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4074250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53.93KB
广州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广州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广州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实验室有一份由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混合而成的粉末15.1g,向其中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所得溶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31.6g,则该实验所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A.100gB.150gC.200gD.300g
【答案】D
【解析】
设实验所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由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2HCl=Mg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可知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氯元素,可得关系式
2HCl~(2Cl-O)
7355
x×7.3%31.6g-15.1g=16.5g
x=300g。
故选D。
2.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物质形成溶液的pH:
【答案】B
【解析】A、白磷的着火点比铁的低,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所以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因为金属足量,酸反应完,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
D、纯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酸奶呈酸性,pH小于7。
选B
3.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为一种单质,D为碳酸钙
B.可能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H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推断D是碳酸钙;根据C和D可以相互转化,则C为二氧化碳;根据A既可以转化成B,又可以转化成C,A既可能是碳,也可能是氧气,但由于题中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本题中这种元素只能是氧元素才能推出合理结论,因此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根据D是碳酸钙,E、F均可以转化为碳酸钙,则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或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根据D、E、F都可以和G、H反应,且G可以转化为H,在初中阶段可以推知G、H都是酸,且G是含氧酸,H不一定是含氧酸,在初中阶段可以推断H是盐酸,则G是稀硫酸。
因为稀硫酸和粉末状的碳酸钙能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在不断搅拌时稀硫酸和块状碳酸钙也是能反应的),稀硫酸和可溶性碳酸盐、氢氧化钙都能反应,而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盐酸,所以推断G是稀硫酸合理。
【详解】
A、根据题意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分析可知A是氧气,是单质。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D是碳酸钙。
选项A正确;
B、根据分析,题中反应可能有化合反应如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有分解反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但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因为氧气转变成二氧化碳、氧气转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都不可能是置换反应,选项B不正确;
C、因为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也可能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所以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选项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H是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选项D正确。
故选B。
4.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
7
C.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D.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答案】B
【解析】A.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改变;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16:
28=4:
7;C.由图可知,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两种。
选B
5.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表示KMnO4加热制O2生成的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B.表示CO还原CuO的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与时间关系图
C.表示向Ca(NO3)2(含少量HCl)溶液中滴加K2CO3溶液,沉淀量与K2CO3的加入量的关系图
D.表示向足量的稀HCl中加入少量Fe,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因为MnO2是生成物,所以质量是由0逐渐增加的;
B、试管内固体质量的变化就是CuO→Cu的质量变化;
C、滴加滴加K2CO3溶液,首先和盐酸反应,然后和Ca(NO3)2反应;
D、溶液质量的变化就是HCl→FeCl2的质量变化。
解:
A、因为MnO2生成物,所以开始反应时质量为0,所以图象起点错误,故A错误;
B、发生的反应为CuO+CO=Cu+CO2,固体的质量由CuO→Cu,质量减少,而图象是固体质量增加,曲线走向错误,故B错误;
C、滴加滴加K2CO3溶液,首先要和盐酸反应,K2CO3+2HCl=2KCl+CO2↑+H2O,直到盐酸完全反应再和Ca(NO3)2反应,这段时间没有沉淀生成,起点错误,所以图象C错误;
D、发生的反应为Fe+2HCl=FeCl2+H2↑,分析发现溶液质量的变化就是2HCl→FeCl2的质量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质量增加,所以D正确。
故选D
6.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C
【解析】
A、在温度为t1℃时,图中乙物质曲线处于甲物质曲线上方,说明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A没指明温度,错误;B、曲线图显示,在温度为t2℃时两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此时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量相等所含溶质的量也就相等,但本选项的说法中没有说明饱和溶液质量是相等的,所以也就不能得出所含溶质质量相等的结论错误;C、据图知:
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
所以,随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会因溶质溶解能力减小而析出晶体,正确;D、曲线图显示,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冷却结晶时少量的乙物质仍溶解在溶液中没有析出,正确。
故选C。
7.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9aB.1﹣8aC.12aD.8a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
1,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
1,则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1)=1:
8;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8a=1−9a。
故选A。
8.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
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一定含有CaCO3
B.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OH)2,一定不含有Na2SO4
C.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中最多含4种物质
D.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3种情况
【答案】C
【解析】
【分析】
FeCl3溶液呈黄色,其沉淀为红褐色,而实验中得到的是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所以一定不存在氯化铁;根据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或硫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生成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钡,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可以产生碳酸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而根据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可判断白色沉淀不可能为硫酸钡,故判断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钠。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氯化铁和硫酸钠。
白色固体若含两种物质,则根据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而在几种物质的溶液中,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钡,因此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则这两种物质为:
碳酸钙和氢氧化钡;
若白色沉淀含有三种物质,则三种物质可能的组合为:
(1)碳酸钙、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钠;
(2)碳酸钙、氢氧化钡与氯化钡;(3)碳酸钙、氢氧化钠与氯化钡;
如果白色固体含有四种物质,则它的组合为:
碳酸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最多含有这四种物质。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一定含有CaCO3或BaSO4中的一种或两种。
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以上分析,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不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钡。
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以上分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四种物质,则它的组合为:
碳酸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所以白色固体中最多含4种物质。
故C符合题意;
D.根据以上分析,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5种情况。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先把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排除,一定存在的物质,和可能存在的物质,再根据题意组合可能的物质种类。
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三种物质
②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种情况
③若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5种情况
③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向无色滤液中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无色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
C.3个D.4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白色粉末加足量的水,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滤液,说明一定没有硫酸铜;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①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三种物质,可以是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正确;
②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种情况,分别是:
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钠、硝酸钡;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正确;
③若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5种情况,分别是:
碳酸钙;碳酸钙、氯化钡;碳酸钙、硫酸钠;碳酸钙、硝酸钡;碳酸钙、氯化钡、硝酸钡,正确;
④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向无色滤液中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无色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分别是:
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钠,正确。
故选:
D。
10.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①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②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③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D.④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随着加入的硝酸钾的质量的增加,溶液的质量,从一个不为0的值逐渐增大到硝酸钾饱和,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含有水,所以开始水的质量不为0,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水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符合题意;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当盐酸少量时,生成的气体由盐酸的量决定,所以开始二者放出气体一直相等,但因为盐酸过量,等质量的镁放出的气体大于铁放出的气体,所以图象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
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R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m1
m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m3
m4
m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m1=1/9m4时,R是H2
②m1+m2=m3时,R是C或CO
③m3:
m4=11:
9时,R是CH4或CH4O
④8m3/11+8m4/9+4m5/7≥m2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R、氧气反应后质量变为0,是反应物;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的质量是0,是生成物,要确定R是哪种物质,生成物是什么,就要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进行确定。
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其中氢气与水的质量比为1:
9,正确;
②碳或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此时m1+m2=m3,正确;
③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
9;
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O+3O2点燃2CO2+4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
9;
通过分析可知,当m3:
m4=11:
9时,R是CH4或CH4O,正确;
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果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则R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氧气的质量。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
×100%=8m3/11,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4×
×100%=8m4/9,
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5×
×100%=4m5/7,
通过分析可知,8m3/11+8m4/9+4m5/7≥m2,正确。
故选D。
12.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
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
B.5.6克氧化钙和氧化锌
C.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
D.10克镁粉和铜粉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天平左侧的烧杯中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x=4.4g
此时左侧烧杯增加的质量为:
10g-4.4g=5.6g。
所以为了保持平衡,右侧烧杯也需要增重5.6g。
由于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所以若想在加入10g碳酸盐的混合物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也是4.4g,必须是两种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大于100,一个小于100。
【详解】
A、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两者都大于100。
A错误;
B、氧化钙和氧化锌会和盐酸反应,但是不会生成任何气体。
其反应方程式为:
CaO+2HCl=CaCl2+H2O、ZnO+2HCl=ZnCl2+H2O,所以加入的固体的质量就是天平右盘增加的质量,即5.6g。
B正确;
C、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碳酸氢钠84,两者都小于100,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大于4.4g,天平无法保持平衡。
C错误;
D、由于镁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
假设该金属全部都是镁,设生成氢气的质量是x。
解得x=0.83g。
则不管镁、铜以何种比例混合,右盘增加的质量一定大于5.6g,天平不能保持平衡。
D错误。
故选B。
13.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纯净的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如无浓硫酸,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小
C.粉末B中CaCO3的质量为5克
D.粉末B中CaO的质量为16.6克
【答案】B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由于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增加,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正确;
B、如无浓硫酸,气体C中的水分会被烧碱固体一同吸收,固体增重偏大,计算得到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相应吸收水的质量偏小(A到B增加29g-25g=4g为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总和),计算所得氢氧化钙的质量会(比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的质量)更小,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大,故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x=5g,故正确;
D、A到B增加29g-25g=4g,吸水水分质量为4g-2.2g=1.8g
设B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CaO+H2O═Ca(OH)2,
18 74
1.8g y
y=7.4g
粉末B中含有CaO的质量为:
29g-5g-7.4g=16.6g,故正确。
1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分离溶液中的NaCl和CuSO4
B.
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C.
检验CO32-的存在
D.
测溶液pH
【答案】B
【解析】A、氯化钠和硫酸铜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B、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即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正确;C、未知物中滴加盐酸产生气体,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还有可能是金属,错误;D、测定溶液的pH值不能将pH试纸湿润,否则使测量结果不准确,错误。
故选B。
15.除去下列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KNO3
NaCl
热水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B
KCl
K2CO3
盐酸
加入过量的盐酸,蒸发
C
Cu
Fe2O3
碳粉
与过量的碳粉混合,加热到高温
D
O2
CO
铜
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正确;B、K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除去盐酸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碳粉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错误D、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观点
A
某物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该物质由C、H、O元素组成
B
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
颜色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
碱溶液都显碱性
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
D
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后pH减小,硫酸溶液稀释后pH变大
溶液稀释后pH都会发生变化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某物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O元素,还可能含有其它元素,错误;B、溶液中颜色发生改变,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C、碱溶液都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是盐,但显碱性,正确;D、氯化钠溶液稀释后pH不会发生变化,错误。
故选C。
17.相同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消耗的氯化氢一样多B.碳酸镁消耗的氯化氢少
C.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少
【答案】C
【解析】设碳酸镁和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
MgCO3+2HCl==CaCl2+CO2↑+H2O
847344
84gxy
84/84g=73/xx=73g
84/84g=44/yy=44g
NaHCO3+HCl====NaCl+H20+CO2↑
847344
84gmn
84/84g=73/mm=73g
84/84g=44/nn=44g
相同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消耗的氯化氢一样多、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选C
18.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Mg(NO3)2、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沉淀Ⅰ是氢氧化铜沉淀
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
C.原固体粉末肯定有NaCl
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Mg(NO3)2、CuCl2和Ca(NO3)2
【答案】B
【解析】
根据 “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Mg(NO3)2、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图框,则推测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NaOH和CuCl2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铜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CaCO3和硝酸反应会生成气体,则蓝色溶液B中有硝酸铜、硝酸钙、硝酸钠、稀硝酸,而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CuCl2和Ca(NO3)2,无法确定是否含有NaCl;Mg(NO3)2。
A.由分析可知,沉淀Ⅰ中有氢氧化铜沉淀和CaCO3沉淀,故错误;
B.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市 初三化学 中考 模拟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