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卷 浙江卷语文02.docx
- 文档编号:3991726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133.85KB
高考冲刺卷 浙江卷语文02.docx
《高考冲刺卷 浙江卷语文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冲刺卷 浙江卷语文02.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冲刺卷浙江卷语文02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裨(bì)益狡黠(xiá)哈(hǎ)巴狗量(liáng)入为出
B.佐(zuǒ)料褫(chǐ)夺紧箍(kū)咒济(jǐ)济一堂
C.占(zhàn)卜鹄(hú)望将(qiāng)进酒载(zài)歌载舞
D.答(dá)礼田塍(chéng)干(gàn)休所混(hún)水摸鱼
【答案】D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如本题“量”“济”“占”“将”“载”“混”属于多音字,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如“量”iáng1.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的器具:
具.杯.筒.角器.2.用计测器具或其他作为标准的东西确定、计测:
..度.体温.3.估计,揣测。
liàng1.古代指斗、升一类测定物体体积的器具:
衡.2.能容纳、禁受的限度:
3.数的多少:
降雨~.供应.4.审度:
刑.才录用.体裁衣(喻从实际情况出发办事).liang1.——见“打量”(dǎliang);“掂量”(diāngliang)。
“黠”是统读字。
“褫”应该是生僻字,考生很容易读错。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极富美感的乳白色弧线机身,饱满的流线形机头,机尾喷涂了翠绿色……红色幕布缓缓打开,C919在拖车的牵引下,缓缓推出。
B.现金报销,首先填制支出凭单,凭正式发票,由总经理签字,由出纳办理报销手续。
现金支出后,发票要加盖“现金付讫”戳记。
C.青瓦台相关人士谈到此次会谈气氛时表示:
“朴槿惠总统和李克强总理义气相投,很谈得来。
用英语表达就是‘Chemistry’,两人很默契!
”
D.隋玉玮、田素萍和韩虔主编的这本《浮想联篇记单词》的创新式双重联想记忆法将篇章阅读与四级核心词汇串联起来;又将四级核心词汇与四级一般词汇串联起来。
【答案】B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关键词“没有”,选项中B项没有错别字,A项“流线形”应为“流线型”,C项“义气相投”应为“意气相投”,D项“浮想联篇”应为“浮想联翩”。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汉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和工整书写两个方面。
高考的考查重点多为音近字、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
首先,我们必须做到:
1.书写时,不写不规范的汉字——“繁体字”“异体字”已经淘汰的“简化字”。
2.要注意音、形、义三者相结合,特别是意义。
3.对形似字进行整理,形成表格,集中突破。
其次,要注意以下方法:
1.语义辩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例如:
A项中流线型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状,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
它一个名词。
如果错写为“形”就变为形容词改变了词义。
C项中“意气相投”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而“义气”本指节烈、正义的气概。
引申为刚正之气。
也指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这与词义不和。
D项中“浮想联翩”浮想:
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
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
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考生理解“联翩”的意思就不会写错。
3.结构分析法有些成语的构词方式上有个特点,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的结构相同,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或者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反,据此规律,可以有效的防止错别字。
5.语音辨识法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随着就把字写成了别字。
6.来源结合法一些成语有一定出处,要么从神话传说中来,或从寓言故事中来,或从名言名句中来,联系其本源出处,易判断字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代诸家所论72泉亦不尽相同,大约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
趵突泉又名瀑流,宋代开始称趵突泉。
B.一位航空公司乘务员对记者表示,尽管航空公司和机场地服都有明确的处治程序,但在飞机到达地面后的实际操作中,由于权责不清,这类无人敢担责的情况时有发生。
C.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宛然美丽,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清丽畅达,珠圆玉润。
D.前段时间,有人传言称地铁上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随后便意识模糊,醒来时发现身上的财物已不胫而走。
专业人士提醒,对于陌生人提供的水和食品,不要随意接受。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实词注意从包含的字的意思分析,如A“大约”是数目,显然不对,应为“大致”指事情的主要方面。
成语注意褒贬、对象和语境的关系,如D“不胫而走”不用来表示物品丢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本次大赛本着继续扶掖杂文新秀、普及杂文尤其是荒诞为宗旨,这让我们在欣喜之中再一次见证了荒诞杂文确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B.虽然多家媒体报道了“气功大王林涉嫌杀害弟子邹勇”的消息,但截至到7月23日上午,警方尚未确认邹勇死亡及王林雇凶杀人的最新消息。
C.因为强行推动安保法案在众院表决通过,让安倍晋三内阁的支持率大幅下滑,使得安倍晋三首相连日来登上各大电视台,以期获得国民的理解。
D.为了拥有一个健康长寿的生命,我努力学习和掌握生活的百科全书,练就专家般的尖锐目光,坚决防范那些携毒的食品冠冕堂皇地进入本人嘴巴,以维护生命的良好运转。
【答案】D
【解析】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在文中①②处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①。
树根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长在石上。
②;树冠顶部挑着的几株青青的疏枝,在风中摇曳着。
A.①两边一色翠柏,铺满沟沟壑壑,枝枝蔓蔓
②树干破石而出,如迎风的大旗;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
B.①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铺满沟沟壑壑
②树干破石而出,如迎风的大旗;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
C.①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铺满沟沟壑壑
②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迎风的大旗
D.①两边一色翠柏,铺满沟沟壑壑,枝枝蔓蔓
②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迎风的大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目提供的语境和选项中给出的8个句子可知,“一条石阶小路”领起了①处应填的句子。
从主语一致的角度考虑,“枝枝蔓蔓”应紧跟“翠柏”,故应排除A、D两项。
然后重点比较B、C两项的第②句话,从句式对应的角度可以看出,B项中“迎风的大旗”和“闪电裂空”句式不照应,且从“树根”“树干”“树冠”的观察顺序可知,故选C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此题属于填写衔接句的题目,注意和前后文的照应。
从主语一致的角度考虑,“枝枝蔓蔓”应紧跟“翠柏”,后面是“树根”“树干”“树冠”的顺序。
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个意象写一首小诗,要求含有一定的哲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
(4分)
土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答案】月亮依附在太阳身旁你黯淡无光徜徉在星海中你耀眼夺目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也间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
这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题型。
仿写的要求分为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
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的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2.句式要统一;例如本题中的“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要保证是四句,每两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两句之间形成对比,体现哲理。
3.修辞要相同;例如本题中的对比。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要有创新;2.修辞要恰当。
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3.用词不能重复。
除了明显的供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考题中仿写的句子要紧密结合电器的特点。
还要兼顾题干中“讽喻或提示人类”的要求。
7.阅读下面的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
春晖中学在学校读书节期间对1000多名在校生进行了一次调查。
其结果如下:
中学生阅读方法调查结果
方法
随便翻翻,了解大意
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
摘抄好词佳句
能有选择性地精读
结果
57%
23%
15%
18%
(1)用简明的语言介绍调查表所包含的信息。
2分
(2)对图表反映了什么情况?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请简要回答。
3分
【答案】
(1)春晖中学学生平时阅读时随便翻翻,了解大意的占57%,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的占23%,摘抄好词佳句的占15%,能有选择性地精读的占18%。
(2)示例:
图表所反映的情况说明中学生多缺少深层次阅读。
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方面需要老师在读书方法上多加指导,另一方面,学校要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类题目,有两问,第一问考查表文转换,要求将表格中反映的内容写成文字,这一问比较简单,考生直接按图表内容由前到后叙述清楚即可。
注意表述语言客观、简洁。
第二问根据图表写结论,这是表文转换的常见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兼顾表格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表的标题注释,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然后分析数据变化,找规律,舍弃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总结推断得出结论,注意用词准确。
本题图表显示,中学生阅读时,了解大意的占57%,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的占23%,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不能认真仔细阅读,而能够摘抄好词佳句的只占15%,能有选择性地精读的也只占18%,这些数据显示出大多数中学生读书不够细致深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找出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然后再根据原因找出解决方法。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中庸与净化
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但它同时也是严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
在这宁静和雅的天地中生活着的人们却在他们的心胸里汹涌着情感的风浪、意欲的波涛。
但是人生若欲完成自己,止于至善,实现他的人格,则当以宇宙为模范,求生活中的秩序与和谐。
和谐与秩序是宇宙的美,也是人生美的基础。
达到这种“美”的道路,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就是“执中”、“中庸”。
但是中庸之道并不是庸俗一流,并不是依违两可、苟且的折中。
乃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毅力、综合的意志,力求取法乎上、圆满地实现个性中的一切而得和谐。
所以中庸是“善的极峰”,而不是善与恶的中间物。
大勇是怯弱与狂暴的执中,但它宁愿近于狂暴,不愿近于怯弱。
青年人血气方刚,偏于粗暴。
老年人过分考虑,偏于退缩。
中年力盛时的刚健而温雅方是中庸。
它的以前是生命的前奏,它的以后是生命的尾声,此时才是生命丰满的音乐。
这个时期的人生才是美的人生,是生命美的所在。
希腊人看人生不似近代人看作演进的、发展的、向前追求的,一个戏本中的主角滚在生活的漩涡里,奔赴他的命运。
希腊戏本中的主角是个发达在最强盛时期的、轮廓清楚的人格,处在一种生平唯一次的伟大动作中。
他像一座希腊的雕刻。
他是一切都了解,一切都不怕,他已经奋斗过许多死的危险。
现在他是态度安详不矜不惧地应付一切。
这种刚健清明的美是亚里士多德的美的理想。
美是丰富的生命在和谐的形式中。
美的人生是极强烈的情操在更强毅的善的意志统率之下。
在和谐的秩序里面是极度的紧张,回旋着方量,满而不溢。
希腊的雕像、希腊的建筑、希腊的诗歌以至希腊的人生与哲学不都是这样?
这才是真正的有力的“古典的美!
”
美是调解矛盾以超入和谐,所以美对于人类的情感冲动有“净化”的作用。
一幕悲剧能引着我们走进强烈矛盾的情绪里,使我们在幻境的同情中深深体验日常生活所不易经历到的情境,而剧中英雄因殉情而宁愿趋于毁灭,使我们从情感的通俗化中感到超脱解放,重尝人生深刻的意味。
全剧的结果——即英雄在挣扎中殉情的毁灭——有如阴霾沉郁后的暴雨淋漓,反使我们痛快地重睹青天朗日。
空气干净了,大地新鲜了,我们的心胸从沉重压迫的冲突中恢复了光明愉快的超脱。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从心理经验的立场研究艺术的影响,不能不说是美学理论上的一大进步,虽然他所根据的心理经验是日常的。
他能注意到艺术在人生上净化人格的效用,将艺术的地位从柏拉图的轻视中提高,使艺术从此成为美学的主要对象。
(节选自宗白华《哲学与艺术》)
8.下列对于“中庸”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庸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达成和谐、秩序的人生美的途径。
B、中庸不是善与恶的中间物,而是“善的极峰”。
C、中庸不是执中,而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毅力、综合的意志。
D、中庸力求圆满地实现个性中的一切而得和谐。
【答案】C
【解析】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说法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青年人血气方刚,偏于粗暴;老年人过分考虑,偏于退缩。
因此,只有中年人才能真正做到中庸。
B、希腊的艺术、人生、哲学都体现出一种“古典的美”,这种美正是亚里士多德理想中的美。
C、作者认为,宇宙的美与人生的美有相似之处,达到美的途径也是相同的。
D、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在柏拉图艺术净化人格的理论上更进一步,使艺术从此成为美学的主要对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仔细对照,正确判断。
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A“因此”之后错;C文中并未指出两者途径相同;D柏拉图轻视艺术地位。
故选B。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试分点概括一部悲剧如何“净化”人类情感。
(3分)
【答案】①悲剧使人进入强烈的矛盾情情绪中。
②悲剧中的“毁灭”使强烈的矛盾情绪得到超脱。
③美正是调解矛盾以入和谐,所以悲剧可以产生美,从而对人类情感产生净化作用。
【解析】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1--15题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⑵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
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
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⑶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
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
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⑷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
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
我们在河上行走。
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
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
我在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
⑸冷!
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
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
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⑹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⑺冬天也看露天电影。
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
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
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
跑了一路,身上发热。
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
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
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
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
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
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
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⑻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
⑼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⑽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⑾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
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
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⑿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
冷从何来?
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
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
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
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
不知冷,何识暖?
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
⒀不仅仅是孩子们。
⒁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
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⒂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⒃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⒄寒冷还会来的。
11.第⑶段中,作者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分)
【答案】(4分)
(1)在过去,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体验寒冷程度不够深刻;更没有深思历经自然寒冷和生活“寒冷”对成长的意义。
(2分)
(2)引起下文,引出寒冷体验的叙述和对寒冷的深刻感悟。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语句含义和作用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答出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作用,分析作用注意和上下文的关系。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句子含义和作用的题目,首先答出句子和含义“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为什么一知半解,原因是“在过去,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体验寒冷程度不够深刻;更没有深思历经自然寒冷和生活‘寒冷’对成长的意义”,然后分析和上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引出寒冷体验的叙述和对寒冷的深刻感悟。
”
12.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答案】(4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形和声两个角度,(2分,答出两种即可)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树枝结冰的美丽外观与动听声响,(1分)突出作者对冬天可爱之景的赞美和对寒冷的喜爱(1分)。
【解析】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赏析句子的题目,赏析句子主要考核修辞,回答时首先答出是那种修辞,然后解释为什么是这种修辞,然后结合文章分析效果,即表达什么情感,描绘什么景象或突出什么特征。
如此题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手法)从形和声两个角度,形象生动(通用效果)地描写了树枝结冰的美丽外观与动听声响,(突出物象的特征)突出作者对冬天可爱之景的赞美和对寒冷的喜爱(表达的情感)。
13.从文中概括作者回忆中的“寒冷”有哪些“异乎寻常”的味道。
(4分)
【答案】(4分)寒冷带来非同寻常的美景(1分);寒冷给我一种疼痛的味道(1分);寒冷可以使人精神振奋;(1分)寒冷也有一种隽永的味道(或“幸福的味道),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概括散文中物象特征的题目,注意结合文章的段落的划分提取各段的关键词语作答,重点关注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散文中物象特征概括的题目,散文的特征是形散神聚,往往抓住一个物件或一种景物进行描写,此题就是概括“寒冷”的特征,“寒冷”贯穿全文,在每个段落都有体现,这样就要抓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进行概括,有时还要注意表达方式变化的地方,一般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在出现议论和抒情的地方要注意。
14.说说第⑿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3分)
【答案】(3分)内容上,叙述了现代社会,孩子们在严实包裹的温暖坏境中生活,生命的潜质得不到发挥。
(1分)结构上,与上文作者回忆的寒冷中体验的生活,构成对比。
(1分)并为下文“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的感叹张本。
(1分)
【解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文段作用的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答出文段的内容,然后分析文段的作用,文段的作用主要分析和上下文、标题以及文章主旨的关系。
回答内容是注意紧扣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如此题内容上,叙述了现代社会,孩子们在严实包裹的温暖坏境中生活,生命的潜质得不到发挥。
结构上,与上文作者回忆的寒冷中体验的生活,构成对比。
并为下文“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的感叹张本。
15.第⑴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
(5分)
【答案】(5分)“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是说气候变暖,人们对生活中“寒冷”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写在开头,既紧扣文题,又揭示作品的中心内容(2分);结尾说“寒冷还会来的”,不仅指自然规律“寒冷还会来”的生活现象,更指生命成长过程中挫折、磨难等要袭来的成长现象。
(或人需要“寒冷”以发挥生命潜质,锻炼意志品格,使自己坚强勇敢。
)(2分)文章由实到虚,首尾呼应,紧扣主题,使主旨更加突出。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探究文章的意蕴的题目。
注意散文的行文特征,形散神聚,先从一些实在的具体的物象或景物入手最后到虚的情感。
此题抓住“寒冷”的表层和深层含义进行分析,然后分析文章的思路。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散文分析文章的意蕴要注意表层和深层的含义,表层是“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是说气候变暖,人们对生活中“寒冷”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结尾说“寒冷还会来的”,不仅指自然规律“寒冷还会来”的生活现象,更指生命成长过程中挫折、磨难等要袭来的成长现象。
然后分析思路由实到虚,然后分析其作用分别是开头“既紧扣文题,又揭示作品的中心内容”结尾“首尾呼应,紧扣主题,使主旨更加突出”。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6--20题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宋·王安石
三司副使不书前人名姓。
嘉祐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君冲之,始稽之众史,而自李纮已上至查道得其名,自杨偕已上得其官,自郭劝已下又得其在事之岁时,于是书石而镵之东壁。
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
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
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
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
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冲刺卷 浙江卷语文02 高考 冲刺 浙江 语文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