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贾平凹《秦腔》中夏天义土地意识的悲剧性毕业论文.docx
- 文档编号:3983432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8.46KB
浅谈贾平凹《秦腔》中夏天义土地意识的悲剧性毕业论文.docx
《浅谈贾平凹《秦腔》中夏天义土地意识的悲剧性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贾平凹《秦腔》中夏天义土地意识的悲剧性毕业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贾平凹《秦腔》中夏天义土地意识的悲剧性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贾平凹《秦腔》中夏天义土地意识的悲剧性
浅谈贾平凹《秦腔》中夏天义土地意识的悲剧性
摘要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中的夏天义被塑造成是传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他生长在农村的土地上,土地就是他的根、他的命。
他对土地的依恋和执着犹如是对自己生命的重视、命运的考验,他的命运就是土地的命运,他的结局就是土地的结局。
他的结局暗示着传统农耕文化日后发展的趋向,具有悲剧性,呈现出社会的转型,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思想观念在城镇化、现代化的浪潮下给人民生活和精神上带来的震动和变化。
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性,也是传统农耕文化的悲剧性,在生活中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贾平凹秦腔夏天义土地意识悲剧性
IntroductiontojiapingwaShaanxioperainxiatianyilandoftragicconsciousness
Abstract
XiaTianYi,acharacterinJiaPingWa’SnovelShaanxiOpect,isatypicalsymbleoftraditionalfarmingculture.Hegrewupinrurallang,thelangishisrootandlif.Hisattachmenttothelandanddedicationastohisownlife,thefateofthetest,Hisfateisthefateofthelang,landistheoutcomeofhisend.Hisresultimpliesthatthefuturedevelopmenttrandoftraditionalfarmingculture,hasthetragedy,thenovelshowusthat.,withtheimpactofurbanizationandmodernization,thetraditionalChinesefarmingcultureandthesocietywasunderbringtopeople’slifeandthespiritofthemotionandchangeThisisthenecessityofsocialistnewcountryside,andistraditionalfarmingculturetragic,Itisagreatrealisticsignificance.
KeywordsJiaPingWa;Shaanxiopera;conceptionofland;tragedy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引言1
1夏天义的土地观念2
1.1执着的土地情怀2
1.2老辈们的热土之心2
1.3守旧的恋土情结3
2形成夏天义土地意识的原因4
2.1作家的生活环境5
2.2夏天义的生活背景5
2.2.1政治背景5
2.2.2经济背景6
3夏天义土地意识悲剧性的根源7
3.1导致悲剧的自身原因7
3.1.1信念的忧虑感7
3.1.2权威动摇8
3.1.3心力、体力的日渐衰弱8
3.2导致悲剧性的社会原因(社会呈现出转型期)8
3.2.1思想观念在城镇化下转变8
3.2.2市场信息化下农村人民的无奈9
3.2.3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农村生活的无奈9
4夏天义土地意识的现实意义10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引言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用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完成。
他说:
“当我雄心勃勃在2003年春天动笔之前,我祭奠了棣花街十年二十年的亡人,也为棣花街未亡的人把一杯酒洒在地上,从此我的书斋当庭摆放的那一个巨大的汉罐里,日日燃香,烟雾袅袅,我的写作充满了痛苦,我不知道该赞美现实还是诅咒现实,是为父老乡亲庆幸还是为他们悲哀。
”终于,小说在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之后在文坛上引起了关注,在2008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这说明小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获奖感言中贾平凹说:
“在我的写作中,《秦腔》是我最想写的一本书,亦然是我最费心血的一本书。
当年在写这本书时,我不知道这本书将是什么样的命运,但我在家乡的山上和父亲的坟头发誓,我要用此书为家乡的过去立一块碑子。
现在,秦腔受到肯定,我很欣慰,也为故乡欣慰。
”小说中的夏天义从始至终,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具有传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从夏天义的悲剧性可以折射出农村人生活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就如作者所说:
“他写这本书是充满矛盾和痛苦的。
”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矛盾和痛苦?
他要为故乡树立一个怎样的碑子,这个碑子对农村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1夏天义的土地观念
1.1执着的土地情怀
夏天义一生都在坚守着土地,固守着传统的农耕事业。
他大半辈子都是村里的书记,虽然现在已经退位,但是仍然关注着村里的大小事,坚守着“农民靠土”的信念,视土地如自己的生命。
他七十多岁了,不仅承包了外出打工的俊德荒了的田地,还看到想种地的地不够种,不种地的把地荒了,他写信提出重新细分土地的建议。
新主任夏君亭上任后,他仍然动员村民在七里沟继续淤地,坚信一定会为清风街村里多於出几百亩土地。
新主任反对在七里沟淤地,背着村民用七里沟兑换了乡上水库的鱼塘,夏天义知道后,找乡上的领导要回了七里沟,并且亲自带着自己的孙子哑巴和疯子引生在七里沟搬石淤地。
长期生长在这块土地上,就会产生依赖感,就像长期生活在妈妈的身边,舍不得离开,所以“农民养成对土地依赖的同时,自然也会增长对土地的留恋”。
夏天义非常热爱土地,他把土地看成是生存的基础,生命之本。
农村就要以农业为主,发展农业就要保护耕地,土地是农民的根,农民务农才是正业。
正因为这样,夏天义对土地的热爱达到了痴迷。
半夜睡觉时他扣土炕上的泥土吃,被老婆知道后,他还说:
“很好吃,你也吃点。
”走到儿子家吃饭,也扣炕边的泥土吃,年迈的他到了七里沟,说:
“泥土是香的,越吃越香”。
他对土地的痴迷犹如他的弟弟夏天智对秦腔戏曲的痴迷一样。
秦腔可以缓解疲劳、缓解疼痛,他在儿媳妇白雪生孩子疼痛难忍时,夏天智在院子里放秦腔,给予力量,孩子顺利产下。
他在自己死后,也要脸盖秦腔脸谱,头枕秦腔脸谱集,这是由生到死的爱,骨子里的爱。
1.2老辈们的热土之心
夏天义爱土地,是老一辈农民的形象。
和他一样爱土地的人还有许多,像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的白嘉轩是极其爱土地的,看重土地的价值,他深刻记住了“耕读”的祖训,相信土地能给人民带来财富,是生活的保障和生命的依托,从心底深处爱土地,在土地上劳作是种享受。
如白嘉轩喉咙痒痒手心也痒痒了,想握握犁杖的扶手把,想踩踏那片泥土,想放开喉咙呐喊牲口。
他只顾瞅着犁头前进的地皮,黄褐色的泥土气息从犁铧底下泛漫潮溢起来,滋润着空乏焦灼的胸膛.....他悠闲地呐喊着简单的调遣牦牛的语言,倒像是一首舒心悦意的歌词。
他们都根直于土地,对土地情有独钟。
可以看出,他们都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但现实残酷地撕裂着他们维系生存的信念。
夏天义担任了大半辈子的村书记最大的愿望就是於七里沟,为老百姓多於出几百亩好地,因为在他的观念里:
“土农民,土农民,没土算什么农民”?
就这样固守着土地,但是这并没有给他们生活上带来富裕,也没有给清风街后辈们的思想观念中注入深情,反而使这些青年们嫌弃在土地上生活的苦日子,极力想逃避,向往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但是他们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所以很茫然、很迷惑。
老一辈的农民把在土地上劳作当作是种享受,虽然夏天义租种别人荒废的责任田,反对用鱼塘换七里沟,建议重新划分土地,但这种种的行动仍然唤不起来那些追求外来生活青年们的心。
他的孙子广利、翠翠要外出打工,在夏天义听来是极大的耻辱。
他认为:
“天底下最不亏人的就是土地啊,土地却留不住他们。
”你们出去能干些什么啊,“年轻人都不喜欢土地,都要离开清风街,而他们又不是政府干部,农民不种地,又不是工人,不乡不城的,生活每根底就像池塘里的浮萍吗?
”看到那些外出打工后回来的人,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用白布裹着,他就以这些失败事例来教训他们,城里的钱不容易挣,土农民就好好地在土地上种庄家,都跑到城里,还不是死的死、伤的伤。
说实话,这些要外出打工人的日子还真是极其艰难的,就如贾平凹《高兴》中的刘高兴起早贪黑的拾破烂,但月收入还抵不上房东的收入,房东每天喝酒、聊天、打牌,日子过得很潇洒。
而他们在城里被称为是拾破烂的,进宾馆还得脱鞋,连门卫都瞧不起他们,夏天义的担心是肺腑的。
1.3守旧的恋土情结
夏天义如此热爱土地,对土地有种依恋之情,但是他只是简单地觉得农民离开土地,是不爱土地了,不能以现代思想来理解和处理爱土地和农村人口转变的关系,从生存方面来说:
“农民在城里打工,这是消化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仅成为现代化的趋势,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生活在清风街上的年轻人的创业,他也是不理解并反对的。
新上任的村主任夏君亭是个不甘于在土地上踏踏实实劳作的人,他具有现代思想,与夏天义的传统农业思想不同,他主张在清风街的312国道的路口建个农贸市场,遭到夏天义以及村支书秦安等干部的反对。
因为建农贸市场要占好几十亩上好的耕地,最终与村委会商议无果而终止。
但是夏君亭不甘于就这样失败,于是采取暗中报案抓赌等手段来打击秦安等村干部,并且取代了秦安的村书记,获得了决策权,贷款建起了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为农民带来了一些收益,但是在短暂的红火之后,因为农副产品的滞销很快变的冷寂,摊主换了好几次,退让的已经知道那是个坑,跌进去就出不来。
夏君亭也做了许多努力,他去找在县城工作的夏中兴,求白雪的老师,但也只是解决了当务之急,没有彻底的解决产品销售出路的问题。
新老两代的村主任都是为村民办事,彼此间得不到支持,他们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只是他们的管理方式不同,夏君亭受过教育,根据现状采取的是市场经济的管理方式,考虑的是短期的利益和物质利益,从此以后清风街上天天开门,一个摊位能收取多少钱,承包商每天有多少的营业额,村委会就根据摊位收取多少的税。
这是市场经济的逻辑推理。
而夏天义是以计划经济、自然经济的角度出发,他也有着自己的一本帐:
修七里沟农民可以多分到土地,农民的土地就不会不够种。
2形成夏天义土地意识的原因
贾平凹是农民的儿子,从小生活在农村,对生他养他的土地有难以割舍的依恋。
他在写作生涯中,始终关注者农村生活的变化,尽管进城生活多年,但始终保持着农民的本色,喜欢安静,爱交农民朋友。
他在骨子里是位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现实主义作家。
贾平凹说:
“关怀和忧患当下的中国是我的天职”。
小说中的夏天义就是贾平凹的一个影子,贾平凹是借夏天义的种种举动来体现自己的恋土情感,以及对农村人民未来生活的怀疑和忧虑。
2.1作家的生活环境
贾平凹出生于陕南地区,长于陕南的一个农村里,每天得面对家人、村里人的生活,自己家的生活就过的不宽裕,再加上父亲遭遇政治批斗,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包谷还没有熟就放碾子上砸了做糊糊吃。
年少的贾平凹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对农村的人、事、情极其地熟悉。
贾平凹曾经就有个目标,是“以商州这块地方,来体验、研究、解剖中国的农村历史生活的改变,从一个角度来反映这个大千世界和人对这个大千世界的心声。
”贾平凹虽说后来走出了农村,但如乌鸦一般乌在骨头里的农民本性是难以摆脱的,他对土地、农民、乡村有种天然的亲和力,就像飘进城里的风筝,线却系在农村。
贾平凹把自己的主观思想加入在小说《秦腔》中,以自己的故乡棣花街为原型,塑造了一个名为清风街的村庄,小说是以清风街一年琐碎破烦的日子来书写的。
贾平凹说:
“棣花街是月,清风街是水中的月亮,棣花街是花,清风街是镜子里的花。
”贾平凹是以小说世界和现实世界这两个领域来引导读者对小说《秦腔》主人公的思考,以及对农村土地现状的思考。
2.2夏天义的生活背景
2.2.1政治背景
夏天义生活在社会的变革之中,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自己亲身经历过了“土改”、“合作社”等活动。
因此,在清风街,夏天义就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他就是村里权威的代表、土地意识的核心力量,在清风街夏天义当了一辈子的村书记,是县志上留有名的人物。
正因为这样,他在清风街是“正统”的代表,他在担任村书记时,本着为民着想的理念,以群众利益为核心,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他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为民谋利,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往直前,执着于民,虽然也因此付出了代价,但在清风街树立了权威。
夏天义的执着不是拘囿于个人的宠辱得失,而是一种对集体主义道德观的坚守。
老百姓爱戴他,他是人民心中的好干部。
夏天义突破了莫言的《生死疲劳》中洪泰岳和西门金龙新老两代村里权利的争夺或路线斗争的例程。
另一方面,夏天义一生不谋私,全心全意为民。
他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讲话具有“煽惑性”。
他讲话会使用排比句,听起来顺耳。
他很幽默,能将道理用乡土的话讲出来,村民比较容易理解、接受。
因此,好多人都喜欢听他讲话。
老百姓敬爱他,权威的树立与老百姓的崇拜是分不开的,权威一旦树立,人们就不会以一般常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它,就算是做出了出格的行为也会得到认可。
如在土改的时候,俊奇的爹被划为地主,俊奇的娘为了救自己的丈夫,求夏天义反而被夏天义奸污,清风街的老百姓不仅没
有愤怒,反而认为他“行”能为老百姓主持正义,巧识美人计。
夏天义之所以是清风街人们心中的崇拜者,是因为他是土地的核心,他是老百姓心中的精神领袖。
所以人们称他为“清风街的毛主席”,想做什么就能成什么,这些话虽然有些绝对,但是也有一些依据。
在夏风和白雪结婚的时候,戏台上大乱,秦安“阵不住”,急的眉头上挽了一个疙瘩,张引生等人都无法维持秩序,“我”大声喊:
“老主任来了”,顿时安静下来。
清风街干旱,他凭着自己的权威,迫使站长放水,缓解清风街的旱情。
他的儿子庆玉盖房,桩基宽了一步,他就要求推倒墙根,重新起土挖坑,庆玉说他爹是毛主席,夏天义时时刻刻维护集体利益,这与他权威的树立是分不开的。
2.2.2经济背景
清风街多年的村情是人多地少,资源匮乏。
老百姓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地,但是耕地面积逐渐在减少,粮食产量不再提高,种地的成本高,化肥、农药、种子及各种税费逐渐高涨,人情世事的花销也在上涨,这里既没有矿藏也没有工业,基本的劳作方式就是体力劳动,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
这里最先进的农具大概就是手扶拖拉机了,最常见的劳动方式也就是手推磨、拾粪、手搓棒捶衣服等,似乎还处于原始的自然经济。
有限的土地发挥了它的潜力后也很冷寂,粮食产量低、售价低。
收入微薄,农民的生活就过得很清苦。
即使有外出打工的,也都是在做服务员、卖炭、贩卖药材、捡破烂,除此之外也有在工地上当小工。
这些工人有的就不回来了,回来的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裹着白布。
狗剩外出打工一年,得了病回到家,每天早起拾粪,穿的裤子屁股都露在外面,本想增加点收入,在自家的林地种菜,结果菜没有种成,反被政府抹去补贴并罚款200元,无奈之下,服农药自尽。
清风街的干部也做过努力,想改变这种贫困的现状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如村主任夏君亭在镇子里建设农贸市场,可山区里没有多少物资流通,即使农民种些蔬菜瓜果之类的也无法销售出去,最后还是腐烂在手里,农民依然很贫困。
3夏天义土地意识悲剧性的根源
3.1导致悲剧的自身原因
3.1.1信念的忧虑感
夏天义坚信土地是获取财富的来源,但是土地却留不住那些要外出打工的青壮年,青壮年一步步的外出打工,寻找新的出路,“商州的经济凋敝不堪,村里人都想往出走,可出走没钱,没技术,城里没有依靠的人,他们只有干最苦最累最脏也最容易干到的活,就是送煤拾破烂”。
村里大片的土地荒芜,就连死了人的棺材都愁得抬不到坟墓里,如夏天智的去世,按照清风街的传统习惯:
东西街死了人都互相不请抬棺材的。
现在东街的夏天智去世,村干部的会计上善扳指头数,从中西街请了七个人,在抬棺材的路程中,有人累的膝盖发软,跪倒在地上,上善喊:
“再来人,来人啊”,但已经没有强壮小伙子了。
夏天义及村干部充满了忧愁,清风街留不住人,土地留不住人,人民的生活过得艰难、无望。
夏天义看着闲置耕地在增多、老弱病残无人照看的现状,忧上心头,就算起了一笔账:
“以小麦的产量及单价计算,一个四口之家,一人三亩地,全年收入是七千元,去除种地的各种费及各种税费和摊派二千五百元。
自留口粮以稻价算是一千二百九十元,食油四百元,共计二千五百元。
七千元减去五千元,剩余二千元。
得管生活必需品,电费,孩子上学的费用,红白事的花销,还不包括生病!
这样算还得是丰收年,今年,村里的所有收入都在下降,而村上的其他费用又都涨了价。
农民的生活更加艰难了。
夏天义愁的额头上起来了一个包,这是对当下农民命运的忧虑。
土地产粮不多,价格不高,闲置的土地越来越多,农民与土地的感情逐渐疏远,很多人离开热土,迷茫地来到城市这个陌生的地方,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点。
这种变化最终导致农村劳力减少,只剩下老弱病残。
这是社会生产方式变化后给农民带来的考验,夏天义的担心也是当下所有农民的担忧,农民日后该怎么办,这是夏天义所忧虑的,也是作者贾平凹所思考的。
3.1.2权威动摇
夏天义可是清风街权威的代表,他一生最后的愿望就是修七里沟,为村里多修出几百亩地,极力主张村委会修七里沟。
无果后,“自己在七里沟真的抬不了石头了,也挖不动土了,人一上到陡处双腿就发颤。
”于是把自己的孙子们带到七里沟,讲七里沟的历史,希望唤起孩子们那颗热爱土地的心,但是他说的再诚恳,孩子们也无心倾听,反而埋怨爷爷没事找事。
孩子们起初还去,是因为害怕夏天义,不敢不去。
第二天、第三天就不去了,也不听他说了。
夏天义在街上受到了冷落,丁霸槽的酒楼开业,请来了县剧团的人,夏天义走过来有几个人给他让路,都没有说话,“曾经的夏天义无论走到哪儿,都有人欢迎,打招呼”,现在无人理睬。
3.1.3心力、体力的日渐衰弱
夏天义在后半生的生活中有了无力感。
在七里沟,夏天义再次碰见了狼,“在土改那年,他在河提种植时遇见了狼,他提起了拳头冲到狼的嘴里,狼合不上嘴,气还没有出来,另一只手就把狼的眼珠子抠了。
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他又和狼遇到了一起,这次夏天义“被吓的直戳戳地站着”,“脸色苍白,五官僵硬,四肢呆板,还尿了一裤裆”。
还是哑巴的到来才为夏天义解了围。
面对现实,他是无能无力的,他无法再次勇斗狼,“也无法阻止年轻人离开的事实,自己的身体也逐渐衰弱,具有老一代农民思想落后,身体衰老,对土地仍然尊敬。
3.2导致悲剧性的社会原因(社会呈现出转型期)
清风街的现状一直很窘迫,虽然建起了农贸市场,有了砖厂、鱼塘、果园,但农民的生活一直处于贫困中。
农村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社会的步伐,但外围迅速发展的社会却袭击着农村。
3.2.1思想观念在城镇化下转变
正如贾平凹在《秦腔大评》中所说:
“农村出现了极其萧条的的景况,很悲凉,劳力走光了,只剩下些老弱病残。
”是的,清风街上的劳力逐渐减少,农村的荒芜令人惊心。
尤其是许多年轻人都离开了农村,村庄里只剩下小孩、老人,显得很凋零,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些青年不爱土地了,但由于传统文化产生了根本性变化。
“农村的封闭而稳定的自然形态正在被日益打破”,清风街上注入了新的元素—312国道的改造进入清风街,“要致富,先修路”,道路畅通,对农村来说是一个层次。
街上有了班车,就拉近了与城市的距离,所以清风街上一些头脑活络的人就开始做起了贩卖药材、土特产等生意。
丁覇槽在街上模仿城市盖酒楼,并且是“豪华”的万宝酒楼,吃、喝、住一条龙,惹得有权有钱的人彻夜不归,导致了一些家庭矛盾,招来了外来的投机商人马大中常年吃住于万宝楼,还说服街上的一些年轻女孩外出打工,酒楼上也招来了别处来的“女孩子”,流行歌曲的盛行等。
这些新元素的引进为清风街注入了活力,但同时也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在无形中受到了影响。
这些新元素的进入对本已躁动的人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想方设法地离开土地,无心守护土地,这加剧了劳动力的缺失和土地的荒芜,这是现代化因子的流入,意识的启蒙。
3.2.2市场信息化下农村人民的无奈
现代社会是市场化的社会,也是信息化的社会。
农民想要获得财富就得深入加工自己的产品,在市场销售中占主动权,及时获得市场的信息。
清风街上的市场,卖菜的排了两天的队,菜都快要烂了,他们竟然还不知道收菜的公司已经倒闭,还不相信别人的提醒,在那里苦等。
消息这样的闭塞,在这要获得财富谈何容易啊!
信息化的时代进入人们的生活,农民生产粮食蔬菜的方式也在改变,现在靠的是科技,机械化的耕作,速度快,产量高,不再是老牛犁地式的播种方式。
而清风街上还处于原始的耕作生活中,科技之风没有吹醒他们的头脑,他们只能在这个时代下吃亏、无奈。
3.2.3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农村生活的无奈
在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运行越来越强的过程中,它给传统的自然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引起它的逐渐崩溃,市场引起了自然经济下乡村生活日渐窘迫。
清风街的人民原以土地为中心的生活逐渐瓦解,不再把在土地上获得财富当作自己的责任。
夏天义长期担任党支部书记,任劳任怨地操持着清风街的事务,一心想要引领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
后来退休了他也仍然以党支部书记的意识去关心村民,做清风街的集体事务。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也就是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形势下,像夏天义这样的村干部及劳动者的行动是极其艰难的。
他经历过“土改”、“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活动,亲身经历了政策的变化与复杂,使他认识到土地对农民、农村的重要性。
当然,劳动力与土地是同等重要的。
从他弟弟夏天智的去世,为其办丧事,整个清风街找不到抬棺材的人,他感觉到了清风街缺少劳动力。
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向:
“农民轻视农业生产,忽视农田基础建设,劳动力大量外流。
”农民离开土地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土地在消失,农民也在脱离土地。
夏天义关心农民,关注土地,他写材料,给上面提建议,希望能扭转这种局面,于是和自己的侄子现任村主任夏君亭为修“七里沟”还是“建农贸市场”发生了争执,最终农贸市场建成了,他却为修七里沟和自己的孙子哑巴、疯子引生三个体弱病残者葬送在七里沟。
夏天义的命运就是这种变化的缩影,土地是他的命,土地在消失,他的命也在消失。
这样一个英雄,清风街上的领头人物,竟是这样的结局。
夏天义的於地是充满悲壮色彩的,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愚公式精神,他们的这种生产方式是脱离当下现实和经济环境的,对现代化的进程是充满无奈的。
4夏天义土地意识的现实意义
《秦腔》这本小说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新形势。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像夏天义这样的劳动者是步履维艰的。
夏天义是自然经济的代表,传统的农耕文化,他的言行是农田思维下计划经济体制的集中体现。
他只想着让农民多分到土地,通过各种努力来获得土地让农民吃饱穿暖,有书读,有钱花。
但是市场经济的到来,他的农田思想距离现实越来越远,土地荒芜,人荒芜。
很多人都离开了农村来到了城市,农村只剩下老人、小孩,出现凋零的景象,这是农村的荒芜啊!
通过《秦腔》对清风街上日常生活琐碎的描写,我们看到了农村的荒芜。
夏天义土地意识的悲剧以及转型期出现的一切现象都是现代化的结果。
《秦腔》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存在的问题,它是我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反思和重新认识。
农民融入不了城市生活也无法立命于农村的土地上,从而形成了矛盾的现象。
这种现象有利于我们反思生活、化解矛盾。
贾平凹曾经在父亲的坟头发誓要为故乡树立一块碑,《秦腔》这本新书就是他的使命,从而反映出贾平凹对当下农村的焦虑和关心,同时也来唤醒我们对当代农村未来发展的思考以及思考当代中国农民严峻的出路问题,这不仅能解决农村荒芜的现象,还有利于农村与城市的和谐发展,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
夏天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秦腔 浅谈 贾平凹 夏天 土地 意识 悲剧性 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