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
- 文档编号:4060836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9.99KB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题目: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论文作者:
穆宏伟
2010年10月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让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至使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外部需求减弱,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
在此背景下,探讨缓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路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振兴国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意义重大。
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要加快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征信制度和担保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消除金融抑制,加强金融创新;中小企业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拓展融资渠道,开辟融资新方式等相关策略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
Abstract
Sincethereformandopenpolicy,ourcountry's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wiftandviolentdevelopment,forthelocaleconomydevelopment,theincreaseemploymentpost,thealleviationemploymentpressure,realizationaspectsandsoon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andachievementtransferhasplayedthemoreandmorevitalrole.However,themajority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allfacearefinancingthedifficultposition,hashinderedthe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developmentseriously.Moreseriously,since2008,bytheU.S.sub-loancrisisofthefinancialcrisissweepingtheglobe,andgraduallyspreadtotherealeconomytoslowdowntheworldeconomicgrowth,weakeningexternaldemand,China'sSMEarefacedwithmoreseveresituation.Inthiscontext,toexploremitigationfinancing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tobecomethepathbeforeusarealandpressingissues,andtopromotethehealthydevelopmentofSME,therevitalizationofthenationaleconomy,andsoontobuildaharmonioussocietyofgreatsignificance.ThisarticleontheissueofChina's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financingdifficultiesforthecausesofandcountermeasuresanalysis,putforwardtospeeduptheestablishmentofSMEcreditinformationsystemandimprovethesecuritysystem;todeepenreformofthefinancialsystem,theeliminationoffinancialrepression,strengthenfinancialinnovation;toimprovetheoverallqualityofsmallandmedium-sized,effortstoexpandthefinancingchannelsandopenupnewwaysoffinancingandotherrelatedstrategiestosolvethefinancingproblemofSME,inordertosolvethedifficultproblemoffinancingsmallandmedium-sizedtoprovidesomenewideas.
Keywords:
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FinancesdifficultlyCountermeasure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008年12月1日,深圳交易所主办了《第七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该论坛的主题是服务实体经济,讨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也是世界性的一大难题,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更是难上加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动力机制,而且在创造社会财富、吸纳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统计,目前,我国在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数量的90%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个别省市达到70%以上,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然而,融资难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且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而愈演愈烈,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
2007年底,为应对经济过热转化为通货膨胀,我国十年来首次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部门严格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缩紧货币供应的口子,抑制物价上涨过快的势头。
但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斩断货币供应来源的同时也斩断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凸显,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出现倒闭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致使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外部需求减弱,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
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2008年8月3日发布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今年上半年全国约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
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去年同比减少15%。
2.意义
在此背景下,探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路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且紧迫的问题,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振国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意义重大。
(二)文献综述
以下是文献资料的准备、收集综述情况。
国外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以及实证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配给问题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二是从银行结构方面寻找和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
我国理论界对中小企业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指出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地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自主创新的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樊纲、梁文玲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尤其是融资难问题的理论探索和政策建议;国家计委财金司调查组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的调查分析;林志远、毛晋生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分析,借鉴各国成功经验,并以此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事业发展与完善;林毅夫、张迎维讨论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极大的促进了我们对中小企业问题的认识,并在政策面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融资难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
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2006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和2007年工作要点所统计的数截止到2006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9%,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
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劳动力需求,吸纳了绝大部分劳动力的增量和存量转移,缓解了就业压力。
2006年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新增900多万个工作岗位,占新增就业岗位的3/4以上;在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长到4.3亿人:
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人数增长到2.6亿人。
同时,中小企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市场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比重偏低。
我国大型企业的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1%,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较容易地融资,同时得到国家政策性支持。
而我国中小企业的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但在银行信贷资金的贷款结构中,中小企业却处于弱势地位。
目前,我国以银行性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占到了整个社会融资总额的75%左右,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融资仅占25%。
其中,银行融资占到了我国银行性金融机构融资总额的90%以上,而国有银行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
央行统计资料表明:
2006年12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6.5万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约为16万亿元。
截至2007年4月底,护深两市的流通市值已突破16万亿元。
据调查,60.5%的企业没有1-3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能获得,仅16%能满足需要,52.7%部分满足需要,31.3%不能满足需要。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通过银行货款的占58%,而只有11%的企业进行过内部集资,8%的企业利用过民间贷款。
而短期资金的获得40%来自于供应商或合资、合作伙伴的商业信用。
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特别是通过债券和股票融资的比例则非常低。
中小企业的融资远远无法满足需要。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可分为大致三种不同的情况:
一是具备信贷条件的中小企业,银行与企业之间沟通不够,无法获得贷款;二是不具备信贷条件的中小企业,向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三是需要政策支持的弱势企业由于无政策支持机制,而无法获得贷款。
属于第一种情况的企业,其融难是由于现代金融制度要求和传统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特点不吻合造成的。
如《信贷通则》要求从大银行一直到小金融机构,如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都要执行贷款原则,而许多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内部信息不透明,无法得到银行的贷款。
有的中小企业条件很好,愿意去贷款,银行要求有报表、有抵押,企业难以达到,无法贷到款。
属于第二种情况的中小企业,基本符合信贷条件,有贷款需求,但银行无法控制其风险,因为市场风险分担机制发育不完善,整个社会的融资风险、企业风险的分担以及专业化分工体系或信用担保体系没有形成,不能得到银行贷款。
属于第三种情况的弱势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积极作用,有贷款需求,但是没有形成政策扶持体系,缺乏有效政策的支持,无法得到银行贷款。
长期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几乎所有的重点产业和行业都是由大中型企业为主导,政府的各项相关宏观经济政策也多是围绕大中型企业制订的。
因此,我国客观上仍存在着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乡镇集体企业——民营(私营)企业这一所有制等级序列(姜长云,2000)。
这一重大轻小的观念也明显体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上,表现在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困境的难题。
根据IFC提供的相关数据:
1998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性融资比例中,银行贷款占到了97%、股票融资约1.3%、债券融资0.3%。
可见,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主要都是依靠银行贷款,但我国银行却普遍存在对大企业“争贷”和对小企业“惜贷”的现象。
尽管央行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出于安全性和成本因素考虑,各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放贷,由此导致大企业锦上添花有余、小企业雪中送炭不足的现象。
据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6月底,江苏全省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7412.30亿元,比年初增加706.04亿元,比2001年全年贷款增量还多3.74亿元;但2001年省内乡镇企业的贷款余额仅有669.85亿元,只相当于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零头;形成反差的是,江苏省财政收入的65%都来自中小企业。
在中小企业内部,各企业间的融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
按企业规模划分,中小企业中融资最困难的是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的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按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划分,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统计表明,东部企业的贷款申请满足率为74%,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满足率分别仅有64.7%和61.6%。
按企业所处的行业划分,我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以及以农、林、牧、渔为主的第一产业,而对结构调整比较缓慢的传统制造业的贷款比例相对较低。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依然严峻,但政府已认识到这点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和建议,力求在政策导向方面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设立良好的基础。
政府的相关金融政策和建议主要包括:
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实施,表示政府已将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
2003年5月28号,我国的中小企业板市场已在深圳交易所成立,为优质的中小企业开拓了重要的融资新渠道;在政府的参与下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建立中小企业商业信誉评估系统,推进信息的收集和分享;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督促其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或允许国有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是收取更高的利息等。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通道过于狭窄
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和其他融资机制的平台,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通道过于狭窄。
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券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因而中小企业初期发展融资渠道狭窄。
内部融资成为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的主要来源。
由于我国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中小企业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
(二)非正规金融机构发挥重要作用
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
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
同时,中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
因此,亲友借款、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款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2003年9月对辖区内浙江、福建两省300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约11%的企业有过内部集资,约8%的企业利用过民间借贷,其中资产规模低于500万的小企业,职工集资与民间借贷资金占16%。
短期资金40%源于供应商或合资、合作伙伴的商业信用;企业资本金主要来自内部集资与非正规民间借贷,其中内部集资占25%,民间借贷占14%,其余来自业主及主要创业者内部自筹资金。
(三)直接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规模小
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办法,每年由政府部门确定债券发行计划,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重点原材料与城市公共设施项目,以促进产业的调整。
同时,债券的发行办法还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
并且还要有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单位作担保。
这一系列条件也限制了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
(四)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银行与企业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使银行贷款面临着企业逃债的道德风险,银行获得企业信息状况的难易程度和掌握的多少就成为选择贷款对象的一个标准。
根据对1995—2002年不同规模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负债率的分析结果表明,银行发放的流动贷款基本上都投向大型和重点中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明显偏少。
中小企业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
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而长期负债则占很少的部分。
主要由于银行即使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也只是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
致
使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有限,没有稳定的资金,后备资源缺乏。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完善
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存在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根植性差,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财务管理不规范,家族式管理现象较为普遍等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司治理不规范,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实行家族式管理,难以形成人才的引进和流动机制,导致众多中小企业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公司治理结构落后,综合素质不高;二是财务信息不透明、缺乏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控制难度和监管成本;三是市场盘活能力较差,不具备大型企业应对危机的韧性和弹性。
在金融危机来临时,这些素质不高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经受内外交困的双重打击,经营风险加速暴露,更加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准入。
(二)缺乏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
当前商业银行为降低风险,一般要求企业提供资产作抵押,而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的资产有限.因此很难具备符合银行提出的抵押贷款条件。
至于担保,各商业银行规定:
只有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的企业方可提供担保。
由于符合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很少,使得中小企业无法相互担保,而只能寻求大企业来做担保。
这就增加了贷款的难度。
抵押担保能力不足,不能为银行提供完整的信贷手续,影响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的成功率。
抵押担保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取得贷款的主要问题,在私营中小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一些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都是好的,于是向银行申请贷款。
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必然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
但是银行在对其进行考察时,企业缺乏必要的抵押品和没有担保,往往受制于中小企业无法提供正常的担保信贷手续而不能够对其进行融资,必然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三)中小企业的信用度不高
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屡禁不止。
银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使银行无法有效地监督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状况,中小企业通过制造虚假的交易合同、资产证明等骗取大量的银行贷款,再以不规范的资产评估、资本运作、改制、破产等手段逃避银行债务,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损失,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使各商业银行不愿轻易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失去了银行支持的信心,企业法人个人信用程度低,造成企业信用行为扭曲,存在着逃债、赖债、甩债等观念;企业历史客观原因,表现为企业信用观念差,一些企业负债大,包袱重,还贷难度大,企业主观不存在逃债意识。
这种情况成为影响银行在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信用环境比较好的地区,那些效益好的中小企业纷纷成为银行竞争的重点,中小企业融资并非难事。
(四)现行银行贷款体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贷款融资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过于集中,贷款权限一般被上收到省分行一级甚至总行,基层行缺乏自主决策权,审批手续烦琐,审批周期长,与中小企业用款时间急、频率高、数额小的市场需求脱节,与其求贷意向错位。
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与贷款经营中的客观风险相悖。
目前,防范信贷风险、防止不良贷款产生成为银行运营的重要目标。
各银行责任风险管理制度普遍强化,并且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制约了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
(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频率高,时间短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困难
各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及县支行增量贷款审批权上收以后,省分行以下分支机构只有个人消费存单质押贷款等低风险业务的审批权。
经营自主权严重弱化,限制了基层行信贷营销的积极性。
而省级行信贷审批权限集中,贷款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手续繁,一笔贷款从上报申报材料到审批、发放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根本无法应对省内众多中小企业贷款审查工作,无法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时间急、期限短、额度小的特点。
(六)国有商业银行放贷习惯对中小企业不利
国有商业银行放贷习惯对中小企业不利,商业银行一般倾向于向大型企业、大型项目发放贷款。
大型企业贷款量大,银行的单位贷款成本相对较低;而中小企业申请的每笔贷款数额不大,但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如调查、评估、监督等都与大型企业贷款大致相同,若贷款的中小企业数量增多,必然导致银行的贷款单位交易成本和监督费用上升。
在市场经济作用下,银行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倾向于向风险小、利润大的大型企业投放,而对中小企业“惜贷”。
过分强调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性,这就只考虑了中小企业素质低、贷款条件恶劣的情况,却没有看到中小企业贷款虽然存在着“急、频、少”的弱点,但由于中小企业群体众多,实际上分散了银行贷款风险,使得风险成本降低。
(七)金融危机、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给
大多数研究表明,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交易摩擦成本的存在使银行不愿意给信用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增加了银行对未来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预期,信息不对称程度加深,出于对高风险的回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情况更加严重。
(八)金融危机下的政府经济增长偏好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失业率上升、社会福利产出下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诸多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振经济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在我国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案中,扩大政府投资以拉动内需成为主角。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08年11月份通过了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确定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这些政策的实施肯定会在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但其带来的负外部效应同样不能忽视。
据统计,2009年1月
份,我国银行业新增贷款1.62万亿元,增幅为21.3%,这一增量相当于今年预计新增贷款总量的35.2%。
在总额为1.5万亿元的非金融类公司贷款中,票据融资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占到了41.6%和34.9%。
这表明银行的新增贷款主要是投向了政府项目以及以票据融资的形式在银行体系内流动,而并未满足其他经济实体(包括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信贷激增并未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四、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法力”力度
要加强中小企业经营和融资的法律法规建设,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
首先,国家要出台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中小企业 融资 成因 对策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