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二中届高三最后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994023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82.60KB
江西省临川二中届高三最后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临川二中届高三最后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临川二中届高三最后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临川二中届高三最后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临川二中2014届高三(最后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中(zhòng)看游说(shuì)倒(dào)春寒万姓胪(lú)欢
B.鞭笞(chī)噱(xué)头牛皮癣(xuǎn)黠(xiá)中有憨
C.晕(yùn)车消弭(mǐ)干(gàn)细胞返璞(pǔ)归真
D.瞅(chǒu)见眼睑(jiǎn)霰(sǎn)弹枪煮豆燃萁(q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尺椟肄业白内障作壁上观
B.聒噪谙熟无名火鞭辟入理
C.缱绻琼筵伤原气字字珠玑
D.拘谨沉湎百叶窗拾人牙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病理主治医生说,重要的是要熟悉基本病变,学会分析各种影像并从中得出诊断结论;要有科学的思路而不是只会按图索骥。
B.他在谈到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时说,流行音乐本身并没有前车之鉴,这完全是凭自己的爱好,不断尝试和努力探索的结果。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D.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了。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德国外长菲舍尔在纪念奥斯威辛解放60周年的联大特别会议上坦言,大屠杀给他的国家烙上了“永远无法去掉的记号”,“这种野蛮的犯罪将永远会成为德国历史潮流史的一部分。
”
B.组委会日前宣布,一台大型后现代多媒体舞台剧“寻衣记——云缕心衣欧迪芬”,将于2004年3月26日、27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C.当时,人们对空间和时间有两种对立的看法:
一是空间和时间是无限可分的;二是空间和时间是由不可分的小段组成的。
D.这段写的是杨志替北京大名府(现在河北省大名县东)留守梁世杰(蔡京的女婿)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央文明委近日制定下发的《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遵循的基本原则,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落实。
B.针对嫦娥三号任务,“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增加了对月球表面探测,规划出“玉兔”的安全行走路径。
C.2014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参与世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共有127个城市加入该活动。
D.表现主义是近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音乐、诗歌、小说、电影、文学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
逆商:
幸福者的必备
智商IQ和情商EQ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近年又流行一个新概念AQ,它是Adversicy Quotient的缩写,指人们面对逆境的反应能力,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通常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
IQ、EQ和AQ并称3Q,成为人们获取成功必备的不二法宝。
有专家甚至断言:
100%的成功等于20%的IQ加80%的EQ和AQ。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说法毫不夸张。
逆商严格意义上说是情商的一部分,但由于它在人生事业成功中的特殊地位,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了“逆商”这一概念。
他认为逆商包括四部分:
控制感、起因和责任归属、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
“控制感”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主观控制能力。
面对逆境,控制感强的人会尽力改变环境,控制感弱的人则只会逆顺受,信天由命。
“起因和责任归属”指造成我们陷入困境的原因。
高逆商者往往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使自己陷入逆境的原因,并愿意承担一切责任,积极采取有效行动,痛定思痛,在跌倒处尽快爬起。
“影响范围”指困境的负面影响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面有多大。
高逆商者通常能够将某方面逆境所带的消极影响降至最小程度,他们不会因为工作中的逆境而影响家庭生活。
“持续时间”指我们主观上认为逆境所带的负面影响所持续的时间。
高逆商者往往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低逆商者则会认为逆境将长时间持续,他们甚至会因此丧失努力改变的希望。
例如,被领导批评恐怕每个职场人都会遇到,对任何人说这都是一种挫折。
但是,同样的打击,逆商高的人产生的挫折感低,逆商低的人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逆商高的人会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逆商低的人则会怨天尤人,哀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智商、情商和逆商这3Q在整个人生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情况下,三者的重要性不同。
有人认为,20岁前,智商显得最重要,情商和逆商作用一般;20—30岁,智商作用一般,情商很重要;30—40岁,智商作用一般,情商最重要,逆商很重要;40岁以上,智商作用一般,情商很重要,逆商最重要。
可见,除了在校学习期间,在我们大部分人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情商和逆商。
情商让我们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智商和情商共同帮助我们一步步迈向自己的目标,逆商让我们在摔倒时用最快的速度爬起继续前进。
这三者,少了谁恐怕都很难幸福。
有言道:
成功没有尽头,生活没有尽头,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对我们的考验没有尽头,在艰苦奋斗后我们所得到的收获和喜悦也没有尽头。
当你完全懂得了“成功永远没有尽头”这句话的含义时,幸福的生活也就向你绽开了她迷人的笑容。
6.下列对逆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逆商即AQ(Adversicy Quotient),指人们面对逆境的反应方式,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通常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
B.逆商是人们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逆商严格意义上说也是情商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获取成功既要有IQ,又要有EQ和AQ。
C.逆商主要表现在对被领导批评的反应上,逆商高的人被批评时产生的挫折感低,逆商低的人被批评时产生的挫折感强烈。
D.逆商的概念是由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他将逆商分为控制感、起因和责任归属、影响范围及持续时间等四部分。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控制感强弱不同的人在对周围环境的主观控制能力上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会尽力改变环境,而有的只会逆顺受,听天由命。
B.影响范围指困境的负面影响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面的大小,高逆商者通常能够消除某方面逆境所带的消极影响,他们不会因为工作中的逆境而影响家庭生活。
C. 逆商低的人往往不能很清楚地认识到使自己陷入逆境的原因,他们在承担责任以及采取有效行动上往往不积极。
D.对待困境,逆商低的人会认为逆境将长时间持续,由此甚至会丧失努力改变的希望,而逆商高的人往往相信困难很快就会过去。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逆商的规律看,挫折感低的人需要提高挫折感才能应对逆境,挫折感强的人则要降低挫折感,以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B.智商、情商和逆商这3Q在整个人生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在我们大部分人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情商和逆商。
C. 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对我们的考验没有尽头,只有提高逆商,才会提高我们面对困难、挫折的承受力,这样在艰苦奋斗后我们所得到的收获和喜悦也就没有尽头。
D.保罗·斯托茨认为逆商包括四部分,在这几个方面,逆商高的人面对逆境都会从积极方面思考和行动。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哀盐船文
汪中(清)
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仪征盐船火,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
是时盐纲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惟仪征绾其口。
列樯蔽空,束江而立,望之隐若城郭。
一夕并命,郁为枯腊,烈烈厄运,可不悲邪?
于斯时也,有火作焉。
摩木自生,星星如血,炎火一灼,百舫尽赤。
青烟睒睒,熛
(1)若沃雪。
蒸云气以为霞,炙阴崖而焦爇。
始连楫以下碇,乃焚如以俱没。
跳踯火中,明见毛发。
痛謈
(2)田田,狂呼气竭。
转侧张皇,生涂未绝。
倏阳焰之腾高,鼓腥风而一吷。
洎埃雾之重开,遂声销而形灭。
齐千命于一瞬,指人世以长诀。
发冤气之焄蒿(3),合游氛而障日。
行当午而迷方,扬沙砾之嫖疾。
衣缯败絮,墨查炭屑,浮江而下,至于海不绝。
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
死丧之威,从井有仁(4)。
旋入雷渊,并为波臣。
又或择音无门,投身急濑,知蹈水之必濡,犹入险而思济。
挟惊浪以雷奔,势若隮而终坠。
逃灼烂之须臾,乃同归乎死地。
积哀怨于灵台,乘精爽而为厉。
出寒流以浃辰,目睊睊而犹视。
知天属之抚,憖流血以盈眦。
诉强死之悲心,口不言而以意。
若其焚剥支离,漫漶莫别。
圜者如圈,破者如玦。
积埃填窍,攦指失节。
嗟狸首之残形,聚谁何而同穴!
收然灰之一抔,辨焚馀之白骨。
呼呜,哀哉!
且夫众生乘化,是云天常。
妻孥环之,绝气寝床。
以死卫上,用登明堂。
离而不惩,祀为国殇。
兹也无名,又非其命,天乎何辜,罹此冤横!
游魂不归,居人心绝。
麦饭壶浆,临江呜咽。
日堕天昏,悽悽鬼语。
守哭迍邅,心期冥遇。
惟血嗣之相依,尚腾哀(5)而属路。
或举族之沈波,终狐祥(6)而无主。
悲夫!
丛冢有坎,泰厉有祀。
强饮强食,冯其气类。
尚群游之乐,而无为妖祟!
人逢其凶也邪?
天降其酷也邪?
夫何为而至于此极哉!
——选自《四部丛刊》本《述学•补遗》
【注】:
(1)熛:
迸飞的火焰
(2)謈:
痛切呼叫之声(3)焄xūn蒿:
死亡(4)从井有仁:
《论语•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乎?
”后比喻对别人已无益而徒害自身的行为。
(5)腾哀:
奔丧(6)狐祥:
悲伤同类死亡。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仪征绾其口 绾:
控扼
B.且夫众生乘化,是云天常 乘:
趁机
C.合游氛而障日 障:
遮掩
D.天乎何辜,罹此冤横 罹:
遭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蒸云气以为霞遂拔剑以击荆轲
B.目睊睊而犹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于斯时也,有火作焉复驾言兮焉求
D.齐千命于一瞬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1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盐船被焚惨状的一组是( )
①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 ②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
③炎火一灼,百舫尽赤 ④蒸云气以为霞,炙阴崖而焦爇
⑤衣缯败絮,墨查炭屑,浮江而下,至于海不绝 ⑥游魂不归,居人心绝
A.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8分)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是时盐纲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
(2)知蹈水之必濡,犹入险而思济。
(3)人逢其凶也邪?
天降其酷也邪?
夫何为而至于此极哉!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①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
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
竹笋的俗称。
(1)“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
烟波隔。
”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4分)
(2)这首词与词人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属政治抒情词,在语言风格上,二者有什么区别?
(4分)
14.古诗文默写(8分)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过秦论》)
(2),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可惜流年,,树犹如此!
,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4)子曰:
“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五、名著导读(6分)
1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出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门亲事。
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
(《家》)
B.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
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
最后,刘备也上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
(《三国演义》)
C.为弄清高老头和雷斯多伯爵夫人的关系,拉斯蒂涅到雷斯多伯爵夫人家,受到仆人的蔑视,后因提到和高老头住在一起,引起伯爵夫妇的不快,把他赶了出。
(《高老头》)
D.在法庭上,爱斯梅拉达拒不承认自己刺杀了弗比斯。
庭长同意将其带到讯问室动刑审问。
爱斯梅拉达面对酷刑拒不认罪,最终被判处绞刑。
(《巴黎圣母院》)
16.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3分)
宝玉笑道:
“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必妥当。
”贾珍忙问:
“是谁?
”宝玉走至贾珍耳边说了两句。
贾珍听了喜不自禁,连忙起身笑道:
“果然安帖,如今就去。
”
宝玉推荐的人是谁?
因何原因推荐?
推荐去做什么?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8分)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
……枪毙他!
……把这个坏蛋立刻抢毙!
……打死他!
……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
……打死他!
”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
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
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
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有什么办法呢!
力量总不在我们一边。
有什么办法呢?
现在是他们的天下。
死就死吧,看只能这样了。
”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他是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
”人群嚷道。
但人群并没有停下,仍押着他往前走。
当他们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
“不要再拖延时间!
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
”人群嚷道。
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
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去那里解决他。
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传一个孩子的哭叫声。
“爸爸!
爸爸!
”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
他们要把你怎么样?
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
……”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让孩子往父亲那边去。
“瞧这孩子多可爱啊!
”一个女人说。
“你要找谁呀?
”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
“我要爸爸!
放我到爸爸那儿去!
”男孩尖声回答。
“你几岁啊,孩子?
”
“你们想把爸爸怎样?
”男孩问。
“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
”一个男人对孩子说。
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
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
“他没有母亲!
”他对那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
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爬到他身上去。
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
吊死他!
枪毙坏蛋!
”
“你干嘛从家里跑出?
”父亲对孩子说。
“他们要拿你怎么样?
”孩子问。
“你这么办。
”父亲说。
“什么?
”
“你认识卡秋莎吗?
”
“那个邻居阿姨吗?
怎么不认识。
”
“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
我……我就。
”
“你不去,我也不去。
”男孩说,着哭起。
“你为什么不去?
”
“他们会打你的。
”
“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
”
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跟前。
“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
”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
我就对他说,我跟您一起去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
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就随你们。
”
领头的人同意了。
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
“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儿去。
”
“你呢?
”
“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
你去吧,乖孩子。
”
男孩盯住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
“去吧,好孩子,我就。
”
“你一定吗?
”男孩听从父亲的话。
一个女人把他从人群带出去。
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
“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
”
这时候发生了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情。
在所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
一个女人说:
“我说,把他放了吧。
”
“上帝保佑,”又一个人说,“放了他。
”
“放了他,放了他!
”人群叫喊起。
刚才还在憎恨群众的他,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
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去,却没人拦住他。
(选自《哈吉穆拉特》)
17.小说的开头写人群大声叫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
(4分)
18.小说中的警察是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概括。
(4分)
19.“孩子”的出场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从主题思想、形象塑造和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
(6分)
2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等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正义凛然的警察形象。
B.儿子的出现,使事态发生变化,不仅让警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而且也使得愤怒的群众生发悲悯情怀。
C.“同一个神灵”是指亲情与爱,同情和怜悯,也正是孩子对父亲的爱使人们改变了先前的态度,唤醒了人们内心的善良与博爱。
D.“脸色越发阴沉了”表现了警察内心对周围群众的仇恨和对儿子的担心,“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表现了他被谅解后内心的愧疚悔恨以及惊喜之情。
E.从警察起初的执拗到最后的落泪,从百姓起初的怒不可遏到最后的宽容谅解,小说在巨大的落差中凸显了人性的力量。
七、(15分)
21.语言综合运用(15分)
(一)《先秦诸子选读》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
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2)孔子下车,盖知为异人,欲告之以救世之义……圣人之优容接引,亦可见焉。
——康有为《论语注》
【注】:
优容接引:
意思是孔子面对接舆责备,依然下车宽容地接见接舆。
结合上面两则材料,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果接舆没离开,孔子在接舆面前会如何阐述自己的救世之义呢?
要求:
(1)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并运用描写的手法写出孔子当时的神情和动作;
(2)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3)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作为结尾;(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洁、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
八、(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弘一法师: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莎士比亚:
为一件过失辩解,往往使这过失显得格外重大,正像用布块缝补一处小小的破孔,反而欲盖弥彰一样。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D.不合逻辑,文学包含“诗歌”和“小说”,不能并列)
6.C(“主要表现”错,从原文看,作者只是列举一个事例,意在说明逆智商高低不同的人的“抗挫折能力”。
)
7.B(“ 能够消除”错,应是“能够将某方面逆境所带的消极影响降至最小程度”。
)
8.D( A“挫折感低的人需要提高挫折感才能应对逆境”错,挫折感低的人应是逆商高的人,无需提高挫折感。
B“而在我们大部分人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情商和逆商。
”错,应为“除了在校学习期间,在我们大部分人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情商和逆商。
C“只有\才”太绝对。
)
归路。
(2分)此四句用春山、烟波,象征家乡被金国占领、政局的险恶、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
(2分)
(2)《永遇乐》的语言高昂慷慨,豪壮悲凉;而《满江红》的语言清丽幽深,委婉含蓄。
(4分)
14.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丛菊两开他日泪白帝城高急暮砧3、忧愁风雨倩何人问取4、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
15.D(爱斯梅拉达挨不住酷刑,最终招供)
16.王熙凤(1分)、秦可卿去世,宁国府上下都在为如何料理丧事发愁,宝玉向贾珍推荐了王熙凤(1分),协助管理宁国府(王熙凤协理宁国府)(1分)。
17.表现了人们亢奋情绪和内心的愤怒仇恨之情;为下文警察的出场做铺垫;与结尾处人们表现出的宽容善良形成反差,从而突出小说弘扬人道主义的主旨;一开头就将读者置身于紧张的氛围中,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8.仇恨群众、冷漠固执高傲;维护孩子的尊严、充满父爱温情;尚未泯灭人性,最终被感化。
19.从主题思想上看:
孩子的出场有利于展现文章主题。
孩子的出现促成仇恨双方再次审视自己,改变了先前的态度,尤其是人们从起初的愤怒仇恨到最后的宽恕谅解,前后态度的反差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放弃残酷仇恨,回归友善纯真。
从形象塑造上看:
孩子的出场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原本冷漠高傲的警察,也有父爱温情;原本充满仇恨的人们,心底深处却是善良仁爱的,人物形象本身看似矛盾却是真实的再现。
从结构安排上看:
孩子的出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孩子的出现打破了双方的对立,使文章情节从起初的剑拔弩张逆转为后的充满温情,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迭出,吸引读者。
20.CE(A项“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正义凌然的形象”错;B项“儿子的出现让警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过错”错;D项“表现了警察内心对周围群众的仇恨”不当)
【译文】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日,停泊在仪征县境江面上的盐船发生了火灾,共焚毁船只一百三十艘,烧死和淹死了一千四百多人。
在这时,成批转运出去的盐粮,由东始自泰州,向西直达汉阳,几乎遍及半个中国。
而仪征正是控扼盐船往的水路要津。
这里船只聚集,桅杆遮蔽天空,沿江林立,远远望去,隐隐约约宛若城廓。
但却在一个晚上同归于尽,死者都变成了烧焦的肉干。
平白遭受如此剧烈的火灾,这能不悲伤么?
正在这时,发生了火灾。
木船相磨擦起火,只见星星点点殷红如血。
大火一烧,百十条盐船一片赤焰。
青紫色的浓烟滚滚,飞火之下的船物就象是用沸水浇灌的雪堆,融化迅疾。
烈火还将天上的云气蒸烤成红霞,连背阴的崖岸也被烘焦。
船只本是连接在一起下锚停泊,因而便统通烧毁沉没。
船民纷纷奔窜于烈火中,火焰映照出他们的头发。
他们痛苦万状,狂呼乱喊,直至声疲力竭;或翻覆去,惊惶失措,可怜还未断气。
忽然,明亮的火焰再次升腾起,随着一阵腥风吹过,重又发出烧灼的细响。
及至烟灰尘雾消散,被烧的船民客子一齐声销迹匿。
千余人命,在一瞬之间,向人世永诀。
这些屈死的鬼魂,冤气和合着四溢的凶气,遮掩了日色。
将到第二天中午,这股冤气就象迷失了方向一样四处漂荡,以至飞沙走砾。
被烧烂的碎衣片和破棉絮,以及烧焦的木渣炭屑,漂浮江面而下,至海不绝。
也有一些会游泳的人,他们平时操舟若神,如今冒着死亡的威胁,下水去救人,却被卷入水底,同样丧生殒命。
还有些遇难者逃生无路,被迫跳入急流,明知下了水一定被淹死,但还是冒险而希求得救。
谁知波涛汹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临川二中届高三最后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 临川二中届高三 最后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