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城区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建议.docx
- 文档编号:4144856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73KB
惠州市惠城区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建议.docx
《惠州市惠城区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市惠城区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建议.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惠州市惠城区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建议
一、惠城区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2
二、惠城区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原因……………………………3
(一)社区养老服务制度规范不健全…………………………………3
(二)社区养老服务观念认识不到位…………………………………3
(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养老资金缺乏………………………4
(四)社区服务人力资源不能适应社区养老的发展…………………4
(五)社区老年医疗保健体系仍不完善………………………………5
三、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6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推进社区养老事业…………………6
(二)加大宣传力度,改善社区养老观念……………………………7
(三)拓展筹资渠道,增加社区工作经费……………………………7
(四)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8
(五)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建设……………………………10
(六)健全社区医疗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11
参考文献………………………………………………………………13
惠城区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建议
【内容摘要】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给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带来严峻挑战。
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已成为我国老年社会福利工作的当务之急。
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家庭养老辅助方式,在我国部分城市已逐渐实行。
但是由于目前我区养老服务的发展不完善,存在养老服务制度规范不健全,观念认识不到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养老资金缺乏,服务水平跟不上需要,专业工作人员缺乏,医疗保健系统不完善等现状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推进社区养老事业;加大宣传力度,改善社区养老观念;拓展筹资渠道,增加社区工作经费;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建设;健全社区医疗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等措施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养老服务问题建议
在21世纪,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就进入老年社会。
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生育的有效控制。
生育率下降导致青少年人口比重下降,老龄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带来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
据国内外研究机构分析,我国大陆人口增长的最大峰值将在14~15亿人,峰值到来时间可能在2030年左右,且我国人口过多的压力50年内得不到缓解。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年已达亿人,并且每年%的速度急剧增长,预测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将在2015年前后和2035年后分别达到10%和20%以上,到2050年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4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1/4以上由此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严峻。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惠城区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惠城区现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86846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5岁及以上63778人,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为%,预计到2010年,惠城区老龄人口将达到11万人。
2009年,一项对惠城区城乡老龄人口的调查结果显示:
老年群体最需要提供的服务需求依次是医疗护理、文化娱乐、饮食供应、体育活动、学习、心理咨询、家庭关系调节。
总体上,文化程度越高的老人,对各种需求的程度也越高。
但由于各种原因,多数老人仍是以自我照顾、配偶以及子女照顾为主,并没有得到身边社区的服务。
而%的老人则希望建立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
随着我市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庞大,家庭养老职能的退化,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加大,种种养老问题摆在眼前,要解决好社区养老问题,惟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分担居家养老职能。
二、惠城区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原因
(一)社区养老服务制度规范不健全
由于我国关于社区养老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完善,社区养老职能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支持。
使得在社区中,很多养老服务的任务由上级主管单位下达或由街道社区自行开展,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制度保障和科学管理方式的指导。
底层社区存在权责不统一,社区的责任无限扩大,老人工作只是其中之一,居委会工作人员无法腾出时间和精力照顾老年群体的管理问题,甚至有的办事处只把老龄办兼并到某个部门,没有独立的办事机构或人员,文件也得不到独立归档。
社区养老机构“重建轻管”的现象也很普遍,
(二)社区养老服务观念认识不到位
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老人对养老服务社会化得养老新模式不适应、一些子女因怕背“不孝之名”而不同意老人进入社会养老机构,这都使得人们没有社区观念。
同时,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我国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和对推进社区养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淡薄。
造成在社区养老服务的规划发展、法律法规制定、资金筹措、人力与设备配置和管理服务上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认识错位现象。
(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养老资金缺乏
目前我市老年人活动场所缺乏,众多住在乡镇的老人没有活动的去处,虽然我市建设有专门针对退休老干部的老干部活动中心,但却没有针对6万多普通老年人的服务活动场所。
现阶段居民小区的健身娱乐设施,也只能满足那些身体健康又有自理能力的老人。
对于那些生理不能自理的老人,这些健身设施就显得有些“可望而不可及”了。
而社区街道承办的敬老院、各种养老机构缺乏康乐设施,设施配备也比较单一。
另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也与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和资金来源方式单一有直接关系。
尽管国家对社区养老的投入逐年增大,但由于服务补贴标准偏低,其他方面资金来源渠道尚不确定,所以常常面临资金不能支撑其基本运作的尴尬局面,造成养老设施陈旧,从业人员待遇很低,社区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而不能满足社区老人的需要。
同时,政府对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落实起来难度很大,导致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失业的速度迟缓,少数民营养老机构处于举步维艰的地步。
(四)社区服务人力资源不能适应社区养老的发展
社区养老服务有许多项目涉及到专门的领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我区养老服务队伍的规模、素质都显得不足。
特别是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匮乏,整个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而且人员流动性很大。
当今社区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制约社区养老发展的关键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活跃在养老服务中的大部分工作者是一些下岗人员,他们文化层次低,缺乏专业化、正规化的训练,工作凭感觉、凭经验,工作视野狭窄,缺乏专业的老年养老服务知识和技能和对现代社会各项实际需求深层次的科学认识。
另一方面,社区养老院的门槛过高。
据统计,在惠州有%的老年人想进入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但都由于各种各样的要求而被拒之门外,尤其是对于那些生理不能自理的老人。
(五)社区老年医疗保健体系仍不完善
老年群体是一个极易染病的群体,老年人高发病率的特征,决定了医疗成为老年群体的一个重要需求。
目前,我市现有医院大多数属于综合性医院,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医院和适应老年人需要的慢性病治疗照料机构、康复机构、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机构很少,这些都十分不利于老年人群的就医和康复。
一些大型医院往往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而且手续繁琐,看一次病得跑上跑下不断排队,还需做各种附带的检查。
不少老年朋友到医院去看病都有一种心理负担,担心病看不好还要受一股子闷气,无奈之下,往往就自作主张到一些药店开些药应付。
但老年疾病特殊,容易延误病情,耽搁治疗。
据了解,10多年前我国一些城市即开始探索开展便民医疗、家庭病床等社区卫生服务。
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与迅速增长的老年人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相距甚远。
对于一些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家庭病床和医生上门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老人们也十分期待建在家门口的护理中心和康复医院。
三、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推进社区养老事业
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及时研究和解决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健全有关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并严格落实已有的各项规定,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法规和制度体制。
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要强化其办事机构,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参谋助手作用。
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化改革步伐,以推动社区养老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改善社区养老的观念
要依靠各级组织,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对推行社区养老的迫切性与可行性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和帮助群众特别是广大干部提高认识。
宣传部门要与老龄工作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老龄问题,开设专栏、专题节目,指定专职或兼职记者,及时采编老龄工作新闻,使老龄宣传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
还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典型,用事实让群众看到推进社区养老的好处,打破传统落后观念的束缚,加强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化建设。
(三)拓展筹资渠道,增加社区工作经费
社区养老制度在初步建立和完善阶段需要大量经费,没有资金支持,再好的构想都无法实现。
因此,必须改革资金来源单一渠道,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财政拨款、社区自筹、有奖募捐、社会援助等多种手段解决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各项工作的经费需求。
还要加大政府对社区的财政投入,把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发展规模,逐年增加对养老服务事业经费的投入。
所投入的资金要重点用于老年服务设施建设、贫困老人生活和医疗救助、老年文化体育活动、老年教育等。
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吸取国外资金投入到老龄事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老龄事业投入机制。
同时出台相关法规,明确社区经费的投入主体是政府,投入到社区的资金为专项资金,各级政府要把它落实到社区,不得截留挪用,社区各项资金的使用要保证科学、合理、透明,形成完备的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永久支持,从而推动社区工作的持续发展。
(四)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我区在社区建设方面发展不足,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
硬件方面主要包括社区养老服务所需场地、房屋的建设和社区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医疗康复设施。
对于每个社区每个养老机构要做到医疗康复设施齐全、医护人员到位;定期组织社区内的医疗机构为社区内的老人提供免费的义诊和健康讲座。
这些建设牵涉面广,所需投资多、难度大,因此一定要有多方面的投资与配合,统筹规划。
软件方面,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社区文化建设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以社区为阵地,设立图书室、阅览室、体育活动室、棋牌室等娱乐场所,为老年人就近参加休闲活动提供便利;同时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组建各种文体队伍,开展适合老年人需要的文化健身娱乐和社区活动,以吸引更多老年人走出家门,根据其个人情况和现实可能参加一项或几项活动。
既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也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要。
设立社区老年购物中心和服务中心。
使老年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能够方便地买到合适的食品、衣物及各种日用品,保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需求。
开设老人餐桌、老人食堂、家政服务中心。
许多老年人特别是单身老人和体弱多病的老人,较难为买菜做饭、料理家务、打扫卫生花费很多时间,希望能有适合老年特点的食堂、餐馆;能在家政服务中心请到家政服务人员帮自己料理日常的清洁卫生和日常生活。
建立社区老年活动中心。
老人们在经济有了保障的同时,更渴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增进生活的情趣,扩大社交的范围,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娱乐中心,让他们在这里看电视、听音乐、打扑克、下象棋、读书看报、吹拉弹唱,开展多种文化娱乐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增加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
还可以建立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开展各种适宜老年人的体育活动,通过体育锻炼,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有助于老年人延年益寿。
这些文娱体育活动,也将增加老年人的社会联系,扩大社交范围,陶冶思想情操,满足老年人归宿与爱的需要。
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设立老年婚介所,建立小规模的老年人才市场,体现老年人的价值。
(五)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建设
社区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对社区管理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尽快培养一支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队伍。
政府要大力加强专业教育,加大专业化的培训力度,搞好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工作。
要逐步充实专业化、职业化人员参与社区各项管理,他们的参与度直接决定着社区服务工作的档次和水平,如果没有专业化人员,缺乏专业化知识,就难以利用科学性、技术性以及网络化手段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更难以把专业化的人文精神和互助理念注入社区。
基于此,政府需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对社区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建设还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
如:
对于社区内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在职人员,要加强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于缺乏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社区养老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社区的优势资源开展一些培训小组,将社区中的下岗人员,退休人员等招募进来,培训他们专业的护理服务知识和技巧,鼓励他们投身社区养老服务事业。
(六)健全社区医疗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要健全以社区地段医院为主体的网络,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医;健全以教育为阵地的健康教育网络,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健全以基层预防保健组为基础的预防保健,开展各类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与管理;健全以社区康复站为依托的康复网络,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康复需要;健全开展以心理咨询为主导的心理健康网络,消除心理因素对老年人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健全以专业骨干为队伍的卫生监督网络,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杜绝隐患。
建立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机构,能方便老年人就诊和康复保健的需要。
应本着小病不出社区,健康保健日常化的原则,在社区内开设老年门诊、家庭病床、保健中心或兴建老人医院、老年康复保健站等,以减轻老年人在病中挤车、排队、耽误治疗和日常健康保健无人指导的压力,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除以上几点外,还需为城区里的每位老人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建立老年人信息库;建立老年人法律咨询部;建立日托和全托中心对有困难的老人家庭,特别是“空巢老人”、“三无老人”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服务;建立综合的服务呼叫网络,为老人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外出谋生造成的流动人口增多,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产生,使得原本由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发生转变,家庭养老职能逐步退化。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而言,政府还没有能力独自承担老年养老问题。
因此,在家庭养老职能退化的同时,仍要不断完善,形成一个以家庭养老为辅社区养老为主的新型养老模式,以此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总之,在老龄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解决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家庭和个人的重要难题。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社会的力量向家庭提供最直接的帮助,不但可以为家庭中的子女以及其他成员分担沉重的负担,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国家建设,而且也使老年人可以得到全方位的照顾,充分享受晚年生活。
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六个老有”目标。
促进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的发展,为广大老年人安度晚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以人为本,代际和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周德民.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宁夏党校学报,2002,11(6)
2.王辅贤.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与对策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4,(6)
3.赵丽宏.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居家养老.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3)
4.曾昱.社区养老服务——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天府新论
5.张波.市政管理学基础.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
(2)
6.吴来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推进一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支持的养老方式[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7.王辅贤.老年需求: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社会工作网
8.赵立新.论社区建设与家式社区养老[J].人口学刊.2004,(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惠州市 城区 社区 养老 服务 问题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