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教案word版.docx
- 文档编号:4077718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3.83KB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教案word版.docx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教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教案word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教案word版
2019-2020年《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教案word版
一、单元线索:
两条线索
一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地位的变化以及内容的完善。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单元重点:
1. 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
2. 记忆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主张及评价;
3. 汉代大一统思想的确立;
4.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内容、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5.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影响。
三、历年高考重点: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主张、百家争鸣的基本史实、董仲舒的新儒学、宋明理学、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和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从综合性角度来看,应结合具体历史背景考查基本思想主张(即为什么会在那一段历史时期形成特有的思想主张)。
四、单元重难点突破: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此时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二)“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①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天人感应”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在过去,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帝也不例外。
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
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
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正是提供了这种理论的支撑。
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四)黄老之学被新儒学取代的原因分析
首先缘于黄老之学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政策,使臣下与君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益尖锐,造成“尾大不掉”之势,构成对最高统治者的严重威胁。
其次,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强大,统治者特别是汉武帝已不再安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放任状态,他们必然要求不断强化中央集权,扩充军事力量,意欲向外发展,于是强调以“贵清静”而达到“民自定”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最后,宣传“有为”而治、积极进取的儒家学说,开始受到统治者的青睐,最后黄老之学让位于被董仲舒加以改造的新儒学。
(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六)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出现的历史背景
政治:
专制政治的腐败,农民起义打击
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七)李贽有哪些“离经叛道”思想?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程朱理学。
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
批判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2)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3)提出新的哲学观,认为“万物皆生于两”。
(八)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
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
(1)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2)经济上:
工商皆本(黄宗羲);减轻下层人民的负担(顾炎武);整顿吏治,减免赋役(王夫之)。
(3)思想上:
提倡“经世致用”,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九)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西欧世界的影响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它们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从此,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创造出众多让世界发生巨变的成果。
(十)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要本保障。
B. 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C. 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D. 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
E. 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
F.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十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第一, 实用性,大多是服务于农业和手工业,间接为强化大一统的君权服务;
第二, 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第三, 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
第四, 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多于自然科学。
(十二)中国古代有着如此辉煌的科技成果,而自明清以来,多出现一些总结性的著作,如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
想一想为什么明清时期在科技发展方面会出现这种现象?
(也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
1.中国古代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科技一旦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2.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
第1课孔子和老子(1课时)
导语:
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
儒家文化闪烁着智慧的人生哲理不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教学过程: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方面的主张。
政治思想
“仁”“礼”: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仁:
孝悌、爱人、忠恕。
反对统治者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体贴民情,主张“以德为政”。
礼:
周礼:
君臣父子,“四勿”
哲学思想
天是最高的人格神,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方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敬鬼神而远之:
原因敬畏:
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不足远之:
强调关注现实社会,把处理现实问题放在首位。
4.孔子思想有哪些积极、消极的影响?
孔子死后为什么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
(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
(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3)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5.老子也称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思想家。
道家学派代表人。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1、哲学思想:
“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万物,有生于无。
2、辨证法思想:
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
3、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政治上的放任主义和伦理的自然主义)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课时)
时代背景(导言):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奴隶社会趋向瓦解;战国时期,互相兼并,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由分裂趋向统一的时期,是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时期,是一个历史的大变革时代。
那么,具体的又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
这些变化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教学过程: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
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面对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廷揽人才
一、孟子、荀子和儒家
1、孟子主要思想:
(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A、尊王贱霸
B、重民
(2)人性本善——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3)“养浩然之气”(重义轻利)
影响:
(1)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2)《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
(3)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
主要思想:
(1)“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
(2)“性恶论”
(3)礼法并施,王霸兼用,但以王道为主
影响: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墨子和墨家
1、墨家学派组织严密:
成员成为墨者,领导人成为巨(钜)子。
是侠客的渊源。
2、墨子的思想
(1)主张“兼爱”、“非攻”政治思想
(2)主张“尚贤”“尚同”
(3)承认上天,鬼神的存在——哲学思想
(4)提倡“尚力”、“节用”、“节葬”
3、墨子思想的影响
战国时,一度成为显学,战国后,不再受人们重视。
三、生命的超越——庄子和道家
1、庄子:
战国时代宋国(今商丘)人,名周,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与老子合称“老庄”。
2、庄子的主要思想
(1)“齐物”
(2)逍遥的人生态度(“无所恃”)
(3)天与人“不相胜”
3、庄子在其他方面的成就:
文学、美学
四、韩非与法家
1、韩非的思想
(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是古非今”。
2、韩非思想的影响
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五、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练一练:
• 1、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大变革B、生产力的发展
• C、文化教育的发展D、言论自由
• 2、关于孟子学说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思想核心是仁政学说B、否认天命
• C、民贵君轻D、主张舍生取义
• 3、下列关于荀子及其思想评价,正确的是
• A、性本善B、先霸道、后王道
• C、是战国思想的集大成者D、与传统儒家思想完全一致
• 4、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
• A、孔子和老子B、孟子和荀子
• C、荀子和庄子D、荀子和韩非子
• 5.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
• A“无为而治”B“守静”
• C“忠恕”之道D“天法道,道法自然”
• 7.孟子"民为贵"的主张
• A.否定了君主制度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
• C.适应了君主统治的需要D.体现了当时民众的利益
第3课 汉代思想的大一统(1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导言:
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亡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成为迫切的要求。
儒家学说因顺应、维护社会新秩序需要而取得“独尊”的思想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它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它的演变原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其中,黄帝之学主要指的是《黄帝四经》,即《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四部份。
大致成书于战国,东汉时亡佚,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
老子之学主要指《道德经》。
关于“无为而治”
老子这里说的“无为”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
“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
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政,顺任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
这种顺应自然,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的观点,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实行的原因:
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黄老之学适应了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内容:
治身(养生)、治国。
3、基础:
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
4、核心:
“无为而无不为”;“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
5、作用:
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1)王国问题、匈奴的威胁使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2)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3)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这一需要
2、思想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3、理论基础:
“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人君须仿效天道,行仁政。
4、思想核心:
大一统(“新”所在)
5、评价:
(1)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2)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3)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
(4)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5)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第4课宋明理学(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魏晋时期儒学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精神,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1.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存在
2.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正确看待和评价各个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
通过对历史上儒学的发展变化的有关知识的掌握,认识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中国历史上的思想文化发展脉络,了解其发展规律,探究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提取图片信息,拓展课本知识,探究历史问题
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维护互补的重要性
宋朝的程朱理学
宋代理学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发展为新兴的儒学
了解思想观点,观察发展变化,分析地位价值
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这是中国儒学的一大进步
王阳明的心学
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
联系相关知识,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
心学的出现既反映了理学在明代的发展,也预示着新的理论即将出现
二、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
三、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四、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变化:
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朝的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
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一方面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也有一种自我调节、适应时代的本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衰落,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极端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中学生对了解掌握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准备,精心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建议教师以引言部分的图片和文字内容为素材,首先问学生有没有到庐山旅游过,到庐山有没有去寻访过白鹿洞书院?
如果有学生去过,请他简略介绍一下他游览的感受。
如果没有,老师可作如下介绍:
(1)书院。
(2)白鹿洞书院。
第一目教学时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佛教和道教知识入手,让学生来介绍他们所了解的佛教和道教的知识,然后指出,在古代中国,有一种比佛教和道教传播范围广泛得多、影响要巨大得多的“宗教”,由此引入“儒教”。
老师要指出“儒教”的“教”并非“宗教”,而是指“教化”,它虽然不是宗教,但在古代中国,却比任何宗教的影响都要巨大和深远,可以说它不仅渗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里、血液中和潜意识中,而且对当代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进行“三教合一”的教学时,要讲清概念,介绍“三教合一”的具体情况,让学生通过了解感性知识来形成理性认识。
第二目、第三目内容都比较枯燥,可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找二程、朱子、王阳明的资料,结合课本上的《历史纵横》和日本孔庙照片,请学生给同学们讲一讲朱熹或王阳明的生平事迹;朱熹或王阳明的小故事;朱熹的主要思想和治学精神;朱熹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也可以开设《我看朱子》或《我所了解的王阳明》的历史小讲座,或布置写一篇有关的历史小论文,老师可给几个论题给学生作参考,如《宋明理学对中国人民族品格的影响》、《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同和异》《宋明理学对周边国家和世界的影响》等。
如果进行常规教学,则可按“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中的几个方面介绍有关的历史知识,尽量让学生先思考、讨论,老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和小结。
案例一 宋朝的程朱理学
1.程颢、程颐弟兄的图片和朱熹的图片
①请学生自由组合成两大组,分别担当程颢、程颐弟兄和朱熹的新闻发言人,分别介绍程颢、程颐弟兄和朱熹的生平、故事、贡献、主要观点,并对二程和朱熹进行评价。
2.白鹿洞书院图片
①有条件的放视频材料。
无条件的请学生介绍白鹿洞书院。
②请学生根据历史材料重现八百年前朱熹和陆九渊的论战。
③可用练习或竞赛的方式总结程朱理学,如四书是儒家经典、、、的合称。
自我检测
1、什么是理学?
2、理学分几派?
代表人物是谁?
3、不同派别的差异何在?
4、理学对后世的影响完全是消极的吗?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2课时)
导语:
明清之际,中国思想被禁锢在“八股”之中,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都以其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给当时的思想界带来了生气。
鸦片战争惊醒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睡梦。
世界在进步着,而这个“妄自尊大”的民族正在疾弱中承受着内忧外患。
一些知识界人士开始发出激愤的呼声。
这是一个腐朽、骚乱的时代,一个寻求图强的时代,一个渴求新知的时代。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生活经历:
求学-做官-入狱
2、背景:
(1)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
(2)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3)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3、思想代表作:
《焚书》、《藏书》
4、进步思想主张:
(1)反对孔孟学说,反对绝对思想权威
(2)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5、对李贽思想的评价: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二、倡导经世致用
1、含义:
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
2、背景:
(1)明王朝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2)士大夫主张以史为鉴,学术与现实相结合
3、代表人物: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各自的著作)
4、主要思想:
(1)学术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
(2)提出种种拯救时弊的主张——《天下郡国利病书》
(3)“工商皆本”学说广泛提出
5、评价:
(1)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2)为后世提供重要思想源泉
三、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1、背景:
明朝后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主要思想:
(1)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
(2)关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3)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评价:
(1)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2)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3)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课堂练习:
1、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B、否定宋明理学
C、批判三纲五常D、否定君主专制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不包括()
A、个性自由B、经世致用
C、农工皆本D、民主共和
3、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A、否定君主专制B、批判宋明理学和八股取士
C、限制君权D、经世致用
4、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解放思想
B、农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D、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
5、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的观点()
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
7、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c八股取士因循守旧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abcdB、adcC、acdD、abd
8、“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其核心思想是()
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
探究活动:
文艺复兴:
是14世纪至17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启蒙运动:
是指18世纪欧洲哲学的思想运动。
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宣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文化运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中国古代 思想 科技 教案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