−40.0cm=40.0cm,
t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v=
=
=25.0cm/s;
(3)[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
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4)[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5)[5]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BC>vAC。
23.液体热胀冷缩停表状态39非晶体3固液共存
【详解】
(1)[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实验中需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本实验中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停表;
(2)[3]探究物质熔化特点,不仅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且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
(3)[4]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9℃;
[5]由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蜡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确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
(4)[6]由丙图知,冰由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5min完全熔化完,用了3min;
[7]BC段冰处于熔化过程中,因此是固液共存状态。
24.自上而下高98<质量不断吸热,温度不变烧杯底温度较高,水能能继续吸热能
【详解】
(1)[1]先安装下面器材,再安装上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按照从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2]如图,由于酒精灯给水加热,容器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所以测出的水温会偏高。
(3)[3]由图乙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8℃不变,所以98℃是水的沸点。
[4]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所以实验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5]如乙图,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两个小组水初温相同,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根据Q=cm△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4)[5]由图象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7]刚撤掉酒精灯时,铁圈、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温度,所以可以继续吸热,不马上停止沸腾。
(6)[8]将甲装置中的石棉网取下,将烧杯换成纸杯,因为水的沸点比纸的着火点低。
水在不停地汽化使得纸的温度总保持在100℃左右。
所以纸达不到着火点,烧不起来,因此实验能进行。
25.漫反射40变小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详解】
(1)[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2][3]由图可知,入射角为4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图中反射角也为40°,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随之减小;
(4)[4]为了证明光路是可逆的,让光线沿着FO方向射向镜面,若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则光路是可逆的。
26.
(1)138.7km/h;
(2)200s
【详解】
(1)由表可知,列车从福州开往福鼎的运行时间:
t=7:
50−6:
20=1h30min=1.5h,
列车行驶的路程s=208km,列车的平均速度:
v=
=
≈138.67km/h≈38.5m/s,
(2)列车过隧道的路程:
s′=3800m+200m=4000m,
∵v=
,
∴列车过隧道的时间
t′=
=
≈200s。
答:
(1)列车的平均速度是138.67km/h;
(2)列车过隧道的时间是200s。
27.
(1)1360m;
(2)25°C
【详解】
(1)温度是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
由v=
可得,打雷处距人的距离:
s=vt=340m/s×4s=1360m.
(2)经过1s听到了回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武汉市 硚口区 学年 年级 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