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疯狂再练.docx
- 文档编号:4030574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5.46KB
文言文阅读疯狂再练.docx
《文言文阅读疯狂再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疯狂再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疯狂再练
怀德祠记
宋琬
余读史至韩献子世家,嘉其有存赵武之功。
太史公称其为天下阴德,享祀十世,有以哉!
卢龙韩氏,盖多君子,而待御西轩先生,以名德闻。
考其先,自晋平阳迁居于此。
先生起家万历丁丑进士。
以御史解组归,累征不起,隐于钓台者三十年。
余尝徘徊其下,窃意先生殆古狂狷者流,既已不为世用矣,故放乎山川以自娱。
已而过东门之墟,有堂巍然曰怀德祠。
询之,则先生之畏垒①。
先是,郡城东南,地多污莱。
先生用形家②言,建天妃宫于其方,乡人德焉。
以其余材作室,肖先生之像而祀之。
他如置学田以赡贫士,输囷廪③以活饥人,掩骴施槥④,哺糜授药,父老至今能言之,相与咨嗟涕泗。
过其下者,辄流连不能去云。
宋子曰:
“呜呼!
贤者之系人家国,岂不重哉!
昔者,臧文仲殁,鲁人哀之。
子皮之死,子产叹其无与为善。
先生抱经世之略,不获用于世,退而为德于乡,岂望后人之俎豆我哉!
而夷考卢龙自庚午被创以来,问当时阀阅之家今尚有存者乎?
非若敖之馁,则栾盈之败,甚且有污潴其宫室者。
而先生之子孙,独能保世滋大,蔚有令闻,不亦駸駸⑤乎献大夫之遗烈哉!
且夫先生悬车⑥之岁,在神宗之中年,上恬下熙,灾变罕有。
然而岁一不登,辄忾然忧之。
今卢龙之可忧者,非一端而足也:
士有荡析之悲;氓有采葍⑦之困;千金之家,有丐于市者矣,凡民之丧,有葬而裸者矣。
使先生在,则必有蒿目⑧伤心,发为救时之策。
而惜也,九原⑨不作,民罔依归,官先生之里者,靡所资故实而为政焉。
传曰:
“不有君子,其何能国?
”宜乎豚肩兔首,劳邦人之伏腊⑩也欤?
祠之修,始于万历某年。
顺治某年,陈公宏业乃更葺之。
先生名某,号西轩。
(余)论乡人之所以祀先生者,并以示其子孙,俾世守焉。
(选自《安雅堂集》)
【注】①畏垒:
语出《庄子》,连绵词,言不平貌,修德成道之所,借为山名,后用为乡居之意。
文中指祠堂。
②形家:
堪舆家的别称,就是现在说的风水先生。
③囷廪:
都是谷仓。
④骴、槥:
骴,尚有肉的腐骨;槥,棺材。
⑤駸駸:
形容盛大的样子。
⑥悬车:
不参与政事。
⑦葍:
恶菜。
⑧蒿目:
目乱的样子。
⑨九原:
也作“九泉”。
⑩伏腊:
夏伏冬腊,两个祭祀的名称。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用形家言 用:
采纳。
B.先生抱经世之略 略:
方略。
C.然而岁一不登 登:
丰收。
D.有丐于市者矣 丐:
施舍。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西轩先生“为德于乡”的一组是
①建天妃宫于其方②置学田以赡贫士 ③蒿目伤心,发为救时之策 ④凡民之丧,有葬而裸者矣 ⑤宜乎豚肩兔首,劳邦人之伏腊 ⑥输园廪以活饥人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西轩先生修建天妃宫,乡人为了感激他,在天妃宫里塑了一尊先生的像,并改名为“怀德祠”。
B.西轩先生有经世之志,却没有得到重用,于是辞官归隐,为德于乡,做了许多让人传颂的好事。
C.西轩先生属狂狷之流,远离官场,喜欢游山玩水,所以“先生之子孙,独能保世滋大,蔚有令闻”。
D.顺治年间,陈宏业重修怀德祠,并告诫自己的子孙,让他们世代祭祀西轩先生并好好守护怀德祠。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御史解组归,累征不起,隐于钓台者三十年。
(4分)
(2)以其余材作室,肖先生之像而祀之。
(2分)
(3)而先生之子孙,独能保世滋大,蔚有令闻。
(4分)
参考答案
10.D (丐:
乞讨。
)
11.C (③是假设的情况,④是叙述当时的社会现象,⑤是对乡人祭祀西轩先生的评述。
)
12.B (A.乡人感激他主要是他做了许多好事,怀德祠也不是由天妃宫改名的。
C.两者没有因果关系。
D.是“我”让西轩先生的子孙世代祭祀西轩先生并守护怀德祠。
)
13.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参考译文:
我读史书读到韩献子世家时,很赞赏他有保存赵孤赵武的功绩。
司马迁称赞他积天下的阴德,享祀了十世,是有缘故的啊!
卢龙韩氏,出了许多君子,而御史西轩先生凭借名德闻名于世。
推究他的祖先,是从山西平阳搬到这里的。
先生是明神宗万历丁丑年进士出身。
后来从御史职上辞职回来,屡次征召,不出去做官,隐居在钓台有三十年。
我曾经徘徊在那里,私意以为先生属于古时狂狷一类人物,既然不被重用了,就尽情游览山川来自我娱乐。
不久,我走过东门的地方,看见有一座很高的堂屋,名叫怀德祠。
询问得知,那是先生的邻居建的。
从前,郡城的东南,有许多荒地。
先生采纳了堪舆家的意见,在那里造了一座天妃宫,一乡的人感激他。
邻居们用多余的材料做了这个堂屋,画了先生的像来奉祀他。
先生做的其他的善事,例如购置学田来赞养贫穷的士人,捐出粮食来救活饥饿的民众,施舍棺材,掩埋腐骨,给孩童糊粥充饥,给病人送药治疗等,父老乡亲到现在还能够说出来,一说起就叹息流泪。
经过那里的人,常常流连不能离开。
宋琬说:
唉!
贤人一心记着百姓国家,哪能不重要呢?
从前(春秋时),臧文仲死了,鲁国人都哀悼他。
郑国子皮死了,子产感叹没有人同他一起行善政。
先生拥有经国济世的才能,却得不到当世的重用,退下来在本乡行德泽,难道是希望后来的人祭祀他吗?
可是我考察卢龙从崇祯庚午年受灾以来,问问当时的功勋之家,现在还有存在的吗?
他们的子孙不是像楚国若敖氏那样忍饥挨饿,就是像晋国栾盈那样败落,甚至于宫室也换成了低矮潮湿之所。
可是先生的子孙,独能够保持世代滋生光大,传扬着好的名声,不正是昌盛地沾溉着韩献子的遗德吗?
再说先生解职的时候,是神宗中期,那时上下平安快乐,很少有灾变。
可是年成一旦不好,人们就叹息忧伤。
而现在卢龙让人忧虑的,何止一处呢:
士人有动荡离散的悲哀,百姓有采食恶菜的困苦;号称富有的人家都有在街上讨饭的,平常百姓死了有买不起棺木裸身而埋的。
假使先生还在,那一定会触目伤心,发出救时的良策。
可惜先生在九泉之下不能起来,百姓没有依靠。
在先生乡里做官的,没有遵循惯例来办政事的。
《传》上说:
“没有君子,哪里能够立国?
”所以乡里人每到夏伏冬腊时节不惜用猪腿兔首来祭祀他,这不也是应该的吗?
怀德祠始建于万历某年。
清顺治某年,陈公宏业重新修葺。
先生名某,号西轩。
我讲述乡里人祭祀先生的原因,并且写下这篇文章给他的子孙看,希望他们能世代守护好怀德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0—12题。
劝 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
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
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
圣人生于疾学。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
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①,非说之也。
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
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②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③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
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
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
“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
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
“无乃畏邪?
”曾点曰:
“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
”孔子畏于匡④,颜渊后,孔子曰:
“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
“子在,回何敢死?
”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
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
孟夏纪第四》)
【注】①兑:
通“悦”。
②硾zhuì:
系上重物使下沉。
③堇:
野葛,可做毒药。
④孔子畏于匡:
畏,通“围”;公元前407年10月,孔子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在经过匡地时,匡人误认为孔子是阳虎,围困了孔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理:
治理。
B.圣人生于疾学 疾:
敏捷。
C.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信:
(被人)相信。
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 要:
通“邀”,求,取。
11.下面句子中,表明尊师的一项是
A.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
B.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C.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D.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
“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
“子在,回何敢死?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君主希望自己的臣子忠,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孝;每个人又希望自己能光荣显赫。
但往往事与愿违,其原因在于这些人都不懂理义,而不懂理义是因为他们不学习。
B.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做到尊师就不会去计较老师是否富贵荣耀了。
像这样做了,那么这个学生的名号就响亮了,德行就彰显于天下了。
C.文章用“拯溺而硾之以石”的比喻,是为了证明“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D.文中举了曾点与曾参父子两人的故事,是用来说明尊师和尊父一样重要。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4分)
(2)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4分)
(3)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
(3分)
参考答案
10.B (疾:
奋力,用力,努力。
)
11.D (D项的大意是:
孔子被围困在匡地时,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
“我以为你死了。
”颜渊说:
“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
”说明颜回对待自己的老师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十分尊重。
A项的意思是:
“然而,做君主与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向往的显荣,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
”这是讲不能得到忠孝显荣的根源,不是尊师。
B项的意思是:
“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这是从反面说明重学。
C项的意思是:
“因此,自动前往教人的老师不能教化他人,呼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
”这不是表明尊师。
)
12.C (文章用“拯溺而硾之以石”的比喻,是为了证明“弗能兑而反说”,即“不能使人心悦服反倒生硬地说教”。
“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是“弗能兑而反说”所造成的结果。
)
13.见“参考译文”中画线句。
(第①句注意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第②句“名之显、身之安”译为“名声显赫,自身平安”,“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主谓独立性,不译。
注意:
不是定语后置现象。
)
参考译文:
在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更显达。
忠和孝,是做君主和做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东西;显达和荣耀,是做子女和做臣下十分愿意获得的东西。
然而,做君主与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向往的显荣,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
不懂得理义,是由于不学习的缘故。
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
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会治理得好。
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
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
像这样,(这个从师学习的人)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
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
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
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
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老师。
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话就会被人信从,他的道义就会被人称述而彰明了。
因此,(别人不尊重他,没有请他)而自动前往教人的老师不能教化他人,(不尊重老师,随随便便)呼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
老师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会被人听信的方法去勉强教育人,尽管想使自己的道义得以施行,使自身得以尊贵,不也差得太远了吗?
从师学习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听从教诲的态度,自己随意行事,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怎么可能办得到呢?
凡是进行说教,应使对方心悦诚服,而不是生硬地说教。
当今世上的说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反倒生硬地进行说教。
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却硬要说教,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把石头绑在那人身上让他沉下去,这就像救治病人反倒给他喝毒药一样。
(这样)使世道越来越乱、不肖的君主越发昏惑的情形,从此就出现了。
所以当老师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在于明辨事理,推行道义。
事理明辨了,道义确立了,那么老师的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们就不敢怠慢他们了,直到至高无上的天子,这样的老师去朝见也不会感到心惭。
凡是君臣际遇,相互间的和谐不可强求。
如果丢掉事理放弃道义而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却想要别人尊敬他,不也太难了吗?
所以老师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尊贵起来。
曾子说:
“君子在道路上行走,谁有父亲可以看出来,谁有老师也可以看出来。
对于那些不孝敬父亲不尊重老师的人,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是说尊师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
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
“怕不是遭到困厄了吧。
”曾点说:
“即使他遭到困厄,我还健在,他怎么敢因困厄而不回来!
”孔子被围困在匡地时,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
“我以为你死了。
”颜渊说:
“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
”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尊敬啊。
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0—12题。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
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尔。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①、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②、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本文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①曲长:
部曲首领。
②賨叟:
音cóngsōu。
賨,指巴人;叟,对甘、川、黔、贵少数民族的通称。
时蜀、魏均有“叟兵”,素以作战英勇著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寝:
卧室。
B.几败北山,殆死潼关 殆:
危险。
C.曹操智计殊绝于人 绝:
超过。
D.然后伪定一时尔 伪:
虚假,表象。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而议者谓为非计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C.此臣之未解一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
D.谨陈其事如左 则或咎其欲出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立足现实,联系历史背景,在变化和前瞻的基础上,对当时敌我双方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指出讨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B.面对严峻形势,朝廷的决策层感到疑虑满腹、困难重重,试图引进圣人相助,以致坐失先机,让孙策强大起来吞并了江东。
C.因出师北伐曹魏遭到一些人的怀疑和反对,本文便针对内部反对北伐的意见,着重用了六个“未解”驳倒众议,独抒己见。
D.本文是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诚恳深挚,情真辞切,尤其是文末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更显忠心决心,感人肺腑。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3分)
(2)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4分)
(3)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3分)
参考答案
10.C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寝,应与后文的“食”对举,均作动词,理解为“就寝”“睡觉”;B.殆,置于动词’死”之前,作副词,联系语境应理解为“几乎一差点儿”;D.伪,僭越,非法。
)
11.B (而:
都是连词,表转折。
A.若:
前者连词,如果;后者代词,如此。
C.之:
均是助词。
前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均不译。
D.其:
均是代词。
前者代事,后者代人。
)
12.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B项“试图引进圣人相助”,是对文中的“动引圣人”的误解。
“动引圣人”意为动辄引用圣贤的话。
)
13.见“参考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本题考查把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评分点:
(1)“故五月渡泸”应补充省略成分;“不毛”的“毛”,前有否定副词,应理解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并日”,两天。
(2)“明并日月”,比喻用法;“险”,应译作动词“涉”的宾语;“危”,联系后面的“然后”,应理解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成败利钝”,选择性并列短语;“明”,智慧;“逆睹”,预见。
)
参考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同时存在,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
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差一点,而敌人是强大的。
但是不征伐曹贼,(蜀汉的)王业也会丢掉。
只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
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觉不稳,吃饭不香。
想到往北征伐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后院),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
我不是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命。
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做不是上策。
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赴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
(我)恭敬地把一些情况(向陛下)陈述如下:
高帝像日月一样英明,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到安全。
现在陛下还赶不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
刘繇、王朗他们各自占据州郡,在谈论(如何才能)安全、提出(种种)计谋时,动不动就引用圣贤的话,满腹都是疑问,胸中塞满了难题,今年不战,明年又不出征,使得孙策从容强大起来,于是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点。
曹操的智慧计谋,远远地超过一般人,他用起兵来,就好像孙膑、吴起一样,可是(他)却曾在南阳受困,在乌巢处于险境,在祁连山上遭到危险,在黎阳受逼迫,在北山几乎失败,在潼关差一点战死,这以后才非法窃据政权,安定了一段时间罢了。
何况我的才力很弱,却想要不经历危险来安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没有获胜,四次横渡巢湖没有成功,任用李服,可是李服却图谋杀死他,委任夏侯渊,可是夏侯渊却战败身亡。
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还有这些失误,何况我才能平庸低下,哪里就一定能获胜呢?
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点。
自从我到汉中,其间不过一年罢了,可是却失去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人,以及部曲中的首领、驻守各地的将官共70多人,冲锋无敌的将领,賨、羌民族将士以及散骑、武骑各路骑兵1000多人,这都是几十年来从四处聚合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过几年,那就要损失全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兵力去消灭敌人呢?
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
现在百姓穷困、兵士疲惫,可是战事不能停止;战事不能停止,那(军队的)驻防和进攻,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正好是相等的。
(既是这样,)不趁现在考虑攻取北方,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贼长期相持,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点。
难以评论断定的,是战事。
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
以后先帝东边联合吴越,西边攻取巴蜀,发兵向北征讨,夏侯渊就被杀掉了,这是曹操的失策,而汉朝的复兴大业将要成功了。
后来东吴改变态度,违背了盟约,关羽兵败被杀,(我军)又在秭归失误,曹丕称帝。
所有的事情都像这样,很难预料。
我小心谨慎、不辞劳苦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要一直到死为止;至于(事业)是成功是失败,(进行得)顺利还是不顺利,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够预见的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0—12题。
黄贞文传
(清)杨凤苞
黄淳耀,字蕴生号,号陶庵。
嘉定县人。
少即以圣贤自期。
尝作日历,昼所为,夜必书之。
缊袍①粝食,不苟取一钱。
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
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南都初建②,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
或问故,应曰:
“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
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
”卒不往。
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
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
将死,僧止之曰:
“公未仕,可勿死也。
”淳耀曰:
“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
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矣。
”索笔书曰:
“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
呜呼!
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
”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
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
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伯氏所未及。
性狷介,不妄交游。
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
“传胪时,人见鼎甲③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
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
”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
就义时,见兄头帻相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经,旁通三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阅读 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