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0228151.docx
- 文档编号:40716
- 上传时间:2022-10-0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17KB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0228151.docx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022815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022815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0228151
仙游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
高一语文(必修2)
(满分:
150分答卷时间:
2小时30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检测(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蓊郁(wēng)潭柘寺(zhè)婆娑(suō)涸辙(gù)
B.垝垣(wēi)谣诼(zhuó)葳蕤(ruí)吐哺(bǔ)
C.会稽(huì)酾酒(shī)蜉蝣(fú)瑰怪(guì)
D.肄业(yì)蜕变(tuì)诽谤(fěi)商榷(què)
2.选出下列无错别字的一组()
A.没精打彩妖童媛女崇山峻岭揠苗助长
B.青青子衿咄咄逼人载渴载饥夙兴夜寐
C.山川相缪倚歌而合放浪形骸游目骋怀
D.道义相勖孜孜求学义愤填膺钩心斗角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①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③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④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⑤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⑥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⑦情随事迁,感慨
系之矣
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①③⑦⑧B.②③④⑧
C.②⑤⑥⑦D.①④⑤⑦
4.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死生亦大矣
③仰观宇宙之大④固一世之雄也
⑤而今安在哉?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⑦客有吹洞箫者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⑩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B.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
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5.下列词语中划线词全都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有泉侧出一觞一咏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不随以止也茂林修竹而记游者甚众
C.有穴窈然卒葬之问其深
D.少长咸集向之所欣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6.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黄昏”“人定”均是古人表示时段的名称,夜晚共分为五个时段,按时间先后顺序,可排列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风(民间歌谣)、雅(祭祀乐歌)、颂(宫廷乐歌),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楚辞与《诗经》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癸丑”都是古人记年的方式,“永和”是年号,“癸丑”是用天干地支记年,“壬戌之秋”中的“壬戌”也是用天干地支记年。
.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乙)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
噫嘻!
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7.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卒莫消长也卒:
到底
B.洗盏更酌更
:
重新
C.履巉岩,披蒙茸披:
拨开
D.掠予舟而西也西:
向西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予乃摄衣而上
B.不知东方之既白攀栖鹘之危巢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凛乎其不可留也
D.于是携酒与鱼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9.下列对文
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甲文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4分)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4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也是诗人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
(3)我们经常说:
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
《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8分)
定风波重阳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
年少。
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
云峤。
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
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
【注】①翠微:
指山上的小亭。
②云峤:
耸入云霄的高山。
③牛山沾衣:
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泪流满面:
“我怎么舍得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
”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作题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B.“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C.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D.词作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
13.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现在流传于世的《兰亭序》,被认为是王羲之的代表作。
但它传奇的身世、真本的失踪以及化一成千的传本,引起了无数关于其真伪的笔墨官司。
从《兰亭序》传世的摹本法帖看,可以说一帖有一帖之特点,《兰亭序》同样也有自身的风格特点,不同于王羲之其他传世的摹本法帖。
这是论辩各方都看到的事实。
但是这个差距究竟是王羲之本人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法帖之间的差距,还是不同书家之间的差距呢?
在20世纪的“兰亭论辩”中,郭沫若一派认为,《兰亭序》皆属唐人辗转叠摹钩填,由于辗转叠摹者“间用我法”,笔法神韵与原迹逐渐失真而相去日远。
但从现在能看到的王羲之以及王氏家族的众多唐摹本来看,当时摹写水平之高是大家都公认的,而为什么一提到《兰亭序》,就传摹失真,就过多地带有后人的笔法了呢?
而《兰亭序》是唐太宗费尽心血才得到的,自然会让宫廷中最好的临摹高手如冯承素等来临摹,而这些临摹高手为什么偏偏把《兰亭序》摹得如此失真,连其他一般的作品都不如?
最近,徐利明认为:
“《兰亭序》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之失真严重。
”他“推测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很可能是隋末唐初人的临本,与智永书法尚有明显的距离,而与王羲之真迹的差距则更远”。
而真本《兰亭序》“应具有与王羲之及其家族诸人的种种尺牍传本墨迹所共有的书法用笔的基本特征,不能脱离这一风气范围和笔法模式”。
可以说徐利明在研究中循着正确的方法,也看到了实质性的问题,但最终还是没能坚持自己的方法和思路。
而启功先生的思路和方法是最为简明、清晰的:
“回来再看今传的《兰亭序》,无论神龙本或定武本,一律纯然是唐代风姿,但用《丧乱帖》《姨母帖》等唐摹简札墨迹来看,风格不相同。
从书法风格看,《兰亭序》既与《丧乱帖》《姨母帖》等帖不同,而《丧乱帖》《姨母帖》等帖又保存了一定分量的王羲之风格,那么写《兰亭序》的必定不是写《丧乱帖》《姨母帖》等帖的人,就是说《兰亭序》必定不出于王羲之之手,可以说是毫无疑问。
”
沿着这一思路,通过比较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墨迹,徐利明认为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墨迹之间书体不一样,书写时间有先有后,写法还有些差异,但“气息相通,用笔有鲜明的基本共同点”,而“《兰亭序》因很难进入这个大氛围之中而成为孤例”。
而且通过和王氏家族的书法进行对比,结果是“自东晋迄梁朝的王氏书家墨本几十帖”,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而且“与王羲之用笔相一致”,“而《兰亭序帖》的用笔正与之相违背”。
刘涛则首先比较分析了王羲之的各种摹本以及《十七帖》,认为“诸帖虽然书体不一样,书写时间有先有后,写法还有些差异,但是笔体的共性特征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进一步把王羲之和《万岁通天帖》作了比较,认为“自东晋迄梁朝的王氏书家墨本几十帖,笔画都有‘钅舌锐方硬,沉稳厚重’的特点。
由王书的笔画特点来考察神龙本《兰亭序》,我们发现起笔处常带有尖细的弯头,一些笔画映带牵丝不自然,有些笔画薄弱流滑,我认为,这正是神龙本《兰亭序》‘失真’之处。
帖中也有一些厚重或方硬的笔画,但‘沉稳’不足,或已失‘钅舌锐’”。
14.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世的《兰亭序》摹本法帖各有各的特点,不同于王羲之其他传世的摹本法帖,所以引发了无数关于其真伪的笔墨官司。
B.《兰亭序》真伪之争的核心是,论辩双方都认同《兰亭序》摹本法帖和王羲之其他传世法帖有差距,以及是什么造成这种差距。
C.郭沫若一派的观点认为《兰亭序》是经过唐代许多人临摹,其间都带入了自己的笔法,故逐渐失真,与原迹的距离越来越大。
D.作者认为郭沫若一派如果把原因仅仅简单归结为传摹临写过程中带入了后人的笔法而失真的话,许多现象是无法解释通的。
1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徐利明在研究中所循着的正确方法就是,先推测《兰亭序》摹本所依据的底本的真伪,再判断其是否为王羲之的真迹。
B.徐利明认为“《兰亭序》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之失真严重”,所以他的研究依然没能走出
摹本失真的老路子。
C.启功先生的研究方法是直接把能代表王羲之风格的各种法帖和《兰亭序》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再判定其差距是什么。
D.启功先生认为《丧乱帖》等帖“保存了一定分量的王羲之风格”,而《兰亭序》与之不同,故非王羲之真迹。
1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徐利明认为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用笔有鲜明的基本共同点,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莆田市 仙游县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答案 022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