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案四上.docx
- 文档编号:4133658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7.64KB
音乐教学案四上.docx
《音乐教学案四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学案四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教学案四上
第一课《我爱中华,我爱妈妈》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 能积极参与颂祖国诗歌朗诵会,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历史,感受祖国的伟大,用美的语言赞美祖国。
2、 听赏后,能用简单的词语谈谈对齐唱歌曲《歌唱祖国》的感受,了解齐唱、独唱两种声乐演唱形式的不同。
教学重点:
从听赏中了解齐唱和独唱两种演唱形式的区别。
教学难点:
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在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摘录“歌颂祖国”的诗歌以及歌曲。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导入。
二、 听赏《歌唱祖国》。
1、 生随乐拍手、踏步。
2、 师:
你能用几个词语表达听赏齐唱《歌唱祖国》后的感受吗?
3、 师:
你能跟着唱一唱《歌唱祖国》吗?
(1) 学生跟着课件里的音乐唱。
4、比较一个人唱与集体唱的效果,了解齐唱与独唱两种声乐形式及其音响的区别。
5、 看图:
课件展示“开国大典”、“祖国壮丽风景”、“运动健儿夺金”的画面。
6、 学生畅谈、交流,举例说说还有什么例子说明祖国已经走上富强了。
三、 诗歌朗诵。
1、 学生朗诵部分作品,播放《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的纯音乐作背景。
2、 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的歌词。
3、 师生随乐齐诵《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的歌词。
四、 总结下课。
课堂后记:
在新课的第一个环节,学生通过听赏气势磅礴的歌曲《歌唱祖国》,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在第一时间便将学生带入了课堂的爱国情境之中。
学生举了很多例子说明祖国已经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在教学第二个容——诗歌朗诵时,很多学生课前收集了歌颂祖国的诗歌,并且还练习了多遍,所以叫他们上来吟诵时,各个都声情并茂,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这个环节为轻松学唱、深情演唱新歌作好了铺垫。
第 二 课时
教学目标:
能深情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用美的歌声表达自己心对祖国真挚的爱。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深情的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教学难点:
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在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老师深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意境。
二、 学唱旋律。
1、 师:
你对这首歌的旋律熟悉吗?
你想用哪种方式来学唱旋律呢?
方法选择:
母音模唱法、轻声视唱法、分句识读。
三、 学唱歌词。
1、 指导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学习歌词。
方法选择:
跟唱法、小组自学法、互帮法。
四、 指导演唱。
老师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五、 分组排练。
1、 老师:
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们想表演什么节目庆祝这个节日呢?
2、 学生分组自由练习,由小组长负责。
六、 综合表演。
1、 鼓励学生上台大胆表演。
2、 学生自评、互评。
七、 拓展引申。
1、 师:
你还会唱哪些关于祖国妈妈的歌呢?
2、 跟唱《爱我中华》。
八、总结下课。
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课堂后记:
在新歌教学时,我打破了传统的老师带唱的教学模式,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实践证明“互帮法”这个方式学习歌词就本校四年级学生的基础而言还行不通,因为每个班能完整识谱的几乎没有,最合适的还是“轻声跟唱法”。
第二课《晨》
教学目标:
1、 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并知道重唱、合唱是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
2、 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 区别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
合唱与重唱。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感受“晨”景。
1、 导入。
师: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在这美好的时候你们会做些什么呢?
2、 听赏《晨景》
(1) 感受乐曲
(2) 替乐曲取名
(3) 乐曲简介
3、 观赏早春知更鸟活动的画面。
(1) 学一学
刚才听的是什么声音?
谁来模仿一下。
(2) 听一听
仔细听听是什么小鸟有如此美妙的歌声?
介绍知更鸟。
(3) 唱一唱
随音乐用“jiu”哼唱歌曲第一声部。
二、 体验“晨”歌
1、 观察知更鸟在深秋迁徙的画面。
2、 讲述知更鸟迁徙的原因。
3、 聆听“小鸟”歌。
下面我们听听知更鸟是怎样诉说的?
出示第一声部歌词。
4、 师生合作学习二声部。
(1) 学生演唱第一声部,教师演唱第二声部
(2) 说一说歌曲旋律的特点
(3) 师生互换声部演唱。
教师演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生与生分声部演唱歌曲……..
5、 有感情锝演唱歌曲。
师:
谁能说说知更鸟在唱这首歌时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三、 表现《清晨》
1、 师生合作参与
(1) 老师邀请一学生演唱歌曲。
(2) 全班合唱歌曲。
合唱:
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首歌。
2、 学生设计不同形式表现《清晨》
(1) 分组设计
师:
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形式演唱了歌曲,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说说你们的设计方案。
看哪组设计得最好!
方案一:
一位同学领唱第一乐段,两位同学演唱二声部(领唱与重唱)
方案二:
全组同学齐唱第一乐段,合唱第二乐段(齐唱与合唱)。
方案三:
……….
(2) 分组练唱
(3) 比一比
(4) 评价
师:
刚才我们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了歌曲,谁说一说,我们在演唱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评价要求:
唱出歌曲的在情绪;注意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正当文明小听众。
(5) 颁奖
演唱形式多样且演唱符合歌曲特点,情感处理到位同学上台领奖。
四、 结束全课。
课堂后记:
课堂开始通过听赏《晨景》,引导学生进入清晨的情境。
再通过学、说、听、唱四个过程,让学生对歌曲第一声部的旋律和歌词有初步的了解,并能随音乐哼唱歌曲第一声部。
在新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启发学生设计不同的形式表现《清晨》,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是最高的,通过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反复的唱,学生在演唱时深切感受重唱与合唱的不同。
第三课 音乐家海顿
教学目标:
1、 在听赏《告别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熟悉音乐主题,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容。
2、 在听赏《惊愕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容,能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音乐的强弱,并能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3、 在听故事的活动中,能了解海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
了解《告别交响曲》、《惊愕交响曲》所表现的容。
教学难点:
通过打击乐器、身势动作、人声等参与表现《惊愕交响曲》,并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故事情节 教学容 教学目的 教学活动 CAI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师:
这首优美的乐曲是一位名叫海顿的作曲家写的,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进入海顿的音乐世界。
《小夜曲》第二乐章
引入情境。
听赏《小夜曲》第二乐章。
画面:
夜晚风景音乐:
《小夜曲》 引出故事的人物“海顿”。
故事一:
一生写了一百多部交响曲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长期担任宫廷乐长,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携带家人和仆人来次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往。
介绍海顿
让学生初步了解海顿。
听故事;看画面。
画面:
教材故事一的画面。
通过听故事的形式,了解海顿的生平以及他创作乐曲的背景。
故事二:
天长日久,乐手们思家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一天晚上,公爵和他的亲朋在大厅听赏海顿刚完成的第45号交响曲。
奏到最好,乐手们2轮流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
最后仅留下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
听赏《告别交响曲》第五乐章节选。
1、熟悉音乐主题。
2、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容。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片段。
3、哼唱主题。
4、画旋律线。
方法:
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5、演唱表现。
方法:
学生反复多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步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
画面1、
教材故事二的画面。
画面2、
音乐主题:
(略) 通过这种演唱形式的变化和演唱音量上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乐曲所描绘的乐手相继退场的场景。
故事三:
善解人意的公爵自然领会到海顿创作这首乐曲的用意,第二天变宣布:
全体人员返回宫廷。
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作“〈告别〉交响曲。
” 3、知道曲名。
听故事。
画面:
教材故事三的画面。
故事四:
海顿在60岁前后,跨海到英国。
伦敦的绅士、淑女慕名而来,将音乐会当成社交场合,热闹非凡。
1、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1、 听故事。
2、 听赏乐曲。
3、 讨论音乐特点。
方法:
通过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画面1、
教材故事四、五的画面
画面2、
音乐主题
故事五:
海顿的音乐响起时,一些外表高雅的贵妇却打起瞌睡来,轻快的第一乐章后,柔美的慢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
听说〈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2、认识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
4、 哼唱主题。
5、 参与表现。
方法:
用人声、打击乐、非常规音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画面三:
音乐知识
渐强〈〉渐弱
PP〈FF〉PP
故事六:
原来,这是海顿刻意设计的。
他向人解释说:
“那会叫女士们惊愕得跳起来。
”于是,这首乐曲便被人们称作〈惊愕交响曲〉
3、知道曲名,
听故事。
画面:
教材故事六的画面。
让学生从感性上体验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学生认识常用力度术语和记号进行铺垫。
第四课 雨中乐
教学目标:
1、 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电的音乐形象。
2、 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器。
3、 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的流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听雨——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 唱〈春雨蒙蒙〉
(1) 导入
(2) 生合唱〈春雨蒙蒙〉
2、 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 导入。
(2) 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3) 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
(4) 老师介绍作品.
(5) 欣赏录象带《电闪雷鸣波尔卡》。
3、 说雨中趣事。
(1) 导入:
你能告诉大家你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吗?
生讲述雨中趣事。
二、 戏雨——音乐游戏
1、 导入
2、 音乐游戏《找朋友》
游戏目的:
朋友学生的旋律流畅感。
游戏容:
为“小红伞”找朋友。
游戏要求:
唱一唱、听一听伞上的旋律,你觉得“小红伞”上的旋律与哪一句连起来唱最流畅,那么,你就找到了“小红伞”的朋友。
具体操作:
(1) 三个小组分别拿一把伞:
绿、黄、蓝。
(2) 听一听、唱一唱“小红伞”上的旋律。
(3) 各小组合作视唱各自伞上的旋律。
(4) 播放“小红伞”上的旋律。
请各小组分别接唱一次。
(5) 指名说说哪一把伞最适合做“小红伞”朋友。
(6) 用同样的方法为“绿、黄、蓝”找朋友。
三、 看雨——体验歌词意境。
1、导入
2、讨论
CAI出示歌词。
师:
这些词怎样读才能表现夏雨的顽皮呢?
生从情绪、速度、力度、声音上分别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4、 朗读。
师:
同学们读一读,试试哪种读法更能表现雨的精灵和“我”的欢快的心情。
生在读中体验,并进行交流,师生共同找出最佳读法,然后一起朗读。
四、 踩雨——学唱歌曲。
1、 导入。
师:
有了这样好的心情,我们一起去踩雨吧!
CAI播放歌曲。
2、 随音乐按节拍自由“踩雨”
3、 评价
师:
请几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评一评,他们谁“踩”得最好。
4、 用X O X O︱X X X O︱节奏型,随乐“踩雨”
5、 学唱旋律
(1) 启发学生用雨落下时的声音模唱旋律。
(2) 唱曲谱。
(3) 从情感、速度、力度、声音上说说,这首歌曲旋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 学唱歌词
CAI出示歌单。
师:
请同学们唱一唱,想想唱谱时的要求。
生:
(演唱)
小结:
师:
同学们,春、夏、秋、冬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你们还知道哪些歌曲是赞美四季的呢?
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唱一唱。
课堂后记:
新歌导入时,通过“唱”引起同学们对大自然,对美好春天的向往;“听”引出雷声隆隆的夏;“说”趣事,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夏雨的兴趣。
在学唱新歌时,通过“踩雨”这一形象的动作学生感受歌曲节奏,熟悉第一乐段旋律。
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乐谱教学,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学到了读谱知识。
歌曲的第五、六乐句是难点七和九乐句最后两小节容易混淆,通过在琴上反复弹奏比较,学生才勉强唱准,但还有几个同学“执迷不悟”。
第五课 藏族的歌
教学目标:
1、 了解的人文风俗,能饱含激情地学会演唱《我的家乡》。
2、 掌握踢踏舞的基本动作,能载歌载舞地表演《我的家乡》。
3、 掌握竖笛吹奏高音1 2 3的方法,能初步学会吹奏《我的家乡》。
教学重点:
能用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踢踏舞表演《我的家乡》。
教学难点:
用竖笛吹奏高音时气息与力度的控制。
教具准备:
CAI、竖笛、钢琴。
教学过程:
一、 了解
1、 藏语激趣
(1)激趣
相互学一学藏语。
如:
你好——扎西德勒
——突及其
对不起——贡打
好的,没问题——那翁
再见——卡里飞
很棒——巴扎嘿
(2)谈话
你们对了解多少呢?
能谈谈你心目中的吗?
鼓励学生说说“心中的”。
学生交流、畅谈。
2、 藏歌引入
过渡语:
学完藏语,让我们随着《青藏高原》高亢的歌声,去看看的美景吧!
(1) 听歌
学生聆听娜的《青藏高原》。
感受高原的空旷及歌曲高亢、悠远的特点。
鼓励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2) 看画
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欣赏壮丽的高原风景。
CAI展示具有代表性的画面,突出高原的地理位置。
(3) 介绍
美丽富饶的地处中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大部分地区的自然条件具有高、寒、旱的特征,许多著名的大山,如:
喜马拉雅、昆仑山等,还有我们最熟悉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拉玛峰。
(4) 模仿
用歌声模仿站在高山“呼喊”的感觉,解决《我的家乡》两声部的难点。
A、师生互动
老师分别带唱高、低声部,并以身体动作赋予其“呼喊”的音乐形象,学生进行模唱的同时赋予其“回声”的音乐形象及效果。
B、师生合作
师唱高声部——生唱低声部,同时进行“互呼喊”的合作。
生唱高声部——师唱低声部,同时进行“互呼喊”的合作。
C、生生合作
学生自主选择高低声部,老师调空。
两部分学生做“呼喊”壮,进行高低声部合作,老师指导。
二、 走进
1、入乡随俗——跳的舞
(1)观赏
A、学生欣赏藏族服饰的图片和实物。
B、学生说说藏族服饰的特点。
(2)示
A、 老师随着《我的家乡》的音乐尽情表演藏族的踢踏舞。
B、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表演,并即兴创编身势节奏为音乐伴奏。
(3)思考
A、 藏族的踢踏舞的基本舞步是什么?
你能模仿出来吗?
B、 藏族的舞蹈动作和服饰特点有关吗?
为什么?
(4)探讨
学生随着音乐自由地动一动。
与同桌交流、探讨答案。
(5)学跳
A、 拍一拍
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用手拍击节奏,感受X X XX X节奏型。
B、 练一练
随乐做脚步动作,体验舞蹈的基本韵律与节奏感,掌握脚的基本动作。
C、 编一编
以基本脚步为固定动作,让学生创编上肢动作。
D、 学一学
请创编动作较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采用互帮的形式练习。
E、 演一演
师生随乐尽情舞蹈。
2、入乡随俗——唱的歌
(1) 聆听欣赏
学生仔细听赏《我的家乡》。
(2) 思考探究
学生个人表演——集体练习,老师指导。
师:
你能听出歌曲最后两小节高低声部的不同吗?
老师分别示最后两小节。
学生聆听思考,并作答。
(3) 自由分组
你觉得你能唱好哪个声部?
学生交换位置,自主选择高低声部,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
(4) 合作学唱
A、 哼一哼
高声部用lu轻声哼唱,低声部聆听,模唱自己声部,低声部用la轻声跟琴哼唱,高声部聆听,默唱自己声部。
B、 读一读
你能和同桌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吗?
学生边拍边读,感受歌词的韵律。
C、唱一唱
学生直接跟琴视唱歌曲齐唱部分的歌词。
老师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 热爱
1、 分组排练
学生分组排练。
老师现场指导、调控。
2、 分组表演
3、 师生评价
四、 总结下课。
课堂后记: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本堂课一开始设计了“藏语激趣、藏歌引入”的环节。
通过学藏语,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
然后从学生熟悉的《青藏高原》入手,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孩子们产生共鸣,让他们在“听、看”中感受独特的音乐文化和地理环境。
在“跳的舞”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学着跳,刚开始他们都不敢动,尤其男同学。
后来当我把音乐声音调大,自己在台上尽情舞蹈时,同学们好象也被这高亢的音乐和美妙的舞姿感染了,一个个都跃跃欲试,跟着在课桌间跳起来,教室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第 六课 乌鸦与狐狸
教学目标:
1、 学会唱歌曲《乌鸦与狐狸》。
2、 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他人合作设计表演方案,并积极地尝试各种角色的表演。
3、 通过创编与表演,能对乌鸦的得失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富有创意地进行童话音乐剧的设计,大胆、自信地参与表演。
教具准备:
CAI课件,乌鸦、狐狸头饰等。
教学过程 教学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复习铺垫
歌唱表现 随伴奏演唱歌曲 1、 播放歌曲的伴奏。
2、 导入情境。
有表演地复习演唱歌曲。
3、 进入情境。
通过演唱回忆第一课时的学过的容,进入故事情境。
聆听
比较
歌曲分析,人物个性感悟。
提问导入对作品分析,通过对音乐本体的分析,了解和感悟角色的个性特征。
1、 歌曲中乌鸦的得意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2、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它是如何诱惑小乌鸦的?
3、 音乐是如何表现乌鸦聆听狐狸甜言蜜语时的神情的?
4、 小乌鸦终于没有抵挡住甜言蜜语的进攻,将奶饼“送”入了狐狸的口里,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上当吗?
如果小乌鸦在同样情境下再次遇上狐狸又会怎样呢?
5、 思考、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1、 演唱相关乐句,感受音乐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2、 声情并茂的演唱“唱一个吧,唱一个吧”。
感悟人物性格,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 聆听并演唱相关唱段,感受体验音乐中节奏、力度、旋律的变化,并用自己话说出他们是如何共同表现故事情节的。
4、 放飞想象的翅膀,积极反馈信息,感受狐狸与乌鸦的得失。
1、 在对人物个性的认识中,尤其是对人物自身价值作出判断时,切忌以教师的认识代替所有学生的认识,要允许孩子们发出不同的声音。
2、 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们的不同价值判断。
3、 培养和发展音乐鉴赏能力必须建立在具有一定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因此,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等基础知识,能有效的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合作
创编
音乐剧
创编 1、 创作铺垫:
如果你是狐狸你还会地乌鸦说些什么甜言蜜语呢?
2、 除了乌鸦和狐狸,森林中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呢?
3、 提出创编及表演要求,让孩子们意识到当一名优秀的演员和当一名文明合格的观众同样重要。
4、 在《乌鸦与狐狸》的音乐背景下开始分组创编活动。
1、 讨论并积极表现。
两人一组创编狐狸与乌鸦的对白,同时进行这一片段的表演,两人分别饰狐狸和乌鸦。
2、 想象森林中许多的小动物都走进了这个故事。
3、 了解创编要求,明确自己的具体分工,知道该干什么,要怎么干。
4、 分组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共同进行创编。
1、 拓展角色空间,给孩子们更多选择和表演的机会。
2、 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适当适时的引导,接受孩子们异于自己的想法和作法。
表演
评价
分组表演,展示各自的创编,认真观看并评价。
1、 欣赏孩子们的表演。
2、 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恰当评价,并中肯评价他人。
1、 在组长的指挥下选择合适的道具和服饰,分组进行表演。
2、 客观评价自己,在认真观看的基础上中肯评价他人。
认真观看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和中肯评价。
关注评价,学会评价,是这个环节的基本容。
意犹未尽
结束
全课
评价总结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情况,评价教师的教学。
鼓励孩子们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质疑,体现教学评价的双向性,同时让孩子们学着自己总结学习情况。
第七课 五环旗下你我他
第 一 课时
教学目标:
1、 听赏歌曲《红旗飘飘》时,能感受到歌曲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情绪;
2、 能够学会演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的时候》,并能选择合适的韵律操来表现乐段的不同情绪;
3、 听赏铜管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时,能够跟唱主旋律,随着音乐踏步,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教学准备:
卡片、课件、接力棒。
教学过程:
一、 赛前动员——听赏《红旗飘飘》
1、 听赏
播放《红旗飘飘》MTV,师生跟唱。
2、 提问
谁告诉我,歌名是什么?
歌曲给你的感觉怎样?
五星红旗在一些什么地方高高地飘扬?
五星红旗在世界上的各个领域高高飘扬说明了什么?
3、 小结:
这表明我国的综合实力正一步步地增强。
2008年的奥运会在召开也是对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再次证明。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申报时的情景。
4、 观看
课件播放申奥成功的有关画面,学生观看。
5、 介绍
简介五环旗、奥运精神等知识和我国的奥运冠军。
二、音乐运动会——听赏《运动员进行曲》、学唱《当五环旗传到的时候》
(一) 运动员入场
1、 导入
运动员入场,所有的运动员做好准备。
2、 聆听
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3、 跟唱
4、 讨论
乐曲给了你什么感觉?
5、 介绍进行曲风格特点
6、 律动
师:
下面请运动员们起立,昂首挺胸地跟着音乐踏步,围教室一圈,进入比赛。
(二) 韵律操比赛
1、 教师说明比赛细则。
2、 跟着领跳,用一种类型的动作伴着《当五环旗传到的时候》的音乐跳韵律操。
3、 说说感觉,讨论:
哪段音乐配哪种韵律操合适?
为什么?
结束的地方应该怎样表现?
4、 选择合适的韵律操表现歌曲。
5、 总结出歌曲的结构。
6、 学唱第二乐段。
(1) 谈话
(2) 听
师: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中是怎样唱的。
(3) 唱歌词
师:
让我们把豪情壮志用歌声唱出来!
(三) 奔向2008
1、 谈话
2、 充满活力地演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的时候》。
3、 跳韵律操。
4、 总结。
三、下课
学生随着《运动员进行曲》踏步,用“啦”跟唱出教室。
课堂后记:
课堂一开始,学生通过听赏、谈话和观看课件,增强了对祖国的认识,对奥运的认识,激起了他们的爱国情绪和运动激情。
在播放《红旗飘飘》时,想不到大部分学生都能跟着唱出来“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一个个唱得非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乐 教学 案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