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源区矿产资源规划.docx
- 文档编号:4013366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0.78KB
晋源区矿产资源规划.docx
《晋源区矿产资源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源区矿产资源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晋源区矿产资源规划
晋源区矿产资源规划
晋源区国土资源局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和依据
为全面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进一步落实《太原市矿产资源规划》和《晋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1999]356号)及“关于编制地(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的通知”(晋国土资发[2002]34号),我区制定太原市晋源区矿产资源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
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矿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及“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总方针,以建设比较完备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体系和比较科学的矿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全区矿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
1.依据并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
下级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必须以上级矿产资源规划为依据。
下级矿产资源规划必须服从上级矿产资源规划,并与同级相关规划相衔接。
下级规划不得突破上级规划确定的开发利用和结构调整控制指标,不得突破上级规划确定的规划分区、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指标,不得低于上级规划确定的矿产资源利用率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法规的规定。
2.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
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采选综合回收率,加强资源保护,节约使用资源。
适度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严格实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3.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
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控资源利用总量。
加强矿业法制建设和矿业资源管理,对重要矿业资源进行规划管理,防止资源的损失浪费。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有效保护资源,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5.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根据我区矿产资源区域分布特点和全区经济发展及市场需要,发挥地区优势,扬长避短,在积极开发旅游经济特色区的同时,适当开发以煤为主的矿产资源。
6.实事求是,重点突出的原则
规划编制必须在对区情、矿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资源形势的判断、规划目标和任务的确定以及规划实施措施的制定必须切合实际,充分体现本地区的特点。
规划安排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矿产、重点地区、重点任务。
7.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本地区资源特点、区位特点、基础设施条件、市场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的确定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
提高规划编制的科技含量,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四、规划基准年、期限和适用范围
《规划》以2000年为基期,2001—2010年为规划期,其中:
近期为2001-2005年。
《规划》的适用范围为晋源区所辖行政区域。
第二章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晋源区是太原市六城区之一,东以汾河为界与小店区为邻,北与万柏林区接壤,南和西与清徐县相连,西部为吕梁山脉,东部为平川,地形呈西高东低。
全区海拔最高点1865.6米,最低点760米。
全区现辖义井街办、罗城街办、金胜镇、晋源镇、晋祠镇、姚村镇,常住人口17,4453万,其中农业人口11,0257万。
土地总面积291平方公里。
全区交通便利,307国道、夏汾高速公路、太原西北外环高速公路穿越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
晋源区境内有晋祠、天龙山、龙山石窟、太山寺以及未开发的晋阳湖等名胜古迹和自然保护区。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铝土矿、耐火粘土、硫铁矿、石膏、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砂岩、砖瓦粘土、矿泉水等10种,其中以煤、石膏最为丰富。
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5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0.6125亿元,工业总产值13.98亿元。
全区矿业采选业工业总产值为1.8418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当年不变价)13.98亿元的13.2%;矿业产品加工业工业总产值(当年不变价)为2.1670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5.5%。
可以看出,晋源区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较重要的位置。
二、矿产资源形势
自十八世纪以来,中外地质学者先后对本区地层、古生物进行过研究。
而较系统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进行过煤炭、石膏、粘土矿、铁矿和特殊用途的石灰岩等矿产的普查、精查和勘探及区调工作。
截止到2000年底,全区共发现查明一定储量的矿产8种(见附表1)。
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矿区)20处(见附表2、3)。
截止2000年底,已查明全区含煤面积15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姚村镇南峪沟、黄楼沟,晋祠镇柳子沟、明仙沟,晋源街办风峪沟,金胜镇冶峪沟以及罗城街办开化沟内。
查明保有地质储量4.93亿吨,但大部分为国家重点企业占用,地方开采边角资源,全区占有资源/储量29671.2万吨,其中:
无烟煤6955.1万吨,贫煤20872.0万吨,贫瘦煤1012.7万吨,瘦煤831.4万吨。
可开采煤层为西山煤田山西组2#、3#煤层以及太原组5#、6#、8#、9#煤层,其中5#、6#煤层局部地区为不可采煤层,全区境内煤层赋存均为近水平,平均倾角为8度,最大倾角为15度,煤层总厚度为9.5-14.3米,平均为12.9米,煤种以贫煤为主,为优质动力用煤,发热量在7500大卡/kg以上,灰分含量介于9%-27%之间,属于中灰煤,洗选精煤灰分小于10%,为特低灰煤,山西组煤层中硫含量一般为0.4%-1%,太原组煤层含硫一般为1.3%-3%,经洗选后均为低硫煤。
石膏主要分布于晋源街办风峪沟、狐子沟、晋祠镇枸杞沟、硫磺沟、明仙沟、马坊沟以及罗城街办开化沟内。
累计查明地质储量为2406.2万吨。
截止2000年底,保有储量为2225.7万吨。
矿石类型有硬石膏、白云质石膏、雪花石膏、纤维针状充填石膏、粘土质石膏等,矿石为细晶至粗晶结构,斑状、角砾状、条带状、鳞片状、纤维状、脉状等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为硬石膏、石膏、少量白云石、粘土等,矿石品级以I、II级为主,CaSO42H2O含量85%—98%。
建筑石料用灰岩主要分布于晋祠镇马坊沟、明仙沟,晋源街办风峪沟,罗城街办开化沟内。
查明地质储量3980万立方米,保有储量为3603万立方米。
赋存于古生界奥陶系组,一般为黑灰色致密状石灰岩,质较纯,含极少量白云质斑点为I级品矿石,含CaO52%—53.87%。
耐火粘土主要分布于金胜镇冶峪沟,上冶峪沟一带。
已查明地质储量215.4万吨,耐火粘土有两个层位,其一、本溪组底部,其二、太原组顶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平缓,矿石质量以Ⅰ、Ⅱ级品为主,Ⅲ、Ⅳ级次之。
硫铁矿主要分布于晋祠镇柳子沟和硫磺沟内,赋存于本溪组底部,平均厚度1.5米,矿石品位平均15.98%,属低品位矿石,暂无开采价值。
水泥用灰岩主要分布于晋源街办风峪沟和罗城街办开化沟、冶峪沟内。
已查明地质储量1040万吨,灰岩产于古生界奥陶系组,矿石均呈巨厚层状,构造简单,产状平缓,厚度为30米。
砂岩主要分布于姚村镇洞儿沟、黄楼沟,晋祠镇柳子沟内,地质储量为2370万立方米,砂岩产于二叠系石盒子组地层中,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呈黄绿色、灰白色,厚层状,广泛用于民用建筑和水泥、玻璃,陶瓷配料。
砖瓦粘土主要为第三系、第四系红土、黄土,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带,资源十分丰富。
矿泉水主要在晋祠天龙山和晋源街办要子庄村一带,因目前没有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详查。
铝土矿主要分布在晋源街办风峪沟、晋祠镇柳子沟、硫磺沟、枸杞沟,地质储量为132万吨,由于矿石质量中等偏低,目前没有形成开采规模,只是有零星开采。
总之,我区矿产资源种类较多,煤、石灰石、石膏、砖瓦粘土等资源地位显著,前景看好,而其它金属、非金属、地下水、矿泉水等资源相对缺乏。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止2000年底,晋源区矿产资源已开发利用的有煤炭、石膏、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耐火粘土、砂岩、砖瓦粘土共7种。
已生产和在建各类矿山88座(见附表4)。
境内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决定了煤炭开采业较其它矿产开采业有着明显的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达到了较高的生产规模。
2000年底,全区有71座矿井,其中:
区营煤矿4座,乡镇(街道)办矿11座,村办矿51座,行业办矿4座,个体办矿1座。
在全部矿山中,年生产规模10万吨以上的矿山1个,年生产规模6-10万吨的矿山12个,年生产规模3-5万吨的矿山50个,年生产规模3万吨以下的矿山8个。
另外有煤炭深加工企业16座。
其中:
12座焦化厂,2座洗煤厂,1座型煤厂,1座炭黑厂。
全年原煤产量147.36万吨,洗精煤20万吨,焦炭35万吨,炭黑0.5433万吨。
产品主要销往河北、山东、天津等地,部分销往国外。
全区有各类非金属矿山企业17座,目前开采的非金属矿产有耐火粘土、石膏、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灰岩、砂岩等。
耐火粘土矿1座,年生产规模0.2万吨。
石膏矿5座,其中:
年生产规模1万吨和0.35万吨各1座,年生产规模0.5万吨3座。
建筑用灰岩矿9座,其中:
年生产规模0.5万方(含0.5万方)2座,0.5万方-1万方4座,1万方以上3座。
水泥用灰岩矿1座,年生产规模5万吨。
砂岩矿1座,年生产规模0.2万方。
2000年石膏产量为9.8千吨,耐火粘土9千吨,建筑用灰岩24万立方米,水泥用灰岩3万吨,其它矿产用量有限,开采量较小。
砂岩目前还没有依法开采的企业,只是民间零星开采。
砖瓦粘土资源丰富,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还没有依法开发利用的企业。
四、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可供性分析
晋源区是一个以开发煤炭矿产资源及延伸加工产品为主的资源县区。
目前,主要矿产品有原煤、洗精煤、焦炭、水泥、炭黑、建筑石料、石膏等。
由于晋源区地理位置紧临太原市,“十五”及以后时期我区所面临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宏观发展背景对晋源区的影响将是巨大和深刻的。
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全民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发展旅游经济特色区的客观要求,为全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性支持。
同时,又对我区现有的以增长方式粗放、大量耗用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的矿业产业经济体系提出了新的战略性要求。
随着市区中心工业的外迁扩散,西环高速公路、罗城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工程的规划建设,周边县区一批重点产业工程项目的建设投产,市场供需格局和区域经济联系特征将会发生相应变动,我区现有主导产品的市场空间将会受到较大程度的挤压。
根据国家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和山西省在全国煤炭市场的定位,以及晋源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预计“十五”期间对煤炭的需求量每年为200万吨,2010年以后约为每年260万吨左右。
晋源区目前的煤炭产量满足不了需求量。
随着全市石灰岩企业的治理整顿,晋源区石灰岩开采在全市的重要地位将发生重大变化。
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产量优势,将受到严重影响。
特别是晋源区全部规划开采后,位于禁采区内的石灰岩开采企业将逐步关闭,企业产品产量将减少,供需矛盾加剧。
预计2005年晋源区市场需求量为100万立方米,2010年为200万立方米,而现有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预计“十五”期间对石膏的需求量每年为5万吨,2010年以后约为每年10万吨左右。
晋源区目前的石膏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除此之外晋源区经济发展对其它矿产资源的需求详情见附表5。
五、矿区生态环境现状
晋源区是太原市地质灾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区域。
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尤其是煤炭开采,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也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等生态问题。
区域内对人们的生存环境构成巨大威胁的地质灾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区域共有10处。
朝阳矿区的山体滑坡;西峪村的地表裂缝;周家庄村的地表裂缝;吴家堡村的地面沉降;风峪沟口太山东山的山体塌陷;武家庄的地面沉降;太古公路两侧山体崩塌;晋祠博物馆附近等因开采矿产资源而引起的泉水断流。
由于采矿形成的地面塌陷以及派生形成的地裂缝、山体崩滑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造成建筑物破坏,土地弃耕和水土流失加速,严重地威胁着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区塌陷有9处,面积90km2,涉及到周围13个村庄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
从采空地面塌陷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采空区范围的扩展,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将更趋严重。
地质灾害发育强烈,有多种地质灾害并发的可能,潜在危害程度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贝庄、风峪沟一带、西峪、武家庄、吴家堡一带。
发生过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虽有继续发生的可能性,但规模较小,危害程度一般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太古公路两侧、风峪沟口、周家庄旧村及山区一带。
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超前、环境保护滞后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工业化进程提供矿物原料,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但采矿引起的土地塌陷、裂缝、地下水疏干、河道及地表水污染、大气污染、矸石等废渣占地、自燃等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灾害问题,给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危害。
特别是近20年来,全区地方煤矿和乡镇小煤矿原煤排放的煤矸石随意堆放,造成河道淤塞,地表水污染,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存环境,使矿山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2.资源回收率低,浪费问题比较严重
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煤炭矿山企业71座,在全部矿山中,由于开采方式落后,煤炭资源的回采率较低,地方国有矿仅为30%-40%,乡镇企业只有10%-20%。
而且大部分矿山企业对共伴生矿产未进行综合利用。
3.矿产品加工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
长期以来,我区矿产资源开发只重视矿产的开采,忽视对矿产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矿产品加工业一般只停留在初级阶段,销售矿产品基本上都是以廉价的原矿或初级产品外销,矿产品加工水平低,科技含量低,对产品的深加工很少。
形成产量高、产值低、效益差的状况。
4.旅游产业开发与资源开发、传统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
晋源区境内有化工、造纸、煤炭、建材、炼焦、机械等不同门类的工业企业,同时也有晋祠、天龙山、龙山石窟、太山寺等风景点以及未开发的晋阳湖等旅游资源。
传统产业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旅游特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旅游的日趋升温,假日旅游时尚的日渐形成,对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晋源区是十分有利的机遇。
同时,也给旅游生态环境、旅游管理体制、旅游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旅游产业开发与资源开发、传统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
第三章规划目标
一、规划的总目标
2001~2010年,全区矿产资源工作的总目标是:
形成与全区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衔接的地质矿产工作格局,实现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实现矿业权市场化管理,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矿产对内对外开放格局,使我区矿产资源供给形成良性循环。
重点规划1个矿产资源勘查区和2个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
建立各种类型的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地8个。
全面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
二、具体工作目标
1、全区矿业采选业及矿产品加工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现价)。
2、从2002年停止审批登记权限范围内新办矿山的行政审批工作,所有符合规划的矿山设置采矿权,一律以招标、拍卖或挂牌等市场运作方式有偿出让。
3、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到2005年末煤炭开采总量控制在160万吨以内。
煤炭深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年以上。
到2010年末煤炭开采总量控制在300万吨以内。
煤炭深加工能力达到350万吨/年以上。
4、优化矿业结构,逐步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道路。
到2005年,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布局在姚村和冶峪。
形成姚村和冶峪2个煤炭资源开发区,企业规模不低于9万吨/年。
到2010年企业规模不低于15万吨/年。
5、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完成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到2005年,煤炭资源矿井开采回采率国有矿达到65%以上,地方矿达到55%以上,乡镇、集体煤矿达到45%以上。
全区炼焦用煤入洗率达到90%,煤矸石、中煤综合利用率达40%以上,全区采选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达到太原市环保要求。
6、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
到2005年末,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20%以上,绿化荒山800公顷,植树造林70万株。
严格控制矿山污染物、尾矿、选矿工业污水的排放,鼓励废物利用。
第四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勘查规划
加强对冶峪周边地热资源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规划出冶峪温泉矿产资源鼓励勘查区。
(见附表6)。
该矿位于晋源区北部,总面积3.36平方公里,过去未作过地质勘查工作,但该区有赋存温泉的地层,故可在该区进行调查评价,查明可供利用的资源量。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分区
为了促进矿业开发合理布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科学管理,根据我区矿产资源赋存规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规模开采、集约利用的要求,建立矿产资源开采与保护的分区制度。
对本区的主要矿产划定矿产资源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其他地方为允许开采区。
1、分区原则、类别及条件
鼓励开采区:
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品市场前景好;易于形成规模化经营;有较好的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开发利用中能够有效的控制对本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限制开采区:
因资源条件或环境因素,需要限制开采量、开采范围、开采时间或开采规模的区域。
禁止开采区:
矿产资源开采应当避让的地区,如各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岩溶大泉出露区、重要水库和水源地附近、交通干线直观可视范围、军事禁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其他需要避让的地区。
允许开采区:
鼓励开采矿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以外的区域。
2、规划分区
全区共划分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区3个,其中:
限制开采区2个,禁止开采区1个。
(见附表7)。
限制开采区
1、冶峪煤炭资源限制开采区:
该区位于晋源区西北部,面积4.89平方公里,虽然地质勘查程度低,但矿石质量好,有已开发的旧矿区,又有未动用的新资源,交通便利,不在绿化范围内,开采前景广阔,作为主要储备基地。
适合于在现有矿山基础上规模开采,规划区内企业最低开采规模9万吨/年。
2、姚村煤炭资源限制开采区:
该区位于晋源区西南部,面积13.81平方公里,矿石质量好,有已开发的旧矿区,又有未动用的新资源,交通便利,不在绿化范围内,开采前景广阔,作为主要储备基地。
适合于在现有矿山基础上规模开采,规划区内企业最低开采规模9万吨/年。
禁止开采区:
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含晋阳湖、晋阳古城、天龙山自然保护区):
该区范围:
山岳地区包括天龙山、龙山、太山、蒙山、县瓮山在内的山脊边缘为界;平原地区,东南以汾河为界,北到晋阳湖北岸为界。
面积共189平方公里,占晋源区总面积的65%。
根据太原市矿产资源规划该区划为禁止开采区,不允许在该区内新设置矿产企业。
三、矿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规划期内主要在现有工业的基础上,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培植主导产业、产品链为核心,重点强化深加工工业,协调好各行业之间的关系,提高产业关联度和资源深加工程度,建立以采矿、炼焦为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链,带动其它产业的协调发展,坚持“持续稳定、安全高效、深度加工、多种经营的方针,大力发展洗精煤、型煤、机焦等深加工产品。
煤炭开采以柳石沟以南和冶峪一带地区为重点,到2005年末,对蚕石、桃坪、南坪、朝阳、复兴、实成、永兴、肥煤窑、胡家围、槐树、青阳河、喜庆、庙门前、万发、得成、石岔、金田等17个年产3万吨的小型矿山,通过资产重组,组建较大规模的股份制、股份合作企业和矿山联合体,实现企业规模升级,使最低开采规模达到6万吨以上。
对桃园、洪福、大成窑等3个年产6万吨的矿山,进行技术改造,使最低开采规模达到9万吨以上。
煤炭加工以洗煤、工业型煤开发项目为重点,抓好煤脱硫和水煤浆等项目建设。
在“十五”期间,全区将完成200万吨/年的原煤生产能力,建成高科技煤炭深加工项目8个,其中:
型煤厂2座,炭黑厂2座,选煤脱硫厂2座,蜂窝煤厂2座,并将现有的煤炭深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使全区煤炭深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年以上,努力实现晋源区全部煤炭都进行深加工的格局。
四、新建矿山准入条件
1、矿山建设须符合规模生产的原则,申请新建的矿山建设规模应符合省、市区矿产资源规划,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可供开采的矿产储量相适应。
根据晋源区实际情况煤矿最低开采规模,大型矿床120万吨/年,中型矿床30万吨/年,小型矿床15万吨/年。
建筑石料新建矿山的最低开采规模,大型矿床10万立方米/年,中型矿床5万立方米/年,小型矿床2万立方米/年。
建筑用沙及砖瓦粘土新建矿山的最低开采规模,大型矿床100万立方米/年,中型矿床50万立方米/年,小型矿床10万立方米/年。
石膏矿最低开采规模,大型矿床30万吨/年,中型矿床10万吨/年,小型矿床3万吨/年。
其他矿产最低开采规模见附表8。
2、矿山设计或者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开采顺序、开采方法、选矿工艺及采、选矿设备必须科学、先进、合理、安全,并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3、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指标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4、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和伴生矿产有综合开采、综合利用方案,对暂时不能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矿产以及含有有用成分的尾矿应有有效的保护措施。
5、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人才。
6、矿山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7、可供开采的储量不应用分割资源的方式取得。
8、对新建矿山企业要严格审查资质条件,禁止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企业进入本区规划允许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
同时,还应与旅游、观光及风景名胜区等协调,不能冲突。
第五章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贯彻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针对新建、生产和关闭的矿山采取不同的措施,避免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一、建立和完善新建矿山的环境准入机制
新办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应按照《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缴纳次生地质灾害防治保证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废水、废气、废渣”防治措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等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使用。
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以及矿产品的加工,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除已划分的禁止开采矿区外,还禁止在龙山石窟、龙泉寺、开化寺双塔、阿育王塔、燃灯塔、李存孝墓、太原县文庙、九龙庙、蒙山大佛、硫磺沟石窟等文物保护区等区域内开发矿产资源(见附表9)。
禁止在晋祠柳子沟一带的古植物化石产地、悬翁山奇峰、天龙山溶洞及晋祠难老泉等重要地质遗迹控制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见附表10)。
禁止在军事禁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晋源区 矿产资源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