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学案151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410949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17MB
新教材学案151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含答案.docx
《新教材学案151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学案151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学案151碳排放与环境安全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含答案
第十五单元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
素养导读体系构建
课程标准
知识构建
1.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3.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4.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核心素养
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的关系,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并能够理解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综合思维)
2.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并结合实例了解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进而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综合思维)
3.运用实例和资料,认识我国应对跨国污染问题的国家战略和措施,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
4.结合实例,认识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方式,说明跨境污染引发的国家间的争端及其对环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威胁。
(区域认知)
必备知识自主诊断
一、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1.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1)碳循环
①概念:
碳元素不断地在 、水圈、岩石圈以及 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②过程:
(2)温室效应
①概念:
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 ,并通过 将热量返还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②作用:
维持地球表面的 。
③变化:
人类活动引起的 含量的变化会影响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等发生相应的变化。
2.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碳排放原因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增长消耗了大量的 、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②植被破坏: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对 、草原等的大规模破坏,导致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 减少。
③地表水域减少:
二氧化碳的 、溶解条件受到干扰。
(2)影响
破坏了自然界中原有的碳循环和 ,增强了大气的 ,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 。
3.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因:
各国历史责任和 不同。
不同国家
原 因
发达国家
①历史上,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的 产生的;
②目前,发达国家仍是世界上 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③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
发展中国家
①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碳排放总量 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
②不能为了发展而 环境,也不能因为减排而 贫困、制约发展
(2)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
①碳交易:
二氧化碳 确定为一种商品,并在国家或地区间建立起二氧化碳 的“交易机制”。
②碳减排额:
《京都议定书》对已经签署协议的发达国家的 有定量的强制要求。
③发达国家完成碳减排指标:
a.通过 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
b.通过 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碳减排指标。
(3)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
①中国的承诺
2015年,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
②中国的合作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进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态保护、 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③中国的行动
我国积极推进 ,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④中国的成就
我国 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1)概念:
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 系统、珍稀濒危 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 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结构
2.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保护 。
(2)贮备 。
(3)保护生物多样性。
(4)提供 。
关键能力整合突破
考向一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规律·深化整合
1.碳排放
(1)碳循环的过程
(2)碳排放增多的原因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与生态系统
(2)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的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
(4)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健康
3.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
(1)产生根源:
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治理,而治理温室气体则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差异;既然日常的商品交换可看作是一种权利(产权)交换,那么二氧化碳排放权也可进行交换;由此,借助碳权交易便成为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污染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
这样,碳交易把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减少碳排放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个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科学、技术、经济综合问题。
(2)基本原理:
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碳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1】(2018天津卷,5~6)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1)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素养解读】本组题以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为切入点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通过科学家的实地考察落实地理实践力,通过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体现对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并渗透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
【思路导引】
[尝试解答]
(1)
(2)
题组·训练突破
角度1 碳循环
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据图完成第1~2题。
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2.此图可以说明( )
A.绿色植物的平衡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
角度2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019全国Ⅲ卷,6~8)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第3~5题。
3.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
4.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
5.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
角度3 减少碳排放的措施
6.下图是山西省2005—2010年农业碳排放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山西省农业碳排放的特点。
(2)指出山西省减少农业碳排放的应对措施。
考向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规律·深化整合
1.自然保护区概况
项 目
内 容
保护对象
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保护
措施
未经改造或
轻微改造的
生态系统
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
已遭受破坏
的生态系统
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划分
核心区
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
缓冲区
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实验区
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
2.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意 义
内 容
保护自
然本底
把地球上颇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留下来,可为今后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指出一条应遵循的途径,促使人类能够按照需要寻求科学的发展方向
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了评价的标准,还可以预测人类活动可能引起的后果
贮备物种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更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最佳庇护所
保护生物
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可以为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自然群落提供有效保护,保障它们正常生存、繁衍和进化,并能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提供生
态服务
自然保护区内的多种生态系统可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具有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以保障人类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可以通过河流或大气等传递到保护区外的其他区域,对周围地区或更广区域的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
其他方面
自然保护区也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2】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市和同江市,总面积约20万公顷,其中核心区约6.6万公顷,保护区于1994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 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材料三 三江平原东方白鹳数量变化图。
(1)三江平原位于A、B、C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A、B、C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
(3)材料三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造成了什么问题?
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素养解读】本题以三江平原为载体,考查区域定位、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影响,三条江的确定需要调用区域定位知识,湿地的成因则需要结合气候、地形、水文等因素综合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相联系,湿地减少的影响则主要从对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的影响综合分析。
由以上可见,本题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考查,同时有助于树立人地协调观。
【思路导引】
“三江”指的是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合处形成了辽阔的三江平原。
湿地的成因需要结合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因素综合分析。
人口增加,对粮食等的需求增加,导致大量开垦土地资源,从而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
三江平原湿地萎缩,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除此之外,湿地减少还会导致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退化,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尝试解答]
题组·训练突破
角度1 生态退化产生的影响
(2020山东济宁5月高考模拟)河狸主要栖息于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河流沿岸,具有改造栖息环境的能力。
河狸用树枝、泥巴等材料筑坝蓄水,在水塘中部筑巢,达到储存食物和防御天敌的目的。
上图为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学案151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含答案 新教材 151 排放 环境 安全 自然保护区 生态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