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河流.docx
- 文档编号:40495
- 上传时间:2022-10-0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14.35KB
高三地理复习河流.docx
《高三地理复习河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复习河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复习河流
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一方面应紧紧围绕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按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通过原理分析、规律总结和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
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
由此而带来的直接的危害是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础。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
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
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一、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通过知识的梳理,来实现知识的整合。
以城市为例:
这一部分内容教材上是散乱的。
我们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搞一个有关城市的复习专题。
其内容包括:
从空间上看城市:
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地域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及原因。
从时间上看城市:
城市的起源、城市化、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最后来分析城市对环境的影响。
在自己搞这些专题的时候,你可以参照考纲和新课标,把高初中教材上所涉及到的与之有关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知识的梳理,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实现所学基本知识的整合。
当然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老师会领着你这样做。
但这里你要特别注意,老师搞的专题那毕竟是老师的而不是你的,要成为你的东西,还需要你自已去分析、理解、归纳和消化。
你自己搞出来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
如果你缺少这样一个过程,只是被动的听老师讲,你学的知识将永远是零散的、残缺不全的。
这样的知识很难形成能力。
只有通过你进行整合了的知识,才能产生提高成绩的效果,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二、通过试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与整合。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当我们在解答这些题的时候,我们不应就题论题,而应以此作为发散源,尽可能的多想些东西,把自己所想到的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
这样能起到做一个题能应付一类题的功效。
比如在做一个有关干旱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对干旱问题作一系统总结和归纳:
教材上提到了哪些干旱?
有春旱、伏旱、夏旱等。
什么可以使之干旱?
降水少可使之干旱。
在什么情况下可使之降水少?
受高压或反气旋控制降水少;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受寒流影响的降水少;在地形的背内坡降水少等。
干旱除与降水少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
还与蒸发有关。
即蒸发强可使之干旱。
蒸发又与什么有关呢?
与气温有关,与空气的干湿度有关,与风力大小有关。
一个地区是否干旱,干旱程度如何?
最终还得看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
当我们知道了干旱原因后,再在地图上搜索我国和世界干旱地区的信息,并利用所归纳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来作出相应的解释。
在平时学习的时候,我们对老师所讲的知识一般都能认真的去思考、去领会,但当某一部分知识学过之后,再回过头来自己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则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做到的。
真正能做到的还毕竟是少数,并且是少数中的少数。
我们不少同学在学习上确实也下了不少功夫,但往往是只见学习却不见效果。
究其原因就在于此。
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河流
回归课本
发散思维
知识网络
位置
补给类型
水文特征洪灾分析流域开发
河流水系特征
人类活动与河流
河流入海口与海水
疑难解析
一、河流位置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③河流流域的分水岭画法一般是沿山脊。
二、河流补给类型
补给类型
径流变化(汛期)
影响因素
分布地区
降水
(最主要形式)
夏秋汛,冬春枯水期。
(不都在夏季,不都有汛期)
径流量随降雨量变化(降水量多少及其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我国东部季风区
世界(根据各地气候类型判断)
冰川融水
夏汛,冬季断流
(气温在0°C以下)
径流量随气温而变化
我国西北地区
积雪融水
春汛
径流量随气温变化
我国东北地区(主汛为夏汛)
湖泊水
地下水
互补(调节作用:
蓄洪、供水)较稳定
比较相互水位的高低,一般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
黄河下游及长江的荆江段河水补给地下水
三、河流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
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秋末+初春),有结冰期且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
(2)河流水系特征一般可从河流的长度、流向、水系形状、河网密度等
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河流在山谷中发育,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
2.根据一条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潜水位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等潜水位线的数值大表明地势较高。
潜水与河流水的补给关系,可以通过作任意一条等潜水位线的垂线,由数值高处指向数值低处,若垂线箭头指向河流,表明潜水补给河流;反之表明河流水补给潜水。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所以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就较小。
4.根据城市的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城市的合理规划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工业区与住宅区的区位,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食品厂等应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地区;会产生水污染的工厂如电镀厂、化工厂等应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地区;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较高处。
5.根据河床两岸的坡度陡缓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流弯曲处,由于受流水侵蚀冲刷,凹岸河床坡度较陡,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坡度较缓;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坡度较陡,左岸则较浅,南半球相反。
6.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
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那这条河流一定是著名的或有特色的河流。
四、洪涝灾害的河流案例分析
案例
成因
对策
水系
气候
地形
人为
工程性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
黄河
下游
黄河下游河床高,
夏季多暴雨,河水猛涨
地上河
中上游砍伐森林;中游围湖造田
中上游修建水库(治沙和防洪并举),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植树造林
退耕还湖
长江
中下
游
流域广,支流多,(荆江河段弯曲,水流不畅)
流经湿润地区,干支流汛期长,水量大
地形
平坦
对荆江河段裁弯取直。
(荆江段洪涝灾害最严重)
植树造林
退耕还湖
说明:
①人为原因大致相同:
中上游过度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导致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道泄洪能力降低;中游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蓄洪能力下降。
②相同的工程性措施:
中上游修建水库,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分洪蓄洪区等。
③相同的非工程性措施:
中上游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实行防洪保险等。
④针对性措施:
治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具体措施是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梯田、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五、流域开发模式
(1)以水资源为主的开发模式
五水:
水电、水利、水运、水产、水土保持
(2)环境整治开发模式
上游:
修水库,发展林业、使调洪调蓄与开发水资源相结合
中游:
设置滞洪区和建设分洪工程
下游:
修筑和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3)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以流域中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充分合理开发流域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同时兼顾河流的整治。
六、人类活动与河流
1.河流与农业:
世界农业发达地区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和冲积平原地区,其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1)灌溉用水:
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
湿润地区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
(2)河流携带泥沙在中下游地区形成平坦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冲积扇等。
地势低平,土壤深厚肥沃。
(3)便利的水运
2.河流与工业:
工业沿河分布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1)河流的运输价值
(2)提供丰富的水资源(3)平坦的地形(4)影响具体工业部门的选址:
★对水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工厂:
水污染工厂(印染厂)、水厂的布局等。
★提供能源(水能):
我国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布局(有色冶金工业)。
3.河流与旅游业:
尼罗河风光、桂林山水、三峡、三江并流地区等。
4.河流与交通运输业:
自然条件:
气候、河流(流速平缓、通航里程长、河海联运);汛期长、流量平稳、含沙量少、无冰期(通航时间长)、地形(地势平坦)
运输价值:
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运输的需求量大)、多种运输方式联运、水运优势
5.工程建设:
(1)引水线路:
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
(2)水库建设:
a.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b.修建水库的综合效益:
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旅游、养殖、供水和调水、调节气候等。
修建水库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
泥沙淤积在库区,下游的含沙量减少。
库区水位抬高、淹没耕地、诱发地质灾害、土壤盐碱化,下游土壤肥力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少、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
c.对库区本身的影响:
(1)诱发地质灾害——岩崩、滑坡、泥石流;
(2)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位上升淹没沿岸平原,不利于农业生产;(3)移民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
对库区下游的影响:
(1)洄游性鱼类的影响;
(2)泥沙减少,海岸沉积减慢;(3)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土壤盐渍化;顶托污水
6.河流与人口分布:
河流沿岸和三角洲地区往往成为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原因分析:
工农业发达,城市集中;地形平坦;交通运输便利;历史发展悠久等。
7.城市:
区位:
供水、运输、军事防卫
城市布局在:
河运起点或终点;干支流交汇处;过河点;河流入海口。
七、河流入海口与海水
(1)影响盐度:
河流入海口海水盐度较低,部分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影响渔业资源(渔场):
陆地淡水的注入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3)海水污染情况:
★咸潮:
①发生时间地点:
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人为原因:
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采取的措施:
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引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
★赤潮①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复习 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