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docx
- 文档编号:4049315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12KB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docx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
高技层次所有专业授课单位:
基础教研室
学时:
74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应用文写作》是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高技层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工具性特征。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
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获取为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要遵循以下三项要求:
(1)使学生从理论上把握所学文体,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
写作知识是对写作规律的总结,掌握写作知识,对于写好文章,特别是写好规范性极强的应用类文章是至关紧要的;
(2)引导学生多接触文章实际,加深对所学文体的全面的认识。
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和基础,通过范文的阅读,可以直接有所借鉴。
同时,阅读能力本身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项能力往往是同一个人的工作水平、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的。
在教学中,知识的讲授应当结合例文的分析进行,而例文的补充一定要慎重,要尽量选用写得规范的文章。
(3)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以通过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
勤写多练,一直是写作教学中倍受重视的教学方法,本课程也不例外。
在教学中,只有切实重视写作训练,并采用合理的训练手段,学生所学的写作知识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只讲不练,或练得不够,是不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规律,也无法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总之,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加强基本理论的讲授的同时,还应注重范文阅读和技能训练。
在做到讲读结合,讲练并重的前提下,要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或者说写作训练的安排上多下功夫。
此外,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同学生所学其他专业课程的配合和衔接,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体的写作,可使相关的专业知识直接得到应用。
2.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基本原则,精讲多练,注重实训,落脚点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水平上。
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系统讲授法:
给学生传授应用写作理论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讨论法:
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使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培养学生博采众长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3)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训练学生大胆发言的胆量。
(4)互动式教学法:
课堂上师生双向交流,互相启发,教学相长,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5)自主学习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积极探索,互相交流,启迪智慧,往往能激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6)情景教学法: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场(情)景,感受现场气氛,学习教学内容的方法。
如:
写求职信,在班内模拟一个求职现场,鼓励学生求职。
(7)角色教学法:
把学生分成若干角色,每个角色按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的方法。
如:
学习起诉状和答辩状,由学生分别扮演原告、被告和法官,组成模拟法庭,进行公开审判。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法律意识、平等意识和正义感。
(8)成败案例对比教学法:
通过成功和失败正反两种案例的对比分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从而领悟写作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学有所获。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应用文的文体特点和语体特点,进而认识什么是应用文。
(2)使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学好应用文的思想。
(3)使学生认识到应用文读者和作者的要求要求。
(4)使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过程。
教学建议:
一般的读者,在中学里接触过一些应用文,但掌握得不很深入。
由于中学生尚不熟悉社会情况,不了解应用文在社会上使用的广泛性,因而往往不重视学习应用文。
有的人还会以为,“我已经学过应用文了,没学头。
”因此,本章讲述要从应用文的文体特点和语体特点入手,引导学生真正认识什么是应用文。
第二章公文
第一节公文概述
一、公文的性质、特征与作用
教学目的:
1、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公文不仅是机关工作的工具,而且是具有行政效能的工具;
2、要认识公文的三个特征;3、要认识公文的各种效用。
教学方法:
主要是模拟法、例举法、讲述法、案例法等,以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重点难点:
对公文定义的理解,公文的三个特征、法定作者、法定权威,行文关系。
教学内容:
上课起始,就要提醒学生,从现在开始,我们开始去摸索、学习一种新的文体——公文。
展示各种公文样本,板书;什么是公文?
即从公文的概念入手,应强调指出,关于公文的概念,不管社会上有多少版本、怎么说,只有依据国务院的定义(出示《国家机关行政公文处理办法》,并指出,这是我们学习公文这一章的法定依据),这就是:
“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这一概念指出了公文的特征和性质:
其特征1.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2.具有法定效力,3.具有规范体式;其性质是一发行政和……的重要工具。
然后再抓住公文外延例举出各种各样的公文名称来(可利用教材上已列出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公文。
让学生对公文概念和公文实物有了初步印象后,才介绍行政公文的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应是重点和难点。
因为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建议教者在讲第一个特征时充分利用教材中选录的例文,例举出“公文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也即是公务活动中形成和使用”、“没有公务便不会产生公文”的事实。
例如,可以运用案例方式说明“每一份公文都有明确的制发意图和实际效用”,公文是办事的,无公务便无公文,公文只有从公务中产生。
二、公文的种类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理解13种公文文种;
懂得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是法规规定,办文处事必须严格遵守。
教学方法:
(同上节)
重点难点:
13种文称的文种性质、文体特点、文体功能。
教学内容:
按国务院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是13种,在介绍具体内容之前,将13种文种列出,让学生有第一印象。
要学生在本节课内强行记忆,将13种文称熟记下来。
教者要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读、记,然后才逐一介绍各文种的具体内容。
要特别指出:
这13种公文是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必须遵照执行,不得有任何的随意性。
下面每介绍一个文种,就要让学生翻出例文,作一次浏览,然后在逐一细读。
三、公文的格式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理解公文格式及其规定的含义、作用;
2.掌握并能使用公文格式。
教学方法:
宜依学生接受能力、理解速度分别采用讲述法、介绍法、实例法等。
重点难点:
文头格式、行文格式、文尾格式。
教学内容
公文的格式分三个方面来讲:
文头格式。
重要讲文面组成的八个样式。
要求逐一讲述样式,逐一指出版头的格式规定,默记各种不同格式及其所在位置,在弄懂、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对照样式抄画出各种版头。
正文格式。
正文格式又称行文格式,对其十个格式规定要逐一、详尽地讲述,并通过思考与练习加深理解。
讲完正文格式。
文尾格式。
对文尾各式也要逐一介绍。
主题词应视学生需求由教者决定讲到什么程度,一般专业,只讲什么叫主题词,它的作用,利用例文指出实例,学生有所了解便可以了;如果是文秘专业,建议教者将本书附录的“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翻印发给学生,要求掌握词表及标示方法。
讲抄送,对学生难度较大,主要是他们不清楚要抄送给谁,这主要靠出去工作了,有了实践之后慢慢掌握,所以现在只从格式规定方面介绍,顺便讲讲“报、送、发”的不同概念(报为上报,送为平送,发为下发)。
关于用纸规定,建议介绍“关于印刷用纸及有关装订”部分。
四、公文的形成、行文规则、写作要求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公文的制发必须遵照法定程序,理解行文规则,掌握写作要求;2.懂得依法办文、依法处事的道理。
重点难点:
公文制作程序及各环节的有关规定、行文规则、撰写公文的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本节前,要印发发文稿纸给学生(每位学生做作业需要用,用量在20张以上),教学时利用它来讲述公文的形成,同时教学生如何使用发文稿纸。
行文规则可一般讲述介绍,但须往后加深练习方能巩固。
写作要求要依教材介绍的内容逐一讲述。
第二节常用公文的写作
一、通知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通知的文种特点、功能、分类;2.掌握各种通知的体式结构和写法;3.了解通知的语言特色,通过训练达到能得体运用通知语言的要求。
教学方法:
直观法、案例法、讲述法、模拟法、综合运用。
重点、难点:
通知的结构、分类和语言特点。
教学内容
温故而知新:
有关通知的内容,着重复习通知的性质功能和分类。
通知的写法:
先了解通知的结构,然后按顺序逐一介绍。
二、通报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通报的文本特点、功能、性质;2.掌握不同类型通报的写法;3.掌握通报的语言运用技巧。
教学方法:
宜采用例举法、模拟法和案例法,要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之与模拟实例产生共鸣。
重点难点:
不同类型的通报用不同的写法、不同的语气和相应的词语。
教学内容:
首先总览通报结构,接着从标题到正文到落款逐步介绍。
三、报告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报告的文种功能、特点、性质和分类;2.掌握报告的结构方式和不同类型报告的写法;3.领会报告的语言特色,学会语言运用。
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与例举结合,典型引路、读写结合的方法。
重点难点:
报告的性质、功能、分类和文体特点;报告的结构与写法;语言运用;
教学内容:
1.弄清报告的性质、功能、种类。
2.引导学生阅读例文,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向上级报告,报告什么。
3.引入研究如何报告。
先布置写作报告的练习作业,讲清题材内容。
板书报告的结构及写作内容要求,然后依次结合作业介绍写法。
四、请示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理解请示的性质、功能;2.懂得要坚持请示汇报制度,掌握办文原则;3.分清请示与报告的区别与联系;3.掌握请示的格式与语言运用。
教学方法:
运用阐释概念,举例子,模拟实操,讲、读、练三结合的方法。
重点难点:
认识什么是请示,为什么要请示,哪些事项应该请示,怎样写请示,请示与报告的区别,请示的行文原则等。
教学内容:
1.教学制度十分重要。
2.指出什么是请示,弄清概念、性质功能及使用范围。
3.弄清请示的结构、格式、写法。
五、批复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批复的文种特点、性质和功能;2.能分辨批复与批示的区别,能正确选用批复或函复;3.掌握批复的结构和写法。
教学方法:
采用导读例文,用例文引路的方法,结合讲述法和例举法。
重点难点:
文体特点、正确选用公文版头、批复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教学内容:
1.批复的概念;2.批复的文体特点;3.批复与批示的区别;4.批复与函复的区别;5.批复的结构与写法;6.完成练习。
六、意见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意见的文种特点、性质、功能;2.掌握意见的结构和不同行文方向的不同写法;3.能得体地运用语言。
教学方法:
讲述法、例举法、模拟法综合运用。
重点难点:
意见的文体特点、意见的语言处理。
教学内容:
1.阐释“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就是说,只要有见解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强调指出,并非有意见便可以提,而是要十分注意把握分寸;3.讲清结构与写法。
七、函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函的性质、功能和文种特点。
2.掌握函的各种用法。
3.领会并掌握函的语言特点和各种函件的写法。
教学方法:
采用例举法,模拟法,讲、读、练结合,一气呵成。
重点难点:
函的种类、语言特色、用法。
教学内容:
1.通过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弄清公文函与非公文函(书信)的区别、公函与便函的区别。
2.指出函的性质是平行公文,但功能广泛,既可平行,又可下行,还可以用于上行。
3.要特别强调指出,向不相隶属机关发文,即使是请求批准,也只能用函,不能用请示。
4.认识函的结构,掌握写法。
5.强调函的语言特点。
八、会议纪要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会议纪要的性质、特点、功能;2.懂得会议纪要的类型、用法、写法。
教学方法:
宜讲述法、例举法、模拟法三者结合,讲、读、练一气呵成。
重点难点:
会议纪要的性质、特点、类型、写法,如何纪实,如何纪要。
教学内容:
1.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懂概念。
2.补充说明会议纪要的作用。
3.要通过对会议纪要文种特点的分析,让学生把握会议机要的精神实质,以致会用会写。
第三章事务文书
第一节规章制度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规章制度的工具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2.了解规章制度的文体特点,理解法与规章制度的关系,分清规章制度的种类。
3.掌握规章制度的写作要求,能正确选用文种,懂得分长列条和逐条贯通两种结构形式。
4.掌握规章制度的语言特色,能得体地运用规章制度的语言。
二、教学方法:
宜采用讲述法、介绍法、模拟法、立案法等,灵活运用。
三、重点难点: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性质功能、文体特点、种类、写作要求、结构方式和语言特色。
四、教学内容或建议:
规章制度是管理的有力工具,工矿企业、机关团体以及学校等单位都普遍采用这一工具。
因此,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规章制度使用上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以积极学好相关知识和写作方法,可以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比如一个商业企业,一定指定有《商业服务规范手册》、《员工手册》;一个学校也必然要制定出《教职员工手册》和《学生手册》。
用条文化的规定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指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明明白白,让人懂得如何做事,这样就可以使员工、学生的行为规范化,有利于搞好管理。
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逐步介绍,然后介绍法与规章制度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指出规章制度的性质、功能。
要重视对规章制度分类的介绍。
建议事先列出法规类、规章类、章程类、制度类、公约类各具代表性的例文名称,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
法规和规章,学生都比较生疏,最好是从法、宪法的产生讲起,之后介绍行政法规是怎样产生的,地方法规又是怎样产生的,最后才介绍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各类规章的制定。
社会上滥用、误用规章制度文种名称的现象很普遍,要强调正确使用文种,不能以误用现象为范例。
比如,有的单位仓库管理居然使用“条例”,对集体宿舍的管理也使用“规定”、“办法”等名称,必须指出这些不规范的现象,并要学生认识。
通过上表可让学生对规章的制定情况有个大体了解。
教者要注意点明法、法规、规章、章程、制度、公约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领会规章制度是“法的继续或延伸”,是“不可缺少的工具”的涵义。
章程,在法的允许范围内依据本组织的需要制定,相对较具对立性,在“法的继续或延伸”这一点上体现得不十分明显。
但是章程一旦被该组织通过,便成了该组织的纲领性文件,对该组织内部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制度类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文称,如岗位责任制、规则、规程、规范、守则、标准、纪律、须知、注意事项等等,是基层常用的规章制度文称,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必须逐一分清各种文称的概念,能辨析其差异,能正确选择文称不致张冠李戴。
《教程》介绍的各个文称,可用对照比较法引导学生从比较中认识不同文称的差异之处。
五、写作要求:
1.要抓好“依”、“系”的联系,可结合思考与练习第1题启发学生。
2.要强调正确选用文种,因为不同的文种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错用文种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3.规章制度语言的运用是重点和难点,建议运用例文引路,接着布置做思考与练习第2、3题,参照参考答案,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严密性、规范性、准确性。
六、规章制度的写法:
规章制度的结构比较独特,是条款式结构,其格式为标题、日期、正文三个部分,而正文又有分章列条法和逐条贯通法两种写法。
分章列条法—其结构由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组成,特点是章断条连。
逐条贯通法—其结构是分条列项,特点是逐条相连贯通,各条序码要用汉字不用阿拉伯数字。
第二节计划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计划的性质、功能,充分认识计划是指导行动的文件,因而要树立制定计划认真、严肃,执行计划要努力、坚决的思想;2.弄清计划的分类,理解并熟悉制定计划的注意事项;3.懂得定计划的方法、步骤、内容、格式和写作要求。
二、教学方法:
讲述法、介绍法、例文引路、模拟实验等。
三、重点难点:
计划的性质、功能,理想与现实、需要与可能、目标与措施、愿望与困难诸方面的辨证关系,以往的总结与制定计划的关系,计划与总结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或建议:
计划是具有较强规定性和指挥性的机关事务文书,在机关或企业工作中使用十分广泛、频繁。
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分四个步骤进行:
(1)首先引导学生弄清楚计划的定义。
计划的定义包括时限、目的、计划依据、内容和性质几个方面,要逐一让学生弄明白。
接着用事先收集好的正本公文“安排”、“打算”、“规划”、“设想”、“要点”、“方案”之类的实物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先有感性认识,然后逐一弄清各个不同的称谓以及它们之间的文种差异。
最后要特别强调指出,“计划是行动指南”,一旦形成,就变成了指导行动的文件,具有很强的规定性和指挥性。
计划的规定性和指挥性具有同决定、意见、通知等行政公文相同的效力。
因此,我们对待计划的态度必须是“制定计划要严肃认真”。
(2)指导学生阅读本章例文。
例文一是重点,要求学生从中体会出计划的指挥性、规定性的文种特点,认识计划的性质功能。
(3)计划的写作要求,重点抓“预见性”。
预见性来自何方?
先让学生讨论,议议有多少种来源,教师帮助归纳,引导指出:
对计划内容了如指掌,对执行过程充分认识,还要认真参阅以往的总结。
(4)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讲授计划的写法。
第三节总结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总结的性质、作用有深刻的认识,能认识到勤于总结、善于总结是自己成才的必由之路,从而培养自己勤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2.对总结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能积极参加实践注意积累原始资料,注意总结的规律性、理论性;3.掌握总结的写作方法,能做到实事求是,有实践性也有理论性,能用事实说话,以叙为主,叙议结合。
二、教学方法:
宜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方法。
对实践经验缺乏的学生,宜采用讲述法、介绍法、实例法;如果学生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则宜采用启发讨论式。
如条件允许,可组织依次活动,活动过后由学生进行总结。
三、重点难点:
概念、性质、文体特点;如何占有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引出结论;表述如何得当。
四、教学内容或建议:
首先要选准突破口。
一般宜从学生自身的实践入手,提出引人入胜的思考题,题目应由浅入深,比如先提出诸如“我们班的拔河比赛为什么胜了对方?
”、“我们班的辩论比赛为什么会失利?
”这一类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引向深入,启发学生总结自己在某方面的经验或教训,比如“我是怎样学英语的?
”、“我是怎样学语文的?
”、“我是怎样当班长的?
”,然后回过头来讲概念、性质和作用,使学生将理论指导和实践总结紧密结合。
或组织一次活动,让学生总结。
先向学生布置写总结,然后带着总结任务边教边学。
先帮助学生找到选题,定出总结内容、题目,启发他们去收集自身实践过的各种材料,首先占有写总结的材料。
然后指导学生整理材料,首先要去伪存真(舍去不准确、不真实的材料)、去粗取精(将粗糙的、没有典型意义或没代表性的材料去掉),然后对照某一计划或某种指导思想,或者对照某种理论或政策,对材料进行综合或分析,进行比较、鉴别,即进行所谓“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推导,引出某种正确结论,结论便是总结的观点。
当学生拥有材料,又从材料引出结论并形成观点之后,教学总结便容易多了。
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表述成文,便是总结了。
这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认识到在总结里如何体现出总结所具有的实践性、过程性、证明性和理论性的文体特点;在表述上如何做到以叙为主、以自身的实践说话,叙议结合,叙议得当。
第四节述职报告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述职报告性质和作用。
2.能正确区分总结、述职报告、业务工作报告的文体特征。
3.掌握述职报告的结构和写法。
二、教学方法:
一般宜采用讲述法、实例法,让学生阅读例文,启发比较,从而掌握文种特点。
三、重点难点:
述职报告的性质、文种特点,同总结的区别;述职报告的内容、表述方法。
四、教学内容或建议:
述职报告和业务工作报告的学习必须在认真学好总结的前提下进行。
如果没有总结的知识基础,要掌握本文种的写法就会有难处。
教学述职报告一般宜采用比较法,指导学生弄懂述职报告同总结的区别。
总结是总结个人或单位的经验或教训,揭示其规律性,能让人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述职报告仅是报告人陈述夫妻履职情况的文字,其做法是依据岗位规范和职责目标,对自己任期内的德、能、勤、绩等方面作自我评估、自我鉴定、自我定性。
通过自述、自评、报告,让人了解自己,并得出是否称职的评价。
因此,它不揭示规律性的东西,不传授经验做法。
读者可以从总结中学到先进经验,却无法从述职报告中获得报告人的绩能和做法。
要强调指出,述职报告是述职人向组织、向群众报告自己履职情况,因而要十分注意语言得体。
讲述职报告的写作要求,最好能扣住例文,边介绍别分析,使读、讲、析融为一体,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第五节调查报告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调查报告的性质和作用。
2.认识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
3.学习调查的基本方法,懂得设计调查表格。
4.学会整理调查材料,能从调查材料中形成观点。
5.学会写作调查报告。
二、教学方法:
宜以例文引路,在教师指导下模拟某个问题,依实际需要选题,按“调查——研究——报告”的步骤,将读、讲、练紧密结合的方法,着实进行调查。
三、重点难点:
调查报告的性质和作用、问题特点,调查的方法,调查材料的整理和调查报告的写作。
四、教学内容或建议:
从事例讲起。
比如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一个班讲如何写作调查报告。
他让同学们开展一场放开思想的讨论,提出几点要求:
一、畅所欲言,允许不同意见;二、全班要同心协力,寻求到真理,信服真理。
在获得同学们的同意后,老师便在黑板上写上:
“大学生生宜不宜谈恋爱?
”课室里一下子便沸腾了,有的同学说“好”、“宜”,也有同学说“不宜”。
老师让同学们发表意见后,郑重其事地向同学们指出:
“我们要注意调查,反对瞎说”;“感情不能替代科学的结论”;“结论不能在调查之前作出”。
在这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
正确的结论从哪里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只有通过对实践进行检验才能得知真理。
实践,并非一定是亲身实践,他人的实践,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同样可以从中获得真知,这是科学的态度。
所谓利用他人的实践,就是开展调查研究。
中专生到底宜不宜谈恋爱,要通过调查以往的事实,看看他人已经实践的结果。
同学们的调查热情于是调动起来了。
老师具体帮助同学们订出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表格,向本专业前三届的毕业生发出调查表。
因此,建议教者发掘一下,或许能找到比上例更生动的事例。
教学调查报告最关键的就是先给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选题,然后要他们带着选题去读、思、练。
沿着“写作要求”中指出的“调查——研究——报告”三个环节,切实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调查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调查是对他人实践的检验,要重视调查,“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说明了调查的重要性。
然而调查是艰苦细致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所以要端正调查思想,学会调查方法。
二是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深入调查,占有大量材料,并运用“调查十六字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文 写作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