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9必修3综合测试Word有答案.docx
- 文档编号:4058573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40.11KB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9必修3综合测试Word有答案.docx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9必修3综合测试Word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9必修3综合测试Word有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9必修3综合测试Word有答案
阶段性测试题十九(必修三 综合检测)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2·江西六校联考)下面四幅图是长江四条主要支流年内水量分配图。
据图完成1~3题。
1.图①②③④与下面选项排列顺序一致的是( )
A.乌江、汉江、湘江、嘉陵江
B.湘江、乌江、嘉陵江、汉江
C.汉江、湘江、嘉陵江、乌江
D.嘉陵江、湘江、乌江、汉江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不同区域河流的汛期等水文特征。
结合选项可知,在四条河流中汉江纬度位置最高,汛期最晚;同理湘江的汛期最早;据此可得出D选项正确。
2.下列对各河流域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河流域空气湿度大,多阴天
B.②河盛夏水量大减,注入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C.③河大部分流经高原,冬半年多阴雨冷湿天气
D.④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泄洪不畅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基本特征。
②河流是湘江,夏季水量大减的主要原因是受伏旱的影响,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为鄱阳湖,而该河注入洞庭湖。
3.上述四河流域的共性是( )
A.春夏之交梅雨期较长
B.旱地比重均大于水田
C.能源开发潜力大
D.梯级开发的重点地区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四条河流流域均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对资源的需求量大,流域内也蕴藏着大量的能源资源。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有明确的边界
C.地形是四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
D.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5.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雨热同期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四季分明
D.丁区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答案:
4.D 5.D
解析:
图中四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植被类型划分的,没有明确边界,但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
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期,丙区域干湿季分明,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径流季节变化小。
(2012·长安一中月考)读我国部分省(区)盐碱地统计图,完成6~7题。
6.M省(区)可能为( )
A.四川 B.安徽
C.黑龙江D.内蒙古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省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农业环境问题。
盐碱地面积的大小与省(区)面积、气候等因素相关。
M省(区)盐碱地面积在示意图中最大,表明该省区面积较大,且气候干旱。
四川大部分位于湿润地区,安徽也有部分地区位于湿润地区,干旱地区面积都较小;黑龙江气温相对较低,干旱程度也相对较低。
可知M省(区)可能为内蒙古。
7.宁夏盐碱地形成的原因为( )
①耕地总面积较大
②地势低洼
③降水量小,蒸发旺盛
④地下水埋藏浅,矿化度高
⑤引黄灌溉面积大,排水不畅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本题通过盐碱地的产生原因考查考生对盐碱化基本过程和原理的掌握。
宁夏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蒸发旺盛;引黄灌溉面积大,排水不畅;地下水埋藏浅,矿化度高,这些因素共同导致盐碱地的形成。
2011年9月14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指出,我国贵州、广东等八省市都有石漠化现象,严重地区甚至寸草不生,其中以贵州最为严重。
结合下图,回答8~10题。
8.下列有关石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漠化是逐渐形成沙漠景观的过程
B.石漠化常与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C.人地矛盾是治理石漠化最大的难题
D.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石漠化。
石漠化是逐渐形成石漠景观的过程,而不是形成沙漠景观的过程。
9.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图示人为因素比例中,比例最大的是( )
A.不合理耕作B.过度樵采
C.过度放牧D.无序工程建设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石漠化的成因。
薪柴是图示地区主要的生活能源,过度樵采是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10.促进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是( )
A.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积极改造耕作粗放的中低产田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区域农业发展与国土整治。
图示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不适宜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乳畜业的发展要依市场需求而定;我国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
(2012·盐城摸底)2011年9月19日下午,湖南省农科院举行发布会,农业部高产攻关验收组组长程式华宣布,经专家组验收,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千克,高产攻关获得成功。
据此回答11~12题。
11.水稻长势监测依据的是植被指数图的对比,而植被指数图的绘制依据的是下图所示的某地理信息技术,该地理信息技术可能是( )
→→→→
某地理信息技术工作的主要环节示意图
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遥感技术的工作环节。
遥感技术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其可用于估算粮食产量。
12.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对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可运用遥感技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读世界某农作物在某国的分布及以该农作物为原料的生产关系图。
据此回答13~15题。
13.该农作物可能是( )
A.小麦B.柑橘
C.甜菜D.葡萄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区域定位。
依据经纬网可以判断该国是法国,再结合法国农作物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该作物是葡萄。
14.下列影响生产关系图中工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 )
A.原料、劳动力B.原料、市场
C.技术、市场D.交通、能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分析。
认真析图即可作出判断。
15.有关该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工业生产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B.充分利用废弃物,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C.只实现了第一、第二产业的结合发展
D.劳动力是其主导区位因素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工业生产实现了农业、工业及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下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地区以干旱严重而闻名,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腰带”。
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读图回答16~18题。
16.与渭河平原相比,“旱腰带”地区干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难存留
B.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C.地表荒漠广布,水分下渗严重
D.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
答案:
A
解析:
注意限定条件是与渭河平原相比,“旱腰带”地区与渭河平原相比:
气候差别不大;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存留时间短;植被覆盖率低,水源涵养能力差;人口密集,用水量大。
17.“旱腰带”地区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导致的恶性循环是( )
A.水土流失加剧→垦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
B.土地荒漠化→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荒漠化加剧→垦荒→植被破坏
C.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荒漠化加剧→垦荒
D.垦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水土流失加剧
答案:
D
解析:
图示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垦荒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18.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旱腰带”地区应( )
A.利用草场资源优势发展牧业
B.封山育林,发展旅游业
C.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
D.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答案:
C
解析:
“旱腰带”地区气候干旱,林果业生产既能充分利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资源优势,又能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下图为某国玉米产区分布图和玉米种植与收获的时间图。
该国是所在大洲最大的玉米产区,也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出口国。
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关于该国玉米产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降水比该国同纬度西部多
B.该地处在东南信风迎风坡,全年多雨
C.该地畜牧业较发达
D.该地地形主要为高原、山地
答案:
B
解析:
通过经纬度和轮廓可判定,该国为南非,玉米产区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故答案为B。
20.该国甲省区的气候有别于玉米主产区的气候,收获玉米时期,甲省区主要收割或采摘的是( )
A.小麦B.棉花
C.甘蔗D.葡萄
答案:
D
解析:
甲省区位于地中海气候区,葡萄为地中海气候的典型经济作物。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50分)
21.下图为新西兰南、北两岛地形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比较新西兰南、北两岛的地形特征。
(2)结合图中信息,分析新西兰气候的形成原因。
(3)结合气候和地形特征,简述新西兰南、北两岛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
答案:
(1)新西兰南、北两岛地形都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
北岛丘陵面积广大,山地偏于东部;南岛山地面积大,山地偏于西部。
(2)地处中纬度地区,四周环海,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但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少,适合发展乳畜业;农业生产商品率高,专业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和机械化程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解析:
第
(1)题,地形特征包括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以及海拔等。
读图可知,新西兰南、北两岛地形都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而北岛以丘陵为主,山地较少;南岛以山地为主,丘陵比重较低;北岛山地分布位置偏东;南岛山地分布位置偏西。
第
(2)题,由图可知,新西兰位于中纬度地区,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属于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明显。
盛行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充沛,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3)题,农业生产特点的描述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生产条件、生产规模、经营方式以及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入手。
新西兰具有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等自然条件,地广人稀、经济发达,适宜发展乳畜业,但生产规模和机械化程度受到一定的制约。
22.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说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利区位条件。
(2)江苏沿海产业带新建的火电站宜选择在港口附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山西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
E________ F________
(4)我国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结合材料说明安全隐患的具体表现及其解决措施。
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海运方便
(3)电力工业 建材工业
(4)能源消费结构单一,以煤炭为主,我国能源分布不均匀,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实施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多渠道地进口石油,建石油储备基地,加大勘探力度,开发国内新油田。
23.2011年9月6日至11日,第七届东比亚博览会在“东方底特律”——长春召开。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2分)
(1)长春被称为“东方底特律”。
试分析长春在近年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依据2010年年末蒙古畜牧业统计表分析该国今后发展畜牧业应采取的措施。
(3)简述中、日、韩三方合作的优势。
答案:
(1)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石油等能源价格大幅上升,抑制了对汽车的消费需求;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人们对民族品牌认同度不高,限制了自主品牌的市场拓展。
(2)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草原生态;发展生态畜牧业;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3)中、日、韩三国地域相邻,日、韩拥有先进的技术,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因而三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解析:
第
(1)题,长春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城,结合现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如钢材、石油价格上涨等。
第
(2)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应采取的措施。
第(3)题,从中、日、韩三国的优势区位分析。
24.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工业在空间布局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转移频繁发生。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安徽省凭借自身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通过引资推介,发展经济合作等方式,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促进长三角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省外资金纷纷看好安徽的优势产业和配套项目。
2007年安徽省55%以上省外产业资金来自长三角地区。
(1)简述我国产业转移空间变化的特点。
(2)分析B经济圈进行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
(3)说明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4)简述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案:
(1)产业转移呈梯度推进的态势,大致形成国际产业向我国沿海经济圈转移,沿海经济圈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局面。
(2)改革开放以来,该经济圈低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的优势逐步弱化,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资源、能源面临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
(3)促进安徽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变安徽的地理环境(景观);改变安徽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促进安徽与长三角经济圈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4)避免区域间出现产业同构现象;重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防止引进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高能耗的企业和项目;在产业转移时,中西部地区也应结合自身优势,引进优势特色产业,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对外贸易质量;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走向高考 走向 高考 地理 复习 阶段性 测试 19 必修 综合测试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