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一中高三期中考试.docx
- 文档编号:3990824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56.73KB
安徽安庆一中高三期中考试.docx
《安徽安庆一中高三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安庆一中高三期中考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安庆一中高三期中考试
安徽安庆一中高三期中考试
————————————————————————————————作者:
————————————————————————————————日期:
7.马克思曾经说过:
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这说明: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8.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9.有学者指出:
现在《美国遗产词典》将“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鉴定、描述、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伽利略的方法。
对该学者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今天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仍然超越不了伽利略
B.伽利略的贡献在于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C.自从有了伽利略,人类才开始进行科学研究
D.伽利略已经给”科学”下了精确的定义
1.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
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
……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
“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
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①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 ②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
③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 ④“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D.③④
2.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3.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
这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C.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D.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4.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 )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各少数民族人民此时据该条规定在5个自治区普选一届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纲领
D.它说明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5.《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
‘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
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
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上从之”。
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的:
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
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成熟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
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夏 B.商 C.周 D.秦
7.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十天,到达澳门用了67天。
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56天、57天。
这说明
①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 ②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③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 ④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
“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
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
”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电报
9.从文明史角度来说,韩国是儒家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韩剧中经常可以看到礼尚往来、尊敬长者、善待他人、倡导爱国等渗透儒家思想的情节,韩剧中包含这些因素的主要作用是
A.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B.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C.利于韩国文化的推广 D.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10.中国近代史上,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指导经济近代化第一步是下列哪一思想 ( )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想 B.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主张
C.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主张 D.同盟会的革命政治纲领
11.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12.毛泽东同志指出:
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 )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
1、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高度概括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它们分别是英文黄金(Gold)、上帝(God)和荣誉(Glory)的首写字母。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寻找黄金是地理大发现的经济根源 B、为荣誉而冒险是地理大发现的社会根源
C、传播天主教是地理大发现的精神动力 D、英国人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3、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
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
这一观点在苏联(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
[原创。
A。
必修二洋务运动]5、有人说“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
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如果以上说法具有合理性,是指洋务运动①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②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③创办近代教育,为新思想的引进和传播创造条件④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原创。
B。
必修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6、张謇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
……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手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张謇的爱国情怀 B.张謇为近代中国指出了实现近代化的正确道路
C.张謇反对商务立国 D.张謇指出工业化是西方国家富民强国之本
[原创。
C。
必修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7、以下是新中国农民在不同时期张贴的春联。
哪对春联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农民的心声?
A.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B.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政策荡神州
[原创。
D。
必修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8、美国记者在1871年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
“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
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西风格建筑并存 B.外来宗教得到传播
C.以上状况与广州作为通商口岸的地位密切相关
D.广州成为近代中国最繁荣的商业都市
1、朱熹在《论语?
颜渊》注中强调:
“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
”朱熹这段话强调的是
A、“理”是世界的本原 B、强调“仁”的重要性
C、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
答案:
D。
解析:
朱熹在这里强调的是“胜私欲”而能“复于理”、“皆天理”,才能复全“本心之德”而成为“仁者”,充分体现了宋明理学以“存天理、灭人欲”达到为圣为仁境界的主张。
这里不体现宋明理学的世界本原学说;强调的是“仁”和“道德修养”的特征、标准而不是其重要性。
2、2010年8月7日晚,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22日视察了舟曲灾区的工作并慰问当地群众。
温总理多次强调将救人放在抗震救灾工作的第一位,以上体现了我国民本思想。
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答案:
B。
解析:
孔子只提出爱人与以德治民,并未强调民高于君,而孟子则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中新网2010年7月22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决定201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A、“礼之用,和为贵” B、“仁人无敌于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善于寡欲”
答案:
C。
解析: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种民本思想,这与孟子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致。
4、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
“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
没有理性的指导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康梁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C。
解析:
仔细分析题干材料,抓住“民族主义”“没有理性的指导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利用”的关键信息,迁移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等相关知识可知,只有义和团运动符合题意。
义和团运动是从反洋教开始,被清政府利用,最后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5、孟德斯鸠认为:
“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
”这里的“君主政体”指的应该是
A、17世纪末期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19世纪末期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C、19世纪末期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法国的君主制
答案:
A。
解析:
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将行政权赋予英王,但必须遵守议会制定的法律,符合孟德斯鸠所述的情况。
19世纪末期英国已经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内阁成为国家行政中心,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虚位元首。
19世纪末期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皇帝掌握国家一切大权,议会形同虚设,皇帝执政不遵循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实行的是帝制,是专制政体,也不会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
1.必修1(23分)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
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316页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
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同的参议院。
……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 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独立国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1946年11月26日)
材料五 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中国政治地理》47页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填写元朝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简表。
(4分)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2分)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主要职能
中书省
①
④
枢密院
②
主管军事
御史台
③
主管监察
(3)材料三中“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指当时美国的什么制度?
存在着什么弊端?
后来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
(5分)
(4)简要分析材料四的直接影响和深远意义。
(3分)
(5)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宪法规定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背景(4分)
(6)上述材料,对我国当代加强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有什么启示?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外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
第一问可从材料中概括出来;第二问的“地方机构”就在材料中,影响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三问抓住邦联和联邦作答;第四问是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直接影响和意义;第五问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六问抓住“国情”“继承与创新”等回答。
参考答案:
26.(23分)
(1)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县、郡等新的地方行政建制设立;早期的县高于郡;郡县长官由君主直接任免,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中央集权制度萌芽并逐步成型。
(答出其中2点即可,2分)
(2)(填出其中一格1分,4分)
①行中书省
④主管政务
②行枢密院
③行御史台
影响:
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省的建制沿用至今。
(2分)
(3)邦联制。
(1分)弊端:
松散的邦联不能有效管理国家(邦联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2分)解决:
实行联邦制,组建联邦制国家;确立中央集权的原则,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2分)
(4)直接影响:
促成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促成内蒙古自治区建立)。
(1分)
深远意义:
促成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形成;加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统一。
(2分)
(5)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2分)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签署。
(2分)
(6)启示:
地方行政制度应根据国情,并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和改革;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应坚持创新与继承的统一,等等。
(答出其中1点即可,2分)
2.必修2(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二】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
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
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
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何不同?
(3分)各出于何种考虑?
(6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
(4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分)
(4)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开发浦东的设想。
但却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这两种命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8分)
解析:
本题以近代以来的对外政策变化为线索考查了由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到到新中国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政策,时间跨度较大,属于中等难度题目。
第
(1)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概括与分析能力。
第
(2)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
根据教材即可答出。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答案:
(1)主张:
材料一主张闭关锁国。
(1分)
考虑:
认为中国无需与外国通商;闭关可以阻止外国入侵,防止内外勾结。
(4分)
主张:
材料二主张在维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
(2分).
考虑:
为了发展民族工业,解决资本短缺问题。
(2分)
(2)本质差异:
材料二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三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分)
(3)格局: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
(4)20世纪初命运的主要原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全,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艰难。
(4分)
20世纪末命运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独立自主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浦东的实践创新提供了可靠的精神财富和支柱(4分)。
3.必修3(27分)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副对联“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民国成立这十年来,政治现象诚然令人呕气,但我以为不必失望。
从甲午、戊戌到辛亥,多少仁人志士,实在是闹得疲筋力倦,中间自然会发生一时的惰力。
但我想这时代也过去了,………从新觉悟,从新奋斗,后方的战斗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加厚。
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有一番新气象出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
蒸汽机、电灯、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曾以抚摸方式参观了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最宝贵的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对整个世界做匆匆一瞥,看人类进步的艰难曲折,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
——温家宝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
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6分)
(2)据材料二说明“后方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
时的思想、政治领域中“一番新气象”的具体表现。
(7分)
(3)据材料指出,世博会给世界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
(4分)海伦·凯勒的理想对你有何启示?
(2分)
(4)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
请说明当今社会有哪些有利于人类文明交流和促进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8分)
解析:
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根据教材必修三部分即可答出。
第
(2)题第一问注意回答问题的角度,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考虑。
第二问根据教材即可答出。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答案:
(27分)
(1)希腊:
人文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2分)
孔子:
提出了“仁”“礼”。
(2分)
相通:
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2分)
(2)原因: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科学等先进思想的传播;中国民众的进一步觉醒。
(3分)
表现:
思想领域: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政治领域: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4分)
(3)影响: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开阔人们的视野;传播科技与发明,改变人类生活。
(4分)
启示:
世博会开启了人类重新认识世界的窗口,可以引领人们从历史兴衰中感受生 活(2分)
(4)有利因素:
交通、通讯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交流越来越便利;两极格局解体,意识形态冲突程度减弱;和平和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 安庆 一中 期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