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体系讲解核心知识.docx
- 文档编号:3980553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1.20KB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体系讲解核心知识.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体系讲解核心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体系讲解核心知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体系讲解核心知识
学习资料专题
第47讲 课型1:
知识体系讲解——核心知识·重点突破·规律方法
[考纲要求] 1.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秦始皇;
(2)唐太宗;(3)康熙帝。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
(2)华盛顿;(3)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2)甘地。
5.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
(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
(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2)牛顿、爱因斯坦。
一、东西方先哲
1.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1)主要贡献及思想
①伦理观:
“仁”的最基本含义是“爱人”,遵守“忠恕”之道。
②政治观:
仁政、克己复礼。
③哲学观:
中庸之道。
④教育观: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⑤编撰“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2)历史影响
①对中国: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其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
18世纪前,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18世纪后,儒学传到西欧,欧洲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2.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1)主要思想
①哲学思想:
唯心主义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②政治思想:
设计理想国家,强调法治,创作了《理想国》和《法律篇》等。
③注重教育:
创立雅典阿卡德米学园,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2)评价
①柏拉图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②其财产公有、教育普及等主张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广泛接受,具有深远历史影响。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主要功绩
①政治制度: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颁布《秦律》。
②经济制度:
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拓疆、交通和文化:
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修驰道,规定车同轨;统一文字。
(2)功过评价
①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③开拓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④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历史功绩
①政治上:
完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
②法律上:
重视法制建设,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官员。
③文化上:
发展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经济上: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
⑤民族关系上: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⑥外交上:
鼓励贸易交流;尊重外来宗教;中朝、中日交往密切。
(2)评价:
“功大过小”,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重大功绩
①平定“三藩之乱”,有利于安定统一。
②收复台湾,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海防。
③三征噶尔丹,打击民族分裂势力。
④抗击沙俄入侵,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⑤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2)评价
①功绩:
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②过失:
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未能紧跟时代潮流,为后来中国的落后埋下隐患。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
(1)主要活动
①初露锋芒:
早期形成反王权思想,主张武力解决王权问题。
②军事统帅:
内战爆发后,在马斯顿荒原战役和纳西比战役中击败王军主力;成立英吉利共和国;远征爱尔兰。
③军事独裁:
1653年就任“护国主”。
(2)评价
①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
②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击溃王军主力,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贡献突出;共和国成立后,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大肆掠夺。
③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
2.华盛顿
(1)领导独立战争:
率领大陆军在萨拉托加、约克镇等地击败英军,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2)开国立制:
参与制定1787年宪法;当选美国联邦政府第一任总统,在一个大国建立共和制。
(3)不迷恋权力
①坚决辞去大陆军总司令,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②开创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3.拿破仑
(1)军事起家:
在平定保王党的叛乱中屡建奇功。
被称为“共和国救星”。
(2)治国之道
①经济上:
建立法兰西银行,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政治上:
精简机构,建立高效的军事体制。
③宗教问题上:
承认天主教为国教。
④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这是当时较为先进的兵役制度。
⑤法律上:
颁布《法国民法典》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蓝本。
(3)对外战争:
几乎打败了欧洲大陆的所有对手,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和国家独立,打击了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君主势力。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1)弃医从政:
完成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
(2)创立政党: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领导辛亥革命,建立民国
①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②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4)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
发动“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5)促成国共合作,实现思想转变
①1924年,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兴起。
②孙中山以俄为师,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③1924年,抱病北上,发表宣言,重申反帝、反军阀立场。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2.“圣雄”甘地
(1)政治理念形成:
印度教虔诚的信奉者:
1894年开始组织领导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甘地的人生观和社会政治观基本形成。
(2)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目的:
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由独立。
②内容:
学生罢课,抵制英国人开办的学校;律师抵制英国人的法庭;官员拒绝到英国殖民机构任职;士兵拒绝接受英国颁发的勋章;经济上推行手纺车运动。
③指导思想:
非暴力不合作。
④意义:
沉重打击英国殖民当局;二战后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
⑤局限:
严格奉行非暴力的原则,反对甚至害怕群众的暴力斗争;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3)晚年甘地:
致力于调解印度各教派的矛盾,1948年被刺杀身亡。
3.“土耳其之父”凯末尔
(1)争取独立之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签订《洛桑和约》,取得民族独立。
(2)凯末尔改革
①政治:
将土耳其的封建君权和神权政体变为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文化:
政府颁布改革服饰和其他传统象征物的法令;进行文字改革;实行政教分离。
③经济:
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集中力量办大事,将资金集中用于工业化建设。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和恩格斯
(1)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①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2)光耀后世的《资本论》
①提出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秘密。
②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3)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①创办《新莱茵报》,投身1848年革命。
②参与创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马克思实际上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③1871年著《法兰西内战》,关注巴黎公社,总结其经验教训。
④第一国际解散后,恩格斯继续领导工人运动。
2.列宁
(1)建党活动: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和列宁主义诞生。
(2)领导十月革命:
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十月革命后,列宁先后领导制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做出了贡献。
3.毛泽东
(1)投身中国革命:
1920年,毛泽东开始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2)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1927年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又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邓小平
(1)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2)南方谈话: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六、杰出的科学家
1.李时珍
(1)主要贡献——《本草纲目》
①编写原因:
在李时珍以前,我国医学书籍记载的药物虽然品种繁多,但错误不少。
②编写经历:
十年阅读万卷书,并对其鉴别和考证;亲自采药,实地考察;经27年完成初稿,此后又修改三次。
③成书:
1956年,《本草纲目》正式出版。
④性质:
是一部医药大典,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2)历史评价
①李时珍的伟大医学成就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被公认为是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②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③《本草纲目》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一书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2.詹天佑
(1)事迹或成就
①完成修建京张铁路的伟大工程。
②一生致力于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为维护国家铁路权益与列强斗争。
(2)评价: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修筑的京张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他被称为“中国铁路工程之父”。
3.李四光
(1)学术成就
①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对发展建设事业起了重要作用。
②创立地质力学。
著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地质力学概论》。
(2)甩掉贫油的帽子
①成果:
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人们在大庆、胜利等地相继找到油田,地质力学得到了有力证明。
②评价:
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4.牛顿
(1)事迹或成就
①发现二项式定理,发明微积分,发现日光的组成。
②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大定律,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
(2)评价:
牛顿是17世纪科学革命中所涌现出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开创者”。
5.爱因斯坦
(1)事迹或成就
①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②捍卫和平。
一生积极参加世界反战运动,推动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2)评价
①是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创立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对其他学科产生了历史性影响。
②是一位坚定的和平捍卫者,关心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事业,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奋斗。
1.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共同特征
(1)文治武功,雄才大略。
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康熙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隋唐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康熙帝设南书房。
(3)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
(1)相同点
①时代:
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头的地位。
②政治思想:
孔子主张“仁”,反对暴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
③教育:
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
④影响:
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不同点
①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
孔子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侧重于感性,追求善。
②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
3.对亚里士多德与孔子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1)相同:
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2)不同
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想;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进行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4.克伦威尔、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革命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贡献
赢得内战胜利;推动建国立宪;巩固革命成果
领导独立战争;建立共和国;从行动上捍卫民主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对外来干涉
局限
入侵爱尔兰、苏格兰;后期实行独裁统治
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协;保留黑人奴隶制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发动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5.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
(1)胸怀宽广、志向高远,以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的解放和进步事业为己任。
(2)勤奋好学、积极探索,以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3)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结合实践不断检验、完善和更新已有的思想理论体系,不盲从迷信权威和经验。
1.正确评价古代政治家的方法
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
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
(1)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2)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3)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4)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5)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2.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反动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价。
(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
在纵的关系上,历史人物有时间阶段上的划分,从不同阶段上作出不同评价;在横的关系上,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方法。
(3)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
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角度去评价。
(4)主流性原则:
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
(5)适度性原则: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的善恶标准。
(6)阶级性原则: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但反对贴阶级标签,反对苛求古人。
(7)实践的原则:
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以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进行评价。
3.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共同原因
(1)个人品格:
几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这是古今中外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内因,也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因素。
(2)社会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最深层的动力,国家和社会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外因。
(3)内外交流:
内外交流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取长补短,近代留学教育是内外交流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落后国家的科技较快地赶超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成就。
(4)爱国思想:
爱国精神是众多科学家最深厚的精神动力,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一因素的作用更大,更是调动科学家科技救国的强大动力。
4.历史人物的比较方法
(1)同时代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历史人物本身寻找时代背景。
比如,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等等。
(2)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中寻找历史的发展规律。
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等等。
(3)同背景下历史人物的比较。
比如,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的比较,追求民族独立的孙中山、凯末尔和甘地的比较,等等。
5.历史人物评价过程中的几个常见误区
(1)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要明确以下四点:
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
总之,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恰当评价,不能任意夸大。
(2)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
不能仅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所属的阶级为转移(中国近现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为证明)。
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阶级分析。
如对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签”。
(3)正确处理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之间的关系
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后果,尤其应把客观后果放到评判的首位。
这样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历史的复杂性所要求的,动机和后果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矛盾的,“好”的动机有可能带来“坏”的后果;“坏”的动机在特定条件下又能带来“好”的后果。
如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其动机和后果就背道而驰了。
(4)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
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而应着眼于他的历史作用。
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是“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历史评价,是错误的。
课时作业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
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
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
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
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答案
(1)特点:
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2)原因:
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
分析:
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解析 第
(1)问,据材料“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可知是增设机构,增加人数。
据材料“御史台有‘鞫(审问)案禁系’之权”可知扩大御史职权。
第
(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可知是借鉴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导致隋朝灭亡的教训;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可知,通过设置御史台约束官吏;据材料“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可知是通过自省、纳谏来防止和纠正决策失误。
材料一体现的是正人,材料二体现的是正己,正人与正己相结合实现君明臣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
……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两个方面的共同性。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答案
(1)共同性:
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
“礼”的作用:
明晰等级。
“仁”的作用:
缓和矛盾。
品德:
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
社会关系冲突。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端显现。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
这些战争都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的联盟。
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有生存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产生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摘编自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材料二 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
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琪罗,他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员会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摘编自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列宁是如何评价拿破仑的。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雨果是如何评价拿破仑的。
由此,谈谈你对拿破仑的认识。
答案
(1)评价:
列宁认为拿破仑的战争起初是带有正义性的民族战争,有利于革命的发展;但是后期则带有侵略性和奴役性,正义性的战争也演变成帝国主义战争。
(2)评价:
雨果从法国大革命对于摧毁欧洲封建制度的角度出发,肯定了拿破仑的战争。
认识:
评价拿破仑功过时,要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时代条件全面评价;树立正确的史观,既要肯定拿破仑的历史功绩和对法国革命的贡献,又要认识到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也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之革命,发轫于甲午以后,盛于庚子,而成于辛亥,卒颠覆君政。
夫革命非能突然发生也。
自满洲入据中国以来,民族间不平之气,抑郁已久。
海禁既开,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
满洲政府,既无力以御外侮,而钳制家奴之政策,且行之益厉,适足以侧媚列强。
吾党之士,追随本党总理孙先生之后,知非颠覆满洲,无由改造中国。
乃奋然而起,为国民前驱,激进不已,以至于辛亥,然后颠覆满洲之举,始告厥成。
材料二 然而当时之实际,乃适不如所期,革命虽号成功,而革命政府所能实际表现者,仅仅为民族解放主义。
曾几何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体系讲解核心知识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中外 历史人物 体系 讲解 核心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