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docx
- 文档编号:4110177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3.52KB
用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docx
《用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
用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一个重大判断,即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并正式定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战略,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可见,“高质量发展”将代替“高速增长”成为今后中国经济新的与根本性的发展目标。
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深入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解决思路。
一、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背景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判断,符合我国发展的客观趋势。
一方面,需求侧发生历史性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有了跨时代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而且提前总体上实现小康,并且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
在这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站在新历史起点上,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另一方面,供给侧发生历史性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矛盾得到明显改变。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2017年经济总量已破80万亿元,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产业体系上,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过去几年,中国涌现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括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射电望远镜、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等。
供给方面已达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
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均发生变化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了,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发生重大变化,在继续保持生产力一定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发生根本性变化
经济发展阶段发生转变是中央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判断。
理解这个命题需要厘清其中蕴含的两层含义:
一是高速增长阶段的渐行渐远;二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渐行渐近。
概括地讲,前者是因为两个“难以为继”,后者是因为“四大转变”。
1、两个“难以为继”:
高速增长阶段渐行渐远
(1)第一个“难以为继”:
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传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的高速增长拉动,其中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都面临发展的拐点。
目前中国已经是制造业规模的全球领先者,近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制造业产品出口形成冲击,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也使进一步加大投资的空间更加逼仄;房地产的投资随着人均占有住房数量的迅猛提升而逐渐放缓。
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渐突出,三废(废水、废物和废弃)问题严重,土壤、水和空气的承载能力逼近极限。
(2)第二个“难以为继”:
维持高速增长率难以为继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高增长率下降是必然趋势,因为一方面中国经济规模日趋庞大,同样增长率创造的经济规模已经今非昔比,可以容纳的就业水平没有下降甚至更高,超过每年1000万人;另一方面增长率下台阶符合大多数高收入经济体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中的经济增长规律。
2017年,中国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逼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2、四大转变: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渐行渐近
(1)产业结构上,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
如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将逐步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将日益明显。
我们将逐步从“微笑曲线”的底端向两端升级。
(2)产品结构上,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
如产品质量上,国产工业产品将加快摆脱“山寨货”的标签,成为高端大气精细的“大国工匠”之作。
(3)经济效益上,由高成本、低效益向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向转变。
过去几年,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17年,我国创新指数名列全球第22位,比2012年提高12位,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首位,大幅领先其他金砖国家。
创新成为我国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且在某些领域开始从模仿性、跟随型技术创新走向原发性技术。
创新的不断突破,使得我国将加快改变要素投入型的增长,更多地走向效率型增长,经济效益将有明显改善。
(4)生态环境上,由高排放、高污染向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的日子将越来越多。
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之后突破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瓶颈,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需深刻领悟其“九大发展”的深刻内涵。
1、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造福于人民无疑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但有直接造福与间接造福的区别。
直接造福好理解,间接造福则是通过整个经济环境的改善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效果在一段时间后才能实现,有可能时间很长,甚至可能最终偏离目标而不能实现。
过去“高速增长”阶段间接造福比重过高。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提高经济发展直接造福于人民的比重,相应地减少间接造福的比重。
即更直接进而更迅速地造福于人民,包括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质的环境与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应该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内涵。
2、更为平衡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平衡是多方面的,既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城乡之间的生活差距,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竞争性差距,也体现为经济、产业与产品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匹配。
这些都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也是过去“高速增长”的副产品。
减小这些不平衡已是当务之急,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义所在。
3、更低风险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与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都特别强调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性。
过去的“高速增长”在促使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的同时,也为经济与社会积累了很多风险,包括房地产市场风险、债务风险、资本市场风险以及社会稳定性风险等,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
防止这些风险发展成为经济、金融或社会危机,是保证今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4、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
2012年以来,我国适龄劳动人口连续出现总量和比重双下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物质资源大量投入也遇到“天花板”。
同时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既提供了机遇也形成了威胁。
没有深刻的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都难以实现。
推进动力变革,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从劳动力数量红利向质量优势转换。
5、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不断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和微观主体的经济效益,并表现为企业利润、职工收入、国家税收的持续增加和劳动就业不断扩大。
但在高速增长阶段,伴随着粗放型增长模式的是投入产出的较低效率,突出表现是资金利用效率下降,国内生产总值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导致杠杆率大幅提高,低效甚至无效投资和产出的比重上升,金融风险随之不断积累。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一场深刻的效率变革。
一是着力解决实体经济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这三大失衡,坚定不移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调整存量、减少低质无效供给,做优增量、扩大优质高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整体效率。
二是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三是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通过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提高整体经济的结构效率。
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产业结构随着技术革命不断优化和升级的历史,从而不断促进新产品、新行业、新产业发展,带来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适应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引领我国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阶梯上持续向中高端攀升。
6、商品和服务质量普遍持续提高的发展
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而且表现为质量的提高。
适应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应当不断提供更新、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既不断开辟新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方式,改善、丰富人民生活,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升级,反过来催生新的需求。
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促进,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各行各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增加用于提高质量的科研和生产投入,加强企业、行业的质量管理,在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中国制造和服务成为高质量的标志,显著增强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
7、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
由于我国工业化是时间压缩型的(西方国家用了二百多年,我国只用了几十年),因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同时,绿色低碳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也使我们现在有条件加快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要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发展绿色金融,促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倡导绿色出行等绿色消费方式,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努力使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8、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
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导致生产要素配置扭曲的体制机制弊端密切相关,必须靠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完善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有效激励,才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对外开放也是改革,开放倒逼改革、促进改革,高水平的开放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9、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在共享发展成果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正确道路上,先后使7亿人摆脱贫困,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迈进。
但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实现全体人民更加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充分调动绝大多数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的必要条件。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坚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府再分配调节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在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突破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瓶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是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要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得到全面提升,这就要求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
2、是提升我国整体竞争力、跨入世界强国之列的紧迫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总体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位,整体竞争力稳步提升。
但突出特点是“大而不强”,在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
如果说在工业化初期、中期我国是以规模扩张为主来赶超发达国家的话,那么,在步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规模很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3、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迫切需要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社会矛盾增多,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拉美一些国家最为典型,像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国,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国家虽然人均GDP在提高,但整个社会仍然处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着力破解“有增长但无发展”的悖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转换增长动力,进而促进社会矛盾增多、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的解决。
四、高质量发展的特点
1、综合性
高质量发展具有综合性、复杂性。
从影响因素看,高质量发展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
比如经济方面,包括了经济增长动力、产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等;社会方面,包括了就业、失业、居民消费行为、需求趋势等多个方面。
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要求:
一是搞好顶层设计。
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强化研究、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有序推进。
二是建立健全落实机制。
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实有效机制,形成包括政策制定、任务分解、协调推动、科学评估、反馈完善、整改提升在内的长效机制,确保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三是建立考核体系。
着力开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的研究设计。
2、特色性
高质量发展具有突出的特色性,要求每个区域根据自己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分工协作、整体优化的推动系统。
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性,是指不同区域在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有着不同的定位,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这是因为:
其一,中央提出推进高质量发展,是从宏观上来考虑的,制定的目标、思路、任务、措施等是国家层面的,更侧重指导性。
这就需要全国各区域分工协作,在国家框架下承担相应责任。
其二,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每个区域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
因为,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增长动力、人文环境等差异较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路径、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也会有所差异,这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要充分考虑的。
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性要求我们,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区域实际,在高质量发展中用足用好自身优势、补齐短板,形成有本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动态性
高质量发展具有动态性,要求我们要有国际视野,准确分析现实变化与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及时跟进并有效应对。
高质量发展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主题。
仅从技术场景来看,如果说以蒸汽机和电气化为代表的工业1.0和工业2.0阶段,更多运用的是力学原理,解放的是体力、解决的是产能,那么以信息化为代表的工业3.0阶段运用的则是数字手段,主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
而在工业4.0阶段,互联网成为颠覆式创新的技术,已经形成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打破了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模式,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还是一场社会革命。
所以,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应的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重点也会发生重大变化。
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性要求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要对技术场景、体制机制、突出矛盾、国际趋势等进行综合研究预判,及时调整相应的思路、任务与政策,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要看到,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跨越关口的关键期,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矛盾、障碍、问题很多,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大局,把握规律,系统设计、统筹推进。
4、创新性
高质量发展具有创新性,创新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重要标志,要以更大的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增长动力由资源、投资等要素向知识、创新、人力资本等高级要素转换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发展质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新可以完全替代或部分替代资源、改变组合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创新可以放大生产力各要素作用,大大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和效率;通过创新可以建立起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等为核心内容的新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可以在解决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突出矛盾的同时,实现产业升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创新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性。
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增强以创新破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聚集创新型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使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5、普惠性
高质量发展具有普惠性,发展成效最终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是复杂的,需要付出持久艰辛的努力。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更优,能够更好适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人们能够享受高品质生活;意味着企业通过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能够更好地实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从商品到货币的一次惊险的跳跃,能够获得丰厚、持续的回报;意味着用较少的投入可以得到较多的产出,对环境负面的影响越来越少;意味着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高质量发展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高质量发展的普惠性要求我们,既要全面谋划、统筹推进,也要对目标、指标、政策、标准等进行细化、具体化,将高质量发展贯穿于各项工作中,落实在一项项举措上。
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部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项任务接着一项任务抓,扎扎实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五、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8项重点工作: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五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六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七是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八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坚持变革创新思路,牢记新发展理念
必须坚持三大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思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也是破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路。
(1)质量变革是主体
中国近40年的发展,速度快、规模大。
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经济发展质量不是很高。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一些技术上、质量上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制造业环节。
中央提倡并鼓励“大国工匠”,推进“中国制造2025”,重要目的之一是推进质量变革,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升级。
(2)效率变革是主线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低效率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例如,经济泡沫、金融风险等问题,归根结底是效率不高的问题。
我国央行投入的总体流动性并不算太高,但流动性配置的效率偏低,脱实向虚倾向明显,大量民营中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资源,降低了流动性的配置效率。
因此,效率变革将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任务。
(3)动力变革是条件
以劳动力供求关系为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连续5年下降,劳动力成本已经进入上升通道。
劳动力成本上升意味着我国内需市场的不断扩大,成为支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
下一步,在动力变革上,要把劳动力成本优势尽快转为人力资本优势。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1)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过去几年来,我国在制造业取得了明显进展,一些领域的技术水平达到全球前列。
但整体上还面临大而不强的挑战。
比如,在价值链方面,我国制造业整体产出效率存在一定差距。
当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为21%左右,而发达国家约为35%至40%;我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只有3000多美元,居全球第54位,仅为发达国家水平的1/3。
因此,要按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2)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依托我国巨大的市场空间,传统产业还有发展的潜力,关键在于优化升级。
第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
比如,我国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着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水平;第二,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第三,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使我国的基础设施能够有效满足人民的需要。
(3)坚持“三去一降一补”
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在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同时,更加注重以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加快形成供求总量、结构的动态平衡。
(4)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在于尽快对企业家关注的重大问题出台具体司法解释,由此稳定企业家预期,激发其巨大的投资潜力。
(5)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在于人的因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技能劳动者数量只占全国就业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发展 理念 推进 质量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