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996542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6.29KB
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docx
《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B)。
A.迟钝B.敏锐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C)。
A.思维B.感觉C.知觉。
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A)。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D)特点。
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
5.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D)。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D.示范法
6.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A)。
A.构造心理学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A)。
A.詹姆薪—兰格理论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B)。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A)特征的表现。
A.气质B.能力C.性格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A)提出的。
A.劳伦兹B.皮亚杰C.艾里克森D.柯尔伯格
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D)。
A.整体性B.选择性
C.恒常性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B)。
A.日间嗜睡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B)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B)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
C.热情D.应激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说的是(A)。
A.感觉适应B.明适应
C.暗适应D.感觉调整
7.下面关于生理性动机说法错误的是(C)。
A.生理性动机除了受生理因素影响,还受心理因素影响。
B.母性动机也是一种生理性动机。
C.古代被阉割的太监,体内基本没有性激素,所以就不再有性动机。
D.厌食症患者强迫自己减少进食或者不进食。
8.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D)特点。
A.直观性B.稳定性
C.概括性D.可操作性
9.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称为(A)。
A.认知风格B.认知类型
C.认知过程D.认知活动
10.以婴儿理解客体恒常性为重要特征的认知发展阶段是(C)。
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
C.感觉运算阶段D.开式运算阶段
1.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
A.华生与斯金纳B.冯特与铁钦纳
C.詹姆斯与杜威D.魏特曼与苛勒
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
A.感觉B.知觉
C.感受性D.感觉阈限
3.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是(ABCD)。
A.邻近原则B.连续性原则
C.闭合原则D.同域性原则
4.下列关于短时记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D)。
A.短时记忆的保存容量为7±2个项目
B.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是组块
C.机械性复述无助于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保持
D.人们的知识经验会对组块产生影响
5.“美人鱼”的形象是下列哪种想象的产物(B)。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D.幻想
6.下列关于表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CD)。
A.表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B.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
C.表象往往不如知觉完整和稳定
D.表象能够承接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如心理旋转等
7.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C)。
A.一种交叉关系B.一种线性关系
C.倒U形曲线关系D.一种直线关系
8.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领域的是(AD)。
A.尼科尔斯B.平崔克
C.班杜拉D.德韦克
9.个体智力呈直线式发展的年龄阶段是(A)。
A.12岁之前B.12—18岁
C.24岁以后D.36岁以后
10.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BD)。
A.从众B.合作
C.竞争D.捐赠
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A)。
A.调查法B.个案法
C.观察法D.测量法
2.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B)。
A.冯特B.铁钦纳
C.华生D.苛勒
3.看见一朵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
A.思维B.知觉
C.感觉D.错觉
4.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ABCD)。
A.新颖性B.流畅性
C.灵活性D.精致性
5.儿童获得语言的关键期是(C)。
A.0—1.5岁B.1—3岁
C.1.5—5岁D.3—5岁
6.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词汇的理解(ABCD)。
A.词频B.词长
C.语义D.语境
7.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这个观点是(C)提出的。
A.拉扎勒斯B.阿诺德
C.坎农—巴德D.詹姆斯
8.正直、诚恳、认真、乐于助人等属于性格的(A)特征。
A.态度B.意志
C.情绪D.理智
9.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
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0.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属于(C)。
A.急性应激障碍B.应激后障碍
C.心境障碍D.人格障碍
1.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
A.华生与斯金纳B.冯特与铁钦纳
C.詹姆斯与杜威D.魏特曼与苛勒
2.心理学的主要功能(ACD)。
A.描述和测量B.调节与预防
C.解释和说明D.预测与控制
3.(A)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它是注意的时间特征。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分心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4.关于如何骑自行车的记忆属于(C)。
A.陈述性记忆B.外显记忆
C.程序性记忆D.情境记忆
5.艾宾浩斯在遗忘研究中创造的两个重要的工具是(AC)。
A.无意义音节B.组块
C.节省法D.默读
6.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某些部位的损伤或病变会导致语言能力的丧失,这支持了(D)。
A.语言获得的条件反射学说B.语言获得的强化学说
C.语言获得的社会学习理论D.语言获得的先天因素说
7.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这个观点是(B)提出的。
A.拉扎勒斯B.阿诺德
C.坎农D.詹姆斯
8.情绪的成分是(ABD)。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
C.神经结构D.生理唤醒
9.系统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
A.海德B.韦纳
C.赫尔D.华生
1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CD)。
A.弗洛依德B.奥尔波特
C.马斯洛D.罗杰斯
1.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CD)。
A.佛洛依德B.魏特墨
C.考夫卡D.苛勒
2.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称为(C)。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分心
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3.我们知觉到月亮在动,而浮云是静止的,是因为(B)。
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D.真实运动
4.(ABD)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A.线条透视B.相对大小
C.辐合D.遮挡
5.语言的基本语音单元是(B)。
A.短语B.音位
C.语素D.单词
6.支持语言获得的后天学习论的研究者是(ACD)。
A.巴甫洛夫B.乔姆斯基
C.班杜拉D.斯金纳
7.“情绪。
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是(D)的观点。
A.拉扎勒斯B.阿诺德
C.兰格D.詹姆斯
8.独立、果断、勇敢、坚韧等属于性格的(B)特征。
A.态度B.意志
C.情绪D.理智
9.有些原本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情烦躁、无所事事,甚至出现想退学的想法,这种现象通常属于(A)。
A.适应性障碍B.急性应激障碍
C.心境障碍D.情绪障碍
10.下列运动中,容易出现沉浸体验的是(AD)。
A.运动B.逛街
C.做家务D.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
1.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
A.感觉B.知觉
C.感受性D.感觉阈限
2.我们回想儿时经历的事情,属于(D)。
A.陈述性记忆B.外显记忆
C.程序性记忆D.情境记忆
3.美人鱼的形象,是下列哪种想象的产物(B)。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D.幻想
4.下列关于表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CD)。
A.表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B.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
C.表象往往不如知觉完整和稳定。
D.表象能够承接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如“心理旋转”等。
5.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这个观点是(A)提出来的。
A.拉扎勒斯B.阿诺德
C.巴德D.詹姆斯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D)。
A.“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描述的是人的不同的心境状态
B.“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的是人的激情状态
C.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D.研究表明,人可以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对健康影响不大。
7.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C)。
A.一种交叉关系B.一种线性关系
C.倒U形曲线关系D.一种直线关系
8.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领域的是(AD)。
A.尼可尔斯B.平崔克
C.班杜拉D.德韦克
9.个体智力呈直线式发展的年龄阶段是(A)特征的表现。
A.12岁之前B.12—18岁
C.24岁以后D.36岁以后
10.下列因素中,能够影响人际关系的是(ABD)。
A.相似性B.互补性
C.差异性D.熟悉性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由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概括成一个公式:
K=△I/I,即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
12.聚合思维:
指把问题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一个方向,在一定范围,有条理地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活动。
13.复合情绪:
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通过自我的认知评价所产生的。
主要的复合情绪有:
爱、焦虑、敌意和自我意识情绪。
14.刻板印象:
是对某一社会群体的一个概括,认为这个群体中的人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无视成员之间实际存在的差异。
11.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它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12.依恋:
婴儿与父母或其主要看护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情感联系,这种强烈的、持久的社会一情感关系称为依恋。
13.情境智力:
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
14.主我与客我: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自我由主我和客我两部分组成。
主我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和体验者,客我被主我觉察和体验的对象。
11.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12.精细加工:
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己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的加工方式。
13.能力:
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4.社会刻板印象:
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人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
11.感觉:
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这就是感觉。
12.定势: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用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13.情绪:
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14.心理健康: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心理健康:
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理健康是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从心理特质来理解,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种享受生活和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
(如果采用WHO的定义也正确,即: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
11.记忆:
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12.电报式语言:
18个月左右的婴儿会进入电报式语言阶段,这种语言基本上是由实词构成的简单句,通常是名词和动词,没有介词、冠词等功能词。
13.动机:
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也就是说,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原动力,可以推动个体的行为。
14.认知风格:
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11.个体心理:
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等三部分。
12.感觉的绝对阈限:
心理物理学中将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
13.心境:
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
14.人格:
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1.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12.组块:
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13.能力:
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4.从众:
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
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人的看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1.简述意识的含义并列举意识的几种不同状态。
从心理内容上讲,意识就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其中既包括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也包括难以用言语表述清楚,但是却是能够让人亲身体会到的。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意识的概念:
第一,意识是一种觉知。
第二,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
第三,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意识的不同状态有:
睡眠、梦、催眠和白日梦。
2.遗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遗忘的进程不但受时间的素的影响,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
(1)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一般来说,人们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较慢,并且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遗忘得慢。
在学习程度相同的情况下,识记的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越少,遗忘越慢。
(2)学习的程度。
实验证明,低度学习容易遗忘,适度的过度学习可以巩固记忆效果,但是大量的过度学习,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一般来说,学习程度达120%效果最佳。
(3)记忆材料的位置。
有研究表明,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且遗忘的少,其次是开始呈现的项目,回忆效果最差的是中间部分的项目。
所以,在记忆一份学习材料时,对学习材料的中间内容要重点加强,前后学习材料是相对容易记忆的部分。
(4)记忆者的态度。
记忆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有一定的影响。
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该记住没记住,不该记住反倒记住的现象。
一般来说,对于自己不重要、不感兴蝠,或是不需要的信息,人们容易遗忘。
3.使用智力测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智力是动态过程,不能贴标签;
(2)智力有多种成分,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只给出单一智商值结果的测验可能不恰当;
(3)注意智力测验的文化适用性;
(4)多因素影响智力测验结果,如健康、环境氛围等。
4.简述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它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能洞察与理解,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会出现诸多问题。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绪上的表现。
当一个人对自己有积极评价时,就会产生自尊;当一个人对自己有消极评价时,就会自卑或内疚。
自我控制是对自己行为的调节。
它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
15.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
根据例子分别阐述心理学的功能:
(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控行为;
(3)预测未来;
(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结合实例说明。
5.简要说明情绪的功能。
情绪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适应功能。
情绪是进行社会适应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们根据别人的情绪采取适当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
(2)动机功能。
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情绪能够激发和引导行为。
其次,情绪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的指标。
(3)调控功能。
情绪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
愉快的情绪会使人更有效率地学习和解决问题,也能激发出更富有创造力的想法。
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通过缩小认知范围,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
(4)信号功能。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的心理可以通过表情表现。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方式。
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绪信息和思想愿望。
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成5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上述五种需要,以层次形式依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可表示成金字塔形;一般来说,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型动机,只有当某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之后,其上一级需要才能转为强势需要。
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顺序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也会在低级需要尚未满足前,去寻求高级需要。
7.简述群体极化产生的原因。
群体级化产生的原因有:
(1)责任分散是群体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社会比较。
人们希望他人能对自己做积极的评价,所以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方式以与他人或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最终也造成了团体的决策趋于极端。
(3)说明性辩论。
人们从他人那儿获得论点和信息,如果多数人支持这些论点.个体也会倾向于支持它;并且更多支持而不是反对的论点会出现,从而使得这种观点变得极端。
(4)文化价值观。
倾向于对冒险性或者保守有较高的评价,群体的决策可能会受这样的文化价值观影响。
8.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心理学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描述和测量。
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质和量上的特点。
心理学能对这些质和量的特点进行描述和测量,就能帮助人们理解和控制这些行为。
(2)解释和说明。
心理学不仅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而且还要找出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一般心理学从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整合来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特点。
(3)预测和控制。
预测和控制是心理学功能最显着的表现,这依赖于测量工具和相关的理论。
心理学家往往通过测量一个人的现在和过去,来预测他将要做什么或怎么做。
例如,如果知道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学习策略,就可以预测他在学校学习的表现。
同时,还可以帮助他改进学习方法或提高学习水平等。
9.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思维的工具。
语言与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语言依赖思维。
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而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思维。
另一方面,思维需要通过语言来表征。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学会用词语和句子来表征客观事物的过程。
掌握了语言这一有力工具,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就可以用一种更为经济的符号来表示。
10.人格有哪些特性狭义的人格结构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人格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独立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等特性。
狭义的人格结构由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等心理现象构成。
11.注意的特点及其外部表现。
(1)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适应性运动。
生理变化。
无关动作停止。
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1分)
12.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述复习时可遵循的策略。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绘成了着名的遗忘曲线。
从曲线可以看出,遗忘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速度最快,以后逐步变慢,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类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时应遵循的策略是:
(1)及时复习。
(2)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
(3)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13.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能力的类型差异。
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指不同人的同种能力在量的方面存在差异。
它表明人的同种能力发展水平有高有低。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有的人在儿童时期就在某些方面显现出非凡的能力,有的人能力发展较晚,年龄很大时才达到较高的水平。
14.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时间知觉因素包括:
(1)感觉通道的特性。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上,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2)一定时间内发生事件的数量和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越多,性质越复杂或越生动,人们就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越短。
(3)人们的兴趣和动机。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的很快,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16.想象有哪些功能
(1)预测和计划的功能;
(2)补充知识经验的功能;
(3)代替的功能;
(4)生理调节的功能。
15.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1)宣传说服者特征。
宣传说服者的可信性和吸引力是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主要变量。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试题 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