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十三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docx
- 文档编号:4015595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95.15KB
推荐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十三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docx
《推荐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十三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十三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十三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
专题十三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
专题导语: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这部分内容通常在选题题中考查,也有可能在生产实际分析题、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题、科学探究题中出现。
分值为3分左右。
题型的特点是:
选择题通常考查氧气、二氧化碳、金属和碳酸盐的检验、鉴别和除杂。
填空题(生产实际分析题、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题、科学探究题)通常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一般涉及实验操作和实验方案。
解题策略:
圈画题干,明确问题,提取所学知识,分析新的情境、新的模型、新的表象。
特别是在语言表达时要用准确严谨的化学用语来描述实验操作和实验方案。
专题教学策略:
利用结构化的知识解决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的综合题。
帮助学生体验模拟题中对主要物质和重要反应的考查。
让学生体验掌握解题方法的重要性。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题是中档题或中档偏难题。
那么解答这类试题就要求学生熟悉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常见的操作方法。
专题复习流程:
第一步,教师重点阅读专题导语和学习目标、方法突破三个模块,课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选试题,明确授课流程。
第二步,指导学生填写必备知识模块,可以是学生填写老师纠错,也可以是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知识,一定要做到先复习再练习。
只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出高分。
第三步,根据题型分类来指导学生做题,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学生修正并标识,总结易错点、常考点等记录在我的记录空间,以备课后复习。
第四步,选取相关练习题来强化训练,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限时训练。
特别是简单题,一定要提高正确率。
第五步,回顾总结,可以是做错的题目,也可是常见的考点和典型题。
最后留出课后作业,作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留30分钟到40分钟的题目。
学习目标:
1.会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碳酸盐。
2.会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
3.能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4.通过分析中考选择题对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的考查,归纳出中考中重点考查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反应,学会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的综合题的方法。
方法突破:
1.常见题型
a.选择题:
重点考查气体的制备、收集、除杂。
b.填空题:
基本实验题。
2.解题注意事项
①H2、CO、CH4都具有可燃性,可根据它们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不同来区别。
②对被检验的物质,要先取样再实验,即先“各取少许”进行实验。
③检验物质的方法尽量简便易行,选择常用试剂且现象明显。
④鉴别:
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性质与用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区别。
分离:
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将它们依次分开,可用物理方法,如过滤、蒸发、蒸馏等;也可用化学方法,但不能变化成其他物质或变成其他物质后再通过反应变化回原物质。
提纯:
选用合适的化学或物理方法把某混合物中所含的杂质除去,从而得到一种较纯物质的化学操作,也就是除杂。
除杂的原则:
除杂不引入新杂质,不消耗原物质,选择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最好将杂质转化成原物质。
⑤常考知识的解题方法(综合)
检验O2:
带火星的木条检验CO2:
澄清石灰水
碳酸盐:
取样,加入稀盐酸通入澄清石灰水
物质的分离方法:
过滤:
把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
蒸发:
液体中得到固体。
鉴别:
核心是物质的性质,关键是有明显现象。
除杂的原则:
不引,不变,好分。
3.必备知识(课本知识)
考点1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O2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现象:
__________
H2
点燃
现象:
点燃纯氢气有轻微“噗”声并安静燃烧,火焰呈______色(在玻璃管口燃烧略带黄色);混有空气时点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1)通入澄清石灰水
(2)用燃着的木条伸入
现象:
石灰水__________
现象:
木条___________
CO
(1)点燃,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现象:
火焰呈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4
点燃,把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迅速倒转烧杯,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干冷烧杯壁上出现________,石灰水变________
N2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再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木条______,石灰水__________
考点2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酸(H+)
(1)加酸碱指示剂
现象:
可使紫色石蕊变________色,无色酚酞________色
(2)加活泼金属(Mg、Fe等)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
碱(OH-)
(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现象:
可使紫色石蕊变____色,无色酚酞变____色
(2)与其他盐溶液反应,如CuSO4溶液
现象:
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________沉淀
碳酸盐(CO)
加稀盐酸
现象: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________的气体
水(H2O)
加无水CuSO4
现象:
固体由白色变______色
考点3 物质的鉴别、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鉴别、分离与提纯,需要掌握各种常见气体、酸溶液、碱溶液、碳酸盐等的检验方法,熟记一些特殊的实验现象及这些物质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能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别、分离与提纯,这也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
题型分类:
题型1:
常见物质的鉴别
例1.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鉴别方法,都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闻气味
加入石灰水
B
碳酸钙和碳酸钠
看颜色
加水溶解
C
食盐水和医用酒精
闻气味
蒸发结晶
D
铜粉和氧化铁粉
用铁吸引
加稀硫酸
练习1: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A.用食盐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水鉴别碳酸钙固体和氯化钠固体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
D.用无色酚酞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题型2:
物质的分离和除杂
例2.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D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剂,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练习2: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方法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ZnSO4溶液
CuSO4
过量锌粉,过滤
B
Fe粉
Cu粉
稀盐酸,过滤
C
MgCl2溶液
盐酸
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CO2
CO
点燃
题型3: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综合
例3.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食盐、水垢、纯碱、淀粉和洗衣粉5种物质。
老师从中取出3种固体,研磨混合均匀(如图所示),让小组同学检验其成分。
他们在查阅资料后,用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验作参照,探究未知粉末的成分。
(1)小组同学用5种已知物做性质实验。
每次取样方法如图所示:
5种已知物的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
部分实验现象
实验1:
加水溶解
取样,分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
淀粉、水垢:
均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洗衣粉:
溶解,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实验2:
加酚酞试剂
向实验1所得液体中分别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剂
洗衣粉、纯碱:
液体呈红色
其余物质:
均无明显变化
实验3:
加稀盐酸
另取样品,分别加入2mL稀盐酸
洗衣粉:
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水垢:
有大量气体逸出
食盐、淀粉:
均无气体产生
实验4:
加碘水
另取样品,分别滴入2滴碘水
淀粉:
变蓝
其余物质:
均不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记录回答。
①该洗衣粉溶液pH____7(填“>”“<”或“=”)。
②写出纯碱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用未知粉末重复上述实验进行成分探究。
未知粉末的实验记录:
实验1
加水溶解
实验2
加酚酞试剂
实验3
加稀盐酸
实验4
加碘水
未知粉末
实验现象
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液体呈红色
有大量气体逸出
变蓝
参照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验,分析未知粉末的成分:
未知粉末中一定含有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还含有的第三种物质是________或______,请你设计检验第三种物质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20-3所示),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碱性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②Na2SO3+2HCl=2NaCl+SO2↑+H2O。
③CO2与S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作出猜想]根据受损标签的信息,推测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O3溶液或NaCl溶液中的一种。
[实施方案]各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两组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溶液均由无色变成红色
4、5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______溶液
均产生白色沉淀
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2S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的一种。
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4、5号溶液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号溶液是Na2CO3溶液
5号溶液是Na2SO3溶液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aOH溶液。
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我的记录
空间
指导学生记录易错点、重难点以及规律方法、心得体会等等。
核心演练:
1.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一种气体是否为CO2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B
检验一种固体是否为Na2CO3
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
C
鉴别CO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D
除去CO2气体中的CO气体
点燃气体
2.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方法或试剂
A
空气、氧气和氮气
燃着的木条
B
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酚酞溶液
C
稀盐酸和稀硫酸
氧化铁
D
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3.下列四个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B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
C
证明NaOH溶液变质
取样,滴加盐酸,将生成气体
通入石灰水
D
探究Mg、Ag、Cu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
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
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某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B
证明酸和碱恰好中和
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最终呈无色
C
证明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将白磷放入80℃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
D
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将铁丝浸入AgNO3溶液中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再将另一根铁丝浸入CuSO4溶液中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烧杯,内壁上出现无色液滴
证明该气体为氢气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证明二氧化碳能灭火
C
分别取少量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D
将Fe和Ag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
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B
K2CO3溶液
KCl
加适量稀盐酸
C
CaO
CaCO3
加水,过滤
D
NaCl溶液
Na2CO3
加适量石灰水溶液,过滤
7.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鉴别O2和N2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
将铁制品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D
除去氢氧化钠中混有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石灰水,过滤
8.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
加水溶解
B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足量稀盐酸
C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加Na2CO3溶液
D
证明酸和碱恰好中和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9.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Na2CO3中是否含有NaCl
向固体中加稀盐酸
B
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分别向溶液中通入CO2
C
除去生石灰中的CaCO3
向固体中加稀盐酸
D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NaOH固体
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取样,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B
检验氯化钙溶液中含有稀盐酸
取样,加入适量的碳酸钙
C
除去氯化铜溶液中的氯化锌
加入过量的锌,过滤
D
证明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11.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除去NaOH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加足量的稀盐酸
C.
区分NaCl溶液和稀盐酸
取样,加入足量NaOH溶液
D.
区分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12.(6分)实验小组对久置生石灰的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
【资料:
Na2CO3+CaCl2=2NaCl+CaCO3↓】
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加水放热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③中的实验现象是。
(4)将混合物B、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物且上层清呈红色,过滤,得滤液E和1g滤渣。
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滤液E中的溶质可能是。
依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
13.(8分)同学们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探究碱的性质。
实验一
观察固体表面
实验二
向两块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
实验三
振荡3个塑料瓶
(1)由实验一、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因此要密封保存。
(2)实验三中观察到3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对比A瓶与_________(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3)同学们设计如下两种方案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饱和溶液。
实验一
实验二
分析
微热(不考虑水分蒸发)
两种方案中均观察到A试管内出现白色浑浊,则A中溶液为;方案二的设计原理是。
(4)某同学发现工业上使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标签如右图所示,于是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
①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②工业上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
2NaCl+2H2O
2NaOH+H2↑+Cl2↑,然后
蒸发溶剂获得NaOH固体。
③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猜想】氢氧化钠中含有的杂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
提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取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将溶液分成两份。
步骤I:
向一份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步骤II:
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实验结论】两份溶液中均有明显现象,证明杂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反思评价】①上述实验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是步骤(填“步骤I”或“步骤II”);
②该同学想进一步证明固体中的氢氧化钠,实验方案是。
14.(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①钾、钙、钠等活泼金属能和冷水发生反应,且能在CO2气体中燃烧。
②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该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1)若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填字母序号)。
A.水B.泡沫灭火剂C.干沙土D.二氧化碳
(2)该小组同学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
他们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一步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如下假设:
Ⅰ.白色物质是Na2OⅡ.白色物质是Na2CO3
Ⅲ.白色物质还可能是。
(3)为确定瓶壁上白色物质的成分,该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
样品全部溶于水
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无明显现象
1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填“Ⅰ”、“Ⅱ”或“Ⅲ”)成立。
②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5.(6分)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氯化钠能用于制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查阅资料得知:
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为验证该反应能制烧碱,同学们用右图装置进行了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倒出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检验含有氢氧化钠的方法是。
【探究二】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Ⅰ.氢氧化镁不溶于水。
Ⅱ.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1)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过量,其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2)实验过程中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则测定的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实战中考:
1.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
B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C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向混合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D
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向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铁
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取样,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B
检验氯化钙溶液中含有稀盐酸
取样,加入适量的碳酸钙
C
除去氯化铜溶液中的氯化锌
加入过量的锌,过滤
D
证明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3.下列四个实验的两种设计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鉴别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三种溶液
检验CO中含有少量CO2
除去铁粉中含有的碳粉
方案1
滴加适量石灰水,过滤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点燃
滴加稀硫酸,过滤
方案2
通入适量二氧化碳
滴加碳酸钠溶液
通入澄清石灰水
在空气中灼烧
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物质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MnO2和C粉末
检验MnO2
分别滴加双氧水
B
硬水和软水
鉴别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C
Cu粉中含有少量Fe粉
除去Fe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D
固体KNO3中含少量NaCl
除去NaCl
溶解、过滤、蒸发
5.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D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除去NaCl固体中的泥沙
过滤
C
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
加水溶解
D
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点燃、闻味
7.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水鉴别碳酸钙和氯化钠两种固体
B.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C.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D.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8.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H2
HCl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CaO
CaCO3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9.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B.用适量稀硫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用适量熟石灰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D.用足量稀盐酸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10.下列有关物质除杂、检验、鉴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除去粗盐中的所有杂质,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
B.除去硫酸钠中的碳酸钠,可滴加适量稀盐酸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C.检验某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可依次加入稀盐酸和酚酞试液
D.鉴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荐 中考 化学 专题 复习 十三 物质 检验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