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测试题.docx
- 文档编号:408859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99.61KB
高三生物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测试题.docx
《高三生物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测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测试题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测试题1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解析 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竞争的结果常是一种生物生存下来,而另一种生物逐渐消亡,D项两种绿藻为竞争关系。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蚜虫因此而免遭天敌瓢虫的捕食,这是互利共生关系;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的食物不同,不是竞争关系,细菌和噬菌体是寄生关系。
答案 D
2.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
C.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
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解析 本题考查对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理解。
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光照影响,而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食物影响。
根据群落的垂直结构,为了让不同的植物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应该合理套种。
答案 C
3.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有空间特征(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
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解析 A项中,种群和群落都有空间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有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三种。
B项中,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
C项中,种群密度反映某一区域种群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
D项中,不同的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同,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项正确。
答案 D
4.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
解析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从来没有植物,或者是土壤中原有条件被破坏后形成的,应为初生演替;而弃耕的农田上仍保留原有土壤条件,这种为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形成的过程中会存在竞争,如苔藓被灌木替代的过程中,灌木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次生演替中同样存在竞争。
次生演替的环境具有较好的土壤条件,演替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初生演替时间较长,是由于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的,条件差。
答案 B
5.某一区域,从未被任何生物群落占据过,最后发展成为山毛榉群落。
和此区域演替情况不相同的是
A.完全没有植被,并且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原生荒原
B.过量砍伐的森林
C.冰川上进行的演替
D.豌豆群体中,高茎豌豆容易生存
解析 从未被任何生物群落占据过的区域发展为山毛榉群落,是初生演替。
A项和C项中的演替也是初生演替。
D项中,豌豆群体是种群,不属于群落,不进行演替。
答案 B
6.(2011·承德模拟)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持续时间不同 B.初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解析 从概念的含义可以知道两种类型的演替结果都是出现新的群落,只是二者的初始条件不同,初生演替的初始条件是没有生物,就连生物痕迹都没有;次生演替的初始条件是有少量的生物或者有生物痕迹。
答案 B
7.(2012·济南一模)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解析 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群落的过程。
因演替的起点不同而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
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要发生突化,故种群基因频率也要发生变化,人类活动对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均产生影响。
答案 B
8.(2011·山东烟台质检)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
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解析 群落演替会因为人类活动改变其方向;群落中其他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会改变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群落演替受群落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
答案 A
9.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
A.群落甲B.群落乙
C.群落丙D.群落丁
解析 由图分析四群落中,甲有4个种群,乙、丙、丁都有6个种群,但乙、丙各有一个优势种群,而丁各种群间数量差异不明显,一种群受到害虫袭击,其他种群可替之,因此最不易受影响。
答案 D
10.(2010·海南卷)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年数
植物
物种
类数
别量
1
4
15
25
40
草本
28
27
26
30
34
灌木
0
3
4
12
19
乔木
0
0
0
14
23
总计
28
30
30
56
76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群落演替的理解及对表格的分析能力。
从表格中的信息不难看出,该地区开始有草本植物存在,随着时间推移,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更加完善,从而提高了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该群落的演替是发生在弃耕的农田上,因此该地区进行的是次生演替。
答案 B
11.(2012·江苏苏北四市联考一)下图显示某一规模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100年中生物的多样性不断降低
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D.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
解析 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由于人工选择,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
答案 B
12.(2011·海南三亚一模)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
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解析 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
答案 B
13.(2012·西安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不断增多
B.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解析: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种群“J”型增长时,其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由食物和栖息场所决定。
答案:
C
14.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
解析:
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主要的区别在于演替起始的条件不同。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
B
15.(2012·开封调研)如右图所示,A表示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变化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
A.鹰的天敌
B.与鹰为共生关系的种群
C.与鹰没有直接关系的种群
D.被捕食的种群
解析:
从种群数量看,种群B的数量比A多,故A项错误,从两者数量变化的关系看,两者应属捕食关系。
答案:
D
16.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
解析: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从来没有植物,或者是土壤中原有条件被破坏后形成的,应为初生演替;而弃耕的农田上仍保留原有土壤条件,这种演替为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形成的过程中会存在竞争,如苔藓被灌木替代的过程中,灌木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次生演替中同样存在竞争,次生演替的环境是具有较好的土壤条件,演替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初生演替时间较长,是由于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的,条件差,而次生演替条件较好。
答案:
B
17.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解析:
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答案:
C
18.
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答案:
D
19.(2012·济南模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B.群落演替是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
C.一定区域内无机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在这一区域定居和繁衍的生物种类
D.在环境大体相同的地方,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往往也相近或相似
答案:
B
20.如图表示环境变化对不同生物群落的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群落甲物种单一,只具有水平结构
B.随着环境的变化,群落乙出现的波动较大
C.群落甲、乙均具备一定的缓冲外来冲击的能力
D.群落甲中任一物种的消失必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图示表明群落甲、乙随环境的变化而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波动,说明两个群落均具有一定的抵抗力,C正确。
任何生物群落均有其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错误。
根据图示可知群落乙出现的波动较小,B错误。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存在,群落中一种生物的消失不一定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答案:
C
21.(2012·德州模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复习 群落 结构 演替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