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教育综合简答考研专用.docx
- 文档编号:3989078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49.68KB
版教育综合简答考研专用.docx
《版教育综合简答考研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教育综合简答考研专用.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教育综合简答考研专用
教育综合简答、分析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活动,它是教育者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
离开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动,就不存在教育活动。
受教育者: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
教育中介系统:
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内容是挑选那些符合教育目的、最有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物。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凭借这些手段才能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相互关系: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2、现代学校教育与古代学校教育的异同
(1)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
不同阶级的群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统治阶级享有受教育的特权,被剥削阶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统治阶级内部也是等级森严;道统性:
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专制性:
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刻板性:
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为了社会地位的象征。
(2)现代教育即现代社会的教育,而现代社会主要指资本主义社会以来的社会。
这一阶段教育的特征:
学校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完善;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
人的发展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
顺序性:
是指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这就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阶段性:
是指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这就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用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个别差异性:
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达到水平都是千差万别的。
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整体性: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它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
这就要求教育把学生看成是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完整和完善的人。
4、论述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
“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意义。
一种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即人类的发展或进化。
另一种是把它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人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做出不同的分析。
大体可分为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未完成性:
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性密切相关。
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蕴含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
2、能动性:
人是能动的、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
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动性,是人的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及动物生长最重要的不同,这也是人的教育与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最根本的区别。
能动性为教育提供了合理的人性假设,为教育活动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5、影响人的发展诸多因素
在人的发展中,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
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能动性。
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和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最主要的是社会环境,为人的个体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关系和文化资源;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
3、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能够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4、学校教育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人发展的社会活动,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6、学校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作用?
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
1、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教育按照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按照教育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加速个体的发展速度。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学校按照教育的要求,将学生高度组织在一起统一授课,保证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不受或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4、教育可以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学校教育有助于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学校教育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展,同时,学校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也都能从其他人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
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7、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有以下几个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点的教育组成: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
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智育:
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德育:
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
美育:
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是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教育。
五育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五育是融为一体的,教师应该善于将多方面的教育任务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所侧重,又有所兼顾。
8、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和变革。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的发展状况决定学校教育发展的速度;人口密度决定学校教育的规模;人口出生的高峰与低谷影响学校不同时期的学额与班级调整;人口的迁移影响学校的拆迁并建。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9、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通过传授生产经验、科学知识,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教育还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培养各层次、各类型的专业人才,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教育在当代还没人们视作是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是提高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人的政治社会化;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和完善;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此外,当教育反映先进阶级的利益时,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教育反映落后阶级的利益时,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当教育服务于某阶级时,就对某阶级的政治具有巩固、促进和维护作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1、教育具有文化传承功能。
这主要是因为文化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获得,而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继承并发展下去。
所以,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
2、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
这主要表现为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不是“复印式”的,而是选择性传承。
3、教育具有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
这首先表现在教育对作为教育内容的文化素材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而是根据教育原理和各种文化素材的特点进行在再加工和再创造。
其次,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创作活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的生态功能: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关涉到每一个单位、家庭、社会成员,也必然关涉到教育,要求现代教育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科技功能:
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促进科学革命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能直接生产科学技术。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
它是指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
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教育并不是消极、被动地被社会所决定,一定社会的教育不仅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同时教育也能动的反作用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促进或阻碍它们的发展。
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这一规定性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教育有历史继承性:
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接续的关系。
它们与历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并非只是直接的、简单的吻合,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转化机制,在发展时间上两者不完全同步,存在时间差。
1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1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构成教育目的选择上的两种典型的价值取向,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的教育观念。
社会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认为他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13、简述现代学制的基本类型。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
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轨学制,美国学制属单轨学制,苏联的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
双轨学制:
在18、19世纪的西欧,在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由古代学校演变而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等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初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
单轨学制:
美国原来的双轨学制中学术性一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就被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和群众性中学所湮没,从而形成了美国的单轨学制,简称单轨制。
其结构是自下而上:
小学、中学、大学。
分支型学制:
是指苏联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
苏联型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这是苏联型学制的优点和特点。
14、简述班级授课制及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
产生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全面系统的论述班级授课制,为彻底改变过去个别教学制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班级授课制提高了教学效率,扩大了教育对象,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促进了学生集体的形成,也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能。
但过于夸大了其作用,忽视了班级人数过多对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的影响,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性和操作能力,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改革趋势:
改革和完善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受到广泛采用、个别教学成为改革方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15、教学的任务
确定教学任务,不仅要依据教育目的,还要考虑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的任务包括: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和态度。
16、简述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可以分为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两种。
教育的社会横向流动功能,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结合个人的意愿与可能条件更换工作地点、单位、任务,改变其环境而不提升其社会阶层。
教育的社会纵向流动功能,是指能够在社会阶层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薪酬提级,改变了其社会阶层地位和作用。
17、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过程,因而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是教学过程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的体现。
主要有两种模式:
1、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
亦称接受学习,通过语言传授、演示和示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知识授受向他们进行思想情趣熏陶的教学。
基本阶段:
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2、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问题/探究教学,亦称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是指教师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积极参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建构新知,掌握其方法与程序,养成他们的科研能力、科学态度和品行的教学。
基本阶段:
明确问题、深入探究、得出结论。
18、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认识不外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直接经验,另一个是间接经验。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才能有效的发展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提高思想是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只有使所学知识激起学生情感、态度的积极变化才能让他们的思想得到真正的提高;防止单纯传授知识或脱离知识教学的思想教育的偏向。
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的进行智力活动。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19、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包括以下九种:
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智力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包括讲读、讲述、讲解、讲演四种。
基本要求: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讲究语言艺术。
谈话法:
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要求: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要善问;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
读书指导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要求:
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善于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练习法: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加深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要求:
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
演示法:
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要求:
做好演示前的准备;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讲究演示的方法。
实验法: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要求: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做法;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做好实验小结。
实习作业法: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要求:
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和动员;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做好实习作业总结。
讨论法: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要求:
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做好小结。
研究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要求:
正确选定研究课题;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20、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及其要求:
教学原则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它要求: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
它要求: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知识;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直观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它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关怀。
它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入深;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发扬教学民主;
循序渐进原则:
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它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抓住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巩固性原则:
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
它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发展性原则:
指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它要求:
了解学生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它要求: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21、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和要求
导向性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要求: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代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疏导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此原则亦称循循善诱原则。
要求:
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要求: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的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要求:
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
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求:
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长善救失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要求:
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发扬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综合 考研 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