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四首教案分析.docx
- 文档编号:4141418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1.01KB
词四首教案分析.docx
《词四首教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四首教案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词四首教案分析
课题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授课日期
教材
分析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为中国词坛的第一首悼亡词,它抒发了苏轼对亡妻深沉的思念和哀悼的心情,是两情相悦却又只能阴阳相隔的无尽痛苦。
因而学习此课,教学重点是追求教学情意,体会诗人情感,感悟人生多味。
同时,作为选修课,要扩大诗歌相关内容学习的辐射面,并以此课作为学习的一个切入点,探究拓展,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学情
分析
苏词开一派豪放风格,学生印象中的苏轼是豪放的。
而《江城子》却体现了苏先生另一种创作风格、另一个感情世界,是苏轼豪放内心中的一绢细流,哀婉凄美。
让学生明白:
这是作家风格多样性的表现,是男儿的“伤心处”。
悼亡情的载体,学生的理解体会都受限制。
追求情意,鼓励学生进入诗情,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在一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年轮里,这未尝不是一种精神食粮。
此课学习要挖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达到课内课外知识完美交融的境界。
教学
目标
1、了解苏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2、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3、体会作者深婉缠绵的思想感情
4、掌握比较法、朗读法、等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
重点
难点
1.注意文中想象艺术的运用
2.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一、导入新课二、背景简介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读五、课文分析六、结语
课外作业:
1、搜索苏轼相关诗词作品
2、背诵全词
3、抄写全词
教后小记及预习指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体会情感。
)
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
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
方方回答:
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
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的。
他的魅力何在呢?
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
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赤壁怀古》②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③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 密州出猎》……)
(形象:
豪放、豁达、浪漫、幽默)
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二、背景简介
先讲一个故事。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
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
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
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
“春月胜与秋月。
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
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
”东坡听了高兴地说:
“此乃诗家语也。
”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
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
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读。
(起码三次,最好能够当场背诵)
(激发情感,体会:
孤坟、无处、凄凉、尘满面、泪千行、肠断处等)
五、课文分析
⑴
①问上阕是写梦吗?
是否可以删除?
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
答:
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
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②问:
“十年生死两茫茫。
”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
对作者来说长不长?
为什么?
答:
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间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的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
生离死别
③问:
“茫茫”看不清楚?
为何看不清?
答:
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
花落人亡两不知
④问:
有人说,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
是不是思念过度,精神受了刺激。
下面请同学思考这些问题。
ⅰ.“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
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
。
“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
说不思量,即是思量。
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
ⅱ.作者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
(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
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2)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
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
(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
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
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
太残忍了,让他们说一句话好不好,还是“相顾无言”好。
为什么?
)
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
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啊。
还是让他们流泪吧,就让那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泪水痛痛快快地流淌吧。
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就让他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吧。
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
下阕五句愈是生动细致地描绘梦境情状,就愈是使人酸鼻。
因为这一切只是梦啊,了无痕迹的春梦啊。
如果真能够执手相看泪眼,也是好的啊。
就这样执手到永远,站成两尊塑像。
然而,只是梦啊。
)
(3)问:
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答:
“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
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
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
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
且慢,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团圆“千里共婵娟”。
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
“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好。
月残人残同病相怜,月圆人更残。
“料得年年肠断处”年年,每一年,如果说作者带着对妻子的思念走过十年,注定这辈子也走不出情感的围城了。
(4)问: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苦苦寻觅而不得的情况下才会张开了“梦”的翅膀寻觅理想的天堂。
有哪些梦?
表现了什么?
答:
李白为了“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
可以斥责他们白日做梦。
但是这一点小小的安慰不应该给他们吗?
回到苏轼。
一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
着迷他“我欲乘风归去”欣赏他“扣舷长啸”追随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吗?
(学生活动)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不忘复国大业,可谓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可是写出了“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啊。
齐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
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
“雨后的青山,像泪洗过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的“明月夜,短松冈”……
(5)这首词,虽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
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
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
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6)中国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
“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
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
《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吴国的馆娃宫和长洲苑,如今都是荆棘丛生;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留下一股悲风在吹拂。
王夫差亡国是因为他做的每件事都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是他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
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设想之境。
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全诗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僻进山中的孤寂之情。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写一年的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7)苏轼的词作,人多注意其豪放词风,然其深婉缠绵处,不乏佳作绝唱。
此词深得婉约真蕴,堪称千古悼亡词之魁。
再次走进<江城子>
六、结语:
方方在《喜欢苏东坡》说: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
苏轼是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也是最婉约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课题
鹊桥仙(纤云弄巧)
授课日期
教材
分析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
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学情
分析
在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背景的情况下采取多种形式的方式进行诵读,在读的过程中领悟词中深远而优美的意境,然后在对一些词句的赏析基础上去了解和掌握词的主旨。
教学
目标
1、了解宋词的基础知识及作家经历。
2、领悟词中深远而优美的意境,并背诵诗词。
重点
难点
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比较秦观与舒婷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意境的品味。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北宋:
晏殊、晏几道父子、柳永、苏轼、李清照
南宋:
陆游、辛弃疾、陈亮、岳飞等
秦观:
字少游,北宋词人,号淮海居士,是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之一
上阙:
情侣奔赴鹊桥相会
下阙:
情侣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
课外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预习《青玉案》
教后小记及预习指导: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在我国的爱情诗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譬如:
唐代诗人元缜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又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另外《梅花三弄》引用的千古绝唱“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今天我就来赏析宋代词人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情致理趣。
二、关于宋词:
词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词是一种配乐的诗歌。
唐代传入了大量的西域音乐,称为胡乐。
胡乐和民间音乐结合,称“胡夷里巷之曲”。
这种音乐在宴会上演奏,称“燕(宴)乐”。
词是配合燕乐的歌。
这种配合燕乐的歌,字句有长短,故又叫长短句。
晚唐时期,中国文学史上词独立成为一体,与诗并行发展。
词从产生直到北宋初期,都是风格柔婉,表现细致缠绵的感情,称为婉约派。
到了苏轼,用词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创造了一种豪迈的风格,称为豪放派。
到了辛弃疾,这种豪迈的词风进一步宏扬。
北宋:
晏殊、晏几道父子、柳永、苏轼、李清照
南宋:
陆游、辛弃疾、陈亮、岳飞等
三、知人论世:
1、秦观:
字少游,北宋词人,号淮海居士,是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之一。
此人少年好俊,胸怀壮志,攻读兵书,准备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然而世事艰难,他未能如愿以偿,后来,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性格变成了多愁善感,忧郁细腻,可以这样概括:
“身为男儿身,心为女儿心”
2、秦观词的特点:
情韵兼胜,淡语有味,浅语有致,总之,伤心人写伤心词。
四、背景知识:
相传牛郎织女相恋而结合,触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
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
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
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
这个美丽神话,引起了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咏叹。
五、整体感知:
1,师读,学生齐读,一名学生读
然后让学生说出上下阙的内容:
上阙:
情侣奔赴鹊桥相会
下阙:
情侣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
六、词句赏析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纤云弄巧”引出会织彩云的织女,“飞星传恨”引出急切想见到自己心爱的妻子的牛郎。
“银汉迢迢暗度”写七月七日夜,他们从天帝强划的迢迢银河两边双双暗度。
2,“金凤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
这是情节的发展,写鹊桥相会,如果碰上好做艳词的词人,在这个地方定会不惜笔墨大肆渲染得说他们如何缠绵!
如何悱恻!
如何多情!
本词作者只写这么简单的两句:
一是说相逢的时节(秋天的早晨),二是说这样的相逢远胜于人间的相逢。
值的回味的是“金凤玉露”一语,他不但使这秋天的风露,有它的象征意义,秋天的露水晶莹剔透,象征着他们的爱情纯洁和高贵,一年只有一次,这此刻是情侣之间最美好的时刻。
至于,“胜却人间无数”的深刻内蕴,则无妨作为一个悬念暂且留下,看多下阙,自会明白。
3,“柔情似水,佳期入梦,忍顾鹊桥归路。
”
这一句,写的是这对情侣相会时的心情。
“柔情似水,佳期入梦”(从修辞上来讲:
比喻,对偶)。
“柔情似水”着重写情态,托情于物,将两位主人公的万般如情比作银河里的水,含有微波荡漾、绵绵不断之意。
“佳期入梦”着重写心态,极言相会之不易,此所谓:
“既见而惊,惊而后喜,喜而反疑是梦。
”作者同时代人晏几道有诗云:
“今宵剩把银刚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可见这是久别重逢后人们的常有心态。
关于“柔情似水,佳期入梦,”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新白娘子传奇》中“西湖送伞”的故事情节,许先和白素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是“柔情似水,佳期入梦,”的最好阐释。
“忍顾鹊桥归路”是写不忍心回头看刚刚相会过的鹊桥和分离时的归路,这一句则表现他们难舍难分、难以割舍的情感。
是呀,一次短暂的相距却是此后长久分离的开始,此情此景,让人如何承受呢?
因为来自不易,所以难能可贵,所以他们短暂的相聚比人间夫妇的朝朝暮暮更让人感动,更让人留恋。
这就是“胜却人间无数”的所在。
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词的结句,意思是写两个人的爱情若是象织女和牛郎那样,真挚牢固又长久,又那里在乎什么表面上的时时相守、朝朝暮暮!
意思是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的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而人间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也终有生离死别之日,一次永恒的爱与人间有近期的爱相比,这就是作者所言“胜却人间无数”之所在。
这就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
到这,词的主旨就升华到一个哲理高度。
这是其一。
只要两情久长,真心相爱,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即使不是天天在一起,却也胜过朝欢暮聚,这把追求耳鬓厮磨,朝夕相处卿卿我我的世俗爱情,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其二。
六、小结: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无解的命题。
对相爱的人来说,长厢厮守朝夕相伴无疑是甜蜜的,而远隔千里默默想念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总之,心中有爱就有幸福。
七、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默写这首词
课题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授课日期
教材
分析
这首词为作者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
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上片写相恋和怀念,下片开头两句写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或“闲愁”太多。
学情
分析
在前两首词的基础上放开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体味词中所流露的情感。
要求学生抓住有关的词语和句子来分析。
在学生自己体味的基础上,教师予以明确和指导。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
2、技能目标:
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
3、情感目标:
体会词人表现出的隐退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
重点
难点
1、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
2、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一、简介作者
二、解题
三、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分析鉴赏
六、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
抄写全词
背诵全词
教后小记及预习指导: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简介作者
贺铸(1052一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贺铸博学强记,藏书丰富,精通音律。
所作词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阕(含残篇断句),在北宋词人中,存词数量仅次于苏轼。
贺铸也是跟苏门关系密切的北宋婉约派名家之一。
贺铸词的风格多样,其中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南宋爱国词的先声。
其词集《东山词》、诗集《庆湖遗老集》。
二、解题
这首词又名“青玉案”,为作者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
贺铸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
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
“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可见其影响之大。
三、指导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四、检查自学情况。
解释下列词语。
①凌波②蘅皋
③彩笔④一川
五、分析鉴赏。
这首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上片写相恋和怀念
开头两句“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看,大概是偶然的一次机遇,使作者结识了词中所写的这位女子。
但她未能到横塘来,便只好看她姗姗而去了。
“凌波”不见,“芳尘”已渺,此刻的画面上只有一个伫立“目送”的人。
开头三句,破空而来,一下子把事情揭示出来,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
从平淡的叙述中,暗示出情在其中,因此有下面的遥想: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锦瑟华年”,直用李商隐《锦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全句说你青春的美好年华将怎样度过呢?
“谁与度”本意是和哪个在一起度过。
但联系下两句,这个女子似是孤独寂寞的,所以这句猜想、不肯定的口气更重一些。
想象着的情景是:
大概你是在桥上踏月,院落赏花,或者生活在有着雕花窗子的朱阁里面吧。
“月桥花院”写室外环境幽美,“琐窗朱户”写居室富丽清雅。
虽然只八个字,但璀璨绚烂,给人以恬适惬意的感觉。
但接以“只有春知处”,就象从高山一下跌入深谷,方才的良辰美景更反衬出人的凄凉寂寞。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景写哀,十分明显,一眼可以看出。
《牡丹亭》里杜丽娘唱: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春光如海,明媚鲜艳。
可是在杜丽娘看来,却是“奈何天”,有不知此身何寄之感。
直抒胸臆,一点都不隐藏。
贺铸的写法与此两例相似,他是用院之幽,室之丽的“实”来反衬“春知”的“虚”,从而更深一层表现出人的寂寞情怀。
贺铸是一个“喜谈当世事”,“人以为近侠”,想一显身手,建立“奇功”的人,但他一生沉沦下僚。
在他的诗中,常寓有对政治和身世的感慨。
此词也可能是另有寄托的吧。
下片开头两句写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或“闲愁”太多。
从奇幻的想象再回到“但目送”的眼前现实中来。
天空,碧云缓缓流动;地下,临水的岸上香草轻轻地摇曳。
伫望既久,望断云天,而“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江淹)。
愁情难遣,于是希望象江淹那样能有一枝五色彩笔,写出动人的诗句来——可是即令有,恐怕也只能写出肠断魂销的伤情来,又有什么用?
从“目送”到遥想,最后满腔“闲愁”不禁喷涌而出: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时候,你问我的闲愁到底有多少么?
那么请看那“一川烟草”,是多么密密层层,匝地皆是;那“满城风絮”,是多么地漫天飞扬,穿帘入户;那“梅子黄时雨”,又是多么地连绵不断,永远无休无止吧!
词的上阕,似乎不曾有一字言愁,但是仔细看去,第一句便埋下了愁的种子。
下阕愁如山风海雨,滚滚而来,一发不可收拾。
宋人罗大经曾作过一番比较,他说:
“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
‘忧端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词四首 教案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