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品学案 北京版必修2.docx
- 文档编号:4035320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1.55KB
高中语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品学案 北京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品学案 北京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品学案 北京版必修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品学案北京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品学案北京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学习方法】
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学习流程】
知人论世
1、作者:
艾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
艾青的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
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2、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
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艾青的保姆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浙江方言“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
作者在诗里写道: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
课前热身
1、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
fēichìlíngwǔqībōniǔníxī
瓦菲叱骂凌侮凄苦火钵忸怩悉索
jīngjíhuīhuánglúnshīdiǎnyā
荆棘辉煌天伦虱子典押
2、词语解释:
荆棘:
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忸怩: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叱骂:
责骂。
整体感知
1、作者的思路:
明确:
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
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河及所有劳动人民。
2、全诗共13节,根据诗人感情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
每部分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
第一部分(1—3节):
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第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激之情。
——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节):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
——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第12—13节),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
——讴歌与赞美。
赏析诗歌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诗句“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说明了什么?
明确:
作者舍弃了大堰河许多的遭遇,而写她的名字,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压迫下贫苦妇女的尊严和价值这种触目惊心的事实。
2、第一节最后一句重复说: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有什么作用?
明确:
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贫苦保姆的真挚感情。
3、作者为什么要交代“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明确:
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实际上遭到了父母的变相遗弃。
出身贫贱的大堰河,却给予了这位弃儿以深厚的母爱。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4—8节):
1、诗人是怎样来写“我”在大堰河家里的情景的?
明确:
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大堰河厚大的手掌。
这里诗人用鲜明的画面,用大堰河一天的劳动,通过具体的动作表现出“我”的保姆的辛苦和劳累。
2、我回到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从诗中找出)
明确: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呆望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忸怩不安”,这些都表明“我”与这个家的格格不入,也暗含着“我”对乳母的怀念。
3、为什么反复强调父母是“生我的父母”,我是“新客”?
明确:
表明作者对亲生父母的不满,对乳母的眷恋、热爱和赞美。
4、第8节是如何写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的?
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
①在年节里把最好的食品“冬米的糖”留给自己的乳儿;②还深情地“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③而且做着不能对人说的美好的梦。
这些都表现了大堰河的淳朴善良。
(三)学习第三、四部分
1、诗人反复强调: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而大堰河却“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这起什么作用?
明确:
这样写既加重了悲剧气氛,也表达了自己非常遗憾的心情。
2、作者是如何写大堰河的悲惨结局的?
明确:
诗中连用了几个排比句,描绘勤劳一生的大堰河死后的悲惨遭遇:
“四块钱的棺材”,几尺长的土地和“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3、诗的结尾是如何表达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礼赞的?
明确:
诗中运用一连串的排比句,表达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的礼赞。
诗的最后,直抒胸臆,感情达到了高潮。
4、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
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
明确:
紫色代表着高贵,“紫色的灵魂”,热切地赞颂了大堰河高贵美好的心灵。
诗人把对大堰河的爱升华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爱,本节诗中深情地写道: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现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
艺术特色
1、错落有致、长短不一的排比。
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和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
2、反复的运用。
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回肠荡气、意远韵长的旋律美,从而渲染了诗情画意,突出了各节之要旨。
3、叙述、抒情、描写的综合运用。
4、爱憎分明的情感。
形象主旨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也是诗人呈献给自己保姆的一首颂歌。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过关斩将
(答题时间:
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讪笑()不懈()赐予()
shù()缚bǐ()视奴yì()
2.将下列四字短语补充完整。
文质()()若木鸡()不休
()无为()目伤怀贪()枉法
3.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典押diǎnyā忸怩niǔniè凌侮língwǔ
B.叱骂chì醉酒zuì咒语zhòu
C.拥抱yōngbào娇美jiāo漂泊piāo
D.荆棘jīngjí辉煌huīhuáng悄然qiǎo
4.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虱子漂泊闪烁B.雕花蝉翼窒息
C.檐头歌谣唏嘘D.匾额今霄愚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该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C.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D.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6.根据语意,在横线上写上合适的句子,使它们构成一组排比句。
朋友,请相信我的诚意,不要,不要,不要。
7.填空:
(1)本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人,原名。
(2)诗歌就题材(内容)而言,可分为、和,本诗属于;从体裁(形式)上讲可分为和,本诗属于。
二、阅读理解
读下列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二)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1.这两节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有什么作用?
2.这两节诗在句式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3.这两节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4.你对诗中的“我”的形象是如何理解的?
5.诗人把一首至诚的赞美诗献给了养育他的保姆,请你也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所敬爱的人。
三、拓展延伸:
一颗豆粒
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
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
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不被法庭判为受害者。
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
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里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
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
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部落在了儿子身上。
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总是那么清苦。
她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们苦熬下去呢?
她想和两个孩子一起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
“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烂,放一点酱油。
”
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两个孩子一块死去。
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
忽然,母亲发现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
上面这样写道:
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
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
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
妈妈,实在对不起。
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
妈妈,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
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妈妈,今晚上您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
妈妈,谢谢您。
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
我们先睡了。
妈妈,晚安!
泪水从母亲的眼眶夺眶而出。
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擦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
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
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
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决定把它当作护身符带在身上。
十二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
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双双毕业于妈妈所憧憬和期望于他们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本文采用了哪种叙述的顺序?
2.第②段中写道:
“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
”请问事故的“微妙”表现在哪里?
3.第⑧段中的“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这句话照应了文中的哪句话?
4.第⑥段中写道:
“她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请问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她们就这样生活了10个月”?
5.第⑧段中写道:
“打算当天晚上和两个孩子一块死去。
”请说说“她”为什么产生这种“打算”。
6.“—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是第13段中的一句话,请问是什么原因使母亲产生了“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
7.第13段写道:
“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决定把它当作护身符带在身上。
”请你揣摩一下当时母亲心里是怎样想的。
【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shànxiè cì束鄙役
2.彬彬呆喋喋碌碌触赃
3.A
4.D
5.D
6.略
7.
(1)诗 艾青 蒋海澄
(2)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抒情诗;古诗(古体诗);新诗;新诗。
二、阅读理解
1.都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这样一咏三叹,不但使感情抒发得痛快淋漓,而且增强了节奏感和旋律美。
2.虽然都运用了排比,但句式不相同。
第一节的排比是短语式的,类似于8个并列状语,第二节中的排比是由六个短句构成,这种同中显异、灵活多变的句式,使语言的节奏显出多变的旋律美。
3.相同之处,都含有对乳儿的爱和乳儿对保姆的真挚之爱。
不同之处,第一节侧重于表现大堰河对“我”的无限关爱;第二节着力表现大堰河勤劳善良的高尚品质。
4.言之有理即可。
5.合乎要求即可。
三、拓展延伸:
1.倒叙。
2.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不被法庭判为受害者。
3.她想和两个孩子一起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4.这样写显得时间很长,从而突出他们生活的不易。
5.她很辛苦,她也不能忍心让孩子们苦熬下去。
6.她看到了孩子给她的信。
7.不能辜负孩子们的心,鼓励自己坚强地走下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学设计北京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搜集背景材料、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在本诗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诗作的艺术魅力。
3.触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感受“天狗”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了解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建立在学生对“天狗食月”这一民间传说“考据”的基础上,教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上请同学讲故事,意在激发学生兴趣。
备选材料一(备选材料可摘其精要制作幻灯片,下同):
郭沫若《月蚀》:
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真好象遇着甚么灾难的一样。
全村的寺院都击钟鸣鼓,大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
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食了,击钟鸣鼓便是想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
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俗传,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
小时读的书上,据我所能记忆的说:
《周礼》《地官》《鼓人》救日月则诏王鼓,春官太仆也赞王鼓以救日月,秋官司寇更有救日之弓和救月之矢。
《谷梁传》上也说是天子救日陈五兵五鼓,诸侯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
这可见救日月蚀的风俗自古已然。
北欧人也有和这绝相类似的神话,他们说:
天上有二狼,一名黑蹄(Hati),一名马纳瓜母(Manangarm),黑蹄食日,马纳瓜母食月,民间作声鼓噪,以望逐去二狼救出日月。
备选材料二: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屏纨袴稳步试云程 破寂寥闲心谈月夜”:
却说那日已是八月初十日,中秋节近,接着忙了几天节事。
到了十五晚上,老夫妻正喜多了两个媳妇庆赏团圆,偏儿子又不在膝下,但是天下事事若求全,何所乐呢?
待月上时,安太太便高高兴兴领着两个媳妇圆了月,把西瓜月饼等类分赏大家,又随意给老爷备了些果酒。
因舅太太、张亲家太太没处可过团圆节,便另备一席,请过来要自己陪着。
舅太太是再三不肯,说:
“今日团圆节,没说你二位不一席坐的。
我陪着亲家太太,叫他们小姐儿俩两席张罗,岂不好?
”安太太见说得有理,便也依实。
只是安老爷赴了这等酒场,坐下实在无可与谈的。
恰好那夜后半夜月食,舅太太问起这个道理来,可就开了老爷的“天文门”了。
才待讲起,张太太说:
“我懂的,那是天狗吃了。
我们那地方,只要庙里打一阵钟,他唬的就吐出来了。
”安老爷不禁大笑,说道:
“岂其然哉!
这日月食的道理,由于日躔最高,居九天第三重,月躔最低,居九天第八重。
日行得疾,每日行程只欠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的一度;月行得迟,不及日行十三度有余度。
日月行得不能划一,此所以朝日东升新月西见之原由也。
日有光,月无光,月恒借日之光以为光,所以合朔则哉生明,既望则哉生魄,此去上弦、下弦之明验也。
日月行走,既互有迟疾,躔度又各有高下,行得迟疾高低,上下相值。
日光在天,为月魄所掩,便有日蚀之象;日光绕地,为地球所隔,便有月蚀之象。
乍掩、乍隔则初食,半掩、半隔则食既,全掩、全隔则食甚。
彼此相错,则生光而复圆。
非天狗之为也。
”
备选材料三:
在日本,天狗都是身材高大、穿着修验僧服和高齿木屐、长着双翼、红脸和大长鼻子、手持羽扇、宝槌的奇怪家伙。
通常居住在深山之中,具有令人难以想象怪力和超能力,是日本妖怪中相当强悍的一种。
中国的天狗最早出自《山海经?
西山经》中,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阴山。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它是人们对二郎神杨戬的孝天犬的称呼,它不仅能帮助二郎神降妖除魔、还能吞下整个月亮。
二、整体感知,初步鉴赏。
1.播放《天狗》录音后,全体学生齐读,从感性上体会诗作的强烈感情。
2.请同学交流初读此诗的感受。
3.学生展示成果,教师适当补充。
学生课前查阅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以及郭沫若先生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诗人创作本诗时期的思想状况,做到“知人论世”。
备选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
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
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备选材料二:
郭沫若的传奇人生(参见“资源库”《郭沫若简介
(1)
(2)》)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笔名鼎堂、麦克昂等。
四川乐山人。
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
1914年,他怀着报国济民改革社会的理想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考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接受了西方及日本进步的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世界观倾向于泛神论。
“五四”时期,郭沫若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并出现了他的“诗的创作爆发期”,1921年结集为《女神》出版。
《女神》共收诗57首,出色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自由体的形式、浪漫主义特征,开了一代诗风。
郭沫若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
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酝酿成立了创造社。
后又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星空》、《瓶》和《前茅》等。
1926年参加北战,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他的思想逐步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飞跃。
1928年初,在上海创作了他的第五本诗集《恢复》。
1928年到193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撰写自传、散文和历史小说等。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借古讽今的原则写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紧密配合了现实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了国家和科学文化机关的领导职务。
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越,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三、探究学习
1.请学生就下篇习作,进行充分讨论后,发表个人或小组观点,教师也发表见解,畅所欲言。
关于《天狗》,说实话我不曾有读它的欲望,如果不是老师的一再敦促,或许这辈子我就和它绝缘了。
拿着《天狗》这首小诗,我反复诵读了好几遍,除了那种洪水爆发似的从心底发出的热情之外,我找不出其它可以或者说能够与其美名相符的地方。
究其原因,愚见有三:
其一:
该诗从第一句开始,就从始至终的发出那个时代一些青年知识份子被压抑了许久的声音:
简单而粗旷。
说得不好听就是一种原始的人类释放感情的一类情况了。
或许有形式上的不同,但本质应该相去不远。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这正是本诗的一种粗旷、原始美。
但或许从那个时代来说,这种美能够得到一些人群的青睐,但从中国诗歌的幽幽长河中来看,感情与诗歌的结合因该有一种或多或少的阴柔美。
无论是先秦时期的《关雎》,还是唐代诗歌的代表者:
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就算到了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境地,其诗歌的感情和诗歌的语言都没有达到如此的境界,只不过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已。
到了宋朝,陆游就算到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境地,也不过只是“家祭务忘告乃翁”。
再近一点,就拿近代来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更是阴柔美的典范。
所以说《天狗》的语言形式及所表达的感情,仅仅是中国诗歌历史发展时期中的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的一个产物,而不能长期的在这个领域中发挥其特殊的光芒。
其次:
从本诗的语言结构上看,应该说它也没有什么独到之处,更可以成为其缺陷的左证。
第一,《天狗》中每一句诗的开头都以“我”开头,全诗总共用了38个“我”字。
作为一篇178字的短诗,“我”字在其中就占据了21.34%的比例这在诗歌界独树一帜了。
但如此多的运用相同的一个代词这不免给人以累赘的感觉,而且这也占据了其他文字出现的几率,阻碍了诗歌的意境的体现。
使本诗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性,缺乏中国传统诗歌给人的共同的感觉,因此这首诗歌始终只是郭老先生自己的诗歌,不可能在我们现代人中找的那种心灵的共鸣。
第二“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这些句式太过拖泥带水,没有诗歌那种简洁明快之感,缺少了诗歌的精髓太过做作,而缺乏了诗歌的随意之情。
第三,《天狗》在文字的选用上做的不伦不类,在中国诗歌中加上英文单词“energy”不仅从读法上极不自然,而且从诗歌的整体的结构上也给人一种极不协调的感觉。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诗歌中加入外国词汇,仿佛让人感觉有一种对祖国语言的不敬的倾向。
而且在现代人理解来看,《天狗》就成了这个话题的众矢之的了。
不仅如此,另一个“底”字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从全诗来看这个“底”字所用的地方,通过意义分析,可以用“的”字替换。
但从后文看《天狗》又在其他地方用了“的”字。
这一点让人无法理解。
如果是当时的语言规范的要求,但解放以后,中国汉字的规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我想郭老也应该不会不与是俱进吧。
我们曾经拜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其中有多处与之相类似的地方,但在相应的地方都用通假字加以注释。
然而为什么这《天狗》没有呢?
难道是编者的疏忽,还是以为我们这些愚人能“默然而知之”?
“亡羊补牢,尤为未晚”这个典故当时的教材没有吗?
可笑之极!
所以,从上述可以看出:
郭老虽然想通过众人皆知的神话,体现诗人思维的空前张力和飞动,体现时代和个人水乳交融般的结合。
但它所依托的载体却不尽如人意,有着与历史传统不相符的形式。
因此,《天狗》就象其原形一样,只能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想象的成分远大于其现实中的真实感。
《天狗》仅是“天狗”罢了。
或许本人这些愚见不曾深入,幼稚至极吧!
(摘自网络,只字未改。
)
设想学生可能涉及到的问题,教师适当提示、点拨:
(1)“天狗”的形象塑造:
在狂飚突进,冲决一切封建藩篱,高扬个性解放思想大旗的五四时代,《天狗》可谓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堰河我的保姆 高中语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品学案 北京版必修2 大堰河 保姆 精品 北京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