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案第八讲生涯规划管理.docx
- 文档编号:4130794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4.58KB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案第八讲生涯规划管理.docx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案第八讲生涯规划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案第八讲生涯规划管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案第八讲生涯规划管理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系、部)
公共课管理部
课程名称
职业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
授课班级
主讲教师
职称
使用教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二○一三年九月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职业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编号
总计:
15学时
学分
1
讲课:
15学时
实验:
学时
上机:
学时
类别
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职称
授课对象
专业班级:
班
教材
参考资料
1、陈夏初主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顾雪英等著:
《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3、钟谷兰,杨开著: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金树人著:
《生涯咨询与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里尔登等著,侯志瑾等译: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职业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法为主,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在活泼生动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和启发:
1、运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
2、通过直接感知传递教学内容:
互动游戏法、演示法、实践调研法、教学片观摩法等。
3、通过教师指导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
自学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学手段:
课程综合运用了多媒体投影教学、网络平台辅助教学、职业测评、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课程覆盖率。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团队作业,要求各团队完成至少3个生涯人物访谈,提交生涯人物访谈报告,并在课堂答辩分享。
该部分占总分的30%。
第二部分为出勤情况,该部分占总分的10%。
第三部分为平时作业情况。
给学生发放作业本,要求学生完成课上练习和课后作业。
该部分占总分的10%。
第四部分为试卷部分。
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发放试卷,要求两周内完成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
该部分占总分的50%。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态度层面:
激发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培养自主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信心,愿意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付诸行动。
知识层面:
了解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尤其是在大学期间的阶段性特点及任务,掌握自我认知及社会、职业环境探索的内容及途径、方法,学会目标及时间管理,了解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不合理信念,以及如何面对、迎接和创造偶然。
技能层面:
掌握自我认知的各项质性与量化的评估手段、职业世界探索与信息搜索、管理技能、目标与行动计划制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提高各项胜任素质,如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团队合作、创新、沟通协调、思维判断、语言表达、信息处理、执行力和学习发展等。
职业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2周第节
课次
1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八讲生涯人规划管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态度层面
(1)合理认识偶然事件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利用和创造偶然事件的意识。
2、知识层面
(1)回顾前七章所学,掌握职业生涯规划要点;
(2)辨析职业生涯领域中的非理性信念;
(3)了解偶然事件在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如何利用、创造生涯偶然;
3、技能层面
(1)学会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
(2)学会辨析非理性信念;
(3)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执行力、思维判断、关注细节等通用胜任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职业生涯规划要点;
(2)学会辨析非理性信念;
(3)树立对生涯发展中偶然事件的合理认知,并培养创造偶然的技能;
难点:
掌握如何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
教学基本内容
(1)导入新课:
课程点滴
设计思路:
作为最后一课,与学生一起回顾、梳理课程要点。
请同学们回忆:
本课程都涉及了哪些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相关的内容?
也请同学们打开职业成长档案袋,回顾个人在袋子里都已经放了哪些内容?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领域,都已经做了些什么?
(同学们回答,教师板书)
如同学们的回忆,到目前为止,课程已经涉及了金字塔模型中的大部分内容,尤其是自我知识和职业部分。
我们花三次课的时间分别和大家探讨了兴趣、能力、价值观这三个自我知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请大家完成朗途职业测评以认识自己的性格;接着向大家介绍了职业世界探索的内容以及方法,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如何实施生涯人物访谈,大家也完成了小组作业——生涯人物访谈,针对感兴趣的职业,访谈了三个生涯人物,同时我们教给大家如何基于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用SWOT分析、目标树法、鱼骨图法等制定个人目标及行动计划,以及如何管理时间。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涉及了职业生涯规划中认知层面的绝大多数内容,学会了如何理性地、全面系统地对自己和环境进行探索和分析,并制定目标及行动计划。
(2)讲授新课:
设计思路:
1、讨论会:
非你莫属
指导语:
在创业的领域中,有一样东西,会直接决定着创业发起人是否能够找到合作伙伴,是否能够获得投资者或银行的基金支持,是否可以获得政府、学校的政策支持。
请同学们猜猜看,这样东西是什么呢?
对的,就是创业计划书!
今天的课堂,想让同学们转换个角色:
假如各位不是学生,而是手握各种资金和资源的投资人,不过现在各位要投资的不是创业型的企业,而是人!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
是人才!
所以,各位想要为这个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前期,请各位同学写一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有意者可以报名参加。
因为在你们看来,能够在大学期间就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很好规划的学生一定是芸芸众生中的佼佼者!
现在,大家手上就会有报名学生们写的规划书。
(为各小组分发规划书,每组几份规划书,至少一份写得比较好的。
)
现在就请各位投资者审阅,看看哪份规划书能够最大程度上让你相信,作者未来是个可造之材!
请大家小组讨论,决定小组内哪份规划书写得最好。
同时分析,这份与其他份相比较,好在哪里?
是哪些内容让你信服和欣赏?
(小组讨论)
(按照职业生涯规划书各个模块的顺序,与同学们依次共同探讨每个部分如何分析、如何书写就能足以体现个人的分析是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的。
)
(可用接龙的方式,针对每个模块,各小组轮流陈述,每个小组陈述一条,不可与之前小组的观点重复,直至没有新的观点产生。
1)自我分析部分
(1)不管是兴趣、能力,还是价值观、性格,均需陈述与职业相关的内容。
如介绍兴趣时,不能只是列出“喜欢看书、画画”之类……
(2)测评工具只是一种评估手段,字母、数字都不过是冰冷的代码,结果需要与生活经验相对照,才能具有说服力;
(3)分析自我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初步职业定位,需要关注自我与职业环境两者的联系,而不是为了分析自我而分析,因此在每个部分,都要有与职业发展相关联的部分,尤其在小结部分,需要关联到职业世界分析、职业定位乃至其他部分;
(4)都是基于现实、现在的分析、计划和定位。
尤其在能力分析部分,有的同学假想自己大学毕业时的状况,这样的假想没有任何意义,任何阶段的规划都是基于现实、现在的;
(5)如有他人评估的部分,则会使得个人特质呈现得更生动、全面、令人信服。
提醒:
(1)测评结果如令自己感到惊讶,觉得出入太大,那么排除个人填写测评题目时的状态、是否有按照“理想我”的样子填写等原因之外,可直接质疑测评工具。
要知道,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测评只是一种外源性的参考。
(2)提醒同学,一切都是基于当前的状况,不要拒绝日后可能会发生的任何变化。
不管如何变化,能做到“自知”即可。
职业世界分析部分
(1)所有的环境分析,都要以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关联为落脚,绝对不是单纯的客观分析。
举例:
同样是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两名同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只是客观事实,但与自己联系之后却有不同的选择:
甲同学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情况,打算大学毕业后直接工作,且比较看重工作的经济报酬,因此会找一份薪水较高的工作;而乙同学则立志走一条创业道路,以期改变家族的状况。
如此,才是将客观的环境分析与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联系起来。
因此,每一点都要以与自己关联为落脚点(如人职匹配分析、人岗匹配分析),绝对不仅仅是客观分析。
(2)如同自我分析部分需要关照到职业世界分析部分一样,职业世界部分的分析也要关照到个人的自我分析;
(3)对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甚至社会环境分析的部分,最好聚焦分析清楚各个环境可以为自己提供的资源、可能会遇到的阻碍(障碍)都有哪些。
提醒:
(1)对于职业环境的分析要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渐进性原则,从行业、职业,到企业、职位等,宏观的环境因素为小环境提供了发展背景,而对于职业的探索,只有具体到最微观的部分(如某个职位、某个专业方向),才是有效、有导向性的;
(2)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目前聚焦有点不现实,需要多多了解,可以把感兴趣的、或者专业相关的、理想的职业等都探索了解一番,随着接触和了解,逐步定位;
3)目标制定部分
(1)职业目标确定和发展路径设计,最起码要符合个人特质和外部环境,即基于前两部分的分析,有的同学最终定位的职业竟然是职业世界分析中不曾提及的。
整份规划书都是一脉相承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呼应的,实际发展中也是彼此对照的。
因此,SWOT分析是对上述两个部分内容信息的重新梳理,而非另立门户;
(2)定位、发展路径等要符合逻辑和现实。
4)计划实施部分
(1)行动计划选择要以职业生涯目标为准绳。
职业生涯发展行动计划是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服务的,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为了貌似的严谨有序。
在制定行动计划时,必须根据职业生涯目标以及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使自己的每一步行动都朝向目标。
如可参考个人能力与目标职业的任职要求间的差距制定;
(2)对于大一的同学来说,大学里可以担任的角色有很多,需要完成的任务也有很多,诸如职业世界的探索,某些决策的制定等本身就是需要大学期间完成的部分,因此,该部分不该只是列出个人学习计划;
(3)行动策略与行动计划要清晰、明了、准确,且有利于执行。
必须注意繁简合理、详略得当,千万不要变成工作日志,或者时间表;
(4)近期计划要详尽,中期计划要清晰并具有灵活性,长期计划要具有方向性。
5)评估调整部分
(1)备选方案应该是积极的,也要充分根据个人与环境的评估进行分析确定,备选路径设计与主路径要有关联性。
备选方案的制订也应该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自内而外”的规划过程。
比如在前面自我分析部分,得到许多推荐的职业,从中选择出自己的最佳方向,在制订自己的备选方案时,就选出其中的第二或第三方向。
(2)一般情况下评估应围绕以下三个任务进行:
检查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检查计划、措施的制订是否科学,检查实际的执行情况是否顺利。
总体而言,极具个性化而不是泛泛而谈的规划书是一份好的规划书!
各个部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规划书是会让人觉得经过深思熟虑的规划书!
有现实可达成的操作性计划、行动步骤的规划书是一份让人信服的规划书!
2.非理性信念
活动:
生涯信念对对碰
将非理性信念打印出来,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你认为这些想法都有哪些地方是不合理的?
有哪些是在很多大学生群体身上存在的?
如果让你来改,会怎么改?
指导语:
这节课最开始,我们已经总结过,到目前为止,我们均涉及的是认知层面的部分,但是每个人都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体,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中,都会有情感、情绪的部分,甚至这些情感情绪直接会影响到我们的选择和行动。
按照心理学理论,情绪都是由内心的想法决定的,即我们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信念,在生涯发展的领域中,叫“生涯信念”。
现在发给大家的小纸条上所列的,都是前人总结出的一些可能会阻碍我们的生涯信念,前人们给他们取了个名字,叫“非理性信念”!
请大家对照自己,看看或许我们正在受着哪些信念的影响?
这些想法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对此,我们可以做怎样的修改?
(发放“非理性信念”的纸条,小组讨论)
没有一个学习或工作领域是我感兴趣的。
几乎所有的职业信息都倾向于让工作“看起来很不错”。
我对究竟该选择哪个学习和职业领域感到如此灰心,以至于我无法开始这个过程。
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我永远都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以便做出良好的选择和决策。
世界是未知的,个人所能知道的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做出一个好的选择和决策是不可能的。
我想不出有什么学习或工作领域会适合我。
爸爸妈妈(或者其他重要他人)的想法和我的想法太不一样了,这直接干扰了我无法做出决定。
我知道我想做什么,也知道我该去做什么,但是我就是无法制定计划去执行。
当我必须做决策时,我会变得很焦虑,以至于我会几乎无法思考问题。
我必须找到一份能够满足我所有条件的“好工作”。
我必须比别人都更出色!
理工科向来就是男生比较擅长的,我肯定学不好。
真希望有一个既了解我又阅历丰富的长者告诉我,我适合做什么,我最好做哪个选择。
现在的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所以没有动力和激情去做任何事情!
(请学生现场发言,指出哪些信念常在大学生身上出现?
如果某位同学有这样的信念,该如何帮忙修正?
)
修正举例:
旧的:
没有一个学习或工作领域是我感兴趣的。
新的:
我可能还不能完全确定我所喜欢和不喜欢的,我需要更多的经验来让我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我可以通过各种全职或兼职工作、志愿工作或业余活动来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
旧的:
几乎所有的职业信息都倾向于让工作“看起来很不错”。
新的:
一个职业信息的确会人为地使这一职业“看起来不错”,然而如果说大部分信息都是如此未免有夸大之嫌。
专业人士如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老师、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或者实习,能帮我确定各种信息的真假。
重要的是,要评估每条信息的来源和目的,确定它对我的生涯决策是否有用。
旧的:
我对选择学习领域和职业领域感到如此不确定,以至于我无法开始这个过程。
新的:
承认我对于决策制定感到不确定,这点对我很重要。
但是,从长远来说,对此什么也不做不是个好主意。
我也许需要为这种沮丧的情绪寻求帮助,或是采取些具体的小步骤来获取所需的信息,以启动决策过程。
这些步骤可能包括与各行各业的人交谈、阅读职业信息,或是寻求生涯辅导来帮助自己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旧的:
我永远不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以便作出良好的生涯决策。
新的:
我在进行生涯决策时,了解我的兴趣、技能、价值观、性格对我而言非常重要。
“在做出好的生涯决策之前我必须完全了解自己”,这种想法可能会令我感到泄气,甚至令我更不可能认真思考各种选择。
然而,经历这一生涯选择的过程将真正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
有很多资源,包括印刷资料、专业人员、测评工具,能帮助我获得关于自己足够多的信息,至少知道生涯决策过程中下一步该怎样走。
更何况,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做到完全充分地了解自己,我们也会变化,即使充分地了解了自己,也不一定会有完全适合自己的机会存在。
所以不必那么追求“充分”。
旧的:
我想不出有什么学习领域或职业领域会更适合我。
新的:
此刻,我感到很沮丧,这可能会让我放弃探索和发现一切适合的选择。
相反,假如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到适宜的选择,那我也就会放开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了。
旧的:
生活中重要他人的观点会影响我对于学习领域或职业生涯的选择。
新的:
我生活中重要他人的观点的确能够使我对学习领域和职业的选择复杂化。
我从重要他人那里获得的信息有些可能有用,但他们的其他看法则使我更加困惑和不确定。
然而,无论我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样的建议,最终我才是那个要为自己的生涯选择负责且有能力作出选择的人。
旧的:
当我必须决策时,我会变得很焦虑,以至于我几乎无法思考问题。
新的:
许多人在制定重大决策时都很焦虑。
焦虑的确使清晰地思考变得更难,然而,放弃决策或依赖他人做决策对我来说都不是好主意。
有专业人士或有经验的人来帮我,我就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学会如何进行生涯决策。
启发点1:
有些信念,乍一看很消极,觉得肯定不会在自己头脑里存在,但仔细分析,或许我们正受着它的影响呢!
比如“没有一个学习或工作领域是我感兴趣的”,“现在的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所以没有动力和激情去做任何事情!
”,乍一看,这样的信念都是绝对化的,但仔细想想,这可就是平时时常会让我们消极怠工的源头,时常会让我们陷入一种弥散性的、无目标导向的消极状态中。
启发点2:
CIP模型中,顶部是元认知模块,这些元认知主宰着我们如何思考生涯问题、如何制定决策以及如何实施行动。
这些想法常以这三种方式出现。
自我对话:
这种认知经常以对自己做的积极或消极评价出现。
如“我是一个优秀的决策者”或者“我能做出好决策”,这样的积极对话会对决策制定过程产生两点好的作用:
第一,能让我们产生积极的期待;第二,能强化积极的行为,比如在一个决策行为之后,对自己说“干得不错”!
如果我们脑袋里时常充斥着一些消极的自我对话,诸如“我总是会把事情搞砸”、“没有人欣赏我”、“我是一个不起眼的、没有价值的人”、“我没有能力把……做好”,会是怎样的呢?
自我觉察:
一个有效的生涯问题解决者,通常在加工信息、完成相关活动时,能觉察到自己的感受、他人的需要,做出于己、于他人、于组织等大局都有利的选择,能够平衡多方利益。
如一个时常得意忘形的同学在面试现场觉察到自己似乎又有点飘飘然了,又如一个拿到好几份offer的同学在急着要做决定的过程中,猛然间意识到自己对××竟是那么的重视,这竟然是以前不曾意识到的;又如在团队决策中,侃侃而谈的领导者意识到似乎自己说的太多,在干扰其他成员的决策,甚至给团队造成压力了。
当个体能够有这样的觉察时,便也能采取相应的行动以改正。
自我监控:
需要了解何时继续、何时停下。
在有诸如“我知道我想做什么,也知道我该去做什么,但是我就是无法制定计划去执行”的想法的同学身上,尤其需要发挥自我监控的功能。
启发点3:
每个人的生涯发展中,都是需要有妥协的。
同时有几份offer又必须做决定的情况下,将个人意愿最大化需要妥协;在一切未知、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让自己全情投入,也是一种妥协;去做不情愿做但是又必须去做的事情,是一种妥协;给自己松绑,不要求处处做到第一、做到优秀,也是妥协!
妥协是必须的,知道自己必须坚守的阵地也是必须的!
3、生涯偶然
讲授最后一部分内容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项伟大的、有趣的实验,由美国密执安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卡尔·韦克所做。
他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各自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然后观察蜜蜂和苍蝇的反应。
大家猜猜蜜蜂和苍蝇都会怎么做?
结果是,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在瓶内到处乱飞,却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蜜蜂是喜欢光亮的一种动物,以他们的聪明才智,一定会认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所以他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
而苍蝇则似乎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他们四处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并由此获得了自由和新生!
对的,在课程的最后,就是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每个人的生涯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有的那些偶然事件,那些似乎不小心碰到的幸运。
讨论分享会:
回想那件偶然
回想你成长历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偶然事件(可以先从有积极影响的事件开始)。
(1)回想一下,在这件偶发事件发生之前,你在做什么?
关注什么?
(2)在这件事件发生前、中、后,你都采取了哪些行动?
(3)这件事情能反应出你有什么特质?
(4)是否有保持和发扬你的这项特质?
如何保持和发扬?
分析过后,我们就会发现,偶然事件时有发生,但是它出现的当下并没有标识性,很多时候只是一种不确定的趋势。
而不管它本身是消极事件还是积极事件,都可以被不同的人转化成为幸运事件或者倒霉事件,真正能够把偶然事件变成幸运事件的人,必然具备如下特点:
1))好奇:
探索新的学习机会,追随偶然事件带来的选择。
对周围的人、事、物均保持一颗好奇、开放的心态。
不要以“这个我不会”、“这个我还没有学过”来拒绝任何一次可以学习新技能的机会,或许可以改变想法:
“虽然我目前还不会,但是我知道可以从哪里获得学习的资料和资源,并尽快学会”;或者“虽然我不会,但是我认识的人中有人会,我可以找到他帮忙解决/尽快教会我”。
同样,不要以“我不认识他”、“我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来轻易拒绝任何一次可以获取信息、认识人的机会……如同当今台湾的文案天后李欣频在其《恋物百科全书》中写道:
“我体内有一座博物馆的需要,所以在旅行时,常常以shopping捋掠所有一见钟情的对象,以扩充自己的恋物版图”。
案例:
某天,一位同学在大学校园的广告栏里看到一张小小的广告,上面什么也没写,只写着“www.”,然后是个很怪的数学符号。
他觉得好玩,就把这个网址记在了脑子里。
回家上网顺便去看了看。
里面没有什么内容,只有一道未解的数学题。
他觉得很有意思,决定把这道题解出来。
解这题并不容易,花了他半小时,等到他解出题以后,面前突然弹出了一个表格,请他填写。
GOOGLE的门就这样向他打开了。
像《黑天鹅》一书揭示的:
受思想的束缚之害,我们总是习惯于重视已知的事物,而忘记了去想想为什么有那么多其他的事物我们还不了解。
该书的作者一直致力于研究人性的弱点之一——我们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而事实上我们真正知道的东西很少。
在许多大事件陆续发生并改变着我们的世界的时候,我们却还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堆中,禁锢着自己的思想。
因此,我们总是习惯于将事物作简单的归类处理,一味将可能性比较小的概率事件归结为不可能那一类。
然而,作者毫不留情地指出:
历史不是徐徐行进的,而是活蹦乱跳式的。
从以往的事件中归纳总结妄图加以解释的做法,不过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安慰感罢了,谈不上任何实用性。
明确地说,我们希望“天上掉馅饼”到自己头上的同时,一定需要自己的头上的开放的,这样“馅饼”真的掉下来的时候,才可以掉在我们的头上!
2)坚持:
在挫折中学习
前加拿大国家职业服务中心经理斯图亚特·康吉说过:
我怀疑我们关于职业目标的信念是否错误,我们应该更关注“让自己目前工作的各方面都尽可能地做好”,而非总是尝试确认唯一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要知道,即使是原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一旦将其确定为目标去追求的时候,都会遇到麻烦和挫折,都会有不顺利,甚至停滞不前。
坚持就会显得非常重要。
就像马云曾说: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
3)灵活:
应对不同环境时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在我校的一次春季大型招聘会上,一位同学如此感慨:
“很多同学是不是都错了?
那些曾经考上心仪研究生的同学一直告诫我们,一定要专心考研,不要分精力出来找工作,于是很多同学都信了。
可是不是每个人在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之后都可以成功的,于是在考研落选之后,很多同学就慌了,再加上没有任何求职经历和经验,最终可能就在一片慌乱中匆匆给自己找个去处……如果考研期间分点精力出来关照一下找工作,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如同这位同学所说,貌似很多坚定考研的同学无形中把“工作机会”的门暂且牢牢地堵上,殊不知其实我们是可以同时关照两者的,需要做的只是:
给自己分配好时间和精力,管好自己的情绪状态,让自己可以在“坚定考研”和“偶尔奔波”(自己把握好度)间可以灵活自由地“换挡”。
对闯入我们的“原定计划”的人、事、物,不妨保持开放,经常以“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教案 第八 生涯规划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