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方案0602.docx
- 文档编号:4008903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18.56KB
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方案0602.docx
《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方案06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方案060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方案0602
华能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白龙山煤矿
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
技术方案
华能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矿业分公司
华能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白龙山煤矿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2011年5月
目录
前言1
1矿井基本情况1
1.1交通位置1
1.2地形地貌2
1.3地表水系、水流2
1.4煤层4
1.5地质构造4
1.6开拓、开采7
1.7通风、瓦斯8
1.8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灾害8
2工作面地质情况10
3底板胶运巷掘进防突技术11
3.1底板胶运巷掘进期间探煤技术12
3.2C8+1煤层掘进期间瓦斯防治技术14
3.3底板胶运巷掘进期间邻近层瓦斯防治技术18
前言
按照白龙山煤矿初步设计,其底板胶运大巷沿C8+1煤层布置,其用途为矿井提供通风、运输、行人,服务年限同矿井服务年限。
地质报告显示C8+1煤层厚度较薄,一般在0.45~0.5m之间,上部是C7+8煤层,层间距7.5~8.1m,C7+8煤层平均厚为3.06m,煤层倾角平均为10°,煤层平均瓦斯含量为14.34m3/t;C8+1煤层下部为C9煤层,与C8+1煤层间距15~19m之间,C9煤层平均厚为2.34m,煤层平均瓦斯含量为15.13m3/t。
C7+8煤层和C9煤层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鉴定为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
受煤层赋存、地质构造等影响,各煤层之间的层间距有较大变化,故在底板胶运大巷掘进过程中局部区域距离C7+8和C9煤层较近,甚至距离小于5m。
如果在掘进过程中出现冒(漏)顶或误揭C7+8或C9煤层,极有可能诱发C7+8或C9煤层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为了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确保胶运大巷掘进期间的安全,华能云南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白龙山煤矿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进行合作,就白龙山煤矿底板胶运巷沿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进行研究,现提交技术方案。
1矿井基本情况
1.1交通位置
本井田位于滇、桂、黔三省之富源、罗平、兴义三县市的接壤地带,至邻县市均有公路可通,交通方便。
煤矿五乐工业场地至黄泥河镇有13km简易公路。
黄泥河镇经富村乡至富源县109km,属富兴二级公路,黄泥河镇至贵州兴义段34km,并接324国道。
五乐北(经黄泥河)至富源123km接国道320线(昆明至贵阳),胜境关(富源)至曲靖为62km高速公路,曲靖至昆明137km高等级公路(现正改建为高速公路),现富源县正实施乡~乡通柏油路工程,区内交通已大为改观。
煤矿五乐工业场地至黄泥河镇有13km简易公路按电厂大件运输兼进场三级公路改造,煤矿独路河井口场地进场公路由五乐引接6km三级公路。
本矿地处国铁贵昆铁路及其盘西(沾益—红果)支线铁路、南昆铁路及其威(舍)红(果)支线铁路之间,距南昆铁路最近。
白龙山煤矿拟建铁路专用线在大田边站接轨,大田边站是南昆铁路进入云南省的第一站。
南昆铁路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长度862.03km(南宁经威舍至昆明791.356km,威舍至红果支线70.678km),运营长度893.766km,南宁经威舍、罗平、师宗至昆明正线长824.477km,全长按国家一级干线标准,一次电气化建成。
其中南宁至威舍518.09km,威舍至昆明306.387km;其支线威舍至红果69.289km,接贵昆铁路盘西(沾益至红果)支线铁路。
具体见图1.1矿井交通位置图。
1.2地形地貌
本区地处十八连山山系,地表植被发育。
地貌由高原剥蚀中山原区与岩溶高原区两个地貌类型组合,受控于地质构造,山体延伸方向大至与地层走向一致,呈北东~南西向,山脊均为下三迭统砂泥岩及泥灰岩组成。
地表永宁镇组(T1y)灰岩覆盖面积较大,灰岩覆盖区地貌上常表现为侵蚀、剥蚀峰丛、沟谷等。
总体地势为中部高,四周低的趋势。
最高点位于本次煤矿区西部界拐点21正东边的自然保护区山顶,标高2262.3m;最低点位于东边界白龙山煤矿井口工业广场附近扎外河河谷,标高约1360m,相对高差902.3m。
属中山地形。
1.3地表水系、水流
区域地表水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
矿区海拔较高,周边被河沟低谷环绕,其外围东有黄泥河,南有喜旧溪河,西有块择河,北有大河沟河,地表及地下水的排泄条件较好。
区内无大的河流,源于矿区的河流以黑牛山~沙子井为中心向四周排泄,主要有大河沟河、扎外河、岔河、革布厂小河以及丕德河等,其中岔河、扎外河对矿山建设工业用水,有一定供水意义。
扎外河位于矿区范围内。
该河流位于井田北东部飞仙关组地层,自北向北东横穿工作区流出区外,注入黄泥河。
该河流为山区雨源型河流,河床坡度陡,河床粗糙,比降大,水流湍急,雨季山洪飞溅,河水暴涨暴落,枯季流量较小,河床坡度较陡,平均为11%,流量0.11~2.97m3/s,一般在2.00m3/s左右,雨季最大流量为22m3/s,河水流量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区内冲沟较发育,呈树枝状展布。
但地表永宁镇组(T1y)灰岩覆盖面积较大(约占60%),岩溶漏斗发育,大部分冲沟均为干沟,雨季有一定的冲沟水,但流距均不长,流量都不大。
区内流量最大一条冲沟(命名为小老厂冲沟)发源于井田外的飞仙关组地层,流量4.70~149.02l/s,沿井田北界自4229与4231勘
图1.1矿井交通位置图
探线之间流入本勘区,经小老厂村寨(工作区内最大的一个村寨)沿4231勘探线流经永宁镇组地层,在井田南部凹塘村附近注入岩溶漏斗。
区内地表水以地下径流为主。
1.4煤层
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C2至C19煤层段。
地层厚134.67~188.16m,平均厚163.01m,含煤10~21层,一般含煤16层,煤层总厚23.81m,含煤系数14.61%。
含可采煤层9~18层,一般11层,可采总厚18.08m,可采含煤系数11.09%。
勘探共获11层可采煤层,其中:
C2、C3、C7+8、C13等4层为全区可采煤层(其中C3、C13基本全区可采,单层煤零星有1~3个不可采点,无尖灭点);C4、C9、C16、C19等4层为大部可采煤层;C14、C18、C18+1等3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附表:
可采煤层特征表,见表1.1。
表1.1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
层
号
煤层厚度(m)
夹矸情况
层间距(m)
稳定性
可采性
全层厚
层数
厚度(m)
两极值
平均
两极值
平均
两极值
平均
两极值
平均
C2
0.21-4.40
1.66
0-2
0-1
0-0.42
0.04
9.16-25.01
16.37
较稳定
全区
C3
0.30-2.73
1.39
0-2
0
0.03-0.38
0.05
较稳定
全区
5.19-10.07
7.94
C4
0.22-2.01
0.99
0-0
0
0-0
0
较稳定
大部
9.36-38.56
18.62
C7+8
0.95-5.87
3.06
0-3
0-2
0.02-0.74
0.3
稳定
全区
8.22-29.52
19.62
C9
0.21-7.72
2.34
0-5
0-2
0.01-0.59
0.20
较稳定
大部
5.62-24.27
14.03
C13
0.44-6.01
2.61
0-1
1-2
0.02-0.76
0.40
较稳定
全区
2.29-36.19
15.54
C14
0.00-5.81
1.25
0-4
0-2
0-0.85
0.25
较稳定
局部
1.70-14.91
6.52
C16
0.16-3.54
1.63
0-3
0-1
0.01-0.87
0.15
稳定
大部
6.73-44.82
18.38
C18
0.00-3.3.74
0.91
0-4
0-2
0.02-0.68
0.25
较稳定
局部
C18+1
0.00-3.11
1.05
较稳定
局部
3.10-32.07
14.43
C19
0.40-7.85
2.66
0-6
1-3
0.01-0.79
0.35
不稳定
大部
1.5地质构造
老厂矿区位于扬子淮地台西南边缘,滇黔凹褶束,云南山字型构造第二道弧(石屏建水弧)东翼黄泥河反射弧内侧老厂背斜构造带(老厂背斜轴向NE转SE、向北弯曲呈弧形的,背斜轴长10km,北翼较陡30°~50°,南翼平缓8°~20°)。
老厂背斜南东翼为老厂矿区主体部分,白龙山煤矿位于老厂矿区四勘区东北部。
井田构造总貌为一倾向北东南西向的单斜,内部有次一级的宽缓褶曲及稀少的走向、斜交断层,地层倾角6°~15°,靠断层附近局部可达30°~43°。
煤矿区内出露断层共10条,F9、F408断层由煤矿区南部向东北呈弧形伸展,构成了煤矿区的东部的边界断层,两条断层随断层延伸方向,断距变小,并在煤矿区的东部和东北部尖灭。
区内断层以北东走向为主,有北西向的横断层和由北东转北西的弧形断层,主要分布在煤矿区边缘,断距大于100m的多为边界断层,内部断层稀少,多分布在褶曲附近。
褶曲:
1)S401向斜
位于中部,轴向75°~82°,轴长7.24km,向斜宽3.20km,波幅约294~320m,较开阔宽缓,一直影响到C19煤层。
轴线被F404、F401断层所切。
2)B401背斜
位于中部S401向斜南侧,轴向82°~90°,轴长7.18km,宽3.50km,波幅115~340m,影响到C19煤层。
轴部被F401、F404、F405断层所切。
3)中部褶皱组
位于中南部4213勘探线、F405断层线与B401背斜轴相交的东南角,由S404向斜和B404背斜平行组成,轴线间距180m,分布在飞仙关组第三段地层中,波幅很小,影响不深。
4)南部褶皱组
位于煤矿区的南部,在永宁镇组灰岩中发育较小的两组向、背斜组,分别为b401、s401、b402、s402、b403,该组褶皱组大致与B401平行,对煤系地层无影响。
断层:
白龙山井田80.419km2范围内地表发现断层10条,以走向(北东向)断层为主,正断层1条,逆断层9条,落差≧20m的断层9条,其中F9、F408、F403为勘区边界断层,F7(20~80m)为二、四勘区边界断层,其余断层多分布在S401向斜轴部和西南波状褶皱组处,近东西向展布。
1)F9逆断层:
为煤矿区东端的边界断层,断层走向30º~330º,一般为0º,北段向西弯转成弧形延入六、二勘区,倾向60º~120º,一般为90º,倾角一般为70º,走向长9km。
上盘地层的龙潭组、长兴组与下盘的永宁镇组、飞仙关组接触,落差大于800m,断至茅口灰岩,影响到全煤系。
沿断层线有宽达百余米的挤压破碎带,地层成份杂乱,有茅口组、龙潭组、长兴组、卡以卡组及飞仙关组的成份。
有47个露头观测点,属基本查明断层。
2)F408逆断层:
为煤矿区东部的断层,北东端与F9断层交切,南部延伸出煤矿区,走向40º,倾向130º,倾角一般为75º,上盘的T1y2与下盘的T2g1、上盘T1f3与下盘的T1y1地层接触,断层落差60~200m,一般为90m。
断层破碎带明显,地层产状变化大,地形上多沿沟谷、洼地分布,并发育有多个岩溶漏斗。
对C19煤层以上地层有影响。
有49个露头观测点。
属基本查明断层。
3)F403逆断层:
位于煤矿区东部,与F9边界断层接近并大致平行,走向30º~330º,一般为15º,倾向60º~120º,倾角65º。
沿断层线见上、下盘地层T1y2与T2g2、T1y1与T1y2、T1f3与T1y1地层接触,在60107钻孔见T1k层重复,断距60-150m,一般为100m。
走向延长8km,破碎带宽5-10m,见有断层角砾及牵引褶曲,地层产状变化大。
断层切断至P2l2以下,对煤层有破坏。
有60107、K4229-3钻孔控制,地面有36个露头观测点,属查明断层。
4)F404逆断层:
位于煤矿区中部,通过4117~4231等14条勘探线,穿过20110与20111钻孔之间,横切B401背斜。
走向40º~60º,倾向130º~160º,倾角一般为70º,两盘地层皆为T1y、T1f地层,TC-12探槽揭露,断层破碎带明显、产状清楚,4205-3钻孔中T1k地层重复,4213-2见断层破碎带,断层落差20m,走向长8.5km,断层带附近地层倾角变化大,沿线形成多个岩溶漏斗。
该断层以走向长度长,断距小为特征,对整个煤系地层无影响。
有43个露头观测点及TC-12、4205-3、422904、K4227-3、K4231-4、K4213-2钻孔控制,属查明断层。
5)F405逆断层:
位于煤矿区南部雨汪、长村小寨一带,穿过ZK20113、ZK20114钻孔之间,走向20º,倾向110º,倾角一般为70º。
上盘T1f3与下盘T1y1接触,落差50~100m,走向长6km,北端至B401背斜轴。
断层破碎带明显,地层产状变化大,地形上形成沟谷洼地。
断层切割全煤系,深部有K4205-2探制、地表有TC-7、Tc-10探槽及36个露头观测点,属查明断层。
6)F411正断层:
位于煤矿区北部森林覆盖区,通过4601勘探线。
断层走向309º-270º,倾向39º-358º,倾角77º,走向长3.25km,落差90m,影响到C19以上煤层。
地表形成深沟,有12个露头观测点可见地层明显错动,大部份被森林覆盖,基本查明断层。
7)F7正断层:
位于煤矿区北西边界北段,为与二、六勘区的分界断层。
穿过60103与60104钻孔之间。
走向35º~50º,倾向125º~140º,倾角约为60º,22905钻孔C9~C13煤层之间地层变薄,岩石破碎,断距20~80m,走向约6km。
破碎带宽3~5m,沿断层走向形成冲沟。
地层倾角变化大,局部近直立,对二、四勘区交界处C19以上煤层有影响。
地面有9个露头观测点,属基本查明断层。
8)F1-7逆断层:
位于煤矿区西部,为老厂矿一勘区与四勘区边界断层,断层上盘为一勘区,下盘为四勘区。
走向35º~50º,倾角78º,走向长度1200m,断层落差120m,据原一勘区施工钻孔11709揭露,上盘C2煤层重复于下卡以头地层之上,影响整个煤系地层,属基本查明断层。
9)F402逆断层:
位于煤矿区中部,走向70º~80º,倾角65º,走向长度5500m,断层落差20m。
断层上、下盘均为永宁镇组一段(T1y1)灰岩,破碎带明显,断层两盘产状变化大。
地面有19个控制点,深部有K4215-3、21713、K4219-4、K4223-4孔控制,对煤系地层无影响,属查明断层。
10)f402逆断层:
位于煤矿区中部,为F402伴生次一级断层。
走向80º~85º,倾角50º,走向长度4000m,断层落差20m。
地面有13个控制点,深部有K4213-1孔控制,对煤系地层无影响,属基本查明断层。
根据勘探及以往工作施工钻孔揭露,煤矿区内仍发育着一些隐伏断层,这些断层大部份属于大断层的伴生断层,而出现在大断层的旁侧,其中多数与大断层平行。
这些断层均是单孔揭露,地表无出露,断层断距小,一般在5-20m之间。
对今后的采煤工作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1.6开拓、开采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Mt/a,矿井采用斜井、平硐开拓方案,矿井通风系统采用分区通风,通风方式为抽出式。
根据矿井开拓布置,矿井移交生产时的井筒有主斜井及1、2号副平硐、1号专用进风井、1号回风立井、2号回风立井共6个井筒。
主副井集中布置在独路河工业场地,初期投产在距主副井场地1.5km处布置1号回风立井;达产时在4217勘探线岔河沟谷布置1号进风立井和2号回风立井。
根据开拓开采布置,矿井最终形成2个采区同时生产,1个采区1个综采工作面,通过下行开采,逐步解放下部煤层。
按照工作面接替计划,C2煤层采用扒皮开采,通过保护层C2煤层的开采,对C3和C7+8煤层卸压保护,消除突出危险。
C3煤层开采后,可充分保护C7+8煤层。
设计考虑在C3煤层已开采的保护范围内布置C7+8煤层开采,用C3和C7+8煤层进行配采,2个综采工作面预计工作面回采产量2.8Mt,考虑10%的掘进煤量,矿井产量可满足3.0Mt生产能力要求。
1.7通风、瓦斯
根据矿井开采煤层的赋存状况;矿井的开拓部署方式;进、回风井的设置;瓦斯等级;矿井开采范围和设计生产能力以及产量增加等因素综合考虑,由于是新建矿井,首采区不存在老窑塌陷漏风情况,且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涌出量大,为了更有利于瓦斯管理,白龙山煤矿采用多进风井和多回风井的分区式通风系统,通风方式采用机械抽出式。
根据白龙山煤矿的开拓及准备方式,矿井从投产到达产陆续投入使用的通风井为主斜井、1号副井、2号副井、一号回风井和一号进风井、二号回风井,共六个通风井筒。
一号、二号回风井服务于整个①、②采区,服务时间约20年。
后期,开采其他采区时,为了增大供风量,缩短井巷的通风距离,降低通风阻力,根据煤矿的生产安排,还将按需要再新掘1个进风井和2个回风井。
2005年3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采用直接测定法在煤矿井下对C2、C7+8、C9煤层的瓦斯含量进行了实际测定。
C2煤层的瓦斯含量为8.41m3/t,C7+8煤层的瓦斯含量为12.39m3/t,C9煤层的瓦斯含量为13.02m3/t。
2006年4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又采用间接测定法对C2、C3、C7+8煤层的瓦斯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为:
C2煤层为13.63~14.17m3/t,平均为13.92m3/t;C3煤层为11.86m3/t、C7+8煤层的瓦斯含量为16.42m3/t。
1.8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灾害
资料显示白龙山矿井2005年3月至今共发生17次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1)2005年3月4日在立风井马头门半煤岩巷发生突出,突出煤层为C7+8煤,煤层倾角17°,厚度3.3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300m,喷出距离26m;突出瓦斯量9176m3。
(2)2005年3月24日在1号副井半煤岩巷发生突出,突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9°,厚度3.1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700t,喷出距离69m;突出瓦斯量26759m3。
(3)2005年6月2日在C2煤辅运巷距巷口21m处半煤岩巷发生突出,突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11°,厚度0.4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10t,喷出距离1m;突出瓦斯量300m3。
(4)2005年7月8日在20204辅运巷距巷口30m处半煤岩巷发生突出,突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11°,厚度1.7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20t,喷出距离2m;突出瓦斯量660m3。
(5)2005年7月31日在20204辅运巷距巷口30m处半煤岩巷发生突出,突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11°,厚度1.7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20t,喷出距离2m;突出瓦斯量660m3。
(6)2005年8月8日在20205胶运巷距巷口45m处半煤岩巷发生突出,突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9°,厚度1.8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30吨,喷出距离3m;突出瓦斯量1500m3。
(7)2005年8月10日在20205回风巷距巷口127m处半煤岩巷发生突出,突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10°,厚度1.7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50t,喷出距离5m;突出瓦斯量3000m3。
(8)2005年11月19日在20205回风巷距巷口135.6m处半煤岩巷发生突出,突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10°,厚度1.7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20t,喷出距离2m;突出瓦斯量2200m3。
(9)2005年11月25日在20205回风巷距巷口135.6m处半煤岩巷发生突出,突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10°,厚度0.7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50t,喷出距离5m;突出瓦斯量6200m3。
(10)2005年8月10日在20205辅运巷距巷口100m处半煤岩巷发生压出,喷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10°,厚度1.6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4t,喷出距离0.6m;突出瓦斯量891m3。
(11)2006年1月5日在20205回风巷距巷口207m处半煤岩巷发生倾出,喷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11°,厚度1.6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30t,喷出距离3m;突出瓦斯量5524.44m3。
(12)2006年2月17日在20205回风巷距巷口257m处半煤岩巷发生倾出,喷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9°,厚度1.6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20t,喷出距离2m;突出瓦斯量1080m3。
(13)2006年2月26日在20205回风风井联巷以里第一联巷开门处半煤岩巷发生倾出,突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9°,厚度1.6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50t,喷出距离10m;突出瓦斯量1114m3。
(14)2006年3月21日在20205胶运巷距巷口270m处半煤岩巷发生压出,喷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9°,厚度1.6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56t,喷出距离11m;突出瓦斯量2647m3。
(15)2006年2月26日在二采区胶运巷距交叉点204m处半煤岩巷发生突出,突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9°,厚度1.9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10t,喷出距离2m;突出瓦斯量622m3。
(16)2006年7月29日在20205胶运巷距9联巷200m处半煤岩巷发生突出,喷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10°,厚度1.85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495t,喷出距离97m;突出瓦斯量42466m3。
(17)2009年2月17日在20205胶运巷九联巷里280m处半煤岩巷发生突出,突出煤层为C2煤,煤层倾角14°,厚度2.1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473t,喷出距离18m;突出瓦斯量12000m3。
2工作面地质情况
华能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白龙山矿井设计经过修改后,矿井C7+8底板胶运巷和辅运巷以及一采区底板抽放巷均沿C8+1煤层布置,此段自K1+310m处开掘,按233°方位角施工,其用途为矿井提供通风、运输、行人,服务年限同矿井服务年限。
(1)煤层情况
地勘报告显示,C8+1煤层厚度在0.45~0.5m之间,其上部是C7+8煤层,与C8+1煤层间距7.5~8.1m,C7+8煤层平均厚为3.06m,煤层倾角平均为10°,煤层平均瓦斯含量为14.34m3/t;C8+1煤层下部为C9煤层,与C8+1煤层间距15~19m之间,C9煤层平均厚为2.34m,煤层平均瓦斯含量为15.13m3/t。
岩层走向232~236°,倾向142~146°,倾角6~8°,平均7°。
C7+8煤层和C9煤层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鉴定为具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2)顶底板岩性
C8+1煤层顶板、底板均为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
C8+1煤层伪底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含碳量较高,厚度在0.1~0.5m之间。
其下1.5m为深灰色粉砂岩,局部有方解石充填,质地硬脆,遇压力易产生不规则断口。
其下是黑白相间条文状粉砂岩。
硬度系数f=4~6。
(3)地质构造
区域构造总貌为一倾斜东南的单斜,内部有次一级的宽缓褶曲,断层较少,地层倾角6~15°区内上覆C2煤层为构造复杂地段,主要表现形式以北东、近北东和东西向的次一级断层和宽缓背斜为主,断层落差在0.4~6.0m之间,C2煤层距C8+1煤层在50m左右,这些断层对C7+8煤层底板胶运大巷将有直接影响,C7+8煤层底板胶运大巷围岩顶板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底板为浅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浅灰色薄层状粉泥质粉砂岩和浅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岩石节理发育,构造简单。
表2.1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情况
岩石名称
厚度
岩性特征
老顶
粉细砂岩
互层
6.77
深灰色,断口平坦,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8 煤层 掘进 期间 技术 方案 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