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流程.docx
- 文档编号:4129144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36.69KB
导学案的流程.docx
《导学案的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的流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学案的流程
ThismodelpaperwasrevisedbyLINDAonDecember15,2012.
导学案的流程
导学案的流程
一、271导学案的制作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减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
半年多来,玉门教育局加大课改力度,全面实施高效课堂。
通过不断学习、借鉴、实践、创新、改进,制定出了我校实施高效课堂的271导学案的编写规章制度,为提高课堂效益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271导学案编写意图
1、271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素质教育下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
2、271导学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案。
3、271导学案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
4、271导学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情,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5、271导学案是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
三、导学案的设计理念
1、以“271高效课堂”理念为指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体现以能力立意为核心。
2、以设疑激趣为先导,揭示规律为重点,精点精练为策略,主动参与为途径,创新思维为方向。
3、以贯彻新课程标准为理念,以整体高效为目标。
4、注重教学细节的挖掘,关注师生关系的构建。
四、271导学案编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实际,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独自体验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感悟学习,成长生命。
切记:
深刻的教育来自深刻的体验!
2.启发性原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导学案应当是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领悟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因此,导学案编写,一定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要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成功喜悦,进而提高探究能力。
主要体现一个“导”字!
3.灵活性原则。
学生的认知差异,学习内容差异和学科特点差异,决定着导学案编写形式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
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积极性,灵活激趣是导学案重要品质。
4.梯度化原则。
导学案问题设置要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成功喜悦,进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5.分层设置原则。
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梯度的题目。
题目设置分A、B、C三个层次。
在保证A、B层学习高效的同时,也满足C层学习需求。
确保不同层次同学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程度提高。
6.能力立意原则。
导学案是高效学习的线路图,而线路图通向的目的地是能力提高。
要针对培养能力的要求来设计问题的提出,情景的预设和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思考这样的情景,探究这些问题,他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7.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在熟知的情景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8.创新性原则。
编写导学案,强调内容创新、方法创新、问题创新、过程创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同时,面对学生不断发展,教材不断调整及社会形势的变化,导学案编制也应随之不断创新和完善。
五、271导学案版块内容及功能
271导学案主要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大部分,每单元都有复习学案和单元检测。
预习案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预习自学,为课堂探究学习做准备;探究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强调学法指导,重在“导”字,解决“会学”的问题;训练案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的载体,立足实际目标,解决“学会”的问题;
(一)预习案
1.预习案基本版块:
(1)学习目标
(2)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3)教材助读
(4)预习自测
(5)信息链接
A、学习目标:
目标是引领,目标是方向。
准确而清晰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本节课的重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符合学生实际。
B、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在学习目标之后附上导学案简明扼要的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明确预习中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C、教材助读:
①.教材助读,即指导学生通读教材,把需要通过预习达到的目的在教材中得到落实,让学生把教材内容读细、读透,并牢记基础知识。
通过助读,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本节知识的预习,既对学生的预习起到目标引导作用,又对学生的预习起到过程指导作用。
②.在编写时按照教材中知识条目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设计。
设计时,既要引导学生注意细节知识,又要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知识的层次,还要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知识。
③.助读形式灵活多样,避免千篇一律,以防引起学生预习中的厌烦或疲劳。
填空(不易太多)、问题导学、表格、排序列等方式皆可,也可提示学生去查阅相关材料等。
④.助读设计要明确、具体,偏重基础,难度适中,要让大部分学生在此引导下,顺利完成本课的预习。
⑤.设计方式上要注意针对性、层次性和启发性、思考性,既不能完全套用教材,循着教材记“流水帐”;又不能难度太大,让学生难以着手预习。
D、预习自测:
①.预习自测,即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
自测题目必须体现基础性,不要追求“多、难、深”,要讲究基础性、针对性、实效性。
既避免直问直答,失去思考价值,又不能难度太大,让学生难以着手,要与课内探究案中的题目区别开来。
②.检验助读中提到的相关知识的预习效果,它既有导向性,又有反馈性,还有一定的目标激励功能。
③.可以借用教材中的思考题、探究题加以变通后放在此处。
④.题目要少而精,而且要灵活多样,判断、选择、问答等方式都可以采用。
问题提出要以人为本,有鼓动性和激励性且易于学生接受,如:
请分析…、请判断、你能…、你知道…、说一说、想一想、试一试等。
E、信息链接:
①.介绍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学科知识和前沿知识,作为学生的伴学材料,如重难点阐释、知识拓展、热点时政、背景介绍、学科前沿等。
旨在拓宽学习视野,增加知识积累,提高学科素养,增强学生学习的广度、宽度、深度、厚度等。
②.向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适当倾斜。
③.内容简短,清晰明了,具有知识快餐性质,尽量选取趣味性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
2、预习案的功能
课前预习案是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案。
通过课前预习案引导学生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预习课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做好准备。
因此,课前预习案是确保“271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二)探究案
1.探究案基本版块:
(1)学始于疑
(2)质疑探究(3)拓展提升
(4)我的知识网络图(5)当堂检测(6)我的收获
A、学始于疑:
①.通过对教材的预习,学生的疑惑往往局限在肤浅的层面。
于此,需要老师深入把握教材,从学生的角度并围绕学习目标凝练出2—4个学生自身可能存在的疑惑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学生预习后提出的疑问,也可能是学生根本想不到的疑点,也可以是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学生提出的思考点。
②.老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这一栏目。
这些疑问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回答,但在后面的“质疑探究”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得到解决。
B、质疑探究:
①.贯彻“三探究”和“三不探究”原则。
“三探究”是指:
探究重点,探究难点,探究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三不探究”是指:
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学会的不探究,深入学习也不会的不探究。
(这对应着老师的“三讲”和“三不讲”)。
②.探究点要重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关注生活热点问题的过程中灵活理解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能力。
③.探究点要以小问题的形式由浅入深,层层展开。
通过层层设问和讨论,不断激发思维火花,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
④.探究点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并直指学生认识或思维的误区和盲区。
C、拓展提升:
该环节是针对本堂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提升,需要老师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设置题目或补充内容达到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该部分要源于本课内容,但又高于本课内容。
D:
我的知识网络图:
①.教师须提供知识网络图框架,可以是框图、分支图、知识树、思维导图等形式,留空让学生自己进行填写。
②.此板块主要培养学生组织、建构、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够比较清晰、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把握知识的总体特征及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供教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一节课的知识体系。
③.应注重知识网络图中所表现出来的横向、纵向层级关系。
E、当堂检测:
①.所有题目要针对学习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及各探究点命制。
②.根据学科特点和内容情况,设置5分钟左右的题量,
F、我的收获:
学生反思本节目标达成及意外收获,总结学习心得。
老师在编写时需要留出该板块位置。
2、探究案的功能
首先探究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合作、探究、总结,进行高效学习;其次是帮助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高效学习。
第三,课内探究案是271导学案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解决及能力的锻炼与提高的载体与主阵地。
(三)训练案
训练案针对本单元或本章学习内容进行训练和拓展,包括基础知识训练、综合拓展训练、能力提升训练,以锻炼学生思维,提升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设计原则体现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题目;部分题目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在题目背景选取和设问方式上尽可能体现趣味性。
六、271导学案三大部分的相互关系
导学案是一个整体,预习案是基础,是前提,是课堂得以顺利开展并有高效的保证。
2.课内探究案是271导学案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解决及能力的锻炼与提高的载体与主阵地。
3.训练案是预习案和探究案延伸,是对预习案和探究案中重要知识点巩固和检测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七、复习案与与单元检测
1、复习案:
引导学生对一个单元或一章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探究、归纳和梳理,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2、单元检测:
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灵活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八、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制要求
导学案的编制做到四个符合:
要符合新课标要求,符合具体教学模块要求,符合“三维目标”要求,符合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
(二)导学案编制的基本程序为:
提前分工初稿研讨二次研讨定稿审批课后优化
1.提前分工:
教研组长提前召开导学案编制小组会议。
就一周内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并确定导学案编制人。
编制人根据集体研究的结果,提前开始编制导学案。
2.初稿研讨:
编制人将初稿打印出来,第二周集体教研活动前发给教研组长和教研组的各位老师,每位老师在集体教研活动前都要用红笔演练一遍。
集体备课时,导学案的编制人要先说明自己编制的思路,对导学案内容,使用中的处理方式、应注意的问题、可能的生成性问题进行说明。
然后每位教师都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大家共同讨论,定出最终意见,导学案编制人负责记录。
学案编制人根据包科领导和老师的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初稿。
3.二次研讨:
学案编制人把修改完善后的导学案打印出来发给教研组长和各位老师。
备课组老师再对导学案进一步讨论完善,形成定稿。
4.定稿审批:
编制人将定稿后的导学案,先交教研组长审批,教研组长要从导学案的内容到形式认真把关,确定没问题后签字交付印刷。
5.课后优化:
上完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前及课堂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记录,课后再进一步对导学案修正完善。
九、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预习案:
课前提前1-2天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有充足时间预习、思考、讨论。
用双色笔勾画出重点、难点,理解内容,并记录自己疑惑点。
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可将预习案收回,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掌握真实学情。
为保证预习效果,任课教师进行书面评价。
2.探究案:
上课时发给学生,根据探究案的基本环节的设置顺序,依次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如下学习环节:
(1)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2)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3)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4)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A、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结合探究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探究题目的见解,并明确自己的疑问。
B、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针对预习自学和自主探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展示内容,小组内展开高效的交流讨论。
C、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展示点评的内容可以分为:
“四点”和“四类”,“四点”是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四类”是规律、方法、小窍门、跟踪练习。
D、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至关重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
3.训练案:
课堂学习结束时,下发训练学案。
学生课后完成并上交,由教师进行批阅。
也可由学生相互批阅后再上交。
教师进行二次批阅后,总结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
必须注意的是,在教师使用导学案过程中,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①老师通过批阅训练学案了解学情,明确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知识盲点,及时纠正备课设计存在的问题;②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拓展,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学案 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