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文档资料.docx
- 文档编号:4104843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0.85KB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文档资料.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文档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文档资料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环滁(chú)岩穴(xué)琅琊(lángyá)
B.林霏(fēi)晦明(mèi)山肴(yáo)
C.野蔌(sù)弈者胜(yì)阴翳(yì)
D.翼然(yì)酒洌(liè)饮少辄醉(zhé)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C、D.正确;
B.“晦明”的“晦”应读“huì”。
故选:
B。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蔚然而深秀B.溪深而鱼肥
C.泉香而酒洌D.而不知人之乐
【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
【解答】ABC.表并列;
D.表转折。
故选:
D。
3.对课文第三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分析】考查语段分析,本题关键分析“颓然”的含义,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第三段,是写醉翁与滁人一起饮酒,与平同乐,心情愉悦,因乐而醉。
【解答】“颓然”的含义,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第三段,是写醉翁与滁人一起饮酒,与平同乐,心情愉悦,因乐而醉。
所以B项的解析是错误的。
故选:
B。
4.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颓然乎其间者在乎山水之间也
【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答题时注意题目要求,仅分析“用法”,不要分析词义。
【解答】A中“之”皆为助词“的”;
B中“而”一表示时间一为连词“却”;
C项中“于”皆为介词“在”;
D中“乎”皆为“在”。
故选:
B。
二.基础知识
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翼然临于泉上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3)名之者谁 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4)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意动用法,以……为乐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
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词类活用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
【解答】
(1)句意为: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
山: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句意为:
像鸟张开翅膀高居于泉上。
翼: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3)句意为:
取名的是谁?
名:
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4)句意为:
自己取名为醉翁。
号:
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
(5)句意为:
但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乐:
意动用法,以……为乐。
答案:
(1)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3)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4)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
(5)意动用法,以……为乐
6.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连词,表并列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连词,表顺承
(3)临溪而渔 连词,表修饰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连词,表转折
【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
【解答】
(1)句意: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而:
连词,表并列。
(2)句意:
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而:
连词,表顺承。
(3)句意:
到溪边钓鱼。
而:
连词,表修饰。
(4)句意:
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而:
连词,表转折。
答案:
(1)连词,表并列
(2)连词,表顺承
(3)连词,表修饰
(4)连词,表转折
7.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 茂盛
(2)归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返回 微斯人,吾谁与归 投靠,依附
(3)乐山水之乐 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意动用法,以……为乐
(4)谓太守自谓也 命名 太守谓谁 为,是
(5)之山之僧曰智仙也 结构助词,的 名之者谁 代词,代指醉翁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把握。
【解答】
(1)句意: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秀:
秀丽。
句意:
好的树木发融滋长,形成一片繁密的绿荫。
秀:
茂盛。
(2)句意: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归:
聚拢。
句意:
太守回来宾客跟从。
归:
返回。
句意: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归:
投靠,依附。
(3)句意:
以欣赏山水的乐趣为乐。
乐:
乐趣。
句意: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
乐:
欢乐。
句意:
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乐:
意动用法,以……为乐。
(4)句意:
太守自己命名。
谓:
命名。
句意:
太守是谁。
谓:
为,是。
(5)句意:
山上的僧人智仙。
之:
结构助词,的。
句意:
命名的是谁。
之:
代词,代指醉翁亭。
句意:
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之: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1)秀丽;茂盛
(2)聚拢;返回;投靠,依附
(3)乐趣;欢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4)命名;为,是
(5)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醉翁亭;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按照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中“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 ”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 , 水落而石出 。
(3)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副对联: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这副对联上联巧妙地化用了本课的几句话。
你知道是哪几句吗?
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注意学习时的积累。
【解答】答案: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注意“幽”的想法)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
“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①乐矣!
”宋玉曰: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释】①共:
共同(享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杂然而前陈者
②宴酣之乐
③有风飒然而至者
④庶人安得共之
(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玉之言,盖有讽焉。
(3)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
【分析】甲文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呢?
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文译文: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
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
“这风多么畅快啊!
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
”宋玉说:
“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
”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吧。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指陈”摆放;“酣”指尽兴地喝酒;“至”指到(来);“安”指怎么。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话,注意这句话是判断句,“以”指来;故翻译为: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②句话,注意“盖”是指是;“讽”指讽刺;故翻译为:
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
(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理解“与民同乐”的含义即可。
结合甲文内容可知,“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
答案:
(1)①摆放;②尽兴地喝酒;③到(来);④怎么。
(2)①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②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
(3)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
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
10.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②四时之景不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分析】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
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呢?
是庐陵欧阳修吧。
【解答】解析:
(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词本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
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
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作出解释。
①“名”此处用作动词,命名。
②本题考查“之”的词义辨析,“之”可当代词,代指人、事、物;可当结构助词“的”;还可以作动词解释为“去,往”。
此处解释为:
的。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①题中的重点词有:
得:
领会。
寓:
寄托。
这还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该是“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本句解释为: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②句中重点词有:
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休于树:
在树下休息。
本句是一个倒装句,属于状语后置句。
本句解释为: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对比理解。
解答时需要读懂两篇文言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里太守的“乐”是在乐民之乐,体现了作者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体现了作者心怀百姓,济世安民的思想。
所以在思想上两位作者是想通的。
对于现在而言,心系百姓的民生思想依然重要。
答案:
(1)①名:
命名。
②之:
的。
(2)①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②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3)相同点:
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②,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③《北湖》之诗云。
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④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⑤,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乃公所寄⑥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⑦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背景资料】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而遭波及,被贬出京,至滁州当地方官。
曾巩这篇文章,写山水之乐,而论及公之“贤”难遇,含蓄地反击当时的政客,并借此安慰处于逆境中的欧阳修。
【注】①涯:
旁边。
②嘉:
秀丽。
③韩子退之:
即韩愈。
④夷狄:
边远地区。
⑤宜:
适当合宜。
⑥寄:
寄寓。
⑦托:
寄托。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 径直
②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 生
③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怨恨
④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角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②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3)曾巩在文中认为“醒心亭”能够“醒心”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原句回答)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议论长于记叙。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
“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欧阳修筑亭题名的含义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分析】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修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
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
只要欧阳修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
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汽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
唉!
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修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
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夷狄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
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
这其实是欧阳修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
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
以后的数百上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因没办法再见到而感慨不已,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
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在他的文章之后寄托名声,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
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
直:
径直;
②句意为:
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
滋:
生;
③句意为:
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憾:
怨恨;
④句意为:
一个山角落,一汪清泉水。
隅:
角落。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的重点词有:
或,有时;劳,劳累;则,就;必,一定;即,登上。
句子翻译为:
有时(游人)喝醉了,劳累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
得,能够;于,在;次,之后。
句子翻译为:
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在他的文章之后寄托名声,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筛选。
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可以看出第二段具体介绍了“醒心亭”得名的原因,作者在中表述:
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
所以可从中筛选出“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一句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BD.正确;
C.有误,由文中语句“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岂公乐哉?
”可知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故选:
C。
答案:
(1)①径直②滋生蔓延③怨恨④角落
(2)①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
②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在他的文章之后寄托名声,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3)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4)C
12.【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横无际涯 边际
②朝晖夕阴 日光
③日出而林霏开 弥漫的云气
④佳木秀而繁阴 茂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予观夫/巴陵胜状
B.前人/之述备矣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D.朝/而往,暮/而归
(4)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 浩浩汤汤
【乙】 水落石出
(5)【甲】文写登楼所见,【乙】文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分析】参考译文:
【甲】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醉翁亭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文档资料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11 醉翁亭 同步 练习 解析 文档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