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选择题.docx
- 文档编号:3979242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51.43KB
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选择题.docx
《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选择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选择题
第一篇1基础知识
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12412421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A)特别重大火灾
2、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B)重大火灾
3、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C)较大火灾
4、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D)一般火灾
5、(A)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6、(B)B类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7、(C)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
8、(D)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
9、(D)E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
10、(D)F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11、下列物质中,(B)泡沫塑料制品火灾属于A类火灾。
12、下列物质中,(D)石蜡火灾属于B类火灾。
13、下列物质中,(C)煤气火灾属于C类火灾。
14、下列物质中,(B)铝镁合金火灾属于D类火灾。
15、下列物质中,(D)运行中的电子计算机火灾属于E类火灾。
16、下列物质中,(A)植物油脂火灾属于F类火灾。
17、根据国家标准GB/T4968-2008《火灾分类》将火灾分为(D)六类。
1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B)乙炔。
19、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A)木材。
20、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C)赛璐珞片。
2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A)甲醇。
22、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类火灾的是(D)金属锂。
23、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类火灾的是(D)铝粉。
24、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C)赤磷。
25、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A)乙醚。
26、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C)纸盒。
27、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A)丙酮。
2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B)硫化氢。
29、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B)乙醚。
30、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C)干草。
3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B)汽油。
32、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D)棉纱。
33、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C)乙炔。
34、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B)沥青。
35、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C)丙烷。
36、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类火灾的是(D)锌粉。
37、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E类火灾的是(B)电气油开关。
3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A)A类火灾。
39、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可熔化固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B)B类火灾。
40、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C)C类火灾。
4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D)D类火灾。
42、下列物质中,(A)棉花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A类火灾。
43、下列物质中,(B)沥青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B类火灾。
44、下列物质中,(C)汽油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C类火灾。
45、下列物质中,(B)钾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D类火灾。
46、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C)C类火灾。
47、聚氨酯材料引发的火灾属于(A)A类火灾。
48、长期实践证明,消防工作既具有广泛的社会性、(D)经常性,又是一项行政性、技术性等很强的全方位系统工作。
49、我国消防工作贯彻(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50、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1、燃烧是可燃物与(A)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称为燃烧。
3、燃烧应具备(A)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
4、根据燃烧的定义,(D)爆炸不是燃烧中的常见现象。
5、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
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B)21%。
6、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B)可燃物.
7、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A)助燃物。
8、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A)引火源。
9、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10、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A)动力燃烧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11、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B)直接燃烧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12、下列燃烧产物中,(B)CO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13、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C)扩散性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14、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气体,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B)闪燃。
15、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C)着火。
16、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B)闪点。
17、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D)燃点。
18、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B)<28℃。
19、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其闪点(C)≥60℃。
20、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B)阴燃。
21、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A)初期阶段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22、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D)热辐射。
23、热辐射在火灾处与(B)发展阶段时,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24、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B)化学爆炸。
25、阴燃是(A)固体的燃烧特点。
26、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A)燃点以下。
27、木炭燃烧属于(B)分解燃烧。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
28、窒息灭火其主要机理是(C)降低氧浓度。
29、(D)氧指数是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燃烧难易程度的主要参数。
30、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闪点为(A)>28℃液体的生产属于甲类生产。
31、沥青的燃烧属于(A)蒸发燃烧。
32、焦炭的燃烧属于(C)表面燃烧。
33、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D)生物、物理、化学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
34、热辐射是以(B)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
35、根据(C)闪点,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烧液体和可燃烧液体。
36、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A)着火的先兆。
37、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为(C)阴燃。
38、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A)氧化剂。
39、液体在燃烧过程中,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先蒸发为蒸汽,蒸汽受热后在发生(A)热分解、氧化温度达到自燃点再燃烧。
40、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热传递的性能。
它们的强弱顺序为(A)固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41、关于热辐射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热。
42、下列关于热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B)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
43、关于热对流与通风口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44、利用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的原理,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这样的方法称之为(A)控制可燃物。
45、利用破坏助燃条件的原理,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B)隔绝空气。
46、利用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的原理,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D)阻止火势蔓延。
47、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A)冷却法。
48、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冲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B)窒息法。
49、利用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C)隔离法。
50、利用中断燃烧链反应的原理,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覆盖火焰,中断燃烧等。
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D)抑制法。
51、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根据液体的(C)闪点分类的。
52、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为(B)0.2mJ。
53、乙醚的最小点火能量为(C)0.19mJ。
54、物质燃烧是(A)氧化反应,而(A)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A)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55、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由于受热分解而产生可燃气体后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C)分解燃烧。
56、在密闭或者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B)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有焰燃烧转为阴燃。
57、可燃气体爆炸属于(B)化学爆炸。
58、炸药爆炸属于(B)化学爆炸。
59、蒸汽锅炉爆炸属于(A)物理爆炸。
60、固体可燃气体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D)阴燃四种。
61、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在燃烧,称为(A)完全燃烧。
62、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
大部分物质燃烧时火焰是橙色的,但有些物质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的颜色,如(B)硫磺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
63、根据闪点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闪点越低的液体起火灾危险性就越(A)大。
64、(A)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65、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传导、对流和(D)辐射。
66、热通过流动介质经热量由空间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A)对流。
67、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则热对流的速度(A)愈快。
68、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D)热传播过程。
69、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等均属于(B)扩散燃烧。
70、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C)热对流。
71、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必须达到一定(C)强度的才能引起燃烧反应。
72、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棉、麻等物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热固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的燃烧,均属(C)分解燃烧。
73、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C)阴燃。
74、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C)蓝白色。
75、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氧量有关。
当含氧量达到(B)50%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
76、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的物质为(B)磷。
(A)铝(B)磷(C)铜(D)钾
77、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碳量也有关。
当燃烧物的含碳量达到(D)60%以上,火焰就显光,而且带有大量黑烟,会出现烟熏。
78、搬离可燃物的灭火方法是(C)隔离法。
79、焦碳以及铁、铜、钨的燃烧均属(A)表面燃烧。
80、通过烟的(D)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等特征,消防人员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火灾阶段、火势蔓延方向等。
81、(D)液化气钢瓶爆炸不属于化学爆炸。
82、可燃物质与(D)空气或氧化剂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
(A)空气(B)氧化剂(C)助燃剂(D)空气或氧化剂
83、可燃物质,在远低于自燃点的温度下自然发热,并且这种热量经过长时间的积蓄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称为(C)本身自燃。
84、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C)自燃点。
85、(A)爆炸浓度极限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
86、(C)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发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87、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其(B)闪点。
88、下列不属于受热自燃的是(D)物质氧化生热。
89、下列(C)钢瓶的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90、下列(B)可燃气体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91、棉、麻、煤等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发生灭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D)阴燃。
92、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和(B)引火源。
93、如采用冷却灭火,对于木材燃烧必须将其冷却到(D)0℃之下时,燃烧才会中止。
94、(D)原油的长时间燃烧可能会发生“沸溢”。
95、通过降低火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灭火方式称为(B)窒息灭火。
96、合成高分子物质燃烧时不仅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而且还会分解出乙醛、氯化氢、(C)氰化氢等有毒气体,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
97、(B)煤可能发生阴燃。
98、炽热的铁在(B)纯氧中能发生剧烈燃烧。
99、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B)一定的点火能量和相互作用是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
100、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汽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D)蒸发燃烧。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1、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爆炸性物品,称之为(C)爆炸物。
2、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和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烟火物品虽不放出气体,但也纳入(C)爆炸物_范畴。
3、易燃气体指在(C)20℃和101.3kP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4、(B)氧化性气体不属于压力下气体。
5、即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称为(D)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
6、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是(A)黄磷。
7、属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是(B)金属钠。
8、属于氧化性物质的是(D)氯酸铵。
9、属于有机氧化性物质的是(D)过氧化甲乙酮。
10、易燃固体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应当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出现摩擦、撞击等,因为它具有(A)燃点低,易点燃的危险特性。
11、由于易燃固体的热解温度较低,在储存时一定要注意通分、降温、散潮,是因它具有(D)自燃性的危险特性。
12、许多易燃固体严禁与酸、氧化剂接触。
是因为它具有(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
13、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14、有些自燃物品起火时不能用水或泡沫扑救。
是因为它具有(B)遇湿易燃易爆性的危险特性。
15、硝化纤维及其制品,当堆积在一起或仓库通分不好时,会发生自燃。
是因为它具有(C)积热自燃性的危险特性。
16、关于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下列哪一项不正确的是(D)积热自燃性。
17、关于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
18、易燃气体是指在20℃和101.3kPa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C)13%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
19(D)有机过氧化物是热不稳定物质或混合物,容易放热自加速分解。
20、下列(B)菜油不属于危险化学品。
21、不属于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的是(B)热膨胀性。
22、爆炸品主要危险特性不包含(D)蒸发性。
23、关于易燃气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复杂或分组成的气体比简单成分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
24、下列不具有腐蚀性毒害性的气体是(B)氧气。
25、下列不具有窒息性的气体是(C)压缩空气。
26、易燃液体的主要危险特性是(A)高度的易燃易爆性。
27、对易燃液体流动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的粘度越小,其流动性就越强。
28、对易燃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一般都较小。
29、易燃液体主要危险特性不包含(D)窒息性。
30、氧化性最弱的气体是(D)氧气。
31、一些含(C)氢、硫_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
32、对易燃液体毒害性的说法正确的是(B)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比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的毒性大。
33、对易燃固体的说法正确的是(D)易燃固体的自燃点一般都高于易燃液体和气体的自燃点。
34、对遇湿易燃物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锌粉、铝镁粉等,在潮湿空气中不能自燃,但与水接触,特别是在高温下反应剧烈,能放出氢气和热量。
35、对氧化性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氧化性物质相互之间接触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36、对有机过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的大小与分解温度无关。
37、对毒性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无机毒害品具有可燃性,遇明火、热源与氧化剂会着火爆炸,同时放出有毒气体。
38、下列属于易燃固体的是(A)纸张。
39、下列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的是(D)黄磷。
40、下列属于氧化性物质的是(A)氯酸铵。
41、下列属于有机过氧化物的是(B)过氧化苯甲酰。
42、下列不属于毒害物质的是(D)病毒蛋白。
43、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易燃气体指在(A)20℃和101.3kPa_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44、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和《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将危险品分成(C)九_大类。
45、易燃固体指(B)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46、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危险化学品分为(D)十六类。
47、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自燃液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A)5min之内引燃的固体。
48、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自燃固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A)5min之内引燃的固体。
49、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气体指一般通过提供(B)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50、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液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C)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
51、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固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C)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
第四章消防水力学基础知识
1、液态水具有易流动性和粘滞性,关于二者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液体运动时的粘滞阻力能够使液体的流动加快起来。
2、液态水具有压缩性和膨胀性,通常状况下,二者的特性为(A)压缩性小,膨胀性小。
3、水的导电性能与水的密度、射流形式等有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杂质越多,直流射流,导电性能越大。
4、若将1L常温的水(20℃)喷洒到火源处,使水温升到100℃,则要吸收热量(B)336kj。
5、水蒸气占燃烧区的体积达(D)35时,火焰就将熄灭。
6、水在4℃时容重为(B)9807N/lm³。
7、水枪上的开关突然关闭时,会产生一种水击现象。
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就必须考虑水的(B)压缩性。
8、水的体积随水温升高而增大的性质称为水的(C)膨胀性。
9、灭火时消防射流触及高温设备,水滴瞬间汽化。
当水蒸气温度上升超过1500℃以上时,水蒸气将会迅速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相互混合,形成混合气体,在高温下极易发生(B)化学性爆炸。
10、水与磷酸钙、磷化锌等磷化物接触,生成磷化氢,磷化氢在空气中能(C)自燃。
11、水与硅化镁、硅化铁等接触,会释放出自燃物(C)SiH4。
12、水与某些化学物质接触,能够引起燃烧或爆炸,是因为释放出了某些产物。
这些产物中不包括(B)助燃气体。
13、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是(A)某些非金属,如氢、硫。
14、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
其中,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汽化热高,有较好的导热性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A)冷却作用。
15、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
其中,由于水的汽化将在燃烧区产生大量水蒸气占据燃烧区,降低燃烧区氧的浓度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B)窒息作用。
16、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
其中,由于水本身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水溶性液体,降低可燃物浓度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C)稀释作用。
17、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
其中,由于经灭火器具(尤其是直流水枪)喷射形成的水流有很大的冲击力,能够使火焰产生分离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D)分离作用_。
18、由水枪喷嘴起到射流90%的水柱水量穿过直径(A)38cm圆孔处的一段射流长度称为充实水柱(又叫有效射程)。
19、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
其中,由于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在初起火灾时,较强的水雾射流或滴状射流可在液体表面形成“油包水”型乳液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D)乳化作用。
20、室内消火栓系统中配备的(A)直流水枪,是以密集射流灭火。
第五章电气消防基础知识
1、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流。
凡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A)直流电流。
2、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流。
凡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B)稳衡电流。
3、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流。
凡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C)交流电流。
4、电场力将电荷从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WAB和电量q的比值称为(B)电压_。
5、电路中某点相对于参考点的(D)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用V表示。
6、电位的单位是(C)伏特。
7、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该两点的(D)电压_。
8、电源力移送单位正电荷从负极到正极的过程中所做的功称为(B)电动势。
9、在某段时间内,电路中产生或损耗的电能与该段时间的比称为(C)电功率。
10、电阻的单位是(B)欧姆_。
11、把几个导体元件一次首尾相连的电路连接方式称为(B)串联_。
12、串联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A)相等。
13、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分电阻(D)之和。
14、串联电路中,各电阻分得的电压与其阻值(B)成正比_。
15、把几个元件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两端接入电路的方式称为(A)并联。
16、并联电路中,每一元件两端的电压U(B)成正比_。
17、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A)热效应_。
18、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的(C)平方、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级 建构 消防员 选择题