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扩大基础施工方案修改.docx
- 文档编号:3990262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54.54KB
j扩大基础施工方案修改.docx
《j扩大基础施工方案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扩大基础施工方案修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j扩大基础施工方案修改
j扩大基础施工方案(修改)
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1)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至信阳段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ZXTJ-11合同段);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项目公司下发的相关文件。
(5)我单位的桥梁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1)严格按建设单位对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至信阳段改扩建工程土建工程的质量、工期和造价控制的原则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来编制完成。
(2)严格遵守各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及验收标准。
(3)严格遵守招标文件各项条款要求,认真贯彻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及其授权代表的指令和要求。
(4)严格遵守河南省关于施工安全、工地人员安全、劳动保护、土地使用与管理以及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技术标准。
二、工程概况及进度计划安排
驻马店至信阳(豫鄂省界)段高速公路作为河南省公路交通的重要部分,起于驻马店南互通式立交北侧1.586km处,北接漯河至驻马店段高速公路,向南经驻马店东、确山东、明港东、信阳市东、灵山镇西,止于鸡公山互通式立交以南豫鄂省界处,路线全长136.879597km。
先后与省道S333、新阳高速(S38)、S334、S335、沪陕高速(G40)、国道G312、省道S339等国、省干线公路相连,形成了豫南地区的公路网络,并且,通过互通式立交连接沿线各县市的城市道路网,对全省交通网络具有良好的交通辐射、集散能力。
ZXTJ-11合同段起点位于信阳市涩港镇灵山互通南侧,全长7公里,起止桩号为K115+700~K122+700,经南河、黄家湾、西楼,在桃队南侧附近到达本标段终点。
本标段共有大桥三座,天桥一座。
其中除天桥为桩基外,其他桥台均为扩大基础,共有扩大基础6个。
计划于2013年6月1日开工,于2013年12月30日完成所有扩大基础施工。
三、施工准备
1、仔细领会施工图纸,合理组织施工。
2、清查、安装满足施工需求的主要机具。
3、准备施工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及模板支架。
4、保证施工便道的畅通及水电的正常供应。
四、人员、机械组织
1、人员组织
工种
人名或数量
主要工作范围及职责
施工负责人
范国华
负责施工的组织工作
技术负责人
杜波
负责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检查控制
技术人员
胡伟、刘双平等
负责施工技术、记录,整理资料
测量负责人
李泽峰
负责测量放样,控制标高
试验负责人
闫龙芳
负责试验检测工作
安全负责人
黄雪峰
负责安全、保通工作
砼工
15人
负责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普工
20人
模板安装等工作
2、设备安排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电焊机
BX1-500
8
3
钢筋切割机
GQ50A
2
4
发电机组
150KW
2
5
吊车
16t
2
6
模板
刚模
200㎡
7
振捣棒
50N/30N
3
8
水泵
100m³
2
五、施工工艺
5.1扩大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立模板
5.2扩大基础工艺
5.2.1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测定基坑中心线、方向、高程;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开挖范围和防、排水措施。
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及时与设计地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当地质情况出入较大时,及时与监理、设计等单位联系,采取措施。
特别是基础底地质情况、嵌岩深度要仔细核查。
在自检的基础上,及时通知监理单位对地质情况进行检查,设计单位对代表性桩的地质情况进行现场确认。
基坑可采用垂直开挖、放坡开挖,支撑加固或其他加固的开挖方法。
在有地面水淹没的基坑,可修筑围堰、改河、改沟、筑坝排开地面水后再开挖基坑。
在天然土层上挖基,如深度在5m以内,施工期较短,基坑底处于地下水位以上,土的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土层构造均匀时,则基坑坑壁坡度可参照表5.2.1选定。
基坑深度大于5m或有其他不利条件时,应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加作平台。
如土的湿度过大,能引起坑壁坍塌时,坑壁坡度应采用该湿度下土的天然坡度。
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进行基坑开挖边坡检算,根据检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表5.2.1 基坑坑壁坡度
坑壁土
坑壁坡度
基坑顶缘无载重
基坑顶缘有静载
基坑顶缘有动载
砂类土
1:
1
1:
1.25
1:
1.5
碎石类土
1:
0.75
1:
1
1:
1.25
黏性土、粉土
1:
0.33
1:
0.5
1:
0.75
极软岩、软岩
1:
0.25
1:
0.33
1:
0.67
较软岩
1:
0
1:
0.1
1:
0.25
极硬岩、硬岩
1:
0
1:
0
1:
0
弃土不得妨碍施工。
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宜弃在下游指定地点,不得淤塞河道,影响泄洪。
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
适宜垂直开挖且不立模板的基坑,基底尺寸应按基础轮廓确定。
有水基坑底面,应满足四周排水沟与汇水井的设置需要,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
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
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可在设计高程以上20~30cm保留一定保护层由人工开挖。
基坑开挖不宜间断,达到设计高程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灌注基础。
如基底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
5.2.2基坑护壁
当基坑较深,土方数量较大;基坑坡度受场地限制;基坑地质松软或含水量较大,坡度不易保持时采用护壁加固:
挡板支撑,可采用横、竖向挡板与钢(木)框架支撑坑壁。
基坑每层开挖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不宜超过1.5m,边挖边支。
对支撑结构应随时检查,发现变形,及时加固或更换,更换时应先撑后拆。
支撑拆除顺序,应自下而上。
待下层支撑拆除并回填土后,再拆除上层支撑。
5.2.3基坑排水
明挖基坑,可采用积水井或井点法排、降水,应保持基坑底不被水淹。
挖基时,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2倍。
基坑排出的水应以水管或水槽远引。
5.2.4基底处理
扩大基础的基底为非粘性土或干土时,在施工前应将其湿润,基底为淤泥或承载力不足时,应按设计要求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扩大基础的基底为岩石时,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清洗干净。
倾斜岩层,应将岩面凿平。
泉眼可用堵塞或排引等方法处理。
5.2.5基底检验
基底应检验下列内容:
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底高程;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
基坑检验方法按地基土质复杂(如溶洞、断层、软弱夹层、易溶岩等)及结构对地基有无特殊要求,可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必要时钻探(钻深至少4m)取样做土工试验,或按设计的特殊要求进行荷载试验。
基底经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抽检,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并批准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基底高程容许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土质±50mm,石质+50mm,-200mm。
5.2.6基础浇筑
①模板
支立模板时重新测量放线,放线时注意曲线上桥台中心坐标与桥梁中心线有预定的偏差,放线时除核对标高外,还仔细核对桥梁墩台中心坐标。
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扣件式钢管脚手支架。
模板与脚手支架均应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浇筑前应在模板表面洒水使其处于湿润状态。
模板要支立准确、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能发生走模和变形。
模板检验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中的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模板、支架制作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mm)
外形尺寸
长和宽
+0,-1
肋高
±5
面板端偏斜
0.5
连接配件(螺栓,卡子等的孔眼位置)
孔中心与板面的间距
±0.3
板端中心与板端的间距
+0,-0.5
沿板长、宽方向的孔
±0.6
板面局部不平
1
板面和板侧挠度
±1
模板支架安装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mm)
模板高程
±15
模板尺寸
±30
轴线偏位
15
装配式构件支承面高程
+2,-5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模板表面平整
5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3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10
预留孔洞截面内部尺寸
+10,-0
支架
纵轴的平面位置
跨度的1/1000或30
模板安装完成并经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并同意后方能进行砼浇筑
②混凝土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混凝土在项目部拌合站集中拌制,使用混凝土运输车(罐车)运输,输送泵或吊车吊装入模。
混凝土浇筑前应使基底处于湿润状态,对干燥的基底进行洒水使其湿润,以保证混凝土与基底的良好联结。
混凝土连续浇筑,每节基础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
浇筑时在基础整个平截面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层厚控制在30cm以内,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捣固,
保证混凝土密实。
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倒砼时,为防止砼的离析,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0m,当倾落度高于2.0m时,应通过串筒下落,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0m。
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层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30cm。
混凝土浇筑期间设专人值班,观察模板的稳固情况,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混凝土收浆完毕后,及时进行覆盖洒水养生。
采用草帘或是塑料布在混凝土终凝后覆盖在表面上,并派专人每天均匀洒水,使基础始终保持在湿润状态;养护周期为7d。
浇筑C15片石混凝土要求:
填充片石的数量不超过该结构体积的20%,片石的抗压强度应不低于MU40,片石应使用质地坚硬、密实、耐久、无裂纹和无风化的石料,片石的厚度应为150~300mm,片石应均匀放置于刚浇筑的混凝土上,其净距不小于150mm,片石边缘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得小于150mm。
5.2.7基础回填
基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进行基础回填,桥墩扩大基础采用符合要求的填料进行基坑回填,回填应对称、水平分层进行并采用多功能振动夯实机夯实。
六、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1、蜂窝
1.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1.3控制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2)小蜂窝:
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
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
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控制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3.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
3.2产生的原因
(1)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2)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3)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3控制措施
(1)认真分层振捣密实,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缝隙、夹层
4.1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4.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5.3控制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七、检验标准
扩大基础完成后,各项指标要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具体见下表: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检查
平面尺寸(mm)
±50
尺量:
长宽各检查3处
基础底面高程
(mm)
土质
±50
水准仪:
测量5-8点
石质
±50,-200
基础顶面高程(mm)
±30
水准仪:
测量5-8点
轴线偏位(mm)
25
全站仪或经纬仪:
纵、横各检查2点
八、冬季、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1)施工准备
冬季施工前,结合工程进度安排,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冬季施工现场准备方案和各分项工程在不同的冬期施工阶段中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并进行论证,确保措施可靠、合理、节能降耗。
针对不同结构混凝土和以往的冬季施工经验,做好混凝土的试配工作,确定水泥型号、外加剂型号、掺量,确定原材料的预热温度、混凝土的出罐温度、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损失、入模温度等,采取加热养护时的温度。
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冬季施工技术、施工规范,掌握具体施工方法和措施。
测温人员还要掌握各种测温方法,深刻理解测温的意义和测温数据的重要性。
编制冬季施工设备、材料计划,保证设备、材料按时进场。
(2)混凝土拌制和运输的保温措施
施工中如遇气温骤降或安排冬季施工时,则采取相应的冬季施工措施。
混凝土或浆砌圬工,以每年第一次连续3天出现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或日最低气温-3℃以下的第一天起,为冬季施工期,其用料及工艺除按一般有关规定外还必须符合冬季施工的规范和要求。
冬季来临前,混凝土冬季生产采取保温措施,搭建暖棚将拌合站置于棚内,棚内生火加温或设置蒸气锅炉取暖。
混凝土冬季施工时根据热工计算结果,对水和骨料采取加热措施。
以拌合好的混合料温度来控制各种材料的加热温度。
混凝土搅拌时,骨料不得带有冰雪和冻结团,搅拌时间延长50%。
混凝土温度的测量:
按要求布置测温孔并编号,按规定测量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养护的初始温度,升温、恒温、降温过程中的混凝土温度。
根据养护测温记录,推算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决定同条件试块试压时间、混凝土拆模时间以及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的保温措施,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和自然温度差不能超过20℃。
选定冬季混凝土配合比,掺加防冻剂,经现场试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
冬季养生时间不小于28天,同时拆模时间应适当延长。
2、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准备工作
在雨季到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进行雨季施工准备大检查,对施工管区内的防排水设备、设施和有关的生产、生活房屋等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切实做好避雷装置和防漏电措施。
并且举办雨季施工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参建职工的雨季施工应对能力。
备足工程常用材料,特别是需远运的材料,防止因雨天路滑交通受阻,影响材料进场。
雨季施工的工程严格执行施工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向当地气象部门了解历年的气象资料,并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及施工期的气象预报,提早做好安排,做到有备无患。
(2)雨季基坑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各作业队要在雨季前做好雨季施工防范,为防止雨水浸泡基坑,在顺线路方向挖排水沟,对全线的截、排水沟和既有排水设施等进行一次全面的疏通工作,并且要经常进行清理,以便大雨或暴雨造成的地面水能迅速排走,保证地面水不流入基坑和现场道路的畅通。
基坑开挖前,应多听气象报告,若有雨,且下雨之前不能完成及坑内结构物的施工,则不宜进行基坑开挖。
基坑底两侧的排水沟和集水坑应加大、加深,以适应大体积抽水的需要,尽量做到雨停基坑内无积水。
基坑回填时,各环节紧跟作业,且不得填筑非透水性土壤。
砼浇注前要了解气象情况,尽量避开雨期浇筑,并备有一定数量的塑料薄膜,防止砼突遇大雨的冲袭。
(4)雨季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在雨季之前,制订防雨、防洪措施,备足水泥、砂、碎石等主要材料,为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以期达到连续施工,不间断生产。
如遇暴雨或大雨则停止砼施工。
雨后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要测定砂、石含水量并据此调整水胶比,保证混凝土质量。
雨天施工时,增加检测次数。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坍落度,如与原定的不符,立即纠正。
(5)防洪措施
与当地气象、水文、水利及航运部门取得联系,及时获得气象预报,掌握汛情,以便合理地安排和指导施工。
组建以项目总经理为组长的防汛抢险领导小组,制定防洪防汛制度,设专人值班,全面组织灾情预防和抗洪抢险工作。
在抗洪抢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施工队选择技术状态良好的机械设备、车辆担负抗洪抢险任务。
各施工队要有计划的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车辆,确保设备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随时准备抗洪抢险工作。
各施工队要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抗洪抢险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积极完成生产任务,紧急情况下,必须听从调动,奔赴抢险,完成抢险任务。
内部各单位间及外部联络通信工具要保持畅通,同时配置必要的抢险物资和人员,做好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工作。
做好施工防范及各种临时防排设施,保持排水沟渠的畅通。
详细调查并掌握洪水资料,检查易发生水害地段的施工安全,做好施工中的临时防护措施。
对影响施工的运输道路,要及时进行改善、整修和加固;对常用的主要材料、工具要在雨季之前备足,并增建必要的防雨防洪措施;对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材料库、活动房屋及机械设备等应设在洪水位以上。
九、安全质量及文明施工
(一)安全措施
1、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文明施工”的工作方针,建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落实安全文明施工工作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职责明确,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施工现场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
所有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凡穿戴不符合要求的,严禁进入施工现场,特殊工种应执证上岗。
在施工现场及附近增设安全警示标志,严防事故的发生。
3、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规章制度。
新工人(包括合同农民工上岗前必须先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4、机械所用电缆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车辆碾轧破损,以防止人员触电,电器设施要有防雨措施,按雨季施工要求安装。
5、现场用电设备必须实行三级供电,两级保护。
6、所有电器设备的安装及拆卸必须由专职电工操作。
7、设备吊装时,应按负荷选择索具,严禁吊物下站人。
吊车回转半径内严禁站人。
8、搬、抬设备及物体时,必须统一口号,同起同落,以免伤人。
现场所用设备安装牢稳、清洁,符合规范要求。
9、按期对使用设备维护保养,保证不带病运转,完好率达到规定标准。
10、设备车辆移位、行起时,要先看地形,不得盲目进行移动,以免成事故。
11、社会交通出入口,设警示牌,保证交通安全。
12、安全用电保证措施
12.1、电工必须通过按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
其他用电人员必须通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12.2、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由电工完成。
12.3、各类用电人员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使用设备的性能,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使用电气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暂时停用设备的开关箱必须分断电源隔离开关,并应关门上锁;移动电气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做妥善处理后进行。
12.4、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
12.5、配电箱、开关箱应安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
12.6、电焊机械放置在防雨、干燥和通风好的地方。
焊接现场不得有易燃、易爆的物品。
13、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图
(二)质量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政策,严格质量管理,争创国家优质工程。
2、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以项目部总工程师,质检部、工程部、安保部和施工队主管工程师三级负责制的管理体系;健全各级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逐级负责、责任到人,使技术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3、合理编制施工计划,坚决杜绝计划执行的随意性,使整个施工过程时时处于受控状态,做到环环相扣、井然有序。
4、认真编写施工技术方案,做到方案可行,可操作性强。
5、认真进行技术交底。
开工前由总工对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技术人员向工班长交底,工班长向操作人员交底。
6、抓好技术资料管理,施工过程要做好详细记录,搜集齐全各种原始资料,用于组织后期施工,编制竣工文件,并进行施工技术总结。
7、强化质量意识的教育,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设计图纸、质量标准及验收规范。
坚持岗前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坚持“三检、四按、五不准、六做到”,即三检:
“自检、互检、交接检”;四按:
“按图纸、按规范、按工艺、按标准”;五不准:
“资料不全不准开工、材料不合格不准进场、测量不闭合不准使用、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达不到质量标准不准交工验收”;六做到:
“方案做到合理、技术资料做到齐全、质量检验做到可靠、施工试验做到真实、测量数据做到准确、施工方法做到正确”。
8、加强全体员工思想教育,牢固树立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工作的观念。
每一道工序施作完毕,作业工区自检合格后上报内部监理工程师,内部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并签字批准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作。
9、本工程所用材料试验与检验必须按国家和交通部颁发的有关工程试验规范和规定实施,遵守招标文件中有关条款和有关施工规范的要求,做好本工程的材料试验与检验。
工程材料试验与检验必须按有关部门有关文件的规定进行。
用于本工程的所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扩大 基础 施工 方案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