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docx
- 文档编号:4109213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4.86KB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docx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
1、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①终身化②全民化③民主化④多元化⑤技术的现代化⑥全球化⑦信息化⑧科学性
2、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①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②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实践
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③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
④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
⑤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4、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⑤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
⑥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⑦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5、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6、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⑤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7、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8、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数量和教育质量
③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④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9、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10、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教育能够传承文化
②教育能够改造文化
③教育能够传播、交流、融合文化
④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1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多种因素
1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
①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及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具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3、素质教育的内涵。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4、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①改变教育观念
②转变学生观
③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④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⑤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④高等教育大众化
⑤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⑥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⑦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6、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①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②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③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④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17、教师的职业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四个“对”】
①对待事业: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②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职业道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的要求:
【全全理解保尊严】
把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把爱与尊重信任结合起来
要全面关怀学生
要关爱全体学生
理解和宽容学生(给他们改错的机会)
解放学生(给学生时间、空间)
对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③对待集体:
团结协作
④对待自己:
为人师表
(2)教师的知识素养
①政治理论修养
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
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④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
⑤丰富的实践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养
①语言表达能力
②组织管理能力
③组织教育教学能力
④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职业心理健康
①高尚的师德
②愉悦的情感
③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
④健康的人格
18、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①专业理想的建立
②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③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④专业能力的提高
⑤教师的专业人格
⑥专业自我的形成
19、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①师范教育
②入职培训
③在职培训
④自我教育
20、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1)国家和政府:
①加强教师的教育
②制定法律法规
③提供经济保障
(2)教师个人:
①善于学习②恒于研究
③勤与反思④勇于实践
21、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2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教师方面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
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④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⑤发扬教育民主
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⑧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⑨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学生方面
①正确认识自己
②正确认识老师
(3)环境方面
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②加强学风教育
23、理想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①人际关系:
尊师爱生
②社会关系:
民主平等
③教育关系:
教学相长
④心理关系:
心理相容
24、课程的分类(课程的类型)
固有属性: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组织方式: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学习要求: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管理主体: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课程任务:
基础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表现形式: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5、教学的一般任务。
【德、智、体、美、双基】
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⑤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①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③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③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④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①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
②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联系)
③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④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②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③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27、教学过程的阶段(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28、启发性原则(启发式教学)。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
④发扬教学民主,包括: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等
29、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局限性。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②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④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⑤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⑥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③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④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⑤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⑥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30、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1、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①导向性原则
②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要求:
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③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要求:
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④知行统一原则
⑤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⑥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要求:
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⑦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⑧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⑨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动力)
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重要保证)
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标志)
3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
②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③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④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⑤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⑥建立学生档案
⑦操行评定
⑧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⑨个别教育工作
⑩班会活动的组织
偶发事件的处理
34、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①选择研究课题
②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
③制定研究计划
④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⑤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
35、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①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②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③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④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⑤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36、依据记忆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1)复习时机得当
①及时复习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③间隔复习
④循环复习
(2)复习方法要合理
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②复习方法多样化
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
①内容数量要适当
②适当的过度学习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37、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①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③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④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⑤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38、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①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②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③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④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39、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①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
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④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⑤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
⑥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40、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②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③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4)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41、对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
①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④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⑤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42、学生能力的培养。
①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②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③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④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⑤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3、气质与教育。
(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
(2)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①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②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
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③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④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
教师应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
(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
(5)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
44、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
①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②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③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④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⑤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⑥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⑦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5、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
③控制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④表达明确的期望
⑤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⑥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⑦有效地运用表扬
⑧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46、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特点
②原有的认知结构
③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④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⑤学习策略的水平
⑥智力与能力
⑦教师的指导
47、促进学生有效的迁移。
①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②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
③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
④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4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问题情境
②定势与功能固着
③原型启发
④已有知识经验
⑤情绪与动机
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49、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③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⑤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50、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①环境②智力③个性
51、创造性的培养。
①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
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③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
④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52、态度和品德的培养方式。
①有效的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的约定
④价值辨析
⑤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53、矫正的心理学策略。
①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②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③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
④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⑤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54、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①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②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③做好课堂监控
④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55、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自我意识正确
②人际关系协调
③性别角色分化
④社会适应良好
⑤情绪积极稳定
⑥人格结构完整
56、学校心理健康的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活动课
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③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④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⑤小组辅导
57、教师成长的途径。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②开展微格教学
③进行专门训练
④反思教学经验
5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考试 主观题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